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斌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和实验改革模式探讨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和实验改革模式探讨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和实验改革模式探讨陆仁强(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永州425100)摘要:《工程力学》是“大土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土木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工作起着基础性理论支撑作用。

本文针对该门课程理论性强、课时有限、学习难度大等特点,提出从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方式、实验设计以及力学竞赛等四个方面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讨,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和实验综合改革模式,以为应用型土木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实验;改革模式;微课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5)29-0102-02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湖南科技学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作者简介:陆仁强(1983-),男,汉族,湖南永州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①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②复杂系统脆弱性分析、风险评价及应急预案设计研究。

一、课程概况和改革目标《工程力学》是“大土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航空、交通运输、土木水利等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工程力学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两大部分内容,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规律;掌握基本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分析及计算;具备将工程中的力学问题简化为力学模型并运用相应的力学公式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简单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实现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决策依据的目的。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土木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工作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理论支撑作用。

鉴于该课程理论性强、课时有限、学习难度大等特点及其重要性地位,本文特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和实验改革模式进行探讨,以提出一套既利于教师教学、又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和实验综合改革模式。

“机械原理”案例式课程改革

“机械原理”案例式课程改革

“机械原理”案例式课程改革作者:曾斌陶鑫谭湘玲杨威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34期摘要文章针对目前机械原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案例式教学的机械原理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实施该教学改革后,学生的机械原理知识和机械创新设计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改革案例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12.039"Mechanical Principle" Case-based Curriculum ReformZENG Bin, TAO Xin, TAN Xiangling, YANG Wei(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se,Hunan 415000)Abstract 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 in present teaching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a 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based on case-based teaching is put forward. Through concrete ca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the students knowledge of mechanical principles and mechanical innovation design capabilitie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Keywords Mechanical Principle; teaching reform; case-based teaching0 引言“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科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1,2]即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问题等,且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公式较多,方法技巧性要求高,因此目前“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广泛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学习过程中费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

关于研课磨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研课磨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研课磨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曾繁富来源:《教师·上》2019年第08期摘要:文章在构建研课磨课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理顺研课磨课程序,以“旋转与角”一课为例,就课堂中的生成主题进行研课磨课。

经过多次反思总结,文章作者发现在研课磨课中,教师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让课堂成为一种别样精彩的“生成”。

关键词:研课;磨课;小学数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4 文章编号:1674-120X (2019)22-0067-02湖南省汉寿县小学数学工作坊组织“送教下乡”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研课磨课对我而言就是一次蜕变,在一次次试课、磨课中,不断前进。

回顾研课磨课的过程,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现就研课磨课基本模式与一般程序进行整理,并围绕“旋转与角”一课的研课磨课活动进行探讨,形成对研课磨课的实践与思考,希望可以给广大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结合湖南省汉寿县沧浪小学研课磨课活动,构建“三段式”研课磨课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

研课磨课基本模式中,第一阶段是原行为阶段,教师个人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团队组织进行一磨,重点分析教学设计的亮点和困惑。

教师个体在一磨的基础上,吸纳教学团队的磨课建议,完善教学设计。

第二阶段是新设计阶段,教师个人在对教学设计完善后,进行第一次试教;教学团队组织观课、听课,观察分析教师对教学目标和课堂组织的落实情况,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和能力发展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在课后,教师回顾反思试教情况,教学团队对教师试教情况进行讨论研磨,尤其对试教中出现的问题和做出的改进进行思考。

教师个体吸收磨课意见,继续完善教学设计。

第三阶段是关注新行为阶段,教师个人组织第二次试教,教学团队再次组织观课、听课,重点分析教师教学改进效果,以及仍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课后,教学团队和教师对第二次试教情况进行讨论研磨,教师回顾反思第二次试教情况,尤其是教学新困惑和存在问题是否解决,教学团队再磨教师教学改进效果和教学改进提高的问题等。

201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省立省助)(100项)

