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技概论课件第四章

合集下载

选修课:纳米科技科普教程ppt课件

选修课:纳米科技科普教程ppt课件
在人们极大地提高了获取和处理社会信息的 能力之后,便会转向对生命信息的探索。图7中 交叉领域即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技术等将是 今后影响人类社会的制高点,因为它们关系到 国家安全、公共卫生和人类的健康和长寿。
35
图7 三大高科技及其交叉领域 36
国内外纳米科技的发展现状
❖ 美国: “70年代重视微米技术的国家如今都成为发 达国家,现在重视纳米技术的国家很可能成为新世 纪的先进国家”
“太空电梯”的绳索
如果用碳纳米管做绳索,是唯一可以从月球挂到地球表面,而 不被自身重量所拉断的绳索。如果用它做成地球-月球乘人的电梯, 人们在月球定居就很容易了。
29
5、军事
“麻雀”卫星
美国于1995年提出了纳米卫星的概念。这种卫星比麻雀略大,
重量不足10千克,各种部件全部用纳米材料制造,一枚小型火箭
10
2. 纳米器件
❖ 从纳米材料出发,或者利用纳米加工科技,制造出具有 特殊功能的产品,即纳米器件。
❖ 未来所有的纳米电子器件都将具有更小、更快、更冷 的特点。
❖ 科学家还希望通过对纳米生物学的研究,制造生物分 子器件。
❖ 目前,科学家在纳米生物传感器、生物分子计算机、
纳米马达等方面做了重要的尝试
❖ 纳米材料
❖ 纳米器件
❖ 纳米结构的检测和表征
9
1. 纳米材料
❖ 纳米材料指材料的显微结构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尺寸 小于100nm,并且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材料。
❖ 纳米材料的主要类型有:纳米粉末、纳米涂层、纳米薄膜、
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和纳米固体。
❖ 纳米材料呈现如下的客观物理、化学特性:
低熔点、高比热容、高热膨胀系数; 高反应活性,高扩散率; 高强度、高韧性、高塑性; 奇特磁性; 极强的吸波性。

《纳米技术》PPT课件

《纳米技术》PPT课件
纳米技术
h
1
纳米
“纳米”是长度单位,1nm=10-9m
即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大约等于10个氢原子并排起 来的长度,相当于万分之一头发的粗细。纳米正好处于原 子、分子为代表的微观世界和以人类活动空间为代表的宏 观世界的中间地带,被称为介观世界。
h
2
纳米技术
纳米科学技术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8m)到亿分之一米 (10-9m)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学 问;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分子 团进行操纵和加工使其形成所需要的物质称为纳米技术。
费曼对纳米技术的最早梦想,成为一个光 辉的起点,人类开始了对纳米世界的探求。
h
6
科学家发现,在纳米的世界里,物质发生了质的飞 跃。比如硅晶体是不发光的,但纳米硅却会发光;陶瓷 在通常情况下是很硬、很脆的,如果采用纳米粉体制成 纳米陶瓷,它也可以具有韧性;纳米材料还具有超塑性, 室温下的纳米铜丝经过轧制,其长度可以从1cm延伸到 100cm,其厚度可以从1mm减小到0.01mm。
h
14
虽然纳米陶瓷还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解决,但其
优良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抗弯强度、断裂韧
性,使其在切削刀具、轴承、汽车发动机部件等
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在许多超高温、强
腐蚀等苛刻的环境下起着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作
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返回
h
15
纳米级微电子元件
日本日立中心实验室利用半导体材料砷化镍, 率先开发新一代微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呈细长 的鬃状结晶形,粗仅20纳米,可使计算机的计算速 度、通讯用发光元件的效率数十、数百倍地提高。
h
16
超微型计算机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度越来越 高,计算机信息存储芯片越来越小,而存储量却 越来越大,信息容量比现有光盘高100万倍,整个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图书都能存储在一个糖块大小 的芯片中。

