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春季高考护理理论复习指导及巩固练习
山东春季高考医药护理类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山东春季高考医药护理考试提纲
第一章绪论
考纲要求
1.掌握常用的解剖学术语、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了解机体与环境
知识精讲
一、人体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1.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正前方,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下肢
并拢,足尖向前。
2.方位术语
轴、面、前和后、上和下、内和外、浅和深、内侧和外侧、近端和远端
重点考察:
轴:
①垂直轴:为上下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身体长轴平行
②冠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相平行,与垂直轴垂直
③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冠状轴垂直
面:
①矢状面:沿矢状轴方向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
如将人体纵切为左右对称的两半,
称之为正中矢状切面。
②冠状面:沿冠状轴方向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又称额状面。
③水平面:将人体横行切开的剖面,与上述两种切面均垂直,又称横切面。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三种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其中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特征。
四、内环境及其稳态
内环境: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其生理意义:机体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对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
高考链接
1.描述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2.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4.简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山东春季高考护理知识

山东春季高考护理知识一、高考护理的重要性山东春季高考是每年一次的重要考试,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机会。
为了帮助考生能够在高考期间保持身体健康,护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考试期间,学生可能会面临压力过大、失眠、饮食不当等问题,而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缓解身心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护理知识,帮助考生们度过春季高考的考试。
二、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考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基础。
在备考期间,考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
以下是一些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1.良好的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坚持每天固定的学习计划,避免拖延和过度学习。
2.锻炼身体:适量的运动可以缓解压力,增加大脑的氧气供应,使学习更为高效。
3.和家人或朋友交流:和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分享压力和情感,减轻心理负担。
4.放松身心:进行适当的休息,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如看电影、听音乐等,舒缓紧张情绪。
三、合理饮食在高考期间,合理的饮食对于保持体力和提高注意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合理饮食的建议:1.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脑功能。
2.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营养物质,可提供持久的能量。
可以选择鱼、鸡肉、豆类等食物。
3.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过度饮食会造成身体不适,暴饮暴食会导致疲劳和消化不良。
四、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对于大脑的休息和恢复至关重要,可以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的卧室环境,避免过亮的灯光和噪音干扰。
3.放松身心: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泡热水澡、听轻柔音乐等。
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适当的休息时间对于考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的建议:1.每60分钟左右进行一次短暂休息:站起来、走动一下,放松眼睛,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山东省春季高考护理理论阶段测试题

《正常人体学基础》阶段测试题第一、二章绪论细胞(试卷共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1.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A.新陈代谢B.兴奋性C.生殖D.心跳2.可兴奋组织不包括()A.神经组织B.肌肉组织C.腺体D.结缔组织3.气温升高,人体散热活动加强应称为()A.反应B.兴奋C.兴奋性D.抑制4.关于神经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作用时间长B.迅速C.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D.基本方式为反射5.反映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是()A.反应B.兴奋C.阈刺激D.阈值6.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馈C.自身调节D.神经调节7.关于反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必须大脑皮质的参与C.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D.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质8.衡量可兴奋细胞是否发生兴奋的指标是()A.静息电位B.阈电位C.动作电位D.局部电位9.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起调节作用的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射10.在某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途径的一个延长部分。
