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凉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籍《凉州词》阅读题答案附赏析

张籍《凉州词》阅读题答案附赏析张籍《凉州词》阅读题答案附赏析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i):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②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3.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5分)答:诗的首旬描写了黄昏时分,边城阴雨绵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的景象,渲染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或阴沉抑郁的气氛)。
(2分)第二句描写了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的景象。
(2分)两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或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1分) 4.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答案:①虚实结合(或想象联想)。
(2分)②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的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
(2分)③抒发了由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
(2分)赏析:第一首诗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
前两句写俯仰所见的景象。
“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
诗人为何不写边城晴朗的天空,却选择阴沉昏暗的雨景,因为此时诗人无心观赏边塞的风光,只是借景托情,以哀景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
为增强哀景的气氛,作者又将这暮雨雁飞的景置于特定的时节里。
边城的阴沉悲凉,若是霜秋寒冬,那是自然物候;而这时既不是霜秋,也不是寒冬,却是万物争荣的春天。
“芦笋初生渐欲齐”,俯视边城原野,芦苇吐芽,如笋破土,竞相生长。
这句已点明寒气消尽,在风和日暖的仲春时节,边城仍然暮雨连绵,凄凉冷清,很容易启人联想那年年岁岁的四季悲凉了。
凉州词王翰阅读答案

凉州词王翰阅读答案【篇一:王翰《凉州词》赏析古代文学是作业】p> 本篇存于《全唐诗》,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
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
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词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假设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在今甘肃威武,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①,欲饮②琵琶③马上催④。
醉卧⑤沙场⑥君⑦莫⑧笑,古来⑨征战⑩几人回。
1997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注释】①夜光杯:用美玉精制而成的酒杯,因夜间发光,故名。
汉东方朔《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杯。
甘肃省酒泉市自古出产夜光杯,系祁连山玉石磨琢而成。
这里指华贵精美的酒杯。
葡萄酒、夜光杯和下句中的琵琶,都和西北民族有关,诗人用这些来渲染地方色彩。
②欲饮:正要举杯痛饮。
③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乐器。
④催:催人出征,催促大军出发。
⑤卧:躺。
⑥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⑦君:你。
⑧莫:不要。
⑨古来:有史以来,从古到今。
⑩征战:奔赴沙场。
【选评】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哀。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
”宋顾乐:"气格俱佳,盛唐绝作。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沈德潜:“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之极。
”(《唐诗别裁集》卷十九)王文濡:“首句言宴席之盛,不可不饮,乃欲饮而琵琶声已于马上相催,又不得饮,卒之醉卧沙场,仍复出于痛饮。
上三句,句句用顿,末句一挫,便使全首精神,跃跃纸上。
”〔《唐诗评注读本》卷四〕【赏析】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名师讲题】叶舟《凉州十八拍》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凉州十八拍叶舟宣统二年,古历五月,一种疯狂生长的闹草劈空而至,开疆斥土地蔓延开来,像失控的火势,像飘失的野马,突然间扑向了镇番县,逼近了凉州地界。
是时,天折地陷,大厦将倾。
天台大人彭志研气血攻心,跌了一大跤,在门槛上摔了胯骨。
一日黄昏,县衙后门驶出了一辆呢子车轿,彭志研率着师爷和车把式,出城向东,连夜赶往了古浪县。
据称那里的土门镇上有一位藏人曼巴(大夫)手段凌厉,尤擅接骨之术,主仆们自此去而不返。
在灾情一路呼号,摧城拔寨,即将围困武威城的关节上,人们自然将目光投向了六郡老,哀恳这一帮神仙大人速速出面,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那时节,郡老们一个个已届耄耋之年,平日里深居简行,咳咳嗽嗽的,连尿水也夹不住,鲜有人前去叨扰或问计。
但是,六郡老的心一直亮着,耳朵也张听着,向来就不是吃素饭的主子。
位列郡老之首的穆赫穆大人,原本是武举出身,一世飘零,早年间在云贵一带为官,致仕之后,归隐于武威城内的穷街陋巷,但乡望素重,深受拥戴。
前一个清明节,穆赫突然被一个噩梦捉住了,于是玉山颓倒,缠绵于病榻,夜乱说胡话。
奇迹的是,当求请的乡人们成团结伙,密密麻麻地跪在院门外,哭诉已毕,开始点火焚时,穆赫身上的那些邪祟一眨眼便凋落了,死灭了,人也一骨碌翻坐了起来,双目如炬,清醒得就像一供佛的净水。
穆赫大人携着其他的五位郡老,效法当年西征的左文襄公,抬棺北上,将抗灾的帐幕,在了镇番县城以南的苏武山上,又将四乡八坊的子弟们遣散出去,撒豆成兵,迎向了扯天漫地的闹。
很快,驿马如流星,摘采来的第一捆新鲜闹草被紧急送上了山顶。
六郡老挑灯夜战,辨识了足足一这才一致判定,这种开满了粉红色花朵的茎叶乃是歹毒植物,确凿无误。
穆赫胆烈心疾,当即撅断根拇指粗的闹草,觑见茎秆中渗出了一股乳白色的浓浆,三七不问,一口吞在嘴里,拼命咂巴了一众目睽睽之下,穆赫穆大人仿佛被一道邪恶的闪电击中了,突然间眼睛斜了,嘴也歪了,气息错乱,抽搐不止,浑身像起了一场火灾似的,高烧不退。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1分)2. 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悲切。
【参考答案】1.某种温暖关心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2.D【延伸阅读】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酷嗜闲放。