《纳米技术》课件

《纳米技术》课件
2 纳米技术的历史
纳米技术起源于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1959年提出的思想,随着技术的发展,纳米 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3 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
纳米技术的应用涵盖医学、能源、材料制备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和科学 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纳米材料
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是指具有纳 米级尺寸的固体颗粒, 具有特殊的物理、化 学和光学性质,广泛 应用于电子、光催化 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纳米技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如 纳米电子器件和量子计算。
纳米技术的风险
1
环境风险
纳米材料的释放和排放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管理这些风险以保护生态 系统。
2
生物风险
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毒性和生物相容性需要进行评估,确保安全使用纳米技术。
3
社会风险
纳米技术可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和伦理问题,需要谨慎考虑与管理,确保科技发展 的可持续性。
发展趋势
未来的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如量子纳 米技术和纳米机器人等,开启更加神奇的科技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将关注环境友好性、资源高 效利用和社会公平性,推动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融 合。
结论
纳米技术拥有巨大的潜力,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为了实现纳米技术的可 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监管。
《纳米技术》PPT课件
欢迎来到《纳米技术》PPT课件!通过本次讲解,您将深入了解纳米技术的简 介、纳米材料、纳米制备方法、应用领域、风险以及发展趋势。准备好开启 科技的奇妙之旅了吗?
纳米技术简介
1 什么是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研究和应用材料、装置和系统的科学、工程和技术的一门学科,其尺度位于 纳米米级尺度范围内。

纳米科学概论PPT(完整版)

纳米科学概论PPT(完整版)

神奇的纳米世界
靓丽的纳米世界
单根碳纳米弹簧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纳米团簇 酷似大力神杯的硅纳米结构
NANOGEAR
“麻雀卫星”
质量不足10千克,各种部件全 部用纳米材料制造,一枚小型 火箭一次就可以发射数百颗。 若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 部署648颗功能不同的“麻雀卫 星”,就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刻对 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连续监视, 即使少数失灵,整个卫星网络 的工作也不会受影响。
假如您掌握了纳米技术,您将应用在哪些方面?并简述理由。
科学的商品化
将“知识”转化为“经济”
NANOSCIENCE: Thinking about small to do big things
碳纳米管仿生壁虎脚打造蜘蛛人
Science, , 322, 238 -242.
金纳米颗粒由102个金 原子和44个硫醇分子 组成,其中,金原子排 列成球状。
Nature 1991, 354, 56
纳米管做成的“纳米秤”
令人惊奇的是,最近 、中 国、法国和巴西科学家用精 密的电子显微镜测量纳米管 在电流中出现的摆频率时, 发现可以测出纳米管上极小 微粒引起的变化,从而发明 了能称量亿亿分之二百克的 单个病毒的“纳米秤”。这 种世界上最小的秤,为科学 家区分病毒种类,发现新病 毒作出了贡献。
特殊的光学性质
当 (Au)被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即失 去了原有的富贵光泽而呈黑色。事实上,所有的金属 在纳米颗粒状态都呈为黑色。尺越小,颜色愈黑,银 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
特殊的电学性质
介电和压电特性是材料的基本物性之一。纳米半导 体的介电行为(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及压电特性同 常规的半导体材料有和很大的不同。

纳米科技PPT课件

纳米科技PPT课件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几百年来人类的近 代史也证明,科学的发展需要高瞻远瞩和丰富的想象力。自从18 世纪后半叶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众多几年前 还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仅在科幻小说中幻想过的巨大成就如 电子世界、智能机器人、登月、心脏移植、基因拼接、用火箭飞 船探索金星和火星、建立宇宙空间站等等,都一一变成了活生生 的现实,而且有的现实比最初的想象走得更远。在当今世界上, 科技先进的美国成了实现人类幻想、取得成就最多的国家。20世 纪20年代以后,美国又成了世界科幻文艺的中心。埃里克•德雷 克斯勒(K.Drexler)教授(图13)就是在这种充满科学幻想的环 境中成202长1/3/起7 来,并成了这批科学CH“EN先LI 知先觉”者中的佼佼者。22
6
[问题与思考]
费曼说的“最底层”是什么含意?(指原子、分子 层面,这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阅读材料
在报告那天,费曼用如下的话结束了演讲:
“我愿意出资1000美元,奖励第一个把一本书中的信 息缩小到书页两万五千分之一面积内的人。”
“我愿意再出资1000美元,奖励第一个制造出能够
从外部控制,线度只有六十四分之一英吋的电动机械
在纽曼获得第二份费曼奖金1000美元后两年三个月,费曼
因患癌症辞世。
2021/3/7
CHENLI
8
2.3比尼格与罗勒尔发明了看得见原子的 显微镜
长期以来人类就有一个幻想:希望能 直接“看”到原子,而不是采用X衍射方 法,通过X衍射图的分析间接地看到原子。 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除了个别情况外原子 还是不能直接被“看”到。这个幻想在 1981年由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 明终于成为现实。
2021/3/7
CHENLI