201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省立省助)(100项)
徐翠华
99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省级党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王庆五
100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党的建设案例教学研究
董连翔
张万红
89
中国矿业大学
面向基层应用型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机制研究
李威
90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过程培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温晓慧
91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创新体系背景下煤炭行业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查振高
92
江苏师范大学
校际协作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顾明亮
93
江苏师范大学
研究生英语差异化培养模式研究
王保云
3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四双”聚力,接轨升级:研究生思政课新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李北群
周显信
4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与实践——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证研究
郭照冰
何亚群
4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对策研究
郭岩
张新厂
4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生招生制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实证分析
多元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吴晓红
58
南京体育学院
书生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
王斌
59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学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程教改探讨
夏燕靖
60
南京艺术学院
影视专业研究生“项目化教学”培养模式研究
沈义贞
61
江苏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框架及理论基础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框架及理论基础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框架及理论基础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开题报告,确定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开题报告是整个毕业论文研究的起点,它包含了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方法、预期结果等内容。

在开题报告中,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为整个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研究方向。

本文将围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框架及理论基础展开讨论。

一、研究框架研究框架是指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织结构。

确定研究框架有助于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有利于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中,研究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哪些背景和需求。

2. 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通过研究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和影响。

3. 研究内容:详细描述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包括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研究的具体方向和方法。

4. 研究方法:说明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描述,可以构建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指研究所依据的理论体系和学术观点,是研究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在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中,理论基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相关理论:介绍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包括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及相关理论的演变和应用。

2. 研究框架:将研究框架与理论基础相结合,说明研究框架是如何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是如何符合相关理论的。

3. 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也包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说明这些方法是如何与相关理论相契合的,为研究提供了什么样的理论支持。

4. 研究意义:最后,要说明所选择的理论基础对于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对于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启示和影响。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书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书

江西省教育厅制
— 1 —
1.开题时间、开题地点、参加人员
2.本课题研究的— 2 —
4.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
5.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6.本课题研究进度安排与具体措施
7.课题研究条件(含相关的前期成果概述、文献资料、其他有利条件)的利用
— 3 —
8.课题研究的预期阶段性结果与最终成果(包括形式与数量)
专家组意见:
组长签字: 200 年 月 日
— 4 —
— 5 —
课题编号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
附件五:
课题编号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
开题报告书
课 题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课题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校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 讯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 系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子 信 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 题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历史学科学习评价的探讨与实践

初中历史学科学习评价的探讨与实践

初中历史学科学习评价的探讨与实践厦门六中曾斌关键词:反思探索评价体系三多一动发展课题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对已往的历史教学不断反思并以新的教学理念对历史课的教学和评价进行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历史课改的深入,必须从历史学习的评价着手。

因为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原有的评价体系却难于胜任课改的精神和要求。

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构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当前历史教师应该探索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我和我校初中历史老师,于2002—2005年学年度,开展了“促进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发展的评价研究”课题的实验。

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叙述如下,敬请指教。

实验过程与方法一、准备阶段:当我们接受课题研究时,感到很为难,评价改革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

我们没有经验,也没有可借鉴的前例。

鲁迅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

教学的经历告诉我们,经验是靠学习和实践获得的,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才能获新知。

统一思想后,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改实验培训,认真地学习专家有关改革评价体系的讲座,并主动地与其他老师座谈交流。

在平时集体备课中,反复学习《新课标》中关于评价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树立确立正确的评价观。

通过学习以及反思先前的教学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新的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依据《新课标》,评价不能仅仅拿来作为甄别的工具,而是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历程,评价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

由此我们把历史评价体系的改革用“三多一动”加于概括,即评价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评价标准应是多维的,评价方法应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应是互动的。

另一方面,学生是评价实验的对象,对他们不了解,哪来谈得上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评价?所以,实验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首先,要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

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为例

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为例

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为例作者:曾斌,陈七三,朱菲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1期曾斌,陈七三,朱菲菲(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摘要:本文以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核安全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高校新设专业就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新设专业就业工作的方法进行探讨,为解决新设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保障高校新设专业大学生能够“能就业、易就业、就好业”,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高校;新设专业;就业工作;探索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142-02作者简介:曾斌,男,硕士,汉族、中共党员、2004年参加工作,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许多高校根据国家的需求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同时新设了不少专业,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新设专业的建设,在为高等院校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就业前景不确定,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鲜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使得新兴专业就业工作的开展更加复杂。

如何根据新设专业的特点提出合理的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保证学生“能就业、易就业、就好业”,是新设专业的系主任、辅导员和学校各有关部门必须面临的问题。

