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咋办
太溺爱孩子怎么办

太溺爱孩子怎么办现在的家庭中,基本是八,四,二,一的模式。
家长的小孩子是长辈们的宠爱收割机。
孩子在家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深受长辈们的喜爱。
过于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溺爱了。
那么,太溺爱孩子怎么办?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太溺爱孩子怎么办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在于怎么去处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亲身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爷爷奶奶或是其他长辈只能是替代性的照顾者,主要的照顾者,父母是责无旁贷。
上班时请老人带,只要一下班,就立即将这照顾的责任接过来。
上班又要带孩子,当然是非常辛苦,但也唯有如此,你才有资格坚持自己的教养原则,如果上班没有办法自己带,下班又借帮回避带孩子的责任,那么又怎样有立场要求坐享教养的权利呢?2.和老人诚恳沟通如果你真的觉得老人宠爱孩子太过,或是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说的,那就说吧。
说之前要先多想几次,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免得让爷爷奶奶觉得自己辛苦一场还落得个一无是处。
谈的时候,态度要诚恳而尊重,要让老人家觉得你是和他们一起商量解决方法的,而不是在指责他们。
也可以多举例子,让老人家明白事情的厉害性。
老人为什么会宠孩子?老人会溺爱孩子是正常的,因为母亲和老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所随的压力自然也不一样。
对老人来说,这时她应该做的是含饴弄孙,至于主要的养育、教养等责任,并不在她身上。
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年老之后的包容性本来就会变大,对于孩子种种捣蛋不听话的行为,当然也就较不以为意,因而自然就会处处顺着孩子。
家中的孩子是长辈们在带的,长辈会在孩子身上注入很多心血,有时候对孩子的宠爱也是无可厚非的。
宠爱对孩子来说也不一定会具有坏的影响,家长不用过于担心,但是需要注意长辈们的教养方式,不能过度宠爱孩子,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
被爷爷奶奶宠坏的孩子怎么教育?

被爷爷奶奶宠坏的孩子怎么教育?1、孩子哭闹时先进行冷处理。
孩子被宠坏后,提出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后,就喜欢用哭闹的方式来达成目的。
有些时候父母被闹的心烦意燥,最后妥协答应孩子的要求。
孩子很聪明的,知道哭闹能要挟到父母,以后还会用同样的方式。
所以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先去拥抱安慰他,明确告诉孩子哭闹是没用的,然后就做你们的事情去吧。
2、把心态放平。
老人带孩子确实会有很多问题,这很难避免,但也没有那么可怕,他们确实有一些方法和理念不太合适,但他们的包容和耐心却是我们这一代常常缺乏的,你们可以做的是在在周末或者平时晚上让爷爷奶奶多休息休息,你们尽量多陪孩子玩、阅读等等,比如很多亲子游戏是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学会某些规则的。
3、教育溺爱中的孩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太严厉,否则受到溺爱的孩子可能已经习惯别人的细声细语,突然严厉的教育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变得更暴躁,更难以管教。
4、两代人要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出生环境和时代的不同,造就了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在孩子身上相当大的差异,所以两代人更要心平气和地坐到一起,统一思想。
爸爸妈妈应该多向长辈请教经验,而爷爷奶奶应该多学习一下新的理念,才能避免发生更大的分歧。
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现在孩子在家里,基本上很少干家务活,全都被大人包揽。
让孩子干家务活,有些孩子估计不肯。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一定是做家务活,可以从其他事情入手,比如让孩子独立去买东西。
6、承担必要的责任。
父母不管多忙,一定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
不要以忙或其他理由将教育权和抚养权变相的交给祖辈。
父母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家庭教育才能完整。
婆媳育儿:老人溺爱孩子父母该怎么办?

