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课为阵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合集下载

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究及案例分析

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究及案例分析

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究及案例分析【摘要】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 但因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初中学生的一大难题。

本文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读写结合的方法以及“读”促写对学生“写”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促进。

【关键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分级标准中对九年级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有明确的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从教学中或在阅卷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以下问题:学生的审题能力差;文章语言素材不丰富,英语句子基本结构意识弱;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篇章意识差等。

可以说,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初中学生的一大难题。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有指导的、科学的阅读积累词汇,储存句法和语篇知识,学习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

以读促写是近年来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热门话题。

英语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都属于书面语,存在一定的知识共享,它们之间的迁移是基于两者共享知识的迁移。

在读和写的知识与技能迁移过程中,加大阅读量和提升阅读技能,有助于丰富写作内容和积累写作语言,发展写作技能,反之亦然。

可见,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课堂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创设情境,丰富写作语料,明确写作的目的性和中心话题。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形式,以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为文本基础,通过设计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挖掘话题,吸收语言,整合结构,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以读促写的阅读教学实例将以读促写的阅读课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巧妙结合起来,对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实例1:下面以8下第二单元Travelling Reading版块的课文A tripto Hong Kong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有梯度、多样化的语言活动,实践以写作为目的的有效阅读教学。

语文教案二:深入阅读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语文教案二:深入阅读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语文教案二:深入阅读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在这一过程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深入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深入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会经常领略到文中蕴含的信息和感受。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文字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可以学会一些有用的知识,例如文化、历史、科学等等。

同时,通过深入阅读,我们还能够学习到如何使用更加丰富的词汇和语言,从而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感受。

深入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当我们深入阅读时,我们不仅需要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还需要思考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这种思考能力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此外,深入阅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我们去探索、尝试和创新。

深入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我们通过深入阅读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我们可以使用更加生动、形象、恰当、准确的词汇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感受,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深入阅读文本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通过深入阅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鼓励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对于我们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帮助。

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启自己的知识之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湘少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湘少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湘少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案例:湘少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引言: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信息获取能力。

本文以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为基础,设计了一节针对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课,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英语阅读教学。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型;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熟练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PPT演示文稿2.教学素材: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3.学生练习册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描述或简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他们进行简单提问。

2.阅读理解(25分钟)教师将课件上的文章呈现给学生,按照适当的语速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重点注意正确发音、语调和停顿。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并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扩展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发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额外阅读材料。

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这篇文章,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点拨和引导,确保学生能理解文章并正确回答问题。

4.语言运用(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简短的对话,围绕着课文的主题展开。

学生需要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创作。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呈现给学生,要求他们独立完成。

学生可以在练习册上作答,或者将答案写在纸上,然后教师进行批改,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他们的发言和批改他们的练习来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同伴互评和自评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旨在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有效的途径,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将就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一、基本策略1. 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作文操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运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只有设置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2.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现代诗歌、文言文、现代散文等多种文本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古代故事、现代故事、科普知识、新闻资讯等多种文本进行教学。

只有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才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语文知识和提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 注重实际运用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实际运用。

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语言运用,都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例如在阅读课中,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高综合能力;在写作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真实情感的作文,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语言运用训练中,可以通过语音、词语、句子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4.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只有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第一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8篇)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本学期继续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继续探索新课程实验,大力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实质变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配合学校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要求,扎实而有效的做好科组各项工作。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充分利用每周科组活动的时间,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方式这一核心内容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

学习方式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二)加强实践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要加强理论学习外,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语文科组的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实践经验交流,通过互相听课、上公开课,评课与反思,互相交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使自己逐渐成长,不断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三、工作内容:1.常规教学工作。

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对备课,科组提出五点要求:搞好个人备课,强化集体备课,体现合作精神,突出设计意识,写好每节教案。

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向40 分钟要质量应该成为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自觉追求。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作到:明确教学目标,浓缩教学内容,减少无效劳动,体现高考要求,强化读写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加强预习指导,提倡互动对话,锤炼教学语言,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现代手段,讲究教学效果,严谨、扎实、灵活地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借助主题阅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借助主题阅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借助主题阅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摘要】“主题学习”实验就是一项尊重语文学科学习规律,以“大阅读”为基本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的教学实验。

2007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的这一实验活动,开设了主题学习阅读课。

这个课题的实验,无疑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但也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主题阅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的阅读目标,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并提出了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抓学生的阅读为主要目标。

