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学教案

合集下载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学习作理论上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

本节具有承前启后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部分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一些解决电学问题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电学基础,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学习,也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大小,形成节约用电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电子计时器,空调机铭牌图片、灯泡。

五、教法分析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解法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

细心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2. 学会使用电表进行测量,掌握电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能够分析电路故障,学会解决电路问题;4. 能够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电流、电压、电阻;2. 电表的使用:电流表、电压表;3. 电路故障分析:短路、断路、接触不良等;4. 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的绘制;5. 实验操作:电路连接、电表测量、数据处理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3. 演示:进行电表的使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电表进行测量,巩固电表的使用技能;5. 分析:讲解电路故障的类型和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电路问题;6. 练习: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7. 实验:进行电路连接和电表测量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路的运行原理;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9.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学知识的理解;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电路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总结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总结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总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其特点,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图。

3. 培养学生掌握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学测量。

4. 引导学生运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

2. 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特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通路、开路、短路。

3. 电学实验:测量电阻、测量电流、测量电压。

4. 电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特点;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难点: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电路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电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学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电路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电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让学生理解电学的基本原理。

3. 讲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特点,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电路。

4. 进行电学实验,让学生掌握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的方法。

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学应用,让学生学会将电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 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概念及其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课堂实验:评估学生在电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大全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大全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3)能够分析电路故障,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组合法等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探究(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2)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3)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的实验步骤。

2. 电路故障分析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电路故障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2)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作用和调节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的探究。

(2)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的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3)电路故障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与调节。

2. 教学难点:(1)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判断。

(2)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概念:电流、电压、电阻。

(2)提问: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探究欧姆定律:(1)分组讨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设计实验:伏安法测量电阻。

(3)实验操作:测量电阻、电功率,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3. 电路故障分析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讨论:电路故障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2)演示: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作用和调节。

(3)练习: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与评价:(1)总结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及结论。

(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2. 练习电路故障分析,设计实验方案。

3. 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使学生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初中电学经典讲解教案

初中电学经典讲解教案

初中电学经典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3. 让学生了解电源、电池、电表的作用和原理。

4. 培养学生对电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3. 电源、电池、电表的作用和原理。

4. 电学实验:摩擦起电实验、验电器实验、电路连接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电在哪里存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是一种物质,它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通过电流和电荷来表示。

二、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5分钟)1. 电荷:介绍正电荷、负电荷的概念,讲解电荷作用规律。

2. 电流:介绍电流的概念,解释电流的产生原因,讲解电流的单位安培。

3. 电压:介绍电压的概念,解释电压的作用,讲解电压的单位伏特。

4. 电阻: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作用,讲解电阻的单位欧姆。

5.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讲解欧姆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15分钟)1. 串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的概念,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

2. 并联电路:介绍并联电路的概念,讲解并联电路的特点。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电源、电池、电表的作用和原理(10分钟)1. 电源:介绍电源的概念,讲解电源的作用。

2. 电池:介绍电池的概念,讲解电池的原理。

3. 电表:介绍电表的概念,讲解电表的原理。

五、电学实验(15分钟)1. 摩擦起电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解释实验原理。

2. 验电器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验证电荷的存在。

3. 电路连接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练习电路连接方法,观察电路工作原理。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九年级物理电学教案

九年级物理电学教案

九年级物理电学教案【篇一:初三物理电路经典教案】十一了解电路[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对电学的学习中,学生对电学的灵活比较难以适应,觉得比较没有系统性,故在复习中应掌握在框架上让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让学生站在较高的高度上,理清电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灵活应用在解题上。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及其原因2、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3、知道电路的组成及串、并联电路,会画、会看简单的电路图,能排除简单的电路故障。

4、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并能灵活应用[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一、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其中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1、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中和:两种不同的电荷相互接触时正负电相互抵消的现象,有时伴随有火花的产生。

二、电流、电压及其测量(一)电流及其测量: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2、电流的大小:i?q ,其中q为电荷量(单位:c),t为时间(单位:s) ti为电流(单位:a)3、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内阻太小,相当于一条导线)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只能与被测器件串联②应使电流从表的“+”极流入,“-”极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当无法预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二)电压及其测量:1、电压是使导体中的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2、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铅蓄电池:2v;家用电路:220v3、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内阻太大,相当于断开的开关)使用方法:①电压表只能与被测器件并联②应使电流从表的“+”极流入,“-”极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当无法预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三、电路的组成: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及开关组成。