婆媳育儿:老人溺爱孩子父母该怎么办?对于绝大部分家庭来说,祖父母对孩子的管理、陪伴,往往会或多或少影响到父母对孩子的规则化教育。
不过,祖父母对孩子的疼惜与爱护真的很深很深。
那么,如何处理他们对于孩子的溺爱?当然,务必以彼此尊重为前提,有针对性的指出并管理。
祖孙情尤珍贵祖孙之间的情感十分珍贵,无论它以怎样的方式表达,都不影响这份祖孙情的维系。
它为孩子提供了一种安全与保护,并且关系到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家族史的了解。
祖父母还能够为孙辈们拓展一系列活动与友谊的新层面及范畴。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祖父母成为了一项“廉价”的保姆之选,以及稳定的支持源,尤其当孩子的父母承受极大的生活压力时,更会如此。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妈妈情绪极度沮丧的孩子,与祖父母感情越深,等他们成长为成年人后,经历抑郁的可能性越低。
不过,无论是刚刚为人父母,还是荣升祖父母,对于家庭的和瞌、和谐之路上,总会不可避免得出现些石子与防碍。
那么,如何令彼此间设身处理的为对方思考,让家庭的每个成员都真正快乐、幸福呢?祖父母是孩子的避风港“溺爱”孙辈,对绝大部分祖父母来说,似乎是表达爱的一种仪式-祖父母难免认为,他们仿佛以某种方式获得了自己的享受这份珍贵祖孙情的权力。
几乎所有的祖父母对孙辈的爱太深太深,与此同时,他们无需为小家伙设置规则、制度,而是能够充分享受这份亲情。
从某种水准来说,祖父母对于孙辈不承担最终的责任,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孩子。
祖父母们拥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很了解时光飞逝的概念。
即便打破常规偶尔让孙辈“免去”午睡或多吃一颗糖,也不会是世界末日-当然,这也意味着暂时将孩子爸妈制定的规则放一边。
毕竟,孩子很快就会长大,他们将面临家庭的规则制定,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将是他们永远的避风港。
要尊重祖父母的管教方式如果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在父母看来有不对,避免以触怒的态度来面对,或者觉得祖父母太过于越界。
请记住,这不是一场谁赢谁输的竞赛-相反,父母与祖父母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解决这类问题。
祖辈对孙子太溺爱咋办

祖辈对孙子太溺爱咋办?要和长辈进行充分沟通关键词:溺爱祖辈对孙子溺爱沟通摘要:看着辛劳了一辈子的父母人至暮年,享受含饴弄孙之乐,作为长子的我也感到很欣慰,但是想到孩子一直这样在爷爷奶奶的“保护伞”下溺爱着,越来越像个“小皇帝”,我就非常担忧,我想现在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不在少数,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另外,父母小时候对我们兄弟姐妹要求很严,从不溺爱,怎么老了对孙子会如此百依百顺呢?儿子壮壮今年8岁。
孩子一出生,我年迈的父母便从乡下赶来照顾我妻子和孩子。
月子里,我母亲几乎天天守在壮壮身旁,不错眼珠地盯着孩子,一会翻翻身,一会温温奶,生怕孩子冷着或热着。
因为壮壮是二老见到的第一个“隔辈人”,所以二老对孩子非常喜欢、特别在意,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
随着壮壮的渐渐长大,爷爷和奶奶的溺爱倾向便一点点地显露出来。
一次,奶奶抱着壮壮上街,孩子看到一位小朋友手里拽着一辆小玩具车,便哭着闹着要。
奶奶走了多家商场,最终给孩子买到了玩具车——在商场下楼梯时,她一脚踏空,膝盖跌得鲜血直流。
回到家后我和妻子既心疼又埋怨,我母亲却只说了一句话:“我孙子要嘛!”奶奶对壮壮溺爱有加,爷爷对壮壮更是百依百顺,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一律顺从、照办,时间一长,壮壮就成了爷爷奶奶眼中的“小皇帝”:令出即行,金口玉言。
壮壮长到3岁时,我和爱人想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为以后上小学打下基础。
可是壮壮到了幼儿园哇哇哭个不停,死活不进去。
结果,孩子连去了三天也没去成,都被爷爷奶奶给抱了回来。
我跟二老理论,我父亲眼一瞪:“孩子不去就不去嘛,早一天学习、晚一天学习,能差到哪去?”结果,壮壮直到4岁时才进了幼儿园。
二老不但在生活方面溺爱孩子,在教育方面也“纵容”孩子。
每当我和妻子纠正孩子的错误时,二老总会挺身而出,极力“捍卫”孙子,弄得我们无所适从。
一天下班回家,我看见壮壮坐在电脑前玩游戏。
我问他:“壮壮,作业写完了吗?”壮壮头也没抬地答道:“一会儿写!”我很生气,过去就把电脑关了。
爷爷奶奶太惯着,咋说也不听怎么办?

