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戴铁军

合集下载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1.制定循环经济法律和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设立循环经济基金,提供经济激励措施,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2.优化资源利用和产品设计: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可再利用性,使用可再生材料,降低资源消耗。

3.发展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建立健全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加强废弃物分类处理,建立回收站点,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加强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填埋和焚烧。

4.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加大对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投入,开展新型资源回收技术研究,推动高效、环保的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

5.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打破传统产业界限,促进不同行业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

鼓励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生产和服务,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

6.引导消费者参与循环经济:加强公众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产品,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7.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循环经济合作,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和技术,吸收先进的循环经济管理和技术经验,促进循环经济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8.促进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9.加强循环经济监管和评估:建立循环经济监管体系,完善循环经济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循环经济管理和评估,推动循环经济的规范化发展。

10.推动循环经济理念的普及: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支持度,增强社会的循环经济意识。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引导、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产业链的建立、消费者的参与等多方面的措施,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强化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强化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强化发展建议
1.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示范项目等方式,引导和支持企业、社区和个人参与循环经济活动。

2. 推动循环产业链建设: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废物收集、回收、再利用、再加工等环节,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动产业链的闭环发展。

3. 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加大废物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力度,推广新型废物回收技术和设备,提高回收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4. 加强产品设计和生产环节的循环经济考虑: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考虑产品的可再生性、可回收性和再利用性,减少对资源的依赖。

5. 鼓励绿色消费和共享经济:倡导消费者选择环保、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共享经济模式,减少资源的单一占用和浪费。

6. 培育循环经济人才和技术:加强对循环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7. 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全面推进。

8.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支持,推动整个社会对循环经济的共识和行动。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循环经济发展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材料支撑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

在当前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形势下,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已成为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首先,资源的有限性要求钢铁行业走向循环经济。

钢铁生产需要大量的铁矿石、煤炭等自然资源,而这些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对废旧钢铁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从而延长资源的使用周期,保障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环境保护的压力促使钢铁行业转型。

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如果不加以有效处理和利用,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再者,循环经济有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能源的梯级利用,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发展循环经济还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废旧钢铁回收加工、废渣制建材等产业,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

二、钢铁行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一)加强资源回收利用1、废旧钢铁回收建立完善的废旧钢铁回收体系,提高废旧钢铁的回收量和回收率。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鼓励居民、企业等积极参与废旧钢铁的回收,同时优化回收渠道和物流配送,降低回收成本。

2、废渣综合利用钢铁废渣中含有丰富的铁、钙、硅等元素,可以用于生产水泥、建材、微晶玻璃等产品。

加大对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提高废渣的附加值,实现废渣的零排放。

3、废水循环使用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对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

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和水循环系统,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减少新鲜水的取用,降低水资源消耗。

(二)推进能源的高效利用1、余热余能回收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如高温烟气、炉渣余热等。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实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已成为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钢铁行业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要实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钢铁企业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

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

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的生产技术,如高效节能的炼铁技术、新型炼钢工艺等,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例如,采用干法熄焦技术,不仅可以回收红焦的显热,还能减少湿法熄焦带来的水污染。

同时,更新和优化生产设备也是关键。

高效的大型化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和排放。

其次,加强能源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钢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对能源的购入、存储、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分析。

通过科学合理的调度和优化,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比如,采用余热余压回收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和余压转化为电能或热能,再次用于生产过程,从而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原材料的选择和管理对于实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同样至关重要。

优先选用高质量、低杂质的铁矿石和煤炭等原材料,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对原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例如对废钢的回收和精炼,不仅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需求,还能降低废弃物的产生。

另外,探索使用替代材料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如利用生物质能源替代部分传统化石能源。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必不可少。

钢铁企业应配备先进的污染治理设备,如高效的除尘设备、脱硫脱硝装置等,确保废气、废水和废渣的达标排放。

同时,要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保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环保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比如采用短流程炼钢工艺,减少生产环节和污染物排放。

河北省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河北省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河北省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作者:崔树军安玉红于红云吴冠芫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09期钢铁产业高消耗、重污染的特点使得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其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河北省作为全国的钢铁生产大省,更应该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贯彻实施。

钢铁产业链的安全和效率是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河北省钢铁企业应立足于整合钢铁产业链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河北省钢铁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河北省是钢铁生产大省,在钢铁生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

加上上游铁矿资源供应约束日益显现,下游产品销售不稳,形势严峻。

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1.铁矿石资源供应问题。

钢铁产业是一种高度资源依托型产业,钢铁产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充足的资源保障。