初中电学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电学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电学物理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 欧姆定律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3.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方法和要求。

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的数据。

5.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6.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7.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

8. 学生进行练习,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验器材:1. 电压表2. 电流表3. 电阻箱4. 导线5. 开关6. 电源五、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电源、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开关依次连接成电路。

2. 调节电阻箱:分别取不同的电阻值,记录对应的电流、电压数据。

3. 分析数据:观察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4. 总结规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六、实验注意事项:1. 连接电路时,注意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回到负极。

2. 测量电压时,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测量电流时,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

3. 调节电阻箱时,要缓慢进行,避免电流、电压变化过快。

4. 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

2.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三物理电学教案5篇

初三物理电学教案5篇

初三物理电学教案5篇初三物理电学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的.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厉专心、实事求是做好试验的科学态度。

(二)试验器材: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亮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

要求学生暂不揭开。

),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学生回答略)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引出本节。

板书:〈第三节试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2.进行新课(1)问:本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试验的原理是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依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试验电路?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

老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试验器材?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试验器材。

留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试验需要哪些步骤?学生回答,老师小结: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

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转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试验记录表格中。

③依据记录的三组试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

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即④试验要求:乐观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

试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1.试验目的:2.试验原理:3.试验电路:4.试验器材:5.试验步骤:6.试验记录:7.测量结果:(6)学生进行试验,老师巡视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电学教案【篇一:2010届中考物理电学教案】电学一、电流和电路知识网络二、考点分析考查重点和热点:(1)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串、并联电路的连接、识别和作电路图。

(3)电流及其测量,正确使用电流表。

(4)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应用。

(5)家庭电路的组成,安全用电常识。

三、经典题解【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b.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c.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通草球时,能将其吸引来,则这通草球一定带正电d.接有电源的电路中一定有电流流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荷的概念、两种电荷问的相互作用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等。

大家知道,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选项a 是错误的。

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两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存存两种可能:(1)两物体分别带异种电荷;(2)两物体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只有在两物体相斥时,两物体同时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电路中具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电路中要有电源且电路必须是闭合的,所以选项d也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为选项b。

启迪:本题是知识性较强的选择题,解题时必须用相关知识与选项一一对照,“去伪存真”,把正确选项选为答案。

【例2】如图所示,(1)如果只闭合开关s1、s2时,灯泡l1、l 2是怎样连接的?(2)如果只闭合s3,l1、l 2又是怎样连接的? (3)如果只闭合s2、s3,l2还会亮吗?解析:此题考查识别电路的能力。

解这类题一般用电流法:从电源正极出发,沿接线寻找电路的通路,回到电源负极。

(1)当闭合开关s1、slv;sub2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首先到达b点分成两条支路,一条支路电流经s1 、l2到c点,另一条支路经l1 到c点。

两股电流从b点分开到c点汇合,最后合在一起经s2流至a 点,回到电源负极,所以这两条支路中的l1和l2是并联。

(2)当只闭合开关s3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至b 点,流经l1、l2和s3后,从a 点回到电源负极,流经两灯泡的是同一股电流,所示l1、l2是串联。

(3)当s2、s3同时闭合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电流从b点经l1可以通过s2直接到a 点,回到电源负极,不必再经l2和s3,也就是说s2闭合以后,l2被短路了,短路时l2上无电流流过,所以l2不会亮。

启迪:(1)识别电路串联还是并联的方法很多,本例解用电流法,这是常用的方法。

(2)分析电路应考虑电路的三种状态,注意短路问题。

【例3】如图所示电路,判断此电路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别电路的能力。

在识别不规范电路时,可用“‘节点法”。

节点法:识别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的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以识别电路连接方式。

运用“节点法”可知,a、b、c其实是同一点,这点接在电源负极上,d、e、f其实也是同一点,这点通过开关s接在电源正极上,也就是灯l1、l2、l3连接在公共点a、f之间,这三盏灯是并联的。

等效变换后的电路如图所示。

可见,此电路是并联电路。

启迪:节点法是识别电路的串、并联连接的又一种方法,简捷是这种方法显著优越的地方。

【例4】根据图5—4所示的电路图将图5— 5中的实物连接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的能力。