纳米技术资料PPT演示文稿

纳米技术资料PPT演示文稿
例如:纳米Cu膜的制备 将硝酸铜Cu(NO3)2·3H2O和正硅酸乙脂与
乙醇混合形成溶胶,用玻璃(SiO2)衬板浸入溶 胶后进行提拉(提拉速度<10-1mm/s),再在 100℃温度下干燥成膜,经过450~650℃氢气中 还原处理100分钟左右,就可以获得纳米Cu膜。
纳米科技
3
溶胶-凝胶法
优缺点:
如果把两亲媒性平衡的物质溶于苯、二氯甲烷 等挥发性溶剂中,并把该溶液分布于水面上,待 溶剂挥发后,就留下了垂直站立在水面上的定向 单分子膜,这种在水面上的单分子,上端呈亲油 性(疏水性),下端呈亲水性。
返回
纳米科技
5
磁控溅射法
磁控溅射是溅射镀膜中的一种,所谓溅射是 指荷能粒子轰击固体表面(靶),使固体原子 (或分子)从表面射出,射出的粒子大多呈原子 态,称为溅射原子。用于轰击靶的荷能粒子可以 是电子、离子或中性粒子,因为离子可以在电场 下易于加速并获得所需动能,因此大多采用离子 作轰击粒子,该粒子又称入射离子。所以溅射镀 膜又称离子溅射镀膜。
纳米科技
15
LB膜的特点
❖ 超薄且厚度可准确控制,因此这种纳米薄膜 可满足现代电子学器件(纳电子器件)和光学 器件的尺寸要求。 ❖ 膜中分子排列高度有序且各向异性,使之 可根据需要设计,便于实现分子水平上的组装。
❖ 制膜条件温和,操作简便。
纳米科技
16
LB膜的制备
能形成LB膜的材料,大都是表面活性分子,即 两亲分子。若两亲分子材料两者平衡,即称为 “两亲媒性平衡”,该材料就会吸附于水-气界面。
纳米科技
6
磁控溅射法
为了克服成
膜速度低的缺点,
人们设计了磁控
溅射镀膜,在溅
射靶与基片之间

纳米技术PPt课件

纳米技术PPt课件
• 2010年现在的微电子器件芯片的线宽将达到0.1~0.07nm, 小于此尺寸,器件应按新原理设计。其性能将大大提高, 这将是对信息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 生Hale Waihona Puke 科技也面临在纳米技术影响下的变革。
纳米技术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的发动 机,它将使微电子学在20世纪后半叶对世界的影 响相形见绌。
材料和制备 在纳米尺度上,通过精确地控制尺寸和成分
来合成材料单元,制备更轻、更强和可设计的材 料,同时具有长寿命和低维修费用的特点;以新 原理和新结构在纳米层次上构筑特定性质的材料 或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 实现材料破坏过程中纳米级损伤的诊断和修复。
在陶瓷领域的应用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 纳米陶瓷随之产生,希望以此来克服陶瓷材料的 脆性,使陶瓷具有像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 性。许多专家认为,如能解决单相纳米陶瓷的烧 结过程中抑制晶粒长大的技术问题,则它将具有 高硬度、高韧性、低温超塑性、易加工等优点。
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 高塔直插云霄,似乎要与天公一比高低 • 上帝深为人类的虚荣和傲慢而震怒,不能容忍人类冒犯他
的尊严,决定惩罚这些狂妄的人们,就像惩罚偷吃了禁果 的亚当和夏娃一样 • 如果人类真的修成宏伟的通天塔,那以后还有什么事干不 成呢?
天梯
• 从地面修造一架金属天梯达到几万千米高 的卫星,底部必须是直径358千米粗的柱子, 才能支撑得住,才不会被自己的重量压弯
常用单位
十亿光年 十万光年 一千亿公里 一万公里
一公里 十米
一厘米 一百微米
一微米 一百纳米
一纳米 一百皮米 一百飞米
十飞米 一飞米 一百阿米 0.1 阿米
相应大小
宇宙大致的范围 银河系的全貌