这种调节方式称()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11.使某些生理活动不断加强,迅速完成的是()A.正反馈B.负反馈C.反射D.反应12.当尿液进入尿道可刺激尿道的感受器使排尿活动进一步加强,这属于()A.正反馈B.负反馈C.反射D.反应13.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A.内环境稳态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自身调节14.在一定时间下,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阈值B.阈刺激C.阈下刺激D.阈上刺激15.构成人体形态并具有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蛋白质B.糖类C.细胞D.核酸16.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一个细胞群体,称()A.细胞B.组织C.系统D.器官17.人体功能调节的最主要的方式是()A.反射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18.下列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的是()A.血浆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组织液19.细胞膜不耗能的过程是()A.K+向细胞内转运B.Na+向细胞内转运C.维持静息电位D.骨骼肌舒张20.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A.兴奋B.兴奋性C.反射D.抑制21.细胞膜内负电位增加,称为()A.局部电位B.静息电位C.去极化D.超极化22.膜电位由K+平衡电位转变为Na+平衡电位的过程会形成()A.局部电位B.静息电位C.动作电位上升支D.动作电位下降支23.爆发动作电位的直接原因是()A.必须达到阈上刺激B.激活钠钾泵C.膜电位达到阈电位D.细胞膜处于兴奋状态24.在生理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A.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B.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C.对离子的通透性大小依次是Na+、K+、Ca2+D.钠泵暂停运转25.属于主动转运过程的是()A.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B.复极化后K+入胞内C.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D.终池释放Ca2+26.不属于岀胞作用的生理过程是()A.巨噬细胞分泌B.神经末梢释放递质C.内分泌腺分泌激素D.细胞内CO2排出细胞27.关于单纯扩散的说明,正确的是()A.转运脂溶性物质B.逆浓度差转运C.需细胞耗能D.有膜蛋白参加28.钠泵在何种情况下被激活()A.细胞内钠离子减少B.细胞内钾离子增多C.细胞内钠离子增多D.细胞内钙离子增多29.被称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的是()A.线粒体B.高尔基复合体C.核糖体D.中心体30.下列哪种细胞没有细胞核()A.成熟红细胞B.白细胞C.肥大细胞D.脂肪细胞31.下列哪项是合成核糖体的场所()A.核膜B.核仁C.线粒体D.中心体32.人类体细胞有多少条染色体()A.42 B.44 C.46 D.4833.下列哪种物质的转运不是易化扩散()A.K+ B.Na+ C.O2D.Ca2+ 34.下列哪项不是小分子或离子的转运形式()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35.高等哺乳动物神经、肌肉细胞的静息电位通常在哪个范围之间()A.-50mV~-70mVB.-60mV~-80mVC.-70mV~-90mVD.-80mV~-100mV36.静息电位主要是哪种离子的外流形成的结果()A.Na+ B.K+ C.C l- D.Ca2+ 37.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是哪种离子内流引起的结果()A.Na+ B.K+ C.C l- D.Ca2+ 38.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是()A.局部电流B.局部电阻C.局部反应D.局部电位39.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A.内质网B.核糖体C.中心体D.高尔基复合体40.内网器是指()A.线粒体B.高尔基复合体C.核糖体D.中心体二、识图题(8分)将图中有关细胞及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过程所示序号名称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山东省春季高考护理专业实践简答题

山东省春季高考护理专业实践简答题《护理学基础》(共5题)第一部分护理概论1.护士的角色功能有哪些?2.护理程序的步骤是什么?各阶段的主要护理工作是什么?3.护理诊断由几部分组成?写出陈述公式?4.预期目标如何陈述?有哪些注意事项?●.护理程序的定义是什么?(共5题)第二部分医院和住院环境1.门诊的护理工作有哪些?2.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医院适宜的湿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3.急诊室护士怎样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抢救?4抢救物品应做到哪“五定”?●.铺床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共5题)第二部分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1.急诊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工作有哪些?2.一般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如何处理?3.平车运送病人需要注意什么?4.搬动能在床上配合动作的患者一般用何种方法?写出操作步骤?●.小刘,建筑工地事故导致颈椎骨折,如何搬动该病人?(共7题)第四部分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技术1.休克病人应安置何种卧位?如何安置?为什么?2.简述半坐卧位的适用范围。
3.头低足高位的适用范围有哪些?4.下图所示是何种卧位?说明其适用范围。
如何安置?●1.胆囊切除术后安置何种卧位?为什么?●2.叙述协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注意事项?●3.叙述使用保护具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共6题)第五部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试述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注意事项。
