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2讲课后达标检测.doc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师文档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规范答题模板(4)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师文档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规范答题模板(4)

规范答题模板(四)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一、答题要素1.指出问题所涉及的化学平衡(通常写出化学方程式)。

2.改变的条件将导致化学平衡如何移动。

3.平衡移动的结果是什么。

二、得分点及关键词1.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解答叙述方式:分析条件变化→判断移动方向→得出移动结果。

(1)条件变化: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2)判断移动方向:正向(或逆向)移动。

(3)得出移动结果: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2.要特别注意语言规范:条件改变引起“平衡”发生移动,要避免“反应向正(或逆)方向移动”的错误说法。

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K2SO4·MgSO4·2CaSO4·2H2O(s)2Ca2++2K++Mg2++4SO2-4+2H2O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1)滤渣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未溶杂卤石。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样评析][规范答案](1)CaSO 4 Mg(OH)2(2)OH -与Mg 2+结合成难溶的Mg(OH)2,使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多 氯气在298 K 、100 kPa 时,在1 L 水中可溶解0.09 mol ,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 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将向________移动;(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平衡将向________移动。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新人教版.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新人教版.

平衡 (mol/L)
a- 0.75
a- 0.25 0.5 0.5
( a-0.75) ∶(a- 0.25) =3∶5,解得: a= 1.5 ,
0.75 mol/L ×2 L A 的转化率= 1.5 mol/L ×2 L ×100%= 50%。
(4) v(C) =0.1 mol/(L ·s) ×60=6 mol/(L ·min)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知:
2.(2015 ·安庆质检 ) 将等物质的量的 A、B 混合放于 2 L 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 3A(g)

xC(g) + 2D(g) 。经 5 min 后达到平衡, 平衡时测得 D 的浓度为 0.5 mol/L ,c(A) ∶
c(B) =3∶ 5, v(C) =0.1 mol/(L ·min) 。则:
错误;用 C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3 mol·L-1·s-1,可推知用 A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3 mol·L
-1·s-1,①正确;用 B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5 mol ·L- 1·s- 1,②错误。
2
命题点 2 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
+ H2(g) 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
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①增加 C 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N2 使体系压强增大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 使容器体积变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C 增大固体的量、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对速率无影响。
→总压增大― →物质浓度不变 ( 活化分子浓度不
变 ) ―→反应速率不变。

2016《创新设计》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7-3-2

2016《创新设计》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7-3-2

0.15 mol和H2O 0.10 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知识串讲
考点精练
解析
对比容器Ⅰ、Ⅲ,可知起始时物质的量都是0.20 mol,
容器Ⅲ温度降低,CH3OCH3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增大,说明
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正确;B项,容 器Ⅱ的投料量是容器Ⅰ的两倍,相当于加压,但题给反应是 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两者建立等效平衡,CH3OH体积分 数不变,错误;C项,容器Ⅰ的温度比容器Ⅲ高,温度高,
知识串讲
考点精练
【互动思考】 1.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 D(g) 示: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A 2 mol 4 mol B 1 mol 2 mol C 0 0 D 0 0
3C(g)+
ΔH=-Q1 kJ· mol-1(Q1>0),起始物质的量如下表所
1 mol 0.5 mol 1.5 mol 0.5 mol 0 0 1 mol 0 3 mol 3 mol 1 mol 1 mol
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含量相同。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 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
衡。
知识串讲
考点精练
3.常见的等效平衡 条件 恒温、恒容,反应前 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 可逆反应 类型 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
知识串讲
考点精练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互为等效平衡的是________达到平衡 后,不发生改变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⑤ 组分百分含量 ( 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相同
知识串讲
考点精练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历届高考真题备选题库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新人教版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历届高考真题备选题库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新人教版

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2014·课标Ⅰ) 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D.v(H2O2)=v(H2O)=v(O2)解析:选A H2O2的分解反应主要是由第一个反应决定的,I-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项正确;根据总反应可确定该反应的催化剂为I-,而IO-为中间产物,B项错误;根据所给信息无法确定反应活化能,C项错误;反应速率关系为v(H2O2)=v(H2O)=2v(O2),D项错误。