解题应先看清电路,识别电路的连接方式,然后将元件符号与实物对应起来,再把实物作正确的连接。

其连接方法:一般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着电流方向和通路,把元件一个个连起来,最后连到电源的负极。

在具体连接顺序上,按电源正极→所示。

→ 开关s→电源负极。

据此把元件实物逐个依次连接起来,如图5— 6启迪:连接实物电路应注意:(1)方法是:电源正极→用电器、开关→电源负极,(2)连接顺序,可“先干(路)后支(路)”或“先支后干”。

(3)检查正确无误后,才闭合开关。

四、能力训练3.小刚拆开了家庭电路中常用的白帜灯和灯头,如图所示,则以下灯泡和灯头上的各部件中全部属于绝缘体的是()。

a.灯头后盖、螺旋b.玻璃泡、锡块c.螺旋、金属片 d.灯头后盖、玻璃泡4.小芳根据图甲电路画出了图乙所示的四个对应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55.图是在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由图可知,i=a。

6.在实验中,若没有办法估算电路中的电流时,要选用电路中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对应量程的接线柱,若发现指针偏转不大,则应选用较(选填“大”或“小”)的量程。

7.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乙中的实物连接起来。

8.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电路连接,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道路旁的一排排路灯,晚上同时亮,早晨同时灭,因此它们是并联的b.家庭电路中,电视机与照明灯的工作互不影响,因此它们是并联的c.由于某灯短路使保险丝熔断时,其他用电器都不工作。

因此保险丝是安在干路上的。

d.楼道的声控灯只有在天暗且有声音时才能亮,因此声控、光控开关及灯是串联的。

9.如图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l2串联 b.开关s只控制l2c.电流表测干路中电流 d.电流表测l1的电流10.如图所示,存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们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

某同学试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泡均亮;断开开关时,两灯泡均熄灭,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连接,还是并联连接,请你写出判断方法。

11.如图所示的电路,通电后,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 ,则下面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i1=i2+ i3b.i1i2 i3c.i1=i2=i3 d .i1i2i3l2.请你设计用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泡的电路图。

(画在图方框内)13.五颜六色的一串小彩灯的灯泡往往有四五十只,这么多的小彩灯是如何连接的呢?小明同学从市场上买了一串小彩灯,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探究:(1)把所买的这串小彩灯接人电路。

闭合开关后发现所有的小彩灯均发光。

取下任意一盏小彩灯,闭合开关后发现全部小彩灯均不发光。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每盏小彩灯间是以方式连接的。

(2)用电流表测量出这串小彩灯全部发光时通过每盏小彩灯的电流,每盏小彩灯的电流大小有何父系?。

14.如图所示,若开关s闭合后,灯l1、l2均不亮,小华利用一根导线去查电路故障,当她将导线连接在灯l1两端时,两灯均不亮,将导线连接在灯l2两端时,灯l1亮而灯l2不亮.由此可以判断( )。

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15.如所示,甲、乙两人都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丙站在地上并与乙手拉手。

上下两条裸露导线分别是照明电路的火线和零线,那么一定会触电的是( )。

a.甲、丙b.乙、丙c.甲d.甲、乙、丙16.图所示是常用手电筒的剖面图,请观察它的结构。

画出与其相对应的电路图。

说明:本题是课本练习提高性的重现。

看清实物连接图,就不难画出其电路图。

参考答案与提示10.略 11.b 12.略 13.(1)串联(2)相等 14.d 15.d 16.略一、电压和电阻知识网络811【篇二:初中物理电路和电流教案】科组长一、考点梳理知识点1 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3、两种电荷: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元电荷 e知识点2 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一)、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二)、电流的概念:电流等于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说明:电流只与电荷量、通电时间有关,与导线的粗细,即横截面积的大小无关。

(三)、物理意义:电流表示电流的大小或强弱。

(四)、计算电流的公式:i=q/t 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 a ;q表示:电荷量,单位是: c ;t表示时间,单位是: s某同学用台灯工作时电流约140 ma ,合0.14 a(六)、测量:1、仪器:电流表2、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三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看清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知识点3 导体和绝缘体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2、绝缘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课本p52图4-12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知识点4 电路1、组成: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作用:在源的内部不断地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以持续对外供电干电池充电时,电能—→化学能化学能—→电能光电池光能→电能①电源分类发电机机械能→电能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