3.什么叫隔离?隔离区域是如何划分的?4.传染病人出院后,病区护士怎样做好终末消毒处理?●1.什么是无菌技术?怎样在操作中保持无菌?●2.传染病病人出院后,病区护士怎样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共6题)第六部分病人的清洁护理技术1.为昏迷病人做口腔护理时有哪些注意事项?2.预防压疮发生的措施有哪些?3.试述压疮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4.试述压疮各期的治疗护理措施有哪些?●1.什么是压疮?发生压疮的原因有哪些?●2.病人,男,74岁,1周前因脑血管意外导致左侧偏瘫,神志清,体质瘦弱,大小便失禁,近日,发现其骶尾部皮肤紫红,有水泡,皮下可触及硬结,请判断:(1).病人出现了什么情况?(2)如何分期?(3)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共6题)第七部分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1.为患者测量口温时,如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该如何处理?2.何为绌脉?如何测量3.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是什么?4.生命体征如何在体温单上绘制?●1.如何检测体温计是否合适?●2.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是什么?(共5题)第八部分饮食护理及冷热疗技术1.鼻饲法的适应证及禁忌症是什么?2.鼻饲时怎样验证胃管在胃内?3.热疗的目的是什么?4.冷疗的禁忌症是什么?●.为昏迷病人鼻饲时,如何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共5题)第九部分排泄护理技术1.留置导尿管时应注意什么?2.术后出现尿潴留如何护理?3.一慢性痢疾病人,医嘱给予药物保留灌肠。
山东春季高考护理真题

山东省20XX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高考)护理类专业知识试题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卷一(选择题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并填涂左答题卡上)1、肺下界的体表投影正确的是A 在锁骨中线处与第七肋相交B 在腋中线与第八肋相交C 在肩胛线处与第九肋相交D 在后正中线处与第十肋相交2、关于育龄女性基础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月经期偏高B 排卵前期偏高C 排卵日最低D 排卵后逐渐下降3、关于子宫内膜增生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子宫腺增多B 螺旋动脉增长并弯曲C 排卵并形成黄体D 子宫内膜功能层修复增生4、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A 睫状体B 晶状体C 巩膜D 瞳孔5、在胃液中有利于小肠对钙和铁吸收的是A 盐酸B 内因子C 胃蛋白酶原D 黏液6、脊髓内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纤维束是A 薄束B 锲束C 脊髓丘脑束D 皮质脊髓束7、关于男性骨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骨盆较款短B 骨盆上口呈心形C 骨盆腔呈圆桶状D 骨盆下口较宽大8、黏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水肿的是A 喉咽B 喉前庭C 喉中间腔D 声门下腔9、关于血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型血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B 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B抗原C AB型血清中含有A抗体、抗B抗体D O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A抗原、B抗原10、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射血期时A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B 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C 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D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11、K+ 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属于A 易化扩散B 主动转运C 单纯扩散D 入胞12、侏儒症的发生是由于患儿体内缺乏A 生长激素B 甲状旁腺素C 甲状腺素D 胰岛素13、关于中性粒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杀灭寄生虫B 细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C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D 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为巨噬细胞14、原尿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 近曲小管B 远曲小管C 集合小管D 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15、经血道转移形成继发瘤的最常见器官是A 肺B 肝C 心D 肾16、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局部脑萎缩按原因分类属于A 生理性萎缩B 营养不良性萎缩C 压迫性萎缩D 内分泌性萎缩17、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是A 出现风湿小体B 纤维素渗出C 形成瘢痕组织D 单核细胞浸润18、良性(缓进型)高血压功能紊乱期的病理变化特点是A 细小动脉硬化B 大中动脉硬化C 细小动脉痉挛收缩D 器官病变19、抗肺结核药物中可使大小便排泄物呈橘红色的是A 异烟肼B 乙胺丁醇C 利福平D 链霉素20、治疗过敏性哮喘起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A 肌内注射B 舌下给药C 气雾吸入D 直肠给药21、可用于抢救地西泮中毒的药物是A 氟马西尼B 硫酸鱼精蛋白C 纳洛酮D 碳酸氢钠22、用于治疗型糖尿病的药物是A 格列齐特B 二甲双胍C 阿卡波糖D 胰岛素23、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时的用法是A 大剂量突击疗法B 一般剂量长期疗法C 小剂量突击疗法D 隔日疗法24、对胃肠道绞痛治疗效果好的药物是A 对乙酰氨基酚B 毛果芸香碱C 肾上腺素D 阿托品25、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疾病是A 狂犬病B 乙脑C 甲肝D 乙肝26、消毒是指A 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 物体中无活的微生物C 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D 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27、青霉素过敏属于A Ⅰ型超敏反应B Ⅱ型超敏反应C Ⅲ型超敏反应D Ⅳ型超敏反应28、细菌性痢疾的致病菌是A 霍乱弧菌B 溶血性链球菌C 志贺菌D 金黄色葡萄球菌29、沙门菌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物质是A 内毒素B 外毒素C 肠毒素D 菌毛30、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主要的病因是A 支气管扩张B 慢性支气管炎C 支气管哮喘D 肺源性心脏病31、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是A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B X线检查C 超声心动图检查D 心电图检查32、关于肺源性心脏病用药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使用利尿剂后应密切观察血钾的变化B 呼吸兴奋剂用量过大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C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胸闷咳嗽应使用镇静剂D 有心衰竭时使用洋地黄较易发生中毒反应33、高血压危象抢救时速效降压首选药物是A 硝普钠B 卡托普利C 氢氯噻嗪D 利血平34、患者,女性,52岁。
山东省春季高考护理理论巩固练习答案.

