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和分级
雨量的分级标准

雨量的分级标准
雨量的分级标准是一种衡量降雨量多少的体系,用于描述和分类不同降雨级别的方法。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雨量分级标准,但通常都基于降雨量的大小和频率来进行分类。
在一般的雨量分级标准中,通常会有以下几个级别:
1. 小雨:指降雨量较小的降水,通常在0.1毫米到9.9毫米之间。
这种降雨量通常不会对生活和交通产生太大影响,被认为是比较轻微的降水。
2. 中雨:指降雨量适中的降水,通常在10毫米到24.9毫米之间。
这种降雨量可能会对农业、道路交通和城市排水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般不会引发严重的灾害。
3. 大雨:指降雨量较大的降水,通常在25毫米到49.9毫米之间。
这种降雨量可能会引发局部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对农田和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较大压力。
4. 暴雨:指降雨量非常大的降水,通常在50毫米以上。
这种降雨量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洪水、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农田、道路、建筑物以及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除了以上常见的雨量分级标准,一些地区还可能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降水季节和历史数据等因素制定特殊的雨量分级标准。
此外,一些国际组织也制定了全球统一的雨量分级标准,以便进行不同地区的降雨量比较和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雨量分级标准是一种相对的分类方法,不同级别之间并没有固定的数值界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气候特点来确定的。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和适用。
降雨量等级划分

降雨量等级划分
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标准。
气象部门: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
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称降雨强度。
降雨强度用降雨等级来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1 / 3
2 / 3
水文部门: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
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1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另外,人们也可以从降水情况来判定雨的等级:下小雨时,一般雨点清晰可辩,没有飘浮现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溅;地面泥水浅洼形成很慢;至少两分钟以上才会润湿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
降中雨中,雨水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溅;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顶有沙沙声。
下大雨时,雨如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处飞溅,水潭形成很快;屋顶雨水有喧闹声。
诏安县东溪流域西潭水利中心站
3 / 3。
雨的等级划分

雨的等级划分
雨的等级划分
陈永坤
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关于降雨量的多少,是按照降雨量大小分等级预报的。
降雨量的计算单位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即用“毫米”来表示。
1毫米的雨量,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在不流失、不渗透、不蒸发的情况下,平铺在地面上,可积成1毫米厚的水层。
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阵雨等,这些等级的划分都有明确的规定(以24小时为计算单位)。
小雨:雨量在0.1至10毫米之间,可淋湿衣服,马路上有少量积水,泥土地面全湿,但无积水现象。
中雨:雨量在10至25毫米,可听到雨声,洼地有少量积水现象。
大雨:雨量在25至50毫米,雨声激烈,在排水不良的地方积水不消,水沟流水很快。
暴雨:指在短时期内出现大量降水。
雨量大于50毫米的即称暴雨。
暴雨时,大雨倾盆,马路立见积水。
大暴雨:雨量达到100毫米。
特大暴雨:雨量超过200毫米。
阵雨:雨量不超过30毫米,雨时不超过6小时,雨点较大,时降时停,下雨时间短促。
雨量分级标准

雨量分级标准降水量等级在我们常看的天气预报中,主持人常说的大雨、小雨、暴雨,其实都是降水量等级中的一种,那降水量等级到底有多少种呢?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
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降水量”是气象术语,按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六小时观测一次。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
所以降水量等级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 的降雨过程。
中雨: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 的降雨过程。
大雨: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 的降雨过程。
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99.9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49.9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降水量测量一般是用口径20厘米的漏斗收集,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
如果测的是雪、雹等特殊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
按降水的性质划分,降水还可分为:连续性降水、间断性降水、阵性降水什么叫连续性降水:雨或雪连续不断的下,而且比较均匀,强度变化不大,一般下的时间长,范围广,降水量往往也比较大。
下雨分级标准

下雨分级标准
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气象标准,下雨通常会被分为以下几个
级别:
1. 小雨:雨水很轻,密度较小,雨滴较细,不会造成明显的降
水积聚或影响日常生活。
2. 中雨:相对较大的降水量,雨点较粗,会造成一定的积水,
可能会对行人和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大雨:降水量较大,雨点较粗且密集,会引起明显的积水,
容易造成交通阻塞以及道路、地区的洪水。
4. 暴雨:降水量非常大,雨势凶猛,雨滴极粗,容易造成严重
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严重影响交通、市政设施和人们的
安全。
5. 特大暴雨:极其巨大的降水量,雨势非常猛烈,可引发严重
的洪水、山洪、内涝等灾害,可能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人
员伤亡。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级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的不同而有所
差异。在实际情况中,还会考虑降雨的持续时间和累积降水量
等因素,以综合评估下雨的严重程度。
(完整word版)降雨量等级划分

