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生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在这个跨文化的时代,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与建议。
首先,了解不同文化的基本知识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交流意识的基础。
学生应该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宗教、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并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观看多元文化的电影和纪录片、组织文化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
其次,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的关键是语言能力的提升。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则需要学生具备流利的第二语言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多元文化交流课程、加强语言培训计划、组织游学项目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与外国朋友进行语言交流,通过与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增加语言运用的机会。
除了基本知识和语言能力外,学校还应该提供具体的交流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跨校交流活动、举办国际文化节、开展文化交流课堂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结识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并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观点。
另外,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可能会出现沟通障碍和冲突。
因此,学生需要学会灵活运用跨文化沟通技巧,如婉转表达、换位思考、尊重差异等,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情境的训练、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最后,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到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中。
通过与国外学生合作完成项目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等,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加,文化交流能力成为了当代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
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际价值。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一、培养学生文化交流能力的理论依据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是建立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之上的。
根据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认知、情感和能力,通过文化交流实现相互理解和融合。
1.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应当具备一个开放的心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教师应引导学生接触多样的文化现象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其他文化,从而建立跨文化的意识。
2. 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语言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鼓励他们在班级和社会实践中进行跨文化交流。
3. 文化比较和对话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会进行文化比较和对话,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桥梁。
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分析和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增强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文化交流能力的实践策略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以下是一些可以采用的实践策略。
1. 多元化文化体验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活动,如文化展览、艺术表演、国际交流活动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并拓宽自己的视野。
2. 班级跨文化交流班级是培养学生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并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文化。
3. 跨文化交流项目通过学校与海外机构的合作,学生可以参与跨文化交流项目。
例如,学校可以与国外学校开展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与外国学生交流、合作。
这样的项目能够提供真实的文化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个体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情境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理解的能力。
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为何培养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非常关键。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已经成为常态。
了解和欣赏他人的文化,能够开拓中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文化包容性,培养出更加开放和宽容的人格。
跨文化交流还能够促进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提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并成功地与他人合作。
其次,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中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就业竞争力也具备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这些人才能够在跨国公司中更好地沟通与合作,承担国际项目,拓展国际市场。
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呢?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跨文化交流知识的教育。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等,以建立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课程或者组织文化节庆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多元视角,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跨文化交流。
其次,学校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交流项目。
通过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互动,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
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学生交流团、线上交流平台或者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方式进行。
此外,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来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申请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夏令营或者文化交流活动等,与外国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技能。
这样的活动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文化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个体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具备理解、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培养。
一、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1. 增进文化意识和尊重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通过与来自其他文化的同伴和教育者互动,学生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并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
2. 培养全球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全球视野。
在全球化的时代,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的情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3. 提高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跨文化交流需要学生具备跨语言的交际能力。
在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中,学生需要运用外语来进行沟通。
通过与母语非英语的同伴交流,在语言使用和理解上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跨文化交流还需要提高学生的非语言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包括肢体语言、表情和姿势等。
二、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方法1. 提供多元文化教育学校应提供多元文化教育,包括有关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知识。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互动交流。
2. 提供跨文化交流机会学校可以积极创造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例如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举办跨文化活动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互动,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外国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项目,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