第一部分《正常人体学基础》参考答案第一、二章绪论细胞二、简答题1.⑴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⑵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⑶稳态的破坏可导致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⑴线粒体参与营养物质的氧化功能,被称为细胞的“能量工厂”。
⑵核糖体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⑶粗面内质网表面有核糖体附着,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经粗面内质网输送。
⑷高尔基复合体是细胞内的运输和加工系统,合成分泌颗粒。
⑸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器官”。
⑹中心体参与细胞的分类活动。
3.⑴不衰减性传导⑵双向性传导⑶“全或无”现象三、综合分析题(1)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馈。
其生理意义是使某些生理活动不断加强,迅速完成。
(2)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其生理意义是在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对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即使某种生理功能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而不至于发生过大的波动。
第三、四章基本组织新陈代谢二、填图题(1)纤毛(2)杯状细胞(3)柱状细胞(4)梭形细胞(5)椎体型细胞(6)基膜三、简答题⒈白细胞总数(4.0×10.0)×109/L。
主要包括:①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
②嗜酸性粒细胞,含多种酶,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消化水解。
③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内含肝素抗凝血。
④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 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⑤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一定的吞噬能力,参与免疫反应并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2.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中的离子和小分子晶体物质,如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形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相对稳定,对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红细胞的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主要是血浆白蛋白)形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可使血管外的水分不断深入毛细血管内,以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分的交换。
3.来源 去路1.食物中糖―――――→1.―――――→CO 2+H 2O+能量2.肝糖原 2.―――――→肝糖原、肌糖原3 3.―――――→脂肪、氨基酸、核糖等 四、综合分析题1.单层扁平上皮。
山东省护理专业春季高考考试说明

山东省护理专业春季高考(对口高职)各科考试说明语文本课程考试说明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现行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为考试范围,结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制定的。
本课程复习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个方面。
考试内容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考试既考语文基础知识,又考语文应用能力。
对能力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1.识记(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正确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
2.理解(1)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
(2)把握句子的重音、停顿、语调、语气和节奏。
3.应用(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3)辨识和改正一般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论、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5)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
(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区别和变换句式,仿写句子。
(7)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介绍、倾听和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和自荐、接待和答询、洽谈和协商、讲解和采访、讨论和辩论)。
(二)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识记(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篇目的出处。
(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及常用的文化常识。
(3)识记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二)现代文阅读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1)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人物、事件、事物、事理、观点、情感等。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1)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山东省对口高职考试春季高考(护理类)复习资料

山东省对口高职考试春季高考(护理类)复习资料包括:1、2014年护理理论笔试考试大纲.(包含:1、护理类专业开设的人体学基础、药物学基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理学基础、内科、外科、妇产科等核心课程的考试范围和要求;2、试题内容比例、试题题型比例、试卷难易程度比例。
3、纸张为印刷纸双面打印,A4纸大小,左边两个订书钉简单装订,页码为12页。
)2、2014年护理实践(操作考试)考试大纲.(包含:1、护理类专业有关的常用护理技术、医学基本技能及常用康复技术3个专业类目,每个类目包含3~4个项目;2、试题样例,含有考试时间、操作名称、分值。
3、纸张为印刷纸双面打印,A4纸大小,左边两个订书钉简单装订,页码为13页。
)3、2014年护理类考点。
涵盖: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药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八门核心课程。
内容有:考纲要求、知识梳理、高考链接、课后反馈,页码:272页。
带有标准答案。
4、2014年护理类每章节同步练习题。
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药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九门核心课程。
题型有:单选、简答、综合分析、识图、案例分析等。
页码:220页。
带有标准答案。