爷爷奶奶太惯着,咋说也不听怎么办?俗话说,隔辈亲。
孩子在祖辈面前得到特别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孩子得到过多的物质和精神关爱,将会对他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您可以考虑以下几个解决方案:1.沟通:与爷爷奶奶坦诚交流,向他们表达您的想法和担忧。
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制定一个针对孩子教育的计划。
只是舔犊之情让他们对孩子溺爱而已,只要好好的技巧的跟长辈沟通,尤其是对孩子有益的方向,爷爷奶奶一般都会理解的。
2.坚定立场:如果您决定对孩子进行一定的纠正或者规定,那么一定要坚定立场,不给孩子混淆信息或留下曲解的空间。
同时,要给爷爷奶奶合理的解释,让他们理解您的决策和行为。
3.规定可行方案:请爷爷奶奶放手的同时你可以先跟孩子谈好规定,让孩子了解你的期望。
在跟爷爷奶奶沟通时,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制定这些规定,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方法是可以采取类举法,比如某某名人(尤其是他们那个年代仰望的人)就是这样教育的。
通过名人的教育方式,融合进您对孩子的教育体系。
这样,爷爷奶奶即使舍不得,也会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4.给予肯定:当孩子在您规定下表现良好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奖励和肯定。
同时,也要在孩子面前赞扬爷爷奶奶的好处,让孩子理解他们的好意。
5.也要适时的给爷爷奶奶安慰。
把孩子最新的成绩以及受到的表扬,及时反馈给爷爷奶奶。
并且树立一个教育方向的目标。
让爷爷奶奶看到成绩的同时能够配合你一起展望未来。
总之,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宠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带孩子毕竟主要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耐心温和,且坚定。
溺爱孩子的解决办法

溺爱孩子的解决办法孩子是父母的宝贝,每个父母都嫌自己给孩子的爱不够,于是溺爱孩子便成了好多父母经常出现的现象,这也是很多家庭教育中常会出现的问题。
那么,针对这种溺爱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可以按照以下的教育方法,改正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溺爱孩子的解决办法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关注。
孩子慢慢长大,一家人还在时刻关照他、呵护他,嘘寒问暖。
这样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所以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面,只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家长不需要给他过分的关注。
应该给予空间,孩子有自己的发展方向,离开家长的保护,也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兴趣,有更多独立空间的孩子,性格上会更独立坚强。
2、平等对待。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家长应从日常小事抓起。
例如,家里来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
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
3、不要轻易满足要求。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能轻易满足。
孩子撒娇要家长买玩具,家长不能爽快答应,反而可以跟他提条件,例如一个月内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应买给他。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4、避免隔代溺爱。
有时父母教孩子,爷爷奶奶总会护着。
家长应该首先和老人沟通好,遇到孩子做错事时,老人可以到别的房间去或者借故出去,让家长单独来解决。
刚开始,可能孩子会继续哭闹、扔东西,当发现无人理他时,孩子就会有些恐慌,哭闹就会减弱,最后可能会主动找家长承认错误。
5、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的长大就是逐渐脱离父母的过程,孩子在小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就要放开手脚,有些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做,锻炼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样,孩子也能更好地融入并适应社会。
6、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长利用这机会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让孩子尝试自己做。
长辈溺爱孩子怎么办?

长辈溺爱孩子怎么办?问:我的宝宝5岁了,孩子不想吃饭奶奶就给喂,说多少吃点。
我坚决让她自己吃(我是听了老师说她在学校吃的慢才想训练她),她就哭,奶奶、爷爷齐上阵:“别惹她哭了。
”我说哭了也不行,哭也要把道理讲清楚,要不哭了也白哭。
反正趁我不在家肯定是喂的,我在家她就自己吃。
还有说话问题,奶奶老是替她说话,你问她一个问题想启发她一下,她还没吱声奶奶就替她说了!然后她就学着重复一句!总之一句话,她要干什么你不让,爷爷、奶奶肯定护着她,理由就为了不让她哭!搞得我都快哭了!老公常不在家搞得我单枪匹马。
答:爷爷奶奶可能是有些溺爱孩子了,这与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正好相矛盾,而大家又住在一起,一同教育孩子,所以经常会出现观点和态度打架的情况。
这的确让人烦恼。
教育的道理固然很重要,但对孩子的人格发育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亲密依恋的建立。
因为孩子从小不在您身边长大,对于他的亲密依恋的建立会有一定不利影响,现在,孩子与您在一起了,您因为孩子与爷奶在一起形成的一些“坏”习惯而对他严格管教,表现得对他严厉,不接纳,您在道理是上对的,但在情感上,却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有一句话,叫“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您这样要求孩子固然是好心,但从心理是很可能会进一步拉开您与孩子本不太近的亲密距离。
对于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又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心理学家会有一个建议,对于这种孩子,首先的是无条件接纳,因为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接纳和认可,而不是道理和规举。
只有在孩子与您重建了亲密依恋之后,您再对他讲道理,对他的成长才是有益的。
总之,您需要赢得孩子的心,而是靠自己母亲的身份强制让他遵守,其实,因为孩子从小与爷奶生活,您是他的生理父母,而他们才是他的心理父母。
如果您要取孩子的心理父母的地位,就得先无条件接纳他,从而让他也接纳您。
(龚雪梅回答)。
育儿知识-奶奶总溺爱 四步搞定她