《纳米技术资料》PPT课件

《纳米技术资料》PPT课件
具有类胡萝卜素和紫精特征的甲基紫精的 联乙烯衍生物就代表了一根分子导线。分子导 线有组装成超小型电路的可能。
返回
分子自组装技术
分子自组装是在平衡的条件下,通过化学键 或非化学键相互作用,自发地缔合形成性能稳定 的、结构完整的二维和三维超分子的过程。
❖ 基于化学吸附的自组装膜技术(SA) ❖ 基于物理吸附的离子自组装膜技术(ISAM) ❖ 基于分子识别的超分子合成技术
富勒烯-C60的发现和命名
❖ 著名的建筑学家巴基敏斯 特·富勒所证明的最牢固的薄 壳拱形结构就是这样的,因 此将C60命名为巴基敏斯特富 勒烯,简称富勒烯。
❖ 1990年克拉兹摩尔和霍夫 曼在实验室中制备出了宏观 数量的C60和C70,并用红外光 谱、X射线衍射,扫描隧道显 微镜(STM)等仪器证实了 C60的笼形结构。
➢ 与基于化学吸附法制备有机复合膜相比,试验结 果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基于物理吸附的离子自组装技术及应用
举例:吉林 大学沈家骢 院士领导的 课题组组装 卟啉/酞菁 交替膜,称 为“分子沉 积膜”,简 称MD膜。
返回
基于分子识别的超分子合成技术及其应用
超分子合成技术:在平衡条件下,分子间通过 弱的、可逆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主要是疏水亲 水作用力、范德华力、静电引力、氢键)自发 组合形成的一类结构明确、稳定、具有某种特 定功能或性能的超分子聚集体的技术,是超分 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离子自组装技术是1991年由美国密歇根州立 大学的戴彻尔等人首先提出来的。
离子自组装技术:将表面带负电荷的基片浸入阳 离子聚电解质溶液中,由于静电吸引,阳离子聚 电解质吸附到基片表面,使基片表面带正电,然 后将表面带正电荷的基片再浸入阴离子聚电解质 溶液中,如此重复进行,即成多层聚电解质自组 装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 米 科. 技
6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一、粒度的表征 2、粒度分布的表征 常用众数直径、中位径等参量来描述粒度分布:
➢ 众数直径是指颗粒出 现最多的粒度值,即相 对百分率曲线的最高峰 值。
纳 米 科. 技
7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一、粒度的表征 2、粒度分布的表征 常用众数直径、中位径等参量来描述粒度分布: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二、粒度及表面形状测量技术
2、激光光散射法 原理:当单色光通过以超细粉体为分散相的悬浮 液时,粉体粒子对单色光会产生散射,光散射的模 式由粒子尺寸d 和单色入射光的波长λ所决定:
1)当d >>λ时,属于夫琅禾费衍射。如果把所测颗粒 都等效为球体,当激光照射到粒子表面时发生散射, 粒子越小,散射角越大。测量散射角,即可得到粒 子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及比表面积。
19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三、粒子表面电性能测量及Zeta电泳仪 可以通过测量粒子在外加电场中的移动速度而得
到Zeta电势。目前常用的电泳仪都是用这个方法设 计的,它不仅可以测得Zeta电势值,还可以通过粒 子移动的方向判断粒子所带电性,这对研究纳米粒 子分散性很重要。
纳 米 科. 技
16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三、粒子表面电性能测量及Zeta电泳仪 将纳米微粒表面修饰后溶解于水中,形成极性液
体,所有在极性液体内的粒子都会由于表面分子的 离子化、离子的选择吸附、离解与交换而产生表面 电荷;
大部分物质的粒子在水中带负表面电荷,但整个 溶液是电中性的,故还应当有等量的反离子存在, 粒子表面吸附的离子和溶液中的反离子构成了双电 层。
纳 米 科. 技
10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二、粒度及表面形状测量技术 1、电子显微镜测试
❖ 电子显微镜包括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透射 电镜测试范围已达到1nm(最高达0.3nm)。 ❖ 测试方法的核心在制出电镜适用的样品。
纳 米 科. 技
11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二、粒度及表面形状测量技术
1、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量电镜照片上
一、粒度的表征 1、粒子的平均粒径 粒子的尺寸用粒径来表示: 若粒子是球形,球形直径就是粒径; 若粒子不是球形,用等效球体的直径来表示; 若纳米粉体是由粒径为d1,均粒径。