5、2014年语文同步练习题。
按照新的大纲编写,满分120分。
页码:106页。
带有标准答案。
6、2014年数学同步练习题。
按照新的大纲编写,满分120分。
页码:88页。
带有标准答案。
7、历年真题:2004年、2009年、2011年、2012年的护理理论,(共4年)真题各一套,带有答案。
2004年、2009年、2011年、2012年的护理实践,(共4年)真题各一套,带有答案。
8、内部资料,实物展示,纸张为普通印刷纸,形式为试卷形式,两个订书钉简单装订,印刷质量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人体学基础》第一、二章绪论细胞【考纲要求】一、掌握新陈代谢和兴奋性等生命活动基本特征,理解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二、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三、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理解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四、理解主要细胞器的功能和染色体。
五、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运转功能。
六、掌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理解其产生原理。
七、了解阈电位、去极化、超极化和复极化的概念、动作电位的传导及特点。
【考点解析】一、生命活力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合成代谢是指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构成自身结构与能量储备的过程;分解代谢是指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结构释放能量、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新陈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利用等,大都是各种生物分子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成系列的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由蛋白质所构成的生物催化剂――酶所催化的,因而又是以复杂的特殊形式表现出这些物理化学规律的。
在生物分子的合成过程中,由于酶和酶催化的物质有高度特异性,因而可以在细胞的同一部分同时进行多个不同的反应又能井井有条、互不干扰,这在一般化学试管里是不能实现的。
所以,生命也是一种物质运动的形式,而且是一种高级的运动形式。
(二)兴奋性1.刺激、反应、兴奋性的概念刺激、反应、兴奋的概念机体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是进行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当所处的环境发生某种变化时,机体能主动地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环境温度突然降低,皮肤血管就会收缩,皮肤血流量随之减少,皮肤温度降低,机体散热因此而减少。
机体或组织这种在受到有效刺激时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刺激是能为机体或组织感受的内外环境变化。
刺激的种类很多,可分为物理性刺激,如电、机械、温度、声、光、放射线等;化学性刺激,如酸、碱、药物等;生物性刺激,如细菌、病毒等。
对人类来说,语言、文字、思维、情绪等社会因素等也会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变化称为反应。
在一切活组织和机体上,反应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兴奋和抑制。
接受刺激后,组织或机体由安静转为活动或活动由弱变强称为兴奋。
接受刺激后,组织或机体活动减弱或变为相对静止称为抑制。
如气温升高,人体散热活动加强(兴奋)。
气温降低,人体散热活动减弱(抑制)。
组织或机体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刺激的质、量和机体的功能状态。
例如,同样的食物,对于精神愉快和悲伤的人引起的唾液分泌和胃肠运动是不同的。
神经、肌肉、腺体等的兴奋性最高,反应迅速,易于观察,习惯将这些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2.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刺激必须作用于有兴奋性的组织才能引起反应。
刺激是原因,反应是结果。
刺激作用于组织细胞时,必须有一定的持续时间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反应。
在一定的作用时间下,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小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阈值的大小可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阈值越小,说明组织兴奋性越高,阈值越大,组织兴奋性越低。
可见,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呈反变关系。
(三)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或复制。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内环境是指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
其生理意义是:内环境可为机体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使细胞内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同时,内环境还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最终代谢产物。
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在高等动物中,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器官维持正常生存和活动的必要条件,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又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一旦机体系统的活动发生严重紊乱,内环境的稳态将难以维持,新陈代谢也将不能正常进行,机体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一)神经调节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进行调节的。
神经系统通常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脊髓可分为颈段、胸段、腰段、骶段和尾段5部分,脑分为脑干(延髓、脑桥和中脑)、小脑、间脑和端脑4部分。
周围神经系统根据与中枢的联系部位分为脑神经、脊神经。
若按其分布和功能又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则支配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二者都包括传入和传出2种纤维,其内脏神经的传出部分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感受器是能感受某些刺激而产生兴奋的结构;传入神经纤维可将该兴奋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神经中枢对信号进行分析并作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效应器的活动。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活动将不能进行。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
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活动,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质参与,通过皮质下各级中枢就可完成。