2.(2014·四川理综)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X) n(Y)①700 0.40 0.10 0.090②800 0.10 0.40 0.080③800 0.20 0.30 a④900 0.10 0.15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M)=0.050 mol,则0至5 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mol/(L·min)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解析:选C A.根据方程式可知在5 min内反应生成的n(N)等于生成的n(M),则v(N)=0.050 mol10 L×5 min=1×10-3mol/(L·min),该项错误;B.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平衡时c(X)=0.002 mol/L 、c (Y)=0.032 mol/L 、c (N)=c (M)=0.008 mol/L ,则平衡常数K =cc c c=0.008×0.0080.002×0.032=1.0,该项错误;C.因该反应在800 ℃时平衡常数为1,设反应中转化的X的物质的量为x ,则有(0.20-x )×(0.30-x )=x ·x ,故x =0.12 mol ,X 的转化率为0.12 mol0.20 mol ×100%=60%,该项正确;假设在9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也为1.0,根据实验④中的数据可知b =0.060 mol ,由①中数据可知在700 ℃时平衡常数约为2.6,结合800 ℃时平衡常数为1.0可知,温度越高,该平衡常数越小,平衡逆向移动,故b <0.060,该项错误。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单元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 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

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D.v(H2O2)=v(H2O)=v(O2)解析:H2O2的分解反应主要由慢反应决定,且I-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项正确;合并题中两反应式,可知I-为催化剂,而IO-为中间产物,B项错误;1 mol H2O2分解时反应热为-98 kJ·mol-1,并不是活化能,C项错误;根据化学计量数关系可确定v(H2O2)=v(H2O)=2v(O2),D项错误。

答案:A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解析:因为浓硫酸会使Fe钝化,A错误;B中加入NaCl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c(H+)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升高温度,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增大,C 错误;D项中能构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加快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D3.(2013·山东卷)对于反应CO(g)+H2O(g)H2(g)+CO2(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Δ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解析:反应的ΔH大小只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而和反应是否使用催化剂、反应途径无关,A项错误;该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因此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B项正确;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C项错误;在原电池中,随反应进行,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不再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错误。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7章 第2讲 化学反应的速率 工业合成氨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7章 第2讲 化学反应的速率 工业合成氨

(2)25℃时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较小,但 0~6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斜率)比15℃时的大
误区
对时间-浓度图像来说,由曲线斜率大小可 以比较速率大小,曲线斜率越大(即曲线越陡), 相同时间内,物质浓度变化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警示
1-1.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
(4)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 正反应速率减慢。 ( ) ) (5)合成氨中及时分离出氨可减慢反应速率。 (
解析: (1)增大固体或纯液体的用量,化学反应速率不 变。(2)当硫酸浓度增大到“浓硫酸”时,产生的气体不 再是H2。(3)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化学反
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其数值
- -1
=0.05 mol· L-1· min-1。 0~6 min 15℃时反应速率为: (2.4-2.25)mol· L-1 -1 -1 = 0.025 mol· L · min , 6 min 15℃时起始浓度比 25℃时大,但反应速率却比 25℃小。
[答案]
(1)0.05 mol· L- 1 · min-1
C.增加A的量
D.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解析:反应物状态不确定,增加A的量、增大压强不一
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MnO2对此反应不一定具有催化
作用,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答案: B
3.(2010· 海南高考)对于化学反应3W(g)+2X(g) ===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 的是 A.v(W)=3v(Z) ( B.2v(X)=3v(Z) )
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4)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 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都加快。(5)减小生成 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减小。 答案: (1)× (2)× (3)× (4)× (5)√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7-2a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章节练习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7-2a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章节练习
13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解析 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A 项正确;达到 平衡时,容器①中平衡与容器②中平衡为等效平衡,利用容 器①中数据进行计算:由放出热量的数值可知 X2 的转化率 为2932..165×100%=25%,平衡时 XY3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故其浓度为00..525mLol=2 mol·L-1,B 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 知,容器②中反应逆向进行才能达到平衡,故容器②中反应 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 Q,C 项错误;若将容器①体积缩 小,则平衡右移,放出的热量多,D 项正确。
3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2.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 4 mol SO2 和 2 mol O2,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 2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 SO3 为 1.4 mol,同时放出 热量 Q kJ。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 6∶5.3 B.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 2 L,则 v(SO3)=0.35 mol/(L·min) 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 应,平衡后 n(SO3)<1.4 mol 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达 平衡时放出热量大于 Q kJ
7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解析 若 x<4,则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乙 容器对于甲容器而言,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2c1>c2,A 项错误;若 x=4,则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 由于起始时甲容器中 A、B 的投入量之比与化学方程式中对 应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相等,故 w3 不可能等于 w1,B 项错误; 起始时乙容器中 A、B 的投入量是甲容器的 2 倍,两容器的 容积相等,故恒有 2ρ1=ρ2,C 项正确;起始时乙容器中 A、 B 的浓度是甲容器中的 2 倍,故乙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比甲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D 项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化学反速率 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化学反速率 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含解析)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g—24 Al—27 Si—28 S—32 Ba—137 Ag—108 Fe—56 Cu—64 Cl—35.5 Br—8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4·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500 ℃、20 MPa时,将H2和N2置于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中H2、N2和NH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10 min时达到第一次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 mol/(L·min) B.从曲线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0 min至20 min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C.从曲线可以看出,反应进行至25 min时,增加了0.1 mol的氨气D.在25 min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小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在10 min时达到平衡,则v(N2)=0.4 mol -0.35 mol2 L10 min=0.0025 mol/(L·min),A项错误;由于10 min到20 min时,N2和H2继续减少,氨气继续增加,而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故B项错误;从图像可以看出,25 min 时,NH3减少了0.1 mol,C项错误;25 min时,氨气的物质的量减少,故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再次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小,D项正确。