“主题学习”实验就是一项尊重语文学科学习规律,以“大阅读”为基本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的教学实验。

2007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的这一实验活动,开设了主题学习阅读课。

这个课题的实验,无疑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但也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践中,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学习,总结了以下几种做法:一、抓住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初一新生在学习了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后,学生们阅读文学作品的积极性有所高涨,我趁势对学生开了一次读书推介会,力求把与本单元相关的优秀文章推荐给学生,从冰心的《繁星春水》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我力求把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提炼概括,并加以精心组织,从作品的思想性到艺术性,从写作技巧到语言运用,一一归纳整理,向学生做了宣传。

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激发了学生高涨的阅读情绪。

在这个基础上,我把学生领进阅览室,把主题学习丛书的第一本《亲近文学》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按自己的兴趣读,学生们就会深深的被书中那优美的文章所吸引,等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学习”材料上来时,我们就有目的地选取一部分经典文章,让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品味,感悟其深刻的内涵。

小学语文中班教案以阅读为基础,全面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中班教案以阅读为基础,全面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中班是孩子们最关键的学习年龄段之一,这个阶段对于孩子们悟性、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存在着很高的要求。

而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教师们需要采用全面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孩子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以阅读为基础,是目前小学语文中班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 阅读写作综合教学模式语言的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写作和阅读是家喻户晓的两个环节,教师应当通过阅读来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并通过写作来练习阅读。

阅读写作综合教学模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向之一。

教师需要通过分析相关的文章,深层次挖掘文章的语气、词汇、句式、段落等因素,让孩子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这些要点,并将所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再加以延伸完善。

二、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多做口语表达方面的练习。

孩子们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自信度和技巧都需要逐步提高,作为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进行口语模仿、口语训练等活动。

同时也可以树立一个有意思的作品展示平台,让孩子们将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可以刺激孩子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来。

三、加强阅读素材的引导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如果没有好的引导,那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点和技能会大大降低。

因此,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注重对于阅读材料的选取,能够通过选取一些经典、有深度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们在语文素养的各个领域进行提升。

四、带领孩子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小学语文中班的孩子们应该从小学会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的引导和培训。

教师应当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有机会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尝试和思考,培养孩子们各种知识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五、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营造出积极、鼓励性和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这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更好地进行学习。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很重要,成功的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整理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1一、阶段整体目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入门阶段、发展阶段和提高阶段。

入门阶段――1-4年级;发展阶段――5年级;提高阶段――6年级。

(一)发展阶段(5年级):在这个年段的教材中主要通过Let’stalk进行基本句型的教学,通常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听懂、朗读并进行交际性表演,而学生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无法照顾到全面,因此有些学生产生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造成学习障碍。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抓住小学英语教学的三个要点:兴趣、情景、活动,借助图片、录像或假设的情景,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并将目标中心继续放在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精读和熟读能力,固定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背诵对话内容,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有了英语阅读的兴趣,推动其自觉地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

在五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readwrite 这个版块,内容有对话或短篇的语言材料,而且在每篇后都有简单的练习题,这就是编者正式提供给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语言材料,在这一部分我们的目标为: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非重要的单词跳过,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读下去。

(二)提高阶段(6年级):通过两年的训练,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因此这时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养成用英语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个阶段教师有必要多给予学生一定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指导他们对材料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培养他们简单的略读(skimming)、精读(IntensiveReading)、查读(scan),熟读(Proficient reading)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阅读课为阵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作者:郭茜
来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09期
1. 引言
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常运用略读(skimming)和寻读(scanning)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提取表层信息,最终达到帮助其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但是,这种常规的阅读课并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大量的课本阅读材料之后仍然无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及其他语言技能,学无所用导致学生疲于学英语。

那么,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切实提高阅读课的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因此,阅读课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抓住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结构,并且通过阅读课上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 例析如何在阅读课上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
2.1紧抓课文标题,激活学生思维
文章的标题与文本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标题常暗示文章的内容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看法。

从标题入手可以推测出文本的内容,较快地进入文本内容的解读。

和传统的以图片或者视频导入相比较,带着学生解读文章的标题,预测文本的内容虽然缺少了视觉上的冲击,但是增加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了他们阅读的欲望。

【案例一】
在阅读模块五第二单元Reading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之前,笔者让学生首先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结构,学生根据the environment or the economy大胆地推测出本文可能为一篇议论文,内容大致为对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环境的探讨。

