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学案_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1

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三、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讲授新课:(一)、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不同颜色的笔记下不清楚的问题)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有何意义?4、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5、联系第四课所学内容,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二)、合作探究(拓展思维,并与小组内其他成员搞好交流)1、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呢?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2、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3、、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为什么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可留作课后作业完成,可借助于网络等工具)(三)、小结本课: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四)我是小小记忆王学生利用5分钟快速记忆本课所学知识,5分钟后,组内互相检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019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4.12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4.12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目标解读】【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同时思考:(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请说出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你从这首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民族团结”这个话题。

【新课探究】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①材料链接材料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中,汉族占93.3%(1982年,93 67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55个少数民族占6.7%(1982年,6 723万人),人口超过100万的有壮、回、维吾尔、彝、苗、藏、蒙古、满、布依、朝鲜、瑶、侗、白、哈尼、哈萨克15个;壮族最多,有1 200多万;赫哲族、苦聪人、僜人、夏尔巴人均不足千人。

少数民族分布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广布于占全国面积50%—60%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许多民族分散而与其他民族相杂居,以回族为最。

云南是少数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

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我国古代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材料五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的贡献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_22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_22

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从国情出发,制定并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对少数民族问题了解一点,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地理和思品课上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学习不够透彻,同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定依据也较难理解,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我校是一所乡镇级初级中学,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

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对新鲜刺激事物的心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教材知识,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

通过图片、视频等创造情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

我校所在地区为满族自治县,所以,可以把乡土气息的民俗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教材,分析,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搜集整理资料,学习查找、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②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4.12民族大团结预习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4.12民族大团结预习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的内容的基本史实;2.分析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政策的原因;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归纳概括我国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难点:列举我国古代汉、唐、清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典型事件,采取的民族政策,分析当今社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三、自主学习: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在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被载入_______。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新疆、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_______,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1)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_______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_______社会。

(2)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_______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文化上:国家重视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_10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_10

介绍辽宁省境内民族自治县。

辽宁省现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6个满族自治县(新宾、岫岩、清原、本溪、桓仁、宽甸)、2个蒙古族自治县(喀左、阜新)(五)意义播放视频——《你不知道的内蒙古》视频内容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以来内蒙古发生的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共同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确实起到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那么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实现了吗?我们以西藏为例具体来看一下。

处于农奴制的西藏,寺庙和贵族可以任意处置农奴的死活。

1959年,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百万农奴获得解放。

今天,藏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各项政治权利。

三幅图片分别体现的就是当时农奴的悲惨生活和藏族人民正在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材料一:材料二:民主改革前,1959年,西藏的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人均142元。

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42.19亿元。

比1959年增长了59倍。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亿元(元)1952年46.5 11.4 1978年155.6 212.1 2014年11 352.3 64 369材料三:1989年至1994年,国家投入5 500万元,1 000千克黄金,对布达拉宫进行一期维修。

2001年开始,又拨专款3.3亿元,对布达拉宫进行二期维修材料四:20世纪末,为了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差距,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请同学们看图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涵盖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5个民族自治区?西部大开发大战略实施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图片展示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一阶段3大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课堂小结。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了解我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3、认识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三、自主学习: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问题】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我国是如何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答】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实现了制度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实现了法律化。

所以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取得了哪些成就?【答】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_5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_5
①.解说民族区域自治,加深理解
②.补充实施过程
三、讨论一:为什么要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自主学习二:白板出示第二部分共同繁荣发展提纲指导自主学习并记忆(5分钟)
1、课件展示图片及视频资料通过形象加深认识
五、讨论二:思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少数民族地区有什么影响?
根据自主学习提纲在书上做好标注。
巩固记忆
3、地位—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
4、实施: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4、进行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
5、作用:体现…精神,维护…、巩固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带着主席寄语在歌曲《天路》中结束本课学习
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板书设计
12课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二、共同繁荣发展
1、含义:(略)1、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确立:三部法律文件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观看课件资料并附合说出相关知识要点,对前期自主学习成效进行检测
讨论学习,集思广议并整理出来,派代表表述交流。
其他同学可补充
阅读教材并在书上根据提纲做好标注,记忆
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总结归纳
白板归纳知识体系,再度巩固记忆
再度记忆,夯实基础
训练提升
出示习题,训练提升
在训练中对知识进行检测并提升认知
教学设计
教材
部编人教版
年级
八年下册
课题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讲课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2.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案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案新人教版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B.抗日战争的胜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5.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B )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6.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案新人教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学习目标】
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少数民族如何跨入社会主义
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意义
3.了解民族工作的成就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学习过程】
活动一: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1949年《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制度;
6.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7.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活动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堂反馈:
1.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B )
(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3)1984年,《中华民族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
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
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和
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复习过程
一、基础梳理与巩固