河北省铁矿石虽然存储总量大,但“贫、小、杂、散”的特点非常突出,矿石品位低,分布面广,开采投入大、周期长。

目前,河北省境内可供开采的铁矿石储量为10.47亿吨,按2003年8000万吨的开采规模,只能开采13至17年,在未来15年内,河北省内2/3的铁矿石矿山将陆续枯竭。

随着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铁精矿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资源储量及矿山生产量已不能满足需要,加之近年来本省铁矿石开采成本过高,钢铁企业大多被迫采取进口铁矿石的方式以供生产。

2006年河北全省铁矿石90%都靠进口,2006年河北省铁矿石进口占到全国进口铁矿石总量的2/3。

随着河北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铁矿石的缺口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急剧上涨,使我国的钢铁企业又面临成本增加的威胁。

上述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钢铁生产环境保护问题。

钢铁生产的环保问题主要涉及两点:一是能源消耗高;二是环境污染重。

近年来河北钢铁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总体上起点低,相当多企业的装备和技术落后,吨钢能耗与国内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加之近年河北钢铁产业连续的高速增长,使得钢铁产业的能源消耗增长十分迅猛,甚至超过了能源供应的增长速度。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1. 理念推广不足: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目前我国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还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2. 法律法规不完善:循环经济需要建立可持续的资源管理体系,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需要加快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3. 政策支持不够:循环经济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
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还不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 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完善: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的完善,但目前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需要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优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 加强宣传和推广:政府需要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提
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促进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

2.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需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建立可持续的资源管理体系,保障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大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加大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增
加资金投入,促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4. 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政府需要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整合
和优化,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政府需要加强
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推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面临着极大的资源压力和环境问题。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探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自200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各地区推行了一系列循环经济的示范项目和企业,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循环经济产业也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然而,我国循环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完整。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主要集中在废弃物资源利用和再生利用领域,而在废弃物的减量、分类、处置等环节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其次,循环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还不够完善,有些政策实施效果不佳,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另外,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度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的废弃物减量、分类、处置体系,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和再生利用水平,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闭合循环。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修订。

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的可执行性和针对性,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

同时,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的监管,确保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循环经济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循环经济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和加强宣传教育,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为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积极贡献。