"。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概,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参军,吟出塞,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
他的诗以《登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孟浩然《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古诗词阅读理解

孟浩然《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凉州词孟浩然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凉州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
B.一、二句中,“紫檀金屑文”是指一种有金色纹路的珍贵檀木,“文”通“纹”,纹路。
诗人认为用这种檀木做成的琵琶,声音一定悦耳动听,响遏行云。
C.三、四句中,“明君”指王昭君。
即使马上把琵琶送给王昭君谱曲弹奏,琵琶声再响亮高亢,也无法传到万里之外的胡地,写出胡地的遥远。
D.五、六向写在艰苦的边关能听到乐曲,本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但戍边将士听到的胡地音乐粗俗难听,使他们内心反感悲伤,所以才会说不要再吹奏羌笛和胡笳了。
2.有人认为孟浩然的这首诗写尽了边塞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D2.(1)诗的前四句写琵琶曲即使能响遏行云,也无法传到远在万里之外的胡地,凸显戍边将士离乡之远,归乡无望,内心思乡之情难以忍受。
(2)五、六句写戍边将士身处异乡听到异地羌笛和胡笳的吹奏之声,没有熟悉的乡音,也没有熟悉的曲调,思乡之情瞬间迸发,故越听异地的音乐,思乡之情就越强烈。
(3)七、八句写将士们看到的是他乡的明月,望月思乡,心里只想着快点杀光敌人,结束战争,早日回到那魂牵梦萦的家。
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4)诗歌未直言思乡,却句句与思乡有关,听到的是异地之乐,看到的是他乡明月,内心无比悲伤,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胡地音乐过于粗俗难听”理解有误,“异方之乐令人悲”是因为没有熟悉的乡音,越听异地的音乐,思乡之情越强烈,内心越觉得悲凉悲伤。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凉州词 王翰 阅读附答案

凉州词王翰阅读附答案
凉州词
王翰
秦中①花鸟已应阑②,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③忆长安④。
【注】①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②阑:尽。
③意气:情意。
一作气尽。
④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8.与《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相比,本诗前两句描写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幺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8.【答案】(1)本诗前两句通过虚实结合、对比的手法既描绘了眼前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的景象,也有对故乡秦中花谢鸟飞情景的联想与想象。
第一句写秦中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鸟儿争相觅食的场景;第二句则描绘了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的边塞场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题目要求将此诗与《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进行对比,对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进行分析。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正面描写战士们出征前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欢快宴饮的气氛;而此诗,既有联想与想象,又实写眼前塞外边关的场景,虚实结合,对比鲜明。
9.【答案】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战士们在夜晚听到悲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心中涌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解答此题,考生抓住诗歌第一句。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文课件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该诗选自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古诗文的鉴赏》,详细内容为对《凉州词》的解读、分析及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凉州词》的全文,理解其字面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基本鉴赏能力,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认识到古代边塞诗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凉州词》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对诗中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掌握《凉州词》的全文,理解其意义,体会诗中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凉州地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边塞风光,引发对古诗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齐读《凉州词》,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诗句解读:逐句讲解诗句,解释生僻字词,分析诗句的意象。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翻译、分析诗的意境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凉州词》的鉴赏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凉州词》2. 诗句: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 重点字词:黄沙、孤城、万仞山。
4. 诗人简介:王之涣5. 诗的意境:边塞风光、豪情壮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凉州词》的意境,创作一幅边塞风光的图画。
2. 答案:图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凉州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诗句翻译和意境分析的训练。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岑参、高适等,进一步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组织一次古诗文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读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意境的把握。
