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临床应用系列讲座_5_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合理应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合理应用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大环内酯类药物在药理及微生物学性质 上才有明显改进。早期改变包括添加各种酯结构以改善吸收及胃肠道刺 激,但新的化合物与红霉素无明显不同。
20世纪90年代后,该类新品种出现,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 相继上市,不仅具有红霉素相同作用特点,而且增强了抗菌活性,口服 易吸收,对酸稳定,减少了不良反应,现已成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主要
药理作用机制
大环内酯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基进行可逆结合,阻止细菌的 蛋白质生物合成,从而阻碍肽酰tRNA的转移 。
十四元环 大环内酯药物
十六元环 大环内酯药物
某些 大环内酯药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


可逆结合


细菌核糖体 50s亚基
抑制肽酰基转移反应
制 蛋




阻止肽酰基t-RNA从核糖体解离
注意!
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可恢复;本类药物存在 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仍敏感; 对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 对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
药代动力学
1.吸收 红霉素不耐酸,易被破坏,口服吸收少,故临床一般服用其肠 衣片或酯化物。新大环内酯类不易被胃酸破坏,生物利用度提高,血药 浓度和组织细胞内药物浓度均增加。
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市场地位
国际上抗感染药物市场排名前四位分别是头孢类抗生素(约占抗感染药 物市场50%市场份额)、氟喹诺酮类(约占抗感染药物市场15%市场份额)、 半合成青霉素类(约占抗感染药物市场13%市场份额)以及大环内酯类抗 生素(约占抗感染药物市场5%市场份额)。

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其合理应用讲课文档

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其合理应用讲课文档
❖ (3)对前庭的影响:静脉给药时可发生如耳鸣、听觉障碍症状,停药或减量后可恢 复。故静脉滴注时不宜量大或长时间用药。
现在十七页,总共四十三页。
❖ (4)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热、药疹等,反应严重时应停药。 ❖ (5)对肝脏的毒害:在正常剂量时对肝脏的毒害较小,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胆汁郁
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但酯化后的这类药如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 阿奇霉素等对肝脏的毒性更大、应短期减量使用,故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现在二十一页,总共四十三页。
适应症
❖ 适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新生儿结膜炎、婴儿肺炎、生殖泌尿 道感染(包括非淋病性尿道炎)、军团菌病、白喉(辅助治疗)及白喉带菌 者、皮肤软组织感染、百日咳、敏感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咽峡炎、李斯德 菌感染、风湿热的长期预防及心内膜炎的预防、空常弯曲菌肠炎,以及淋病、 梅毒、痤疮等。
乳糖酸红霉素
❖ 规格:0.25g (25万单位) ❖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 末;无臭,味苦。
本,总共四十三页。
抗菌作用
❖ 本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青霉素近似,对革兰阳性菌, 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 、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有较 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如淋球菌、螺旋杆菌、百日咳杆 菌、布氏杆菌、军团菌、脑膜炎双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拟杆 菌、部分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对 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奴卡菌、少数分 枝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本品易耐药。
❖ 因为抗菌谱相仿,本类药物的适应证与第一代基本相同.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进展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进展
中 围分 类 号 : R9 6 1 7 . 5 文献标识码 : A
大环 内酯类 抗 生素对 广谱 革 兰氏阳性 和 阴性呼 吸
道 病 原 体 有 效 , 已 被 广 泛 用 作 社 区 获 得 性 呼 吸 道 感 故
3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依据 2 0多 项 研 究 结 果 , 现 肺 炎 衣 原 体 和 动 脉 粥 发
染治疗 药物 。 太环 内酯类抗 生 素对 其它病 原体 , 但 尤其
是 细 胞 内 微 生 物 也 有 活 性 , 以 亦 可 能 具 有 更 为 广 泛 所 的临床 用途 。
样硬 化之 间存 在着血 清ຫໍສະໝຸດ 关联 的流行病 学证据 。对 来
自进 行 性 冠 状 动 脉 疾 病 患 者 的 样 品 进 行 分 析 , 察 到 观 血 管 细 胞 和 巨 噬 细 胞 被 活 体 肺 炎 衣 原 体 感 染 。 在 已感
被诊 断 为首 次急性 心 肌梗塞 且年 龄 ≤3 5岁 的 3 1 3 5名
结 膜 和跟 睑便会逐 渐 留下 瘢痕 , 最后 损 害角膜 。 角膜 的 持 续磨 损就 可导致 视 力丧 失甚或 失 明 。 砂 眼流行 广 泛 、 害严 重 、 其 治疗迄 今仍存 不便 危 然
之 处 , 多 情 况 下 甚 至 可 说 是 不 切 实 际 。例 如 , 霉 素 许 土
摘 要 : 大 环 内酯 类 抗 生 索 不 仅 广 泛 用 于 治 疗 社 区 获 得 性 肺 炎 , 且 因其 具 有 很 好 的细 胞 渗 透 能 力 , 常 用 于 而 也 细 胞 内 病 原体 所 致 感 染疾 病 的 治 疗 , 中阿 奇 霉 索 已经 获 准 的 新 适 应 症 有 非 淋 病 奈 瑟 氏球 菌性 尿道 炎 和 砂 眼 。 目 其 前 已经 或 正在 进 行 临 床实 验 . 以评 价 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索 对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 除 幽 门螺 杆 菌 、 以危 及 生 命 的 胃肠 道 根 可 感 染 、 性 纤 维 化 和 疟疾 等 的 疗 效 。 囊 关 键 词 : 大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索 ; 阿 奇 霉 索 ; 非 淋 病 紊 瑟 氏球 菌 性 尿 道 费 ; 砂 眼 ; 动 脉 粥 样 硬化 ; 消化 性 溃 疡 ; 疟 疾 : 囊 性 纤 维 化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具有大环内酯环基本结构的一类药物,代表性药物为红霉素,自1952年发现并应用到临床以来,在抗感染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抗菌外作用。