答案:D2.(2014·部分学校高三调研)将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 D(g),若2分钟后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 mol/(L·mi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v(C)=0.2 mol/(L·min)B.z=3C.B的转化率为25%D.C的体积分数约为28.6%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判断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2015·辽宁沈阳模拟)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表明反应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解析:选B。解答本题应特别注意各物质的状态。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无论是否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均不变,即①④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平衡的标志,②③⑤中各量不变时,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2015·山东烟台质检)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解析:选C。根据图像分析,改变条件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说明增加了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状态Ⅱ与平衡状态Ⅰ反应物浓度不相等,故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3.(2015·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已建立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加 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加入催化剂可以达到以上目的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④⑥ 解析:选B。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不一定增大,如改变的条件是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生成物的体积分数可能减小,①错误;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v(正)>v(逆),②⑤正确;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如2SO2 +O22SO3,增加O2的量,SO2转化率增大,而O2的转化率减小,③错误;若减小体积,增大压强,反应物浓度会增大,④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⑥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

4.(2015·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一定条件下,2SO2(g)+O2(g) 2SO3(g) ΔH<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v(正)变大,v(逆)变小 B.恒温恒容,充入O2,O2的转化率升高 C.恒温恒压,充入N2,平衡不移动 D.恒温恒容,平衡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解析:选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项错误;恒温恒容充入O2,O2的转化率减小,B项错误;恒温恒压,充入N2,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减小,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项错误;平衡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在恒容条件下,由公式ρ=mV,可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项正确。 5.在425 ℃时,在1 L密闭容器中充入下列气体物质进行的反应达到平衡,分析下图所示示意图,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能从示意图中读出相关信息的不正确选项( )

A.同温同压下,只要物质比例适当,从正、逆方向都可以建立同一平衡状态 B.上述图像表示的反应为H2(g)+I2(g) 2HI(g) C.图(1)中H2的转化率+图(2)中HI的转化率=100% D.相同条件下,分别从正、逆方向建立等同的平衡状态,所需时间相同 解析:选D。比较图(1)和图(2)可知,两平衡状态的c(HI)、c(H2)、c(I2)相同,化学反应方程