奶奶总溺爱四步搞定她'奶奶往往对孙子和孙女都展现出无尽的溺爱,但可能大多数妈妈都会觉得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那么,如果想去表达她们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注意和奶奶的谈话方式,因为这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关系。
妈妈可以温柔地向奶奶讲述道理,鼓励她们逐渐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行为。
比如过马路时,很多奶奶往往担心安全问题,一定要牢牢拽着孩子,甚至抱着孩子才肯放心。
这时候,妈妈可以适当向奶奶表达一些观点,提醒奶奶孩子已经了解和学过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
孩子知道怎样安全地过马路,让老人放心,对孩子进行适当地放手。
在拜访老人时,奶奶往往会提前将孩子的鞋子,喜欢吃的零食都准备好。
在这里,孩子不需要自己做任何事情。
但是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孩子在自己的家里都要学会独立的,这就会有所引起反差。
外国研究表示: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会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如何将这些期望协调成一致非常重要。
奶奶应该尽力尊重父母的规则和观点。
不过,在实施之前也要尝试去跟家里的长辈沟通一下。
将情况和利弊像他们讲述清楚,相信,大多数人的观点还是能够得到长辈的支持。
是的,妈妈们的思想一定要坚定。
例如,奶奶往往喜欢给孙子或孙女修理头发,整理衣服等。
这时候,妈妈们可以坚定地告诉奶奶,这些事情孩子都可以自己做。
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处理。
当然,这种方法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经过几次坚定的提醒,奶奶们也会明白这一点的。
让孩子明白:奶奶的一些溺爱行为对自己成长并不利。
孩子清楚这一道理后就会学会拒绝,比如当奶奶拉着孩子坐在她腿上,孩子可能会自己去阻止这种行为。
“奶奶,停!我可以自己坐在板凳上,这样你太累了”这时,你也可以解释说,“妈,孩子只是想做自己的事情,由她去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咋办?
在我们家中,由于我和孩子爸爸都是上班族,时间、精力不够,孩子平时就由我的父母帮着照顾着。
爷爷、奶奶和父母是两代人,除了在年龄上有较大的差异外,思想、爱好、生活习惯等,都存在很大差距。
再加上年轻的父母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增大,总会不自觉地把紧张气氛带入家庭,希望孩子也能早早地适应社会、适应竞争。
而相对于退休在家,拥有相对平和的心态的爷爷奶奶们,他们则更多的希望孩子能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
爷爷奶奶爱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爱要有个度,过分的宠爱就成了溺爱。
所以,在理解和肯定对方的基础上,我觉得父母和爷爷奶奶还应在以下几点保持一致。
1.不偏袒孩子,不娇惯孩子
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全家的态度必须保持一致,不能偏袒孩子,娇惯孩子。
孩子是很会察言观色,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就会聪明地钻空子。
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
2.孩子能做的事,绝不代劳
事事都为孩子代劳,久而久之,会打消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会让他感觉自己被承认。
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中是无人能替他代劳一辈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不能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
我们应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当他知道撒娇和无礼取闹没意义时,就不会再这么做了,不要让孩子养成无理取闹和撒娇的习惯。
如果孩子想得到某件玩具,并且要求不是很过分时,可让孩子付出一定的努力再满足他,比如,让他打扫卫生“挣”钱。
如果他长期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将不会懂得珍惜和来之不易。
孩子任性也好,有某些不良行为也好,虽然与老人的溺爱、娇惯有关,但父母首先看到的应是自己未尽教子责任的一面,世间没有任何人能替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所以,父母应尽最大努力和老人沟通,说服老人在育儿中和自己保持一致,只要大人之间态度一致,孩子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四(4)班
李阳璞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