日本水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水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等, 促进 水循 环 经济 的深入发 展 。
关键 词 : 水循 环 经济 ;水价 ;水 资源利 用效 率
水资 源是人 类生 存 和 经济 社 会 发 展不 可替 代 的重 要 战 略 资源 , 态环 境 的控 制 性 因 素 。然 而 , 是生 随着 经 济 社会 的 快速 发展 和城市 化进 程 的不断 加快 , 类在充 分 享受 现 代文 人 明的同时 , 类用水 不 断增加 , 资源 的供 需 矛盾 日益突 出 , 各 水 水 污染严 重 、 地下 水开 采 严 重超 标 、 资 源 利用 率 极 其 低 下 水 等 等 , 资源 问题 已成 为社会 经济 发展 重要 的 制约 因 素 。 日 水 本 是较早 实行水 循环 经济 的 国家 , 已经 建立 了一 套 完善 的水 循 环经济体 系 , 制定水 价 、 在 地下 水 的管理 、 污水 处 理 以及 制 定 法律法 规方 面都有 成 功的经 验 , 对我 国建 立水 循 环经 济 体 系具 有一定 的启 示作 用 l。 1 ]
1 我 国水资 源存在 的 问题 .
11 资源存 储量 短缺 、 需不 平衡 .水 供 我 国是 一 个 干 旱 缺 水 严 重 的 国 家 。淡 水 资 源 总 量 为 2 00 m。占全 球水 资源 的 6 , 世 界第 四位 , 人 均 只 80 亿 , 居 但 有 2 0 m。仅 为世界 平均水 平 的 1 4 在 世界上 名列 1 1位 , 20 , /, 2 是 全球 1 个 人均水 资 源最贫 乏 的国家 之一 。全 国 年缺水 量 3 近 40 m , 0 亿 。约有 3 亿农村人 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 1 2 资源 污染严 重 .水 我 国传 统 的社会 经济 发展模 式 以“ 高投 入 、 消耗 、 污 高 高 染 ” 特点 , 环境 质 量 整体 恶化 , 资 源 污染 情 况 严 重 。 为 导致 水 据 统计 ,0 6年全 国废 污水排 放 总量 7 1 t 20 3 亿 。每年 约 有 l / 3的工业废 水 和 2 3的生 活 污 水 未 经 处 理 直 接 排 入 江 河 湖 / 库 ,O 以 上 的 城 市 水 域 受 到 不 同 程 度 的 污 染 。在 全 国 9 2 0 多个 湖泊 中, 80 凡接 纳城 镇污 水 的湖泊 , 多 出现 了水 体 大 富营养化 现象 。 。 ] 1 3 资源 开发过 度 .水 目 我 国城 市供 水 以地表 水或 地下水 为 主 , 者两 种水 前 或 源 混合使 用 。在 中国 , 约有一 半 的水资 源 已被 开发 利用 。海 河水 资 源开发利 用率 已达 到 i0 , 资 源 开发 利 用 程度 最 0 水 高 的海河 流域 地表水 控 制 利用 率 达 到 9 , 原 区浅层 地 4 平 下 水开采 率 为 i0 , 资源 总量 消耗率 达到 9 [ 。 0 水 6 4 ] 14水 资源利用 率 低 . 我 国水 资源 利用 效率 低 , 浪费 水 的现象 普遍 存 在 。我 国 农 业灌 溉 水 的 利用 效 率 只 有 4 ~ 5 左 右 , 达 国 家 可 O O 发 达 7 ~8 。 目前我 国平 均 每 r 水 实现 G P仅 为世 界 O 0 n 3 D 平 均 的 ]5 / 。万 元 G DP用水 量 高达 3 9 , 发 达 国家 仅 9 m。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研究院
11.62
8.6 3.24 2220 2.16 34.32
表1.7 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的排放量和去除率 项目 排放量(万吨) 去除率 (%) 废气 15.2 27 烟尘 13.5 88 粉尘 13.8 52
• 全国平均每产1吨煤就要产生 约0.13吨煤矸石,煤矸石的综 1600多座矸石 累计存量近40亿吨 合利用率仅为54%。
图1.5 钢铁行业未回收的二次能源量
循环经济研究院
(5) 盲目投资、低端产品的出口增加
• 主要出口的是低档次产品,加剧了国内资源、 能源紧缺状况。
2004年出口钢坯量比2003年增加455万吨,出口钢
材量增加727万吨。
• 大量的高能耗初级产品出口,既消耗了大量能
源,又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得不偿失。
循环经济研究院
2、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 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
•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 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坚持末端治理、资源节约和循环使用并 重的方针,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 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 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 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 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 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 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技术——技术开发缺乏资金和有了资金攻关方 向不清的问题。
循环经济研究院
(7) 环保意识薄弱
• 环保意识的淡漠和薄弱造成的现象: 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投资少建或不建环保设 施,或为了减少操作维护费用不连续运行环保 设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循环经济研究院
1.3 小 结
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化、建筑、 建材等行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而且也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户,是环境污染大 户。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优先在它们中 间实施制定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途径、政策 和措施,将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 推动作用,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 会做出重大的贡献,因此,在重点行业发展循 环经济,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 谐社会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循环经济研究院
(2) 资源行业开采方式落后、利用效率不高
• 我国部分有色金属矿山秩序混乱,乱采滥挖, 采富弃贫屡禁不止,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一些落后的开采方式尤其是无组织的“民采”,
资源利用率极低,仅为40%左右。
• 我国化学工业能源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
一些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0%~30%。
循环经济研究院
(6) 建筑行业资源、能源问题
• 从1978年到2003年建筑能耗增长迅速,年均增 长率为5.4%,到2003年建筑行业直接消耗的能 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7.8%,而发达国家只占 10%左右。 • 我国单位面积建筑能耗平均高出发达国家的 2~3倍。
• 建筑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
• 建筑行业是高能耗行业!
右。
• 火电机组厂用电率与发达国家相比高出约
1~2%。
• 我国输电线路输送能力比发达我国火力发电厂水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对比 国家 中国
4.13
发达国家
2.52
南非
1.25
水耗(kg/kWh)
• 电力行业资源消耗大,损失多,效率低!
循环经济研究院
(5) 石化行业资源、能源问题
项目 工业水重复利 用率(%) 吨钢新水耗量 (m3/t钢) 吨钢外排废水 (m3/t钢) 吨钢排SO2 (kg/t钢) 吨钢排CO2 (kg/t钢) 吨钢排尘 (kg/t钢) 厂区降尘量 (t/km2· 月) 我国重点钢铁 企业平均 92.13 国外先进 企业水平 98% 5.5(Arcelor) 2.6(Thyssen Krupp) 1.1(Thyssen Krupp) 1.28(Arcelor) 1652(2002年日本平均) 0.5(Arcelor,Thyssen Krupp) 2.43(Nippon Steel) 差 距 -5.87% +6.12 +9.02 +7.5 +1.96 +568 +1.66 +31.89
• 实心粘土砖仍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65% 左右,
加上空心粘土砖产量,粘土制品在墙体材料中
仍占主导地位。
循环经济研究院
1.1.2 重点行业环境矛盾日益突出 亟待改善
• 钢铁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占工业总排放量的 14%,固体废弃物占工业废弃物总量的16%。
循环经济研究院
表1.6 我国钢铁行业环保现状及与国际水平比较
图1.2 历年煤矸石存量
循环经济研究院
排放SO2 929万吨 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1.2%
排放废水23.4亿吨 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1.8%
1196个燃煤电厂
图1.3 2004年燃煤电厂排放量
循环经济研究院
废水35亿吨
废 气 12000 亿 立 方 米 (6.5%) 图1.4 2003年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量
自产 70 需求 480
氧化铝
铅精矿含铅量 锌精矿含锌量
699.4
59.8 172.4
1400
150 260
2200
180 360
• 主要有色金属品种如铜、铝、铅、锌的矿产储 量均严重不足。
循环经济研究院
(3) 煤炭行业资源、能源问题
• 煤炭资源、能源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如 小煤矿资源回收率只有10%~15%。 • 部分国有煤矿储量减少1/3,服务年限平均缩短
循环经济研究院
• 基本任务 发展循环经济,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 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 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 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优化集成先进 的可实施技术,促进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 并实现产业化,建立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发展 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物 质技术保障。
1.3 小

