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全册)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分布极广的(),绝大多数要用()才能看到。
2、()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生物学家()。
4、水滴里的生物有()。
5、微生物分布在()。
6、常见的微生物有()。
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2、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
3、利用霉菌可以()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的前提下简单发霉,在()的前提下不简单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
4、馒头上的霉是(),水果上的霉是()。
1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过:3、尝试:设计馒头发霉的尝试。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结论: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填空:1、()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和()。
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发现了()。
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的衰老、死亡酿成的。
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分歧?答: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曾提出了()的猜想。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练习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巩固练习一、填空题(25分)1、使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
2、对问题答案的猜测也叫,是有依据的猜测。
但假设有可能是,也有可能是。
3、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4、反映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实验是实验。
5、对比实验有个条件是不相同的,其他条件应该。
6、我们做“火山爆发”实验,用的是实验法;做“馒头发霉”实验,用的是实验法。
7、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步,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开始的。
8、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和两种类型。
9、有些实验是对事物的、进行模拟,这种实验叫做。
10、对比试验是一种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通过地改变来证明改变的条件与的关系。
11、科学家收集证据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十分漫长、艰苦的过程,这需要、、。
二、选择题(5分)1、我们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因为()A、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B、我们是儿童C、我们有责任心D、我们有好奇心2、下列对假设与猜测的理解,正确的是()A、假设与猜测一样B、假设就是随意的额猜测C、猜测可以没有依据D、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A、海陆固定说B、大陆漂移说C、大陆升降说D、沧海桑田说4、模拟昼夜形成的实验,模拟的是()A、太阳的的运动B、事物的内部结构C、事物的运动变化D、事物之间的异同5、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模拟的是()A、太阳的的运动B、事物的内部结构C、事物的运动变化D、事物之间的异同三、判断题(5分)1、我们的假设基本都是对的,科学家的假设都是对的。
()2、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
()3、已有的经验往往是不可靠的,所以假设的依据也是不可靠的。
()4、假设必须有依据,而猜测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实验》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五单元第二课《实验》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答案:模拟实验|对比实验解析:解答: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模拟实验;二是对比实验。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分类。
2、________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
答案:实验解析:解答:实验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定义。
3、反映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实验是_______实验。
答案:模拟解析:解答:有些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这种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如:模拟雨的形成,模拟昼夜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模拟实验的定义。
4、对比实验有_____个条件是不相同的。
答案:1解析:解答:对比实验中一定有1个条件是不相同的;这种叫控制变量法。
分析:本题考查对比实验。
5、________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答案:对比实验解析:解答:对比试验是一种特殊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变化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如:种子萌芽的实验,水蒸气快慢的实验。
分析:本题考查对比实验的定义。
6、同一个实验可能既具有________,又具有________的性质。
答案:模拟实验|对比实验解析:解答:同一个实验可能既具有模拟实验,又具有对比实验的性质。
如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
分析:本题考查同一个实验的性质。
7、做科学实验,要学会___________。
答案:控制变量解析:解答:做科学实验时,要学会控制变量,因为对比实验中一定有1个条件是不相同的。
分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
二、选择题8、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下面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A、火山喷发实验B、昼夜形成实验C、食物发霉实验D、雨的形成实验答案:C解析:解答:对比试验是一种特殊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6分)1.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地进行科技发明,有些发明的影响特别大,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人们把19世纪称为“_________”。