纳 米 科. 技
3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一、粒度的表征 1、粒子的平均粒径
纳 米 科. 技
4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一、粒度的表征 1、粒子的平均粒径
纳 米 科. 技
5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一、粒度的表征 2、粒度分布的表征 粒度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方程来表示:
f(d)
1
(dd50)2
e 22
2
百分率曲线:又称频率曲 线,是指在颗粒群中,颗 粒的当量直径为某一直径 数值出现的概率。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纳米粉体是我们首先碰到的纳米材料,对这 类材料的测试主要是在常规技术上发展起来的。
纳 米 科. 技
1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一、粒度的表征
粒度是指粉体粒子大小的量度。粒度的表征 是对粒子大小的表征——包括平均直径和粒度分 布的表征。
纳 米 科. 技
2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 中 位 径 d50 是 指 在 占
颗 粒 总 量 50% 的 粒 子 所 对应的粒子直径。
纳 米 科. 技
8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二、粒度及表面形状测量技术
传统测试 技术中,在 10nm 以 下 范 围 内仅有电子显 微镜法和光子 相关谱法 ( PCS ) 可 用 。
纳米尺度
纳 米 科. 技
纳 米 科. 技
15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二、粒度及表面形状测量技术
2、激光光散射法 原理:当单色光通过以超细粉体为分散相的悬浮 液时,粉体粒子对单色光会产生散射,光散射的模 式由粒子尺寸d 和单色入射光的波长λ所决定:
2)悬浮液内分散相的粒子大,则移动慢,散射光光 强的波动速率也慢;反之,小粒子移动的快,光强 变化的速率也快。通过测量光强随时间的变化,可 以获知悬浮液内颗粒尺寸的分布情况。
9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二、粒度及表面形状测量技术
1、电子显微镜测试 ❖ 光的衍射现象严重地限制了光学显微镜的分 辨本领,以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最大的分辨率约 为300nm左右,其放大倍率设计为1000~1500倍 已是极限,再提高已无意义。 ❖ 利用在真空中高速运动的电子流代替光线来 作为显微镜的照明,其波长约为可见光的十万分 之一,分辨率大大提高。
纳 米 科. 技
18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三、粒子表面电性能测量及Zeta电泳仪 此滑动界面(粒子外吸附着液体与溶液间的界面)
与溶液内部的电位差称为Zeta电势。Zeta电势与溶 液内的电解质的浓度、粒子吸附的离子的浓度均有 关系。带电粒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移动速度与Zeta电 位密切相关。
纳 米 科. 技
微粒的粒径就达到了 粉体粒度测试的目的, 测量球体粒径的个数 参考表4-1所列情况 而定。
纳 米 科. 技
12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二、粒度及表面形状测量技术
1、电子显微镜测试 扫描电镜制样复
杂一些,且分辨率较 透射电镜低,但扫描 电镜显微像立体性更 好一些,便于观察分 析。
纳 米 科. 技
13
纳 米 科. 技
14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二、粒度及表面形状测量技术
2、激光光散射法 原理:当单色光通过以超细粉体为分散相的悬浮 液时,粉体粒子对单色光会产生散射,光散射的模 式由粒子尺寸d 和单色入射光的波长λ所决定:
2)当d≈λ时,属Rayleight-Gans-Mie散射。因为悬浮 液中粒子处于不断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散射光 的强度会随着粒子的运动而形成运动斑纹;
纳 米 科. 技
17
第一节 超细粉体测试技术
三、粒子表面电性能测量及Zeta电泳仪 距粒子表面越近,反离子的浓度越高,直到带负
电荷的粒子的负电荷电场力所不及的距离时,反离 子的浓度为0,这样粒子的表面及那些反离子就构 成了扩散双电层。
如果施加一个外电场,带电粒子就会向极性相反 的电极移动,此时不单单是这个纳米粒子,同时还 有一层牢牢地附在粒子表面的液体随其运动,这个 过程称为电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