其抗菌外作用包括了对细菌的作用、对炎症和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的其他作用以及其他不明机制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在慢性呼吸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或潜在的价值。

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抗菌外作用和应用价值尚有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期待我国学者予以关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多中心协作研究,以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水平。

一、大环内酯类药物概述大环内酯类家族根据其功能可分为4类:(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酮内酯类抗菌药:结构类似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有泰利霉素、塞红霉素、螺旋霉素(用于弓形虫病)等;(3)非抗菌性大环内酯类: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和西罗莫司,用作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与环孢素作用相似;(4)毒性大环内酯类,是由细菌产生的毒性产物,主要用于分枝杆菌的治疗。

大环内酯类的抗菌活性主要是通过两种机制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种机制是大环内酯类不可逆地结合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阻断转肽位移作用。

第二种机制是使肽酰tRNA在肽键延长阶段较早地从核糖体上解离。

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和软组织感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嗜肺军团菌、支原体、非典型性分枝杆菌、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及部分立克次体也有效。

二、大环内酯类的抗菌外作用及其机制(一)抗炎效应1. 细胞因子:2. 黏附分子:3. 炎性细胞:4. 气道上皮细胞:5. 血管内皮细胞:(二)调节气道分泌1. 调节离子转运:2. 黏液分泌:(三)免疫调节相关抗微生物效应1. 抑制微生物黏附:2. 阻断毒性因子:3. 抑制生物膜形成:4. 抑制细菌群体效应:(四)激素节省效应(五)抗病毒效应三、抗菌外作用的临床应用(一)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1. DPB是存在于两肺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YQL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YQL
•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一般不用大环内酯类
• COPD/AECOPD:轻度急性加重,可用(一般临床不用)
四、肝肾功能不全时的剂量调整
1、肝功能不全时剂量调整
2、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调整
五、药物相互作用
肝药酶 抑制剂
感谢聆听
• 泰利霉素 • 主要是通过直接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并阻抑其翻译和
装配。最大区别在于泰利霉素对野生型核糖体的结合力较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分别强约 10倍和6倍。 • 酮内酯类作为一类全新的药物,其结构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衍生而来,在3位引入酮 基,代替中性糖基,提高了弱酸环境的稳定性。由于结构的改变使得该类药物的抗菌 作用增强,尤其对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增高。酮内酯类对肺炎链 球菌、A组/B组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包括上述细菌对红 霉素耐药者,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仍对该类药物呈现高度敏感,优于所有大环内 酯类、克林霉素和青霉素类药物。 • 国外批准适应症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
效果应该一般
呼吸系统多见,效 果差,一般不选用 消化系统多见,效 果差,一般不选用
泌尿系统多见 呼吸系统多见
呼吸系统多见
消化系统多见,效 果差,一般不选用
无“+”
• 总结:
• G+菌:仅有李斯特菌为“+” • G-菌:脑膜炎奈瑟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杜克嗜血杆菌、军团
菌为“+” • 厌氧菌:产黑素普雷沃菌、梭菌属(非艰难梭菌)、消化链球菌属为“+” • 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鸟分支杆菌为“+”
二、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不良反应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了更好地开展抗菌外作用的相关机制和临床研究,促进其合理使用,专家组在查阅近年国内外发表重要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撰写了本共识,希望能在临床应用方面提出相应指导意见,以达到更好应用该类药物、改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目的。