本文以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核安全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高校新设专业就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新设专业就业工作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基本情况介绍核安全工程专业为2011年新增专业,专业代码081008S,属于工学大类,环境与安全类。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为国家新批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较深厚的安全科学及技术、辐射防护基础理论知识及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具备的条件
(1)已经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对完成该论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2)学校提供了课题所需要的基本场地、主要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力电子实验台、电工实验台、系机房及仿真等设备)及基本电子元器件材料。本人已掌握了相关技术,能进行仿真。
3.参考文献
[1]刘奇元,朱石沙,王启新,等.一种基于PWM技术的数控电源设计[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6(1):12 .
自开关稳压电源问世后,在很多领域逐步取代了线性电源相仿,但功率晶体管工作于开关状态。随着脉宽调制(PWM)技术的发展,PWM开关电源问世,它的特点是用20KHZ的载波进行脉宽调制,电源的效率可达到65%~70%,而线性电源的效率只有30%~40%。因此,用工作频率为20KHZ的PWM开关电源替代线性电源,可大幅度节约能源,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电源技术发展史上被誉为20KHZ革命。随着超大规模集成芯片尺寸的不断减少,电源的尺寸与微处理器相比要打很多,而航天、潜艇、军用开关电源以及用电池的便携式嗲子设备(如手提计算机、移动电话等)更需要小型化、轻量化的电源。因此,对开关电源提出了小型轻量要求,包括磁性元件和电容的体积重量也要小。此外,还要求开关电源效率要更高,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等。这一切高新要求便促进了开关电源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
电能已经成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动力源,电力系统的运行电源必须安全可靠,这样才能保证供电的正常,直流电源系统作为变电站电力系统的保障,也必须稳定可靠。而高频开关因其性能可靠、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成为了现代电力操作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以IGBT作为功率开关器件,构成全桥开关变换器,整个电源由主电路、控制电路、检测电路等部分组成。系统主电路逆变部分采用了脉宽调制技术(PWM)。PWM信号由集成控制器TL494产生,从输出端实时采样电压、电流反馈信号,以控制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变化。IGBT驱动电路采用单独的集成驱动器控制器,M57962L进行驱动。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之间通过变压器进行隔离,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高效率。电源转换效率要高,节约了能源本身的能耗降低,散热会减少。电源热设计就更加容易,容易达到高功率密度。
4.国内外现状
20世纪50年代,美国宇航局以小型化、重量轻为目标,为搭载火箭开发了开关电源。在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开关电源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发热量低、性能稳定等优点而逐渐取代传统技术制造的连续工作电源,并广泛应用于电子整机与设备中。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全面实现了开关电源化,率先完成计算机的电源换代。20世纪90年代,开关电源在电子、电器设备、家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关电源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
2、整流与滤波:将电网交流电源直接整流为较平滑的直流电,以供下一级变换。
3、逆变:将整流后的直流电变为高频交流电,这是高频开关电源的核心部分,频率越高,体积、重量与输出功率之比越小。
4、输出整流与滤波:根据负载需要,提供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
(2)控制电路:
一方面从输出端取样,经与设定标准进行比较,然后去控制逆变器,改变其频率或脉宽
三、现有基础和具备的条件
1.现有基础
(1)本人在大学期间系统地学习了《MATLAB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交流变频技术》等课程,阅读了与设计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从而能够很快地了解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对我进行这个课题的设计有着莫大的作用。(2)实验方面:本人学习过AutoCAD及其先关的制图工具软件,所以在进行实验电路设计时也会带来很多方便。(3)资料搜集方面:在校图书馆和校外图书城广泛地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基本上掌握了课题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流程,为课题的实施作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2]李金伴,李捷辉,李捷明.开关电源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
[3]黄智伟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75.
[4]周志敏,周纪海等主编《开关电源实用技术设计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5]叶慧贞,杨兴洲等主编《新颖开关稳压电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1)通过资料文献查阅设计出单元电路、整体原理电路图。
(2)建立MATLAB仿真模型,并得到预期仿真结果。
(3)按邵阳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完成完整的毕业设计。