3. 引入跨文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入跨文化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
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中学生所处的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跨越国家和文化的交流变得日益普遍和重要。
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中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中学生在接触不同文化的人和事物时,往往存在着偏见和误解。
因此,培养跨文化意识是提高中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拓展视野,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地理、风俗和价值观念。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与国外学生交流,增加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二、提供语言学习机会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提供语言学习机会是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设置外语角,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和学习。
此外,开设国际交流班,邀请外籍教师授课,提供更加纯正的语言学习环境。
通过学习外语,中学生不仅能够与国外的人交流,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三、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
批判思维是指对文化差异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能够避免刻板印象和歧视,并能够客观评估不同文化的优点和缺点。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和解决办法。
四、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跨文化交流对中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因此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中学生提供个体辅导和小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困惑和焦虑。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情感支持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增强跨文化交流的信心和积极性。
总结起来,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培养跨文化意识、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培养批判思维能力以及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
初中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

初中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理解差异,包容多样引言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初中生在全球化时代中必备的重要素质,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差异,包容多样。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初中生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沟通能力。
通过跨文化交流,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和习俗,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方法首先,开设跨文化课程。
跨文化课程是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国际关系、世界文化等课程,向学生介绍不同文化的历史、习俗和现状。
例如,可以开设“世界文化之旅”课程,让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增强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其次,组织国际交流活动。
国际交流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友好学校访问、海外游学等,为学生提供与其他国家学生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夏令营,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另外,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
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是拓展跨文化视野的有效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组织在线课程和研讨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世界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
例如,可以播放“世界文化遗产”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全球各地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
实践案例在某中学,教师每周开设一次“跨文化交流”课程,通过讲解国际新闻、分析国际事件,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最新动态。
学生们还通过互联网与国外学校的学生进行视频交流,分享学习和生活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还组织了多次国际交流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海外游学和国际夏令营,与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和教育方式,提高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性。
总结培养初中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变得越来越显著。
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一、背景介绍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使得个体能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并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与他人有效地交流与合作。
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还能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重要性1.增强国际视野: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传统和价值观。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容纳其他文化。
2.提升沟通能力:通过跨文化交流的练习,中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他们能够学习到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
3.促进文化多元共存: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多元共存。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和合作,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从而为构建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奠定基础。
三、方法和途径1.跨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如校际交流、外籍教师的讲座和文化体验活动等,为中学生提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直接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互相理解和尊重,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多元文化课程:学校可以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如跨文化沟通、国际文化比较和外语学习等。
这些课程将为中学生提供系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合作。
3.交换项目:学校可以与海外学校建立交流项目,为中学生提供赴外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交换项目可以让中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从而加深他们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学生中外文化交流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中外文化交流能力的方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化的推进,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培养学生中外文化交流能力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培养学生中外文化交流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语言能力语言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和工具。
提高学生中外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加深文化理解。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语言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注重语法和单词的学习,更要关注语言的运用和交流实践。
学校也可以组织各种语言交换活动,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提高语言技能,拓展语言视野。
二、加强文化教育文化是语言背后的精华。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
学校可以通过文化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习俗、价值观等,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体验,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在良好的氛围中交流。
三、拓展国际交流真正的跨文化交流需要沟通和互动。
学生需要走出自己的国门,到外国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如海外游学、交换生项目、文化节等等。
尤其现在出国留学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这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外国文化,同时也是了解自己国家文化的良好机会,促进国际化视野的形成。