此外,通过“must we choose”这样一个问句,学生大胆预测作者认为发展经济的同时依然可以保护环境的,二者是可以和谐发展的。

合理地预测有效地降低了篇章的难度,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案例二】
刚看到模块十第四单元阅读课的标题“The fight against Cybercrime”时,很多学生一致认为该篇文章为议论文,后来笔者提醒学生against这个词以及议论文的特点,有学生的欲望立刻被激发出来,他们开始大胆猜测这篇文章有可能是说明文,并结合说明文的特点,学生推测该文章围绕网络犯罪(cybercrime)展开并重点讲述了如何打击网络犯罪。

2.2注重整体阅读和深层阅读,拓展学生思维
语篇是语言和思想连贯的整体,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必须深入走进文本,首先站在语篇的高度俯视文本,厘清文章脉络和语篇逻辑,抓住文章主旨,体会文章要义,然后跟据文章的主旨正确理解细节信息,把握细节信息的附着点。

只有教师长期带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结构,学生才不会因为忙于找寻细节信息而忽视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意图,最后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案例一】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二单元阅读课主要介绍了钱利伟先生和林水清女士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所展开的辩论。

因此,本文主要内容为双方陈述观点并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于是,根据本文的篇章结构,笔者设计了如下题目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特点及文章内容。

Q1:What sides do LinShuiqing and QianLiwei each represent?
Lin represents ________ and she thinks ________.
Qian represents __________ and he thinks________.
在理解了双方陈述的观点之后,再让学生厘清双方为自己观点所提供的论据,从整体上把握细节信息。

Q2:From what aspects do the two speakers prove their ideas respectively?
开展了以上两题的讨论之后,学生对文章的细节信息就理解得很透彻了,接下来就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深层阅读,拓展学生思维。

【案例二】
模块十第四单元阅读课是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定义、类型、产生及盛行的原因以及与网络犯罪作战的原因。

因此,在教授该阅读材料时,笔者只让学生回答了以上提出的几个问题,但在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之后,学生对文章结构也基本有了了解。

根据文章特点从文章结构和要素入手,既训练了学生查找信息的阅读技能又让学生对文章有了高屋建瓴的理解。

省去了繁杂多样的重复练习,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理解文章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深层阅读的目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针对以上三种课型由浅入深设计了如下思考题。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案例一】
Q1: If you are the judge, which side do you think will win the debate?
Q2: Which argument convinces you most? Why?
【案例二】
Q1:The title of the text is Fog. Can we replace it with “A helpful blind man”?
Q2: What did the writer think when the blind man helped him get to the destination?
【案例三】
Q1:What’s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Q2: What view does the writer attempt to advocate?
2.3紧扣教学内容开展读后活动,延伸学生思维
读后活动强调课堂的输出,是检验整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平台,教师要在该环节中体现出在读后给学生留下点什么。

很多教师习惯在读后让学生完成一篇短文写作,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在进行相关话题的写作时完全忽视了之前学习的文本内容。

读后活动设计一定是立足于文本同时又高于文本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重塑以及再造,延伸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一】
这是一篇陈述观点的议论文,因此,笔者在读后设计了如下写作任务:
I agree with Mrs. Lin Shuiqing/ Mr. Qian Liwei. In my opinion, the environment/ the economy is more important.
Firstly... What’s more... To sum up...
在完成此项任务时,学生可以结合文章畅谈自己的观点,既有书本内容作为依托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案例二】
考虑到本文是一个故事,在开展读中活动时学生已经对故事情节非常了解了,笔者决定在读后让学生以“What will you say if you meet with the man again many years later?”为题展开对话,对话中需包含对当年部分事情的描述以及自由设想多年后再见会谈到的话题。

这样使得读后活动既和之前的阅读活动联系紧密,又充分激发了学生想象,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三】
本文为说明文,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笔者在读后环节设计了一个类似复述课文的演说任务,让学生就defini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what should we do to fight against it三方面开展一次演讲,以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对抗网络犯罪的队伍中来。

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阅读文本在设计读后任务时绝不能够千篇一律,一定要结合篇章特点以及学生的整体水平设计合适的任务,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

3. 结语
阅读课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主要阵地,因此,英语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急匆匆地去找寻一些课文细节,不如教会学生如何预测文章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最后通过深层阅读题以及读后活动让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重塑、再造及产出,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终目的。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