民族团结

港澳回归
海峡两岸
的交往

背景:中国有 个民族,以 族为主体,各民族
民族区域 含义:
自治的实行 意义
我国建立了 个省级行政区。
20世纪60年代,西藏完成 百万农奴当家作主。
各民族 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 基地
共同发展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为我国 基地
著名援藏干部 被称为活菩萨。

提出者:
“一国两制”含义:
意义:
年 月 日从 手中收回香港

港澳回归 年 月 日从 手中收回澳门

港澳回归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
20世纪50年代
对台政策 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
1995年,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 ”政策,隔绝状态被打破。
两岸交往 年,汪辜会谈。
1992年对“ ”达成共识。
2005年,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
用心 爱心 专心
- 2 -

二、典型例题剖析
(湖南常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辟荆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
材料二: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
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
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
材料三:2005年4月至5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
度关注,两岸大部分人民对连、宋大陆之行表示赞同、支持和理解。但以陈水扁为首的一部分人却大肆诋
毁连、宋,不断在岛内掀起“台独”逆流。
——《新闻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在完成哪一重大历史活动后的心情?
(2)在近代,台湾是这样割让给日本的?又是如何回到祖国怀抱的?
(3)材料二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提出后已经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可
能有哪几种?
(4)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台湾回归的主要动力是什么?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认为
祖国统一的前景怎样?
解析:(1)通过阅读材料中“逐荷夷”“复先基”等有效信息及材料出处可知答案。
(2)通过教材和所学知识,近代台湾与大陆曾有两次分离,一次收回。“两次分离”分别指《马关条约》
割台湾给日本和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造成台湾至今未能回归。“一次收回”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
湾回到祖国怀抱。
(3)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先在哪些地区得以成功运用,据所学知识即知答案。为了解决台
湾问题,我国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
(4)台湾回归的主要动力源自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情感等。答出该意思即得分。当今祖国未能统一与
“台独”势力和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活动有关,但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祖国必能完成统一大业。
答案:(1)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
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3)香港和澳门回归。我认为
可能有两种方式:一是和平统一,二是武力统一。(4)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是回归的主要动力。(或答出
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文化和紧密的联系,或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也可)阻碍因素主要有:“台独”势力
和外来干涉。海峡两岸最终必将统一。

三、当堂检测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
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滨州市)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制度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国际贸易和世界全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3.(重庆市) 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日。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
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为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 )
用心 爱心 专心
- 3 -

A B C D
4.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5.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
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文中的“从此” 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
A.1997年6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8月1日 D.1997年9月1日
6.(淄博市)右图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民族聚居的对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二: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⑵依据你所学知识,除了材料中的民族政策,我国对少数民族还采取了什么政策?

⑶材料中的天路指什么?此路是在中央的什么伟大决策指导下建成的?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 4 -

材料二:1997年3月26日,江泽民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
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统一。”
请回答:
⑴图一图二事件分别出现在何时?这两个事件出现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⑵结合材料二说明党和国家为推进统一大业在20世纪90年代作出了哪些努力?


⑶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四、学后反思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学案参考答案
三、当堂检测
1.A 2.B 3.B 4.B 5.B 6.A
7.(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实行民族团结的政策;实行共同繁荣的政策;反对
民族歧视和压迫。(3)青藏铁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8.(1)图一1997年,图二1999年;政治基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1992年:在“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上达成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就开展经济、文化、科技交流达成共识,两岸关系迈出历史
性一步;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3)香港、澳门问
题:属于主权外交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