3. 课堂讨论的引导和组织。
4.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句解读中生僻字词的理解1. “黄沙直上白云间”:黄沙,指沙漠中的沙尘;直上,形容沙尘飞舞的高度;白云间,指天空中的白云。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凉州区高坝联片教研组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 50 分)1.(4 分)请仔细观察下边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正楷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2.(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词人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雪景,饱览红zhuāng 素裹、分外妖ráo 的北国风光,他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抒发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伟大报负。
(1)(3 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外()红zhuāng()妖ráo()(2)(2 分)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4 分)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拙病(zhuō)谷穗(suì)轰鸣(hōng)神色张惶(huáng)B.发怔(zhèng)征途(zhēng)诓骗(kuāng)根深蒂固(dì)C.篝火(gōu)端祥(xiáng)筏木(fá)鞠躬尽瘁(cuì)D.拮据(jù)濒临(bīn)粗犷(guǎng)孜孜不倦(zī)4.(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琐屑伟案摧枯拉朽和颜悦色B.蒙昧滞留正襟微坐坦荡如砥C.婆娑杀戮为富不仁惮精竭虑D.翘首不辍屏息敛声鹤立鸡群5.(本题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到黄州的第二年,手头仅有的一点现款眼看就要用完了,一家人生活拮据。
B.运动场上,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前仆后继,终于获得了接力赛冠军。
C.巍峨屹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江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凝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
D.谎言就是谎言,充其量只能蒙蔽一时,在事实与真相面前终将不攻自破.。
6.(3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移动支付时代,刷脸支付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是不容易接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解读凉州
郭保林
离开兰州,我乘上汽车,直奔武威——古称凉州的边塞名城。
汽车穿行在河西走廊,历史的密码从时间隧道里蹦跳出来,扑落
在大脑的屏幕上……
两千多年前,张骞途经古凉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
绸之路”,以河西走廊为核心的古凉州地带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及中
亚、西亚的重要通道。在这条历史通道上,作为丝路重镇的武威,见
证了丝绸之路上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美好梦想的时空流转,而历史变迁
中沉淀孕育的凉州文化,成为丝路文化融汇的结晶和典范。
秦汉之际,匈奴在中国北方崛起,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数十
年间没有力量与匈奴抗衡,只好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边境危急。到
了汉武帝时,这位有囊括四海之志的一代君王,决心要开疆拓土,疏
通丝绸之路,连续派卫青、霍去病、李广出击河西走廊。骠骑将军霍
去病首战告捷,一举击垮了匈奴休屠王,占领河西走廊东端。为了纪
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战场被命名为武威。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开设郡
县,武威郡即凉州刺史的治所,这样,武威便有了凉州的别称。
到了唐朝初年,河西走廊先后被匈奴人的后裔突厥和吐蕃、吐谷
浑割据。唐王朝建立后一百多年中,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了多次战争,
大都是以凉州为根据地进行的。整整一个唐朝,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了
上百次的大战役,前后三百年,前仆后继,为开拓这条人类文化的运
河、中西友谊之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在唐朝国力极度强盛时,西域诸国与大唐的关系进入了政治、经
济、文化艺术水乳交融的阶段,凉州作为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自然也
达到了繁华鼎盛时期。那时,凉州的知名度极高,仅次于都城长安。
凉州词、凉州乐、凉州伎舞,风靡全国。温子升描述当时凉州的繁华
景象:“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由此可见盛唐时期这西北边塞
重镇一幅歌吹喧天、文化葱茏的画面。
我知道,凡是文化名城,街巷里总是要飘曳着文化人的衣袂。王
之涣、王维、高适、岑参、李益……多少诗人钟情凉州,用生命和卓
越才华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流韵千古的凉州词,让凉州这座边塞小城
在唐诗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
在凉州活动时间最长的是高适和岑参。高适二十岁时在长安求仕
不遇,经人举荐混了个县尉,是官吏中最低的一级。“拜迎长官心欲
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他毅然辞职,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做
掌书记,驻守凉州。凉州虽然没有江南的杏花春雨、烟柳画舫,但这
里边风浩浩,大漠茫茫,山岭竣拔,戈壁旷大,他在这里度过一段充
满审美体验的浪漫人生。无独有偶,岑参也是二十岁时到长安求仕不
遇,“诗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满腹诗书,经天纬地,在京都却
不能施展,只好另辟蹊径,投笔从戎,仗剑出塞。“风萧萧兮夜漫漫,
琵琶一曲肠堪断”,“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首《凉
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写出了凉州的繁华,胡人云集,琵琶声喧。书
剑飘零的诗人,在前线与老友相会,热酒冷梦,吟诵如潮。这不是江
南才子的浅斟低吟,而是军旅诗人的狂饮浪醉。也只有边塞重邑凉州,
那边月凄清、风沙萧萧、战马嘶鸣的大景象,大氛围,才能酿就这一
腔豪迈悲壮的诗情!