抗菌外作用的临床应用一、DPB1.DPB是存在于两肺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病变呈弥漫性分布,并累及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该病最先发现于日本,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主要以东亚地区为主。

DPB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40~60岁为发病高峰;80%以上患者有慢性鼻窦炎或既往史,最初诊断常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和肺气肿等。

本病的病因不清,有明显的人种易感性,与多种HLA有关联,日本人中多见HLA-B54表达阳性,朝鲜、韩国人中多见HLA-A11,我国南方和北方人群的DPB基因易感性也有所不同,HLA-B54多见于北方人群,HLA-A11多见于南方人群。

此外,DPB与Ⅰ型T淋巴细胞病毒(HTLV -Ⅰ)感染及第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异、以及黏蛋白基因人黏蛋白/黏液素5B、人黏蛋白/黏液素5AC异常表达有关。

2.DPB的发病机制可能包括:(1)遗传因素:慢性鼻窦炎是一种遗传因素较强的疾病,DPB患者80%以上合并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病史;DPB的人种特异性很强;发病有家族倾向;HLA相关研究等也提示,DPB 与遗传因素相关。

(2)炎性细胞、炎性介质作用:DPB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含有大量趋化活性高的中性粒细胞、高浓度的IL-8及浓聚的白三烯B4和防御素。

(3)绿脓杆菌作用:DPB患者痰培养,绿脓杆菌早期阳性率为55%,晚期可增至82%。

绿脓杆菌接种到动物的支气管内成功复制了DPB动物模型,提示绿脓杆菌可诱导DPB的发生。

(4)一氧化氮(NO)作用:DPB患者鼻腔NO含量低于正常人群,提示鼻部NO 下降可能与DPB发生有关。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0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选用
根据感染部位与病原体选择
总结词
针对不同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应选择 适宜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详细描述
对于上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通常选择阿奇霉素;对于肺炎、腹腔 感染等下呼吸道感染,红霉素是首选; 对于军团菌感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是首选药物。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总结词
注意事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适用 于流感、水痘等病毒性感染,同时需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下呼吸道感染
01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 炎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治 疗敏感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具 有良好疗效。
02
注意事项: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 生素时,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疖、痈、蜂窝织炎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治疗敏感菌 引起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具有良好疗效。
注意事项: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时,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长期使用, 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如淋病、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等,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对于治疗这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 应用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概述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选用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注意
事项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未来展

0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大 环内酯环结构的抗菌药物,通过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 用。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 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 素,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 停药。
加强耐药监测

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临床使用需注意的一些技术点!

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临床使用需注意的一些技术点!

人们常说:秋天来了,冬天还会遥远吗?其实,对畜牧养殖业来说,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畜禽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

而在畜禽呼吸道病的高效治疗方面,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这类抗菌素在国内外兽医治疗临床,都是兽医们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

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兽医看病水平很好,对药物的性质、药理、配伍、用量、用法、禁忌等了解得却先对较少或比较片面。

所以,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

首先,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是一类具有十四、十五、十六元的、都有大环内酯环这一共同化学结构的抗菌药。

该类抗菌素已经从早期的硫氰酸红霉素、吉他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如今发展到了泰拉菌素、替米考星;未来将有更新的品种被研发面世,如加米霉素、泰地罗新等。

目前,兽医临床治疗使用比较有效、安全和较常见的是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据国外研究与使用信息,未来泰地罗新可能将有更优秀的临床表现。

这类抗菌素在与某些药物联用时,如果使用不当,则可发生相互作用,致使药物间的不良反应增加,甚至给患病动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伤害。