式均为H2(g)+I2(g) 2HI(g),图(1)中H2的转化率为1.00-0.211.00×100%=79%,图(2)中HI的转化率为2.00-1.582.00×100%=21%,故A、B、C正确。 6.(2015·湖北武汉联考)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X2(g)+3Y2(g) 2XY3(g) ΔH=-92.6 kJ·mol-1,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X2 Y2 XY3

① 1 3 0 放热46.3 kJ ② 0.8 2.4 0.4 Q(Q>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容器①、②中反应平衡时XY3的浓度相同 B.容器①、②中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 C.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L-1 D.若容器①体积为0.20 L,则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大于46.3 kJ 解析:选C。由化学方程式判断这两个反应属于等效平衡,即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量全部相同,浓度也相同,因此A、B项正确。当容器体积减小时,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即正向移动,因此会继续放出热量,则D项正确。达平衡时,XY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 mol·L-1,C项错误。

7.(2015·新疆伊犁高三模拟)下面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其中图像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 )

A.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正反应ΔH<0 B.②是缩小容积体积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C.③是在有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的平衡过程图像,a是使用催化剂时的曲线 D.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的容器中逐渐加入B时的图像,压强p1>p2 解析:选C。根据图像①,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ΔH>0,A错;②反应为等体积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B错;③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先达到平衡,C正确;④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状态,即不影响A的转化率,且由于不断加入B,A的转化率逐渐增大,D错。

8.(2015·山东淄博模拟)化学反应C(s)+H2O(g) CO(g)+H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扩大容器的容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水蒸气使容器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固体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选A。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扩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A项正确;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B项错误;加入水蒸气,增加了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项错误;加入固体,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 9.(2015·北京西城区高三测试)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某容积恒定的真空容器中,

发生反应:H2NCOONH4(s) 2NH3(g)+CO2(g),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平衡状态时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平衡浓度/(mol·L-1) c(NH3) c(CO2) T1 0.1 T2 0.1 A.若T2>T1,则该反应的ΔH<0 B.向容器中充入N2,H2NCOONH4质量增加 C.NH3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T1、T2时,H2NCOONH4转化的Δn(T2)=2Δn(T1) 解析:选D。观察表中数据可知,T1时CO2的平衡浓度是0.05 mol·L-1,T2时CO2的平衡浓度是0.1 mol·L-1。A项,若T2>T1,则升高温度,CO2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ΔH>0;B项,向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充入N2,平衡不移动,H2NCOONH4质量不变;C项,反应中NH3的体积分数是恒定不变的,故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项,由CO2的平衡浓度可知,T1、T2时,H2NCOONH4转化的Δn(T2)=2Δn(T1), 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1)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Fe2O3(s)+3CO(g) 2Fe(s)+3CO2(g) 该温度下,在2 L盛有Fe2O3粉末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气体,则10 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5 mol/(L·min),10 min后生成了单质铁________g。 (2)可用上述反应中某种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A.CO的生成速率与CO2的生成速率相等 B.CO的生成速率与CO2的消耗速率相等 C.CO的质量不变 D.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E.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3)写出氢氧化铝在水中发生酸式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使上述体系中H+浓度增大,可加入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OH B.HCl C.NH3 D.NaHSO4 解析:(1)10 min内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0.015 mol/(L·min)×10 min×2 L=0.3 mol,由以下关系式: 2Fe ~ 3CO2 2 mol 3 mol 0.2 mol 0.3 mol m(Fe)=0.2 mol×56 g/mol=11.2 g。 (2)CO的生成速率为逆反应速率,CO2的生成速率为正反应速率,且CO、CO2前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则v正(CO2)=v逆(CO),达到化学平衡;v生成(CO)=v逆(CO),v消耗(CO2)=v逆(CO2),无法说明是否达到化学平衡;m(CO)不变,则n(CO)不变,反应达到平衡;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任意时刻,体系的压强均相同;ρ=mV,当m(气体)不变时,反应即达到平衡。 (3)Al(OH)3AlO-2+H++H2O,欲使c(H+)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但A、C都能与H+反应,则B、D为可选项,虽然加入HCl、NaHSO4时,平衡逆向移动,但外加试剂中含有

H+,使c(H+)增大。 答案:(1)11.2 (2)A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