循环经济研究院
1.1 重点行业的资源、环境问题
1.1.1 重点行业资源、能源利用率低,有待提高
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化、建筑、建材行
业的资源、能源问题
1.1.2 重点行业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亟待改善
循环经济研究院
(1) 钢铁行业资源、能源问题
资源62.74亿吨 能源2.99亿吨标煤 耗新水35亿多吨 图1.1 2004年钢铁行业的资源消耗 2.7亿吨粗钢
2004年,全国低于100万吨/年小炼油厂的加工能力 合计达2600万吨/年以上,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各类化工 园区约320多个。
循环经济研究院
• 电力结构不尽合理,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 的比重过低。
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07亿千瓦,其 中火电机组装机、水电机组装机、核电机组装机分别 占全部装机容量的73.81%、24.60%和1.59%。
循环经济研究院
(2) 有色行业资源、能源问题
•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利用率为60%,比发 达国家低10%~15%;
• 共伴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率仅为40%,
比国外低20%。
循环经济研究院
表1.2 有色金属矿产需求及供需缺口预测 品种 铜精矿含铜量
(单位:万吨)
2004年矿山产量 (金属量)
60.6
2010年
固 体 废 物 6800 万 吨 (5.0%)
循环经济研究院
• 我国城市建筑行业废物占废物发生总量的 30~40%,其中很大部分为废旧水泥混凝土。
循环经济研究院
1.2 重点行业资源、环境问题的 成因分析
(1) 多数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 (2) 资源行业开采方式落后、利用效率不高 (3) 再生资源技术落后、利用率低 (4) 相关行业的关联度不够 (5) 盲目投资、低端产品的出口增加 (6) 新型材料开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7) 环保意识薄弱
10年。
• 2004年煤矿年排放煤层瓦斯气体约120亿m3,
只有不足10亿m3能够得到利用。
• 煤系共生、伴生的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 利用,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循环经济研究院
(4) 电力行业资源、能源问题
• 我国供电标准煤耗比世界平均水平约高12%, 比日本约高17%。 • 输电线损率比国际先进电力公司高1%~2%左
2004年中国焦炭出口最多,达1501万吨。
循环经济研究院
(6) 新型材料开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 企业——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主要装备仍 依赖进口,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重复引进 较为严重,地区间的分工、协作缺乏有效的组 织协调。 • 市场——市场需求及变化研究不够,攻关的技 术目标还不够清晰。
• 能源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6%;吨钢可比能耗 为701 kgce/t,比国外先进水平 高出56 kgce/t 。 • 水耗占全国工业用水量2.2%;吨钢耗新水13吨, 是国外先进水平的2.5倍。
循环经济研究院
表1.1 2004年我国钢铁企业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
(单位:kgce/t)
项目
重点企 业平均 宝钢 国际先 进水平
循环经济研究院
(1) 多数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
• 大型钢铁企业数量增加,但产业集中度未提高
2004年我国500万吨以上的企业15家,产量仅占全国 钢产量的45%,而日本新日铁和JFE等四大钢铁集团的 钢产量占日本产钢总量95%以上,韩国浦项公司占韩国 产钢总量的63.58%。
• 石油加工行业“散、乱、小”的问题没有得到 彻底解决。
吨钢综 吨钢可 焦化 合能耗 比能耗 761 675 655 701 648 - 142.2 88.1 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