所以,畜禽养殖一线的广大兽医和兽药使用者,应该对该类不断了解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提高对该类抗菌素的认识。

这样,您才不会用错、不会滥用,以及持续提高用药的效果和技能。

其次,在提高该类药物的使用技能方面,您需要了解和记住如下几条经验性的专业总结。

第一,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等有拮抗作用。

其发生拮抗的机理主要是:因两药或多药竞争药物的同一个结合位点。

这便造成,另外一个配伍药物不能找到作用靶点,而不能有效发挥抗菌作用造成降效。

因此,兽医治疗临床在联合用药、开具治疗处方时,要尽量避免把两者混合在一起共同同时使用。

第二,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均为速效抑菌剂。

他们若与青霉素类抗菌药一起配伍同时使用,则会干扰青霉素类的快速杀菌效能。

因此,当兽医临床抗菌治疗需要起到快速杀菌作用、控制细菌蔓延时,如气囊炎等治疗时,两者最好不要一起共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临床应用系列讲座(5)
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应用
100853 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 宋秀杰 王 睿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药物;抗生素;临床应用 中国图书分类号:R978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36(2009)1120772202
1 分类及用途
111 品种及作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按照其化学结构可分为3类:(1)14元环类,主要品种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等。

(2)15元环类,主要是阿奇霉素。

(3)16元环类,主要有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吉他霉素、醋酸麦迪霉素、罗他霉素。

该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蛋白体50s亚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属于生长期抑制药。

其抗菌谱主要为多数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球菌,包括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炭疽杆菌、淋球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产气梭状芽胞杆菌、布氏杆菌、弯曲杆菌、军团菌、钩端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

大环内酯类药物之间有密切的交叉耐药性存在,因而非诱导耐药性的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开发受到重视。

112 临床应用
11211 呼吸系统疾病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中华医学会2007年CAP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对门诊青壮年、无基础疾病者可单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门诊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建议大环内酯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或喹诺酮类联合应用。

在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普遍在60%以上,且多呈高水平耐药。

因此,怀疑为肺炎链球菌所致CAP时不宜单独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于大环内酯高耐肺炎链球菌感染发生率>25%、最低抑菌浓度(MIC)≥16μg/1ml,应考虑选择氟喹诺酮类或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

(2)弥散性泛细支气管炎(DPB)。

红霉素为DPB 一线治疗药,是通过其抗炎活性抑制气道上皮损害因子的过剩分泌,改善气道炎症,切断气道感染和炎症的恶性循环。

方案为口服红霉素250mg,2次/d,1个月后评价疗效,如有效,继续口服6个月。

(3)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红霉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对IPF 治疗作用是通过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功能来实现。

我国2002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指南提出可以尝试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方案为0125g/d,长期口服,但疗效尚不能肯定。

(4)小儿支原体、衣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是引起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原,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最有效的药物,轻症可以口服,重症可以静脉给药,用法为阿奇霉素10mg/(kg・d)或红霉素20~30mg/(kg・d),静脉给药7~10天,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后,改用阿奇霉素片10mg/(kg・d), 1次/d,连用3天。

11212 消化系统疾病 (1)消化性溃疡。

对胃镜检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患者给予抗HP治疗,方法为1种质子泵抑制药或1种胶体铋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3种抗生素中的2种组成三联疗法。

此法对根除HP和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复发大有裨益。

(2)功能性消化不良(FD)。

FD是经各种检测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饱胀不适,且持续时间达4周以上的疾病。

可给予胃蛋白酶、蒙脱石加红霉素口服。

(3)肠易激综合征。

是由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的一组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有学者用红霉素加强胃的排空,常用剂量为红霉素250mg,3次/d,口服,2周1个疗程。

(4)糖尿病胃轻瘫。

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一致推荐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明显加快胃对固体或液体食物的排空,增加胃窦的收缩。

(5)新生儿喂养困难。

红霉素通过刺激胃肠神经丛中乙酰胆碱的释放促进神经丛P物质的合成,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使患儿胃排空加快,胃肠蠕动增加,胃食管反流减少,患儿喂养困难明显改善。

方法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将红霉素3~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7~10天为1个疗程,有效率可达90%左右。