四、构建跨文化学习情境学习只是培养中外文化交流能力的一个方面,情境也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们可以通过构建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文化交流的实践当中。
例如,通过模拟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场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在商务谈判中的不同心理、习惯和礼仪,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认知能力。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中外文化交流能力,拓展国际化视野,不断接触和认知不同的文化。
同时也能够逐渐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中学生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
论文摘要: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厦文化交流的需要,单纯对话法和词汇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越来越紧密的跨文化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文化交流意识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进行文化交流,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常常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导人。
实际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与文化的分离,既不利于语言教学也不利于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语言与文化交流能力应当在英语教学中同步培养。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问题的主要表现
教学中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词义差异、语言应用的文化背景差异、生活习惯差异等方面。
(一)词义差异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英语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词义和文化“对等”是极为少见的。
在词语的文化内涵,词语的比喻与联想意义、词语的概念
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成为词义差异现象的主要表现。
l、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英语有的词在汉语中也许有对应或契合的词,但是词义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如在英语中,Ame r i c an Dream(美国梦)专指美国所标榜的立国精神,而s,wal l(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而在汉语中,粽子、观音、土地庙、中山装、旗袍等词汇则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在英语中很难找到词义对应的词汇。
2、包含“文化信息”的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
如由于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不同导致的词义不同,英语中l ion是百兽之王,。
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人以li 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 t ish 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 ion 有关的习语如phyronesel f i n t he li on’s mout h(置身虎穴)、等,而在译成汉语时。
l i on习惯上用“虎”来代替,是因为中国人认为。
老虎”是百兽之王,用。
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
3、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英语和汉语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上。
概念意义是交际的核心因素。
不能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
就会引起交际冲突,如汉语中的“叔叔”是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而英语中。
uncle”一词既可以是父亲的兄、弟,也可以是母亲的兄、弟。
内涵意义是超出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往往与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点有联系,不能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为“b,ackt ea”。
而英语中的“blackcoffee”
在汉语则是“浓咖啡”,而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st rong既”。
(二)英语应用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千差万别
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知识文化指的是一般不影响跨民族、跨文化交际的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指语言本身所含的文化及语言交际时所含的文化背景。
可以是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某些层面意义有差别的词请、词语使用场合的特异性、有特定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语言结构差异、特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等。
很多人往往只注意单词的汉语释义,而忽略了该词的文化内涵和汉语词的差异,如在汉语中。
宣传”是褒义,而对应的英文propaganda宣传则是贬义,指散布虚假消息以蛊惑人心、欺骗大众、歪曲事实等,如果我们把汉语的。
宣传部”译作Propaganda Depar tment就会让人产生误解,只有改为the Publ i ci t y Depar tment才能表达小汉语的褒义。
由此可见,中文与英语的词汇意义不是完全等值的。
英语教学中。
必须了解其文化背景差异,以便能有效地实现沟通。
"
(三)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语言的表达也具有了很大的差异
如在汉语中“吃过饭了吗,”是很普通的寒暄语,其用法相当于“你好吗,”,而在英文中“吃过饭了吗,”则意为“吃过饭了吗,如果还没有。
那我们就一起去吃吧”是一种邀请。
这样,由于东西方的生活习惯差异,就会在交流中产生一些误解。
总之,语言的使用受到了文化的制约,英语和汉语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在明确了这些文化差异表现后,进一步则要求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的形式,
还要教文化的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交流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导入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实现“文化化”和提高文化交流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所谓“跨文化意识”可以界定为,英语学习者通过学习和培养所具有的在学习、理解和交际中。
对语育上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现象的某种有目的的自觉反映或是某种知晓状态,它是一种潜在的意识。
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意昧着英语学习者能自觉地消除在与英语族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障碍,从而保证整个交际过程的有效性。
在文化的导人过程中,教师不要千篇一律地引人。
而是有步骤有原则地导人。
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和适合性原则。
所谓“实用性原则”要求导人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
这样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所谓。
阶段性原则”就是要求文化内容的导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人深。
同时,还必须注意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不至于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零碎。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交流意识培养的措施
作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导人的主体施动者——教师,他们自身应该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这需要教师们要对跨文化交际和比较文化差异有深刻的造诣。
通过大量涉猎课本以外的知识,以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
突破传统的只限于熟知所教课本的教授水平。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导人主要应该从下几个方面展开。
1、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来看,增加大学生对英语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的开设,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认识。
还可以定期举办文化知识讲座。
2、从课堂的教法来看,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一个中心”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只是默默听着老师的讲解,顺着老师的路,做出简单判断。
这种教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
为达到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目的,应该把课堂的中心由仅仅是教转换成学生的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更有利于生活跃思维,堵养“跨文化意识”。
具体法有组织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
3、从外语学习内容来看,教师应该尽量选用原版教材和读物。
使用一些较为系统的语英荚文化密切相关的原版教材,原版杂志,特别是一些音像材料。
如《读者》Reader’s Digest、《泰晤士报》Time、《走遍美国》FamilyAl bumUSA等,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场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增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感性认识。
4、从语言环境角度来看,除了课堂中进行的一些锻炼以外,要尽量多给学生创造与用英语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实践的机会。
除了进行跨文化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以外,还应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