五、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七、系审查意见
系领导(签名)
年月日
备注
电力电子技术是重要的支撑技术,据美国总统科学和技术顾问委员会提出。国家关键性的科技领域有七个方面:能源、环保、信息、通讯、生命科学、材料、交通。每一个领域,无不和电力电子有关,都在起着重要作用,开关电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深远的美好前景。开关电源高频化是其发展的方面,高频化使开关电源小型化,并使开关电源进入更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如通讯、计算机、电子工程、国防、航天等领域,推动了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中功率开关电源的设计
学生姓名曾斌
学号**********
系、年级专业电气工程系、0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李凯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及其发展趋势、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1.课题来源
本人于十月份生产实习第一次接触了开关电源便深感兴趣,后来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建议以开关电源为设计课题,便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开关电源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科研设备、LED照明、工控设备、通讯设备、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半导体制冷制热、空气净化器、电子冰箱、液晶显示器、LED灯具、通讯设备、视听产品等领域,觉得研究该课题十分有意义,于是以开关电源里十分常用的中功率开关电源AC220V输入,DC48V输出,输出电流5A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或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1.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开关电源的电路的结构分析与比较,开关电源的主电路的设计,控制电路的设计,检测电路的设计,模拟仿真。
(1)主电路:
从交流电网输入、直流输出的全过程,包括:
1、输入滤波器:其作用是将电网存在的杂波过滤,同时也阻碍本机产生的杂波反馈到公共电网。
[6]王英剑主编《新型开关电源实用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7]李维波主编《MATLAB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8]王力,张伟主编《电路设计与制板》,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9]张云杰,邱慧芳主编《AutoCAD电气设计基础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2012年4月12日~5月10日,撰写论文,交出毕业论文的初稿;
6、2012年5月10日~5月20日,送指导教师审阅;修改论文;
7、2012年5月20日~5月27日,修改论文,完成论文的撰写;送教研室评审;
8、2012年5月27日~6月10日,准备论文答辩。
3.预期结果
通过本次课题的实施,有望取得以下结果:
达到输出稳定,另一方面,根据测试电路提供的资料,经保护电路鉴别,提供控制路对整机进行各种保护措施。
(3)检测电路:输出直流电压过压、电流过流的保护及告警,电路过热保护,限流调节、交流电压过压、欠压保护、软启动及模块并联均流等功能。
(4)模拟仿真:
输入电压为AC220V,输出电压为DC48V输出电流为5A。
由于模块工作于高频开关状态,系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可靠性高、负载分担容易等一系列优点,从而解决了传统的相控整流存在的输出电压纹波大,谐波污染严重,转换效率低,系统体积庞大等缺点。
3.发展前景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输出脉宽调制波,即PWM波,控制开关功率晶体管的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宽调制(PWM)控制IC和功率开关器件构成,与开关电源相对的是线性电源。新型的开关电源和传统线性电源相比,二者的成本都是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增加,但二者增长速率各异。线性电源成本在某一输出功率点上,反而高于开关电源,这一点称为成本反转点。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这一成本反转点日益向低输出电力端移动,这为开关电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进度安排
1、2011年11月20日~2011年12月30日,搜集、阅读和整理资料,开始撰写开题报告;
2、2012年1月12日之前,交出开题报告,并开始做英语资料的翻译,数量为一篇,提交给指导教师查看;
3、2012年1月12日~3月12日,进行方案论证选取;设计选取单元电路,
4、2012年3月12日~4月12日,进行软件设计并进行实验或仿真;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电路和电子技术、PWM技术为基础的电路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模拟仿真观察实验,经验总结,查阅书籍,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3.准备采取的措施
首先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了解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接着复习大学课设的相关课程,巩固好理论知识的基础。通过互联网、图书等相关途径了解开关电源各项基本原理后画出系统框图,进行方案论证,完成整体方案设计,搭建好实验平台。经过多次仿真轮回研究得到最佳的理论成果。最后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论文要求符合邵阳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产品的小型化、轻便化。另外开关电源的发展与应用在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关电源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频化。开关电源频率要高,这样动态响应才能快,提高功率密度,配合高速微控制器工作是必须的,是减小体积的重要途径。
模块化,轻量化。开关电源体积要减小,电感、电容都要减小体积,以适应系统模块化,轻量化的需求。将信息技术的嵌入式技术与电力电子组成的一个系统进行集成,有效地减少体积重量、提高可靠性,给应用带来极大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