11213 皮肤病 (1)痤疮。

红霉素类可用于中重度痤疮的治疗,特别是对于炎症较严重的痤疮患者,该类药物除可清除痤疮丙酸杆菌外,还有抗炎作用。

常用剂量为罗红霉素150mg,2次/d。

(2)玫瑰糠疹。

细菌感染可能是玫瑰糠疹的病因,红霉素对该病有效可能是由于其抗菌作用。

用法为成人1g/d,儿童20~
50mg/(kg・d),分4次给药,连续使用14天。

(3)酒渣鼻。

可使用克拉霉素治疗,250mg,2次/d,连用4周。

(4)大疱性类天疱疮。

红霉素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有效可能源于其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活性,也有可能通过清除感染病灶,从而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用法为红霉素014g加烟酰胺50mg口服, 3次/d,服用1~2周。

(5)银屑病。

国外有学者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方法为红霉素800mg/d,或罗红霉素300mg/d,或克拉霉素400mg/d,连续使用4周。

11214 传染病 (1)疟疾。

泰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阿奇霉素对间日疟和恶性疟的预防作用分别达98%和71%,成人在进入疫区前开始250mg/d,连续用药直至离开疫区后4周。

阿奇霉素与其他抗疟药物联合使用对疟疾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为体虱或鼠蚤传播的一种急性立克次体性传染病,其特效治疗药物为氯霉素,但易致骨髓抑制或再障,儿童应用受限。

近年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斑疹伤寒治疗有效,用量为阿奇霉素10mg/(kg・d),或克拉霉素5mg/(kg・d),或罗红霉素215mg/(kg・d),疗程5~7天。

(3)猫抓病。

猫抓病是由汉赛利巴尔通体经猫抓、咬伤或与其密切接触而感染的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对该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用法为阿奇霉素300mg/d或10mg/(kg・d),克拉霉素500mg/d或5~10mg/(kg・d),口服,7~10天为1个疗程。

(4)弓形虫病。

因阿奇霉素能进入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还可进入包囊,是目前惟一兼具杀灭滋养体和包囊的药物。

口服后脑组织浓度高出血清10倍,半衰期(T1/2)5~11h。

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均有抗弓形虫作用。

2 药物不良反应
211 消化系统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偶见肝功异常、胆汁淤积型肝炎等,停药后数天大多可自行消退。

212 变态反应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致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偶可引起暂时性耳聋。

213 心脏毒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引起心脏复极异常及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时,心脏毒性较常见。

214 血液系统 有应用红霉素后白细胞迅速减少,改用其他药物后,白细胞又迅速恢复正常的报道。

215 神经系统 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幻觉、烦躁、焦虑、头晕、失眠或意识模糊,停药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

3 用药注意事项
311 注意不宜人群 对红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易透过胎盘,孕妇和哺乳妇女均须慎用,哺乳妇女必须使用时应暂停哺乳。

312 注意药物配伍 (1)该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故不宜和茶碱类药联合应用,以防茶碱浓度异常升高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使用时必须进行茶碱浓度监测,以防意外。

(2)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禁止与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与华法林合用可导致1/3病例发生出血。

(3)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可出现横纹肌溶解;与地高辛合用可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增加,引起呕吐和意识错乱;与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合用时易导致其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加重。

313 注意给药途径 该类药物对局部有刺激性,因此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故滴液浓度应<011%,滴速应慢,时间不宜过长。

静脉给药时,如发生耳鸣、听觉障碍等症状,应停药或减量。

(编校:杨永岐 收稿:2009208210)
读者・作者・编者
《人民军医》杂志远程办公系统投入运行
《人民军医》杂志专用网站(http://www1rmjy1org1cn)经过前期筹建工作,已于近日开通。

该网站内容包括作者投稿、作者查稿、远程编辑、专家审稿、过刊浏览和期刊检索等功能模块。

随着杂志专用网站的初步建成,其远程办公系统也进入试运行阶段。

将杂志的办公流程网络化是《人民军医》杂志顺应期刊数字化潮流发展的第一步。

该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和主编在线批示,而且编辑、排版、校对以及电子期刊的网上发布等工作均可在流程中完成。

相信,远程办公系统的投入运行,将为杂志的广大读者、作者、审者和编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并凭借互联网的强大优势在提高杂志审稿效率、缩短刊出周期、扩大知名度等方面取得突破。

本刊编辑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