降雨量等级划分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样部门有不同样的标准。
气象部门:降雨量是指在一准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
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称降雨强度。
降雨强度用降雨等级来进行划分,详尽以下:雨量时段12 小时24 小时雨量时段12 小时24 小时(等级)降雨量降雨量(等级)降雨量降雨量毛毛雨暴雨小到中雨暴雨到大暴雨中雨大暴雨中到大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大雨特大暴雨大到暴雨防汛部门:降雨量是在一准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
依照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 24 小时的累计降雨量高出 50 毫米者定为暴雨。
按 12 小时降雨强度和 24 小时降雨强度划分大小降雨量等级,见下表:强雨(等级)12 小时降雨量24 小时降雨量毛毛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140≥250水文部门:平时说的毛毛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
其中毛毛雨指日降雨量在 10 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 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 毫米;暴雨降雨量为 50~99.9 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199.9 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 毫米以上。
别的,人们也可以从降水情况来判断雨的等级:下毛毛雨时,一般雨点清楚可辩,没有飘浮现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溅;地面泥水浅洼形成很慢;最少两分钟以上才会润湿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
降中雨中,雨水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溅;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顶有沙沙声。
下大雨时,雨如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周围飞溅,水潭形成很快;屋顶雨水有喧闹声。
诏安县东溪流域西潭水利中心站。
全球雨量等级标准

全球雨量等级标准
一、雨量等级划分
雨量等级是指根据一定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将降雨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通常以24小时内降雨量为标准进行划分,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雨量等级划分标准:
小雨:0.1mm以下;
中雨:0.1mm-10mm;
大雨:10mm-25mm;
暴雨:25mm-50mm;
大暴雨:50mm-100mm;
特大暴雨:100mm以上。
二、降雨强度
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降雨的数量和质量。
降雨强度可分为弱、中、强和特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标准。
一般来说,弱降雨强度为小雨或中雨,中降雨强度为大雨,强降雨强度为暴雨或大暴雨,特强降雨强度为特大暴雨。
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几种 暴雨预警级别划分标准

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几种暴雨预警级别划分标准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几种暴雨预警级别划分标准暴雨预警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在中国大陆,红色暴雨预警信号是最高级别,表明在过去的三个小时内,局部地区的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并且降雨可能会持续。
具体标准如下:蓝色预警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发布时间: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发布预警信号,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新或者解除预警信号,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防灾减灾机构。
当多个气象灾害同时发生或者预测将要发生时,可以按照相应的标准同时发布多个预警信号。
如何确定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数据,具有混沌特性,对于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标准。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
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
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532.0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66.1毫米。
降水现象是指液态水或固态水落到地面的一种天气现象。
精确测量降水量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分析、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量和分级
降水量是用来衡量降水多少的一个概念,它是指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既不流走,
也不渗透到地里,同时也不被蒸发掉而积聚起来的一层水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降雨
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同时还可以用雨量计来自动记录雨势的变化和雨量的大小,有关雨
量的测量我们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
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种(见表2)。
但是,由于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各地气象预报部门对于当地各类降水的标准也有些自己
的规定。例如,在广东,24小时内下50-70毫米雨的机会较多,当地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
降水量在80毫米以上的雨才算作暴雨。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等地,24小时内下50
毫米雨的场合极少,则规定24小时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上的雨都可算作暴雨。
表2.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
种类 24小时降水量 12小时降水量
小雨 小于10.0 小于5.0
中雨 10.0-24.9 5.0-14.9
大雨 25.0-49.9 15.0-29.9
暴雨 50.0-99.9 30.0-69.9
大暴雨 100.0-249.0 70.0-139.9
特大暴雨 250.0以上 140.0以上
在没有测量雨量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从当时的降雨状况来判断降水强度: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快,
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按降水的性质划分,降水还可分为:
连续性降水:雨或雪连续不断的下,而且比较均匀,强度变化不大,一般下的时间长,
范围广,降水量往往也比较大。
间断性降水:雨或雪时下时停,或强度有明显变化,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但是这个变化
还是比较缓慢的,下的时间有时短有时长。
阵性降水:雨或冰雹常呈阵性下降,有时也可看到阵雪。其特点是骤降骤停或强度变化
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强度大,但往往时间不长,范围也不大。如果在阵雨的同时还伴有闪
电和雷鸣,这便是雷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