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优质课课件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 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 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李鸿章
洋务运动
康有为
戊戌变法
孙中山
辛亥革命
_器__物 失败 变革
_制_度_
失败
变革
同学们,接下来 该怎么办?
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 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 的思想” ——陈独秀
素养探究一
独学+展示
2.背景 结合材料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2023•青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宣教儒家伦理的旧思想、
旧文学仍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为改变这一状况,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考点突破
3.(2023•云南)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
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C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与科学D.实业救国
4.(2022秋•中宁县期末)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
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新”在( A.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C
B.倡导了三民主义思想
C.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对待外来文化:为我所用,以我为主;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第9课《新文化运动》(共46张PPT)

思想文化
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尊孔复古逆流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6年改称《新青年》
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指导思想 (4)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巩固:与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相比,前 期新文化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深入钻研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B、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思想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坚持西方文化中心论
探究二: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自己的饭碗。
教员:“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教员:“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教员:“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 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 故允为担任。” 1916年12月 22日,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 北大的宗旨和决心,迎难而上, 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民主理念 赛先生——Science——科学 ——自然科学、科学精神
民国初年,北京《中 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 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 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 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 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 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 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 时的心情 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叶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的哪项内容( A )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板书设计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背景 概况
①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内容 ② 提倡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③ 文学革命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开 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口 号:民主 科学 主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
代 表: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内容
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评价 启 示: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材料旨在说明( )
A. 洋务运动的影响 C. 戊戌变法的巨大作用
B.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C 2、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农民革命运动 C. 思想解放运动 D. 无产阶级革命
“巨大的希望”指的是什么? “巨大的落差”指的是什么?
2024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01新文化运动背景Chapter封建帝制崩溃民族危机加深社会思潮涌动030201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西方思想文化传播西方列强入侵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
留学生与翻译作品大量留学生赴海外学习,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和思想的著作不断涌现。
新式学堂与教育体系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国内政治动荡01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变化0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0301020304袁世凯尊孔复古进步知识分子响应陈独秀等发起倡导民众思想解放需求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02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思想Chapter0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020304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主张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政治产生深远影响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010204胡适与文学革命论争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领袖之一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文学语言的变革倡导新文学的创作,推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与复古派进行激烈的文学革命论争,推动文学观念的更新03鲁迅及其作品分析01020304其他重要人物及思想03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与特点Chapter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科学精神的普及民主思想的推广倡导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反对迷信和愚昧,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对专制制度的批判推崇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道德观念的倡导对旧道德的批判社会风气的转变对旧文学的批判对封建社会的旧文学进行了批判,认为其陈腐、僵化,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文学革命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了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的革命。
新文学作品的涌现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白话文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等,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多元化思想交流与碰撞各种思想流派的涌现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西方思想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等。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想观点?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还向青年 提出六点希望: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不同思 想流派的知 识分子展开 学术争鸣。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民主
科学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和民主制度
1917年1月,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一文,提倡以白话文 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 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的思想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我们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 离开科学也很危险。
——陈独秀
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
——鲁迅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现在你认识了德先生与 赛先生了吧?对他们二位先 生你有什么看法?今天,他 们二位还是你的先生吗?为
什么?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优质课件】
上课:新文化运动(共25张PPT)

使人们的思想获 新文 资产阶级 民主与科学 得空前解放,动 化运 激进的民 第三次 摇了封建正统思 动 主主义者 想的统治地位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 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 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 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 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提倡民主;
指民主思想 和民主制度。
提倡科学;
指近代自然 科学法则和科 学精神 。
解读:“德先生”与“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目的: 反对专制,实现民主 1、“德先生” ( democracy) 民 主
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 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 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 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 运动。
《新青年》与新觉醒 ——背景、兴起;
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评价;
一、背景: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选举总统那天,袁世凯雇用三四 千个流氓,手持大棒把会场围了个水 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都没有达 到法定人数,总统迟迟选不出来,选 举从早晨到夜间十点,很多议员饿得 肚子辘辘叫。在第三次投票时,袁世 凯才勉强当选。达到目的以后,他立 即解散国会。1915年12月,袁世凯当 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 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极。
《新文化运动》课件