它使人和动物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人和动物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按照所处的生活条件,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其数量无限,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
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质。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持续时间短,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是指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功能的调节。
内分泌细胞可集中存在于机体的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也可分散于机体各处,如消化管粘膜、下丘脑、肾、心等器官。
例如胰岛的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细胞的糖代谢,在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中其重要作用。
其次,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如CO2、H+、乳酸等,可不经血液运输到机体的其他部位起作用,仅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调节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这也属于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影响面大。
另外,在整体内许多内分泌细胞本身的活动,还直接或间接的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就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反射弧上传出途径的一个延长部分或辅助部分。
这种调节方式称神经―体液调节。
因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密切联系、相辅相称的。
(三)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所以称为自身调节。
例如血管壁平滑肌在受到牵拉刺激时,会发生收缩反应。
这种自身调节对于维持组织局部血流量的相对恒定起一定的作用。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比较小,灵活性比较差,但对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意义。
四、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人体内存在着许多极其精细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从细胞和分子的水平上对细胞的各种功能进行调节。
任何控制系统都由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
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示受控部分发生活动,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反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活动,这样的控制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这种由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称反馈调节。
根据反馈信息的作用不同,将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2种:1.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当一个系统的活动处于某种因素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加,这一情况可通过反馈机制传递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经分析后,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活动减弱,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如果受控部分活动过低,也可通过这种反馈机制使其活动增强,结果也是向原来的平衡状态恢复。
因此,负反馈在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对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正常人体的动脉血压是相对稳定的,当动脉血压高于正常时,动脉压力感受器立即将信系通过传入神经反馈到心血管中枢,使心血管中枢的活动发生改变,从而调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动脉血压回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通过负反馈控制,使其迅速回升到正常范围。
2.正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从而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加强。
如膀胱内尿液达一定量时,刺激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引起排尿反射的过程中,当尿液进入尿道,又可刺激尿道的感受器,产生反馈信息传至排尿中枢,使排尿中枢的活动加强,促进排尿。
可见正反馈的生理意义是使某些生理活动不断加强,迅速完成。
血液凝固、分娩过程中也存在这种调节方式。
五、主要细胞器的功能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部分为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基质。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等;电子显微镜下还可见到:内质网、核蛋白体、溶酶体、微丝、微管等。
1.线粒体光学显微镜下线粒体呈粗线状或颗粒状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是由内、外双层单位膜包围而成的封闭状团块结构。
外膜表面光滑,内膜向内部突出并折叠形成许多嵴。
线粒体内有很多酶,参与营养物质的氧化功能,因此线粒体常被称为细胞的“能量工厂”。
2.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表面或游离于基质中,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属非膜相结构。
3.内质网只能在电镜下才可见到。
它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囊、泡状互相连接相通的膜相结构。
它的膜与细胞膜、核膜相通。
内质网根据其表面有无核糖体附着分为二类:(1)粗面内质网:表面有核糖体附着,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经粗面内质网输送。
(2)滑面内质网:表面无核糖体附着,内含多种酶系,功能非常复杂,与糖、脂类、固醇类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有关。
4.高尔基复合体为单位膜组成的网状结构,位于细胞核附近,也称内网器。
它是细胞内的运输和加工系统,对内质网中合成的蛋白质进一步加工、浓缩,形成分泌颗粒。
5.中心体位于细胞核附近,呈颗粒状,由两个中心粒组成。
有复制能力,参与细胞的分裂活动。
属非膜相结构。
6.溶酶体为一层单位膜围成的囊状小体或小泡,内含多种水解酶。
它可消化分解细胞内损坏和衰亡的细胞器,称自溶作用;也可消化分解被细胞吞噬的病原微生物及其细胞碎片,称异溶作用。
可见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器官”。
7.过氧化氢酶体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又称微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