我在武威的街巷里寻寻觅觅。青砖斑驳的鸠摩罗什①古塔,古色古
香的城门钟楼,出土铜奔马的擂台,气宇轩昂古树千章的孔庙,还有
稀世珍宝的西夏碑②……边塞古城仍保留着一角静谧和肃穆,展示着
这片土地的厚重。漫步街头,触目所及,更多的是高楼、绿树、宽街、
阔路,一爿爿商店、酒肆、咖啡馆、网吧、舞厅,人影飘动,熙熙攘
攘。流行歌曲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却不闻胡人的琵琶头羌笛;舞厅
里传来舞曲强烈刺人的节秦,却不见凉州乐伎婀娜优雅的舞姿,没有
凉州曲的悲怨苍凉,没有凉州词的雄沉宏阔,更没有“此时秋月满关
山,何处关山无此曲”的场素。一切远去了。
造物主早把一段盛世的历史撕下来深深地埋葬在时间的泥土里,
它还能萌发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吗?
感谢武威,感谢古凉州,我应该脱帽叩首。是凉州这个伟大的支
撑点,支撑着汉唐历史的一页苍穹,支撑起中华民族一个辉煌的时代。
凉州,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谁能像你一样既有镞矢如雨、
战马长啸的战争画卷,又有汹涌的诗情、滂沛的乐章以及那充塞天地
之间的至大至刚的浪漫主义情怀呢!
(有删节)
[注]①鸠摩罗什:东晋时期后秦高僧,生于西域龟兹国,曾在凉州生
活17年,弘扬佛法。②西夏碑:即“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迄
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
碑刻,原置凉州大云寺。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唐时同西北民族的征战,护卫了国家西北边境,也在很大程度
上促进了凉州文化的发展。
B
.鼎盛时期的凉州知名度极高,既是有“桥头堡”作用的边塞重镇,
又是瑰丽的诗词歌舞之城。
C
.诗人们钟爱凉州,因为这里景致雄浑阔大,激发他们吟咏出大境
界、大悲壮,一吐胸中块垒。
D
.时代的变迁已经改变了凉州的面貌,作者认为武威已经很难再创
造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
8
.作者说武威的街巷里有“青砖斑驳的鸠摩罗什古塔,古色古香的
城门钟楼,出土铜奔马的擂台,气宇轩昂古树千章的孔庙,还有稀世
珍宝的西夏碑”,又说“一切远去了”,你认为这样说矛盾吗?作者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9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凉州文化”的内涵并做简要解说。
【答案】
7.D
8
.不矛盾。武威的街巷里保留了“古塔”“城门”“钟楼”等历史
遗迹,但是古凉州苍凉雄浑的意境、英雄主义的气质和多姿多彩的文
化艺术却早已远去。作者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写法,表达了对古凉州文
化即将沉寂的惋惜和忧思。
9
.凉州文化内涵:①开拓进取、英雄无畏的精神 ②融合荟萃、包容
共举的心胸 ③建功立业、悲壮豪迈的诗情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解说,如:汉武帝夺取河西走廊、唐代多次战役,
打通、开拓丝绸之路;与西域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
面的交融,至今保留多种文化共存的遗迹;凉州词是诗人们用生命和
心血创作的诗篇,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