3.1840年,德国化学家_________揭开了粪便增产的秘密。
4.大宗粮油作物、树木、果树均采用_________,少数水果、蔬菜和名贵花卉采用_________。
5._________是目前主要的种植方式。
6.目前,所有的地下施工均采用_________结构施工技术。
7.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8.在生产生活中,建高楼大厦、修隧道、建大坝等都离不开_________。
9.在现代工业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用到了电动机。
10.通过制作简易电动机,我们发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把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16分)1.科技发明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2.要确定一种产品是否具有深远影响,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是涉及的领域广、影响的时间长久、受益的人多。
()3.无土栽培选择栽培基质时需要选择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物质。
()4.无土栽培比有土栽培适合种植得面广一些,是目前主要的种植方式。
()5.普通混凝土比钢筋混凝土抗压抗拉性更强,在建筑中应该首选普通混凝土。
()6.钢筋混凝土就是放了钢筋的混凝土。
()7.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大小和现在的计算机差不多。
()8.电动机的种类很多,但基本原理都相同。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1.()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
A.轮子B.蒸汽机C.摩擦生火D.化肥2.1807年,美国的()把蒸汽机装到船上,发明了轮船。
A.瓦特B.富尔顿C.斯蒂芬森D.爱迪生3.()年,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检 测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
一.填空题
1.()使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
2.()是有依据的猜想。
3.()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4.反映事物的内部结构,运运变化过程的实验是()实验。
5.对比实验有()个条件是不相同的。
二.判断题
1.所有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假设。
()
2.所有的假设都是正确的。
()
3.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
4.收集证据是一个比较容易的过程。
()
5.实验只有两种类型。
()
6.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
7.做对比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
三.简答题
1.提出一个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设。
2.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当中有哪些对比因素。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练习题(2022新版)(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1、 1840 年,德国化学家________才揭开了粪便增产的秘密。
2、人造肥料可以是______的,也可以是______的。
3、无土栽培也叫营养液栽培,就是用非土壤基质或栽培容器固定植株,用_______浇灌的栽培方法。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可以代替土壤的作用,让蔬菜生长得更繁茂。
( )2、科学家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配成营养液,用它代替土壤栽培植物,这就是无土栽培。
( )3、当前,无土栽培主要用于粮食作物栽培。
( )4、无土栽培能够在沙漠、戈壁滩、海岛等无土地区种植作物。
( )5、液体肥料能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农业生产工具中,属于传统工具的是( ) 。
A.收割机B.镰刀C.播种机2、未来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 。
A.使用畜力牵引B.靠天吃饭C.农业对天气和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D.人力劳动代替机械作业3、不属于现代农业范畴的是( )A.大棚生产B.无土栽培C.牛耕4、常用的无土栽培的方法是( )A.水培B.沙石培C.木屑5、可作为栽培基质的物质是( )A.肥泥B.泥炭C.猪粪四、问答题1.什么是无土栽培?有什么特点2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什么不同?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李比希2、固态液态3、营养液栽培营养液二、判断题1、√2、√3、x4、√5、√三选择题1、B2、C3、C4、A5、B四、问答题1、无土栽培,也叫营养液栽培,就是用非土壤基质或栽培容器固定植株,用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法。
特点:①用非土壤基质或者容器固定植株②用营养液浇灌2.现代农业:基因育种、立体栽培、无土栽培、化肥、滴灌、营养液、温湿光肥水,智能调控。
传统农业:手动选种、土壤、垄耕、传统绿肥、动物肥料、淤泥、看天吃饭。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5.2 实验 (I)卷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5.2 实验(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4题;共4分)
1. (1分)________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
2. (1分)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3. (1分)实验有两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
4. (1分)反应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实验是________实验。
二、判断 (共4题;共4分)
5. (1分)做对比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6. (1分)实验只有两种类型。
7. (1分)做对比实验可以改变几个因素。
8. (1分)对比实验又叫做对照实验。
三、选择 (共1题;共1分)
9. (1分)反映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实验是________实验。
四、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2分)
10. (1分)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实验中有哪些对比因素?