偏激的反对旧文化
一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 传统文化的态度过于偏激 ,导致了对传统文化的误 解和歪曲。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01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进
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 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对中国思想界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思想的解 放和进步。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形成多元化的思想格局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思想界的多元 化发展,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竞相出 现,为中国现代思想史的开端奠定了 基础。
新文化运动认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 和理性思维,导致人们容易被欺骗和 误导,因此要反对愚昧,提高人们的 科学素养。
反对专制
新文化运动反对一切形式的专制和压 迫,认为这会限制人们的自由和权利 ,呼吁建立民主政治制度。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的道德观念已经过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 要反对旧道德,打破传统束缚。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
03
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思想和创作能力的文学家,为
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4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事件
陈独秀与《新青年》的创办
总结词
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和主编,他通过这个平台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觉醒 。
详细描述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他于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担任主编。该杂志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舆论阵地,陈独秀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积极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反对封建传统观念和旧道德, 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人教部编版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引入西方科学知识
新教材不仅注重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还大量引入西方科学知 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启发式教学
01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寻
求解决方法。
02
采用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
推动了文化革命
新文化运动通过提倡新文学、新艺术等,推动了文化领域的革命,为五四运动等后续革命斗 争提供了文化支持。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
介绍了西方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和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方式,介 绍了西方思想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提倡学习西方文化的优点,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 程。
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文化运动者认为,学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 极参与解决。
教育普及运动:提高民众受教育水平
推广平民教育
新文化运动者提倡平民教育,通过设立夜校、补习班等方 式,为普通民众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开展扫盲运动 针对当时中国文盲率高的现状,新文化运动者积极开展扫 盲运动,通过编写简易读物、设立识字班等方式,帮助民 众提高文化水平。
运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03
鲁迅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民族命运
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周树人等知识分子群体影响
知识分子的觉醒
周树人等知识分子群体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 著书立说、创办杂志等方式,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
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
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
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 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不可.” ——陈独秀
这段话反映了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宗旨 是什么?
办杂志改造国民思想,以巩固共和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时间: 1915年9月 2.代表人物: 陈独秀等 3.标志: 《青年杂志》的创办 (《新青年》)
4.指导思想: (旗帜) 5、中心:
《新青年》主要作者简历表
姓名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鲁 适 迅 出 生 主要学历
1879年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毕业 1889年 早稻田大学政治科毕业 1891年 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 1881年 东京弘文学院和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毕业
讲坛上的教授 当时北大 教坛中,即有 旧式的学者: 刘师培、辜鸿铭、 黄侃等人; 也有新思想的 代表者: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 鲁迅等人。 陈 独 秀
胡 适 李 蔡 大 元 钊 培
鲁 迅
辜鸿铭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 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 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具备条件) 1、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2、民主共和思想在辛亥革命后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原因
1、政治
①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②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中国仍是“两半”社会
2、经济:
中国资本主义 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 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
①尊孔复古逆流
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 世 凯 天 坛 祭 天
袁 世 凯 玉 玺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 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 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 无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的目的是——复辟帝制 民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时间: 1915年9月 2.代表人物: 陈独秀等 3.标志: 《青年杂志》的创办 (《新青年》)
4.指导思想: (前期旗帜) 5、中心: 北京大学
(为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请陈独秀来北大任文 科学长。他又请刚从美国留学 归来、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任 北大教授。蔡元培还聘请李大 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兼教授, 聘任提倡新文学的刘半农任教。 他又请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爱因 斯坦相对论的夏元栗任理科学 长。这批新文化运动颁奖和学 术界精华的到来,使北大成为 当时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 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新文 化的战士。
--陈独秀《新青年》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 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 的儒家传统道德?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孔教与共和是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
废其一。 ——陈独秀
打倒“孔家店”
——吴虞
“打倒孔家店”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 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 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 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 也”。 ——李大钊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 事务的关心。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主义,促
成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
关心。
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促 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 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 改良 刍议
文 学 革 命 论
狂 人 日 记
鲁迅
胡适
陈独秀
1、是一次伟大的思 想解放运动,打击了 封建主义,促成了马 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 传播。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批判尊孔复古 思潮的实质是什么?
李大钊(1889-1927)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 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 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 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 的矛头指向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是为了批判 封建君主专制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 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 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 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 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合理 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