11. (1分)做对比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一、填空 (共4题;共4分)
1-1、
2-1、
3-1、
4-1、
二、判断 (共4题;共4分)
5-1、
6-1、
7-1、
8-1、
三、选择 (共1题;共1分)
9-1、
四、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2分)
10-1、
11-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测试题(含答案)

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好奇心总是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
找答案的过程很像侦探破案——先做出一些(),然后寻找()来验证()。
2.()科学家()在病床上偶然看到墙上挂的地图上的一些情境,一个大胆的假设在他脑海中出现了……通过观察和测量,魏格纳发现()每年都在漂离()。
3.“恐龙”是怎么灭绝的?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假设。
比如,()、(),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4.()是有依据的猜测。
5.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
有些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这种实验叫做()。
6.()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的关系。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1.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 )2.收集证据是一个比较容易的过程。
( )3.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 )4.做对比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 )5.所有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假设。
( )6.实验只有两种。
( )三、选择题(每题5分,共10分)1.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下面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A.火山喷发实验B.食物发霉实验C.昼夜形成实验D.雨的形成实验2.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对于一棵树叶发黄、逐渐掉落的树,下列提出的不是假设的是()。
A.可能有虫害B.可能被水淹死的C.树叶上有很多刺毛虫D.可能是老死的三、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做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2.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假设、证据、假设2.德国、维格纳、格陵兰岛、欧洲大陆3.“忽然灭绝假设”、“缓慢灭绝假设”4.假设5.模拟实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6.对比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二、判断题1.√2.×3.√4.√5.√6.×三、判断题1. B2. C四、问答题1.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课题六(上)第五单元复习题命题人
◆ 导学 1、知道假设的含义,能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2、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意识到假设需要验证。
4、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什么是对比实验。
5、能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
◆ 探究一、填空题 1、()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题目,找出答案。
2、()是根据已有经验先对答案做出的猜想。
3、()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4、()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
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二是()。
5、假设一般用()来表达。
二、判定题 1、一种探究方法能解决所有题目。
() 2、假设不需要证据来验证,所有的假设都正确的。
() 3、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 4、搜集证据是一个轻易的过程。
() 5、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 6、做科学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 拓展三、问答题 1、做科学实验时,应留意什么?
1 / 6
2、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
3、提出一个有着恐龙灭尽原因的假设
4、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实验当中有哪些对比因素答:
石子的大小、扔的高度、扔的方向等等。
5、从前人们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结合地球的表面的知识,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6、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
7、请你设计烛炬变化的实验。
8、请你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9、做科学实验时,应留意什么? 10、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 11、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答:材料:
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 解析一、填空题 1、(好奇心)2、(假设)3、(魏格纳)
4、(实验)、(模拟实验)、(对比实验)。
5、(假如那么)二、判定题 1、()2、()3、()4、()5、()
6、()◆ 拓展三、问答题 1、答:
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
一要留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二要留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留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
2、答:
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
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
---------------------------------------------------------------最新资料推荐------------------------------------------------------ 对比实验有:
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模拟喷气式飞机的实验、食盐的溶解快慢实验等 3、答:
多数科学家以为,恐龙生活的时期地球上天气热和。
后来,大约 6500万年以前,地球上的天气忽然发生急剧变化,气温变得很低,热血的恐龙承受不了严冷的天气,而它们又不能像其他体积小的冷血动物那样,寻找一个合适的洞(被和谐)冬眠,所以全被冻死了。
也有人以为,可能那时天空中有一颗巨大的流星陨落到地球上,引发了一场熊熊大火,大火使地球骤然升温,恐龙因不能很快排汗以降低体温,所以灭尽了。
还有一种观点以为,是哺乳动物偷吃了恐龙的蛋,使得它逐渐灭尽了。
还有人以为,恐龙生长后期,出现了一种有毒的植物,恐龙正是吃了这种有毒的植物而灭尽的。
4、答:
石子的大小、扔的高度、扔的方向等等。
5、答:
三山六水一分田指的是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 60%,陆地占40%,而陆地上三分是高山、沙漠,不适合人居住;只有一分土地供人们居住生活。
3 / 6
6、答:
在地震来临时,假如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假如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假如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
7、答:
材料:
烛炬、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步骤: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烛炬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现象:
感燥的烧杯内没有什么;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的。
结论:
烛炬燃烧后天生一种新的物质。
8、答:
材料:
盘子、细沙、石子等。
步骤:
---------------------------------------------------------------最新资料推荐------------------------------------------------------ (1)在一个盘子里展上约 3 厘米厚的细纱。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现象:
坑面积比石块的大。
结论:
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
9、答:
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
一要留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二要留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留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
10、答:
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
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
对比实验有:
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模拟喷气式飞机的实验、食盐的溶解快慢实验等。
11、步骤: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外形,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进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
5 / 6
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
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