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人教统编版1

合集下载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五代的建立者有何特点?
割据一方,对抗中央
后周
建立者:郭威 (原任后汉邺 都留守,枢密 使)。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 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 宋
力 分 配
财 政
(宰相) 政) 行 政
军 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监 察
示 意 图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君弱臣强——加强皇权
材料一 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
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

——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北宋文官包拯两次带头组织台谏官,集体阻止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包拯“反复数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 材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 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
——司马光《涑水记闻》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军阀割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节度使权力大


行政:削实权——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 节度使渐为虚衔,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太 祖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辽北宋西夏时期全图
金南宋西夏时期全图
北宋 960年—11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宋的统一与汉唐不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不仅控制的地域范围极大,而且 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足以与中原王朝相抗衡。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结果:触犯官僚集团 既得利益,引发抵制 最终失败
王安石
核心宗旨:富国 强兵 原则:加强国家 在各个领域的管 控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黄不接之时,农民可以向政
青苗法 府贷款,
保障生产;限制高利贷盘剥;
收获后还本付息
募役法 纳钱代役
增加收入、保障农时

农田水 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障灌溉;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 远”
熙宁二年 (1069)
富国
➢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 ➢ 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强兵 ➢ 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 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宋太祖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
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
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
防弊之政 新弊渐生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强兵
富国

分散军权

军队战斗力弱
积弱 表现
宋辽 宋、西夏
中 央 扩充军队
募兵
多而不精, 素质低下
冗兵

军费支出增多 冗费
积贫

扩大文官队伍,增设官僚机构
冗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1111年)》
防弊之政 新弊渐生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契丹) 北宋
民族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汉族 契丹族 党项族
北宋

西夏
960年 916年 1038年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元昊
都城 东京
上京
兴庆
重大事件陈桥兵变 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
2、财政危机: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
冗官 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
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及。真宗咸 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 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 此,未减者可知也。
冗兵 材料二:宋太祖建国之初,
全国军队总额才22万,太 宗至道时达66万,真宗天 禧年间为91万,到仁宗庆 历时激增到126万之多。
材料三: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冗费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抑制武将 势力膨胀
1、崇文抑武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 院长官。
2、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 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影响:
①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②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 ③造成了“三冗”和“两积”问题。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
书愤五首·其一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 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 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统编版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 事人” ——太祖誓碑
史料阅读
宋初措施在防范内部动乱、维护统治稳定方面效果显著。时人描述: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
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
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


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效果: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但强兵的效果的并不明显。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一)青苗法
材料1: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收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
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
3、能够理解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评价, 理解历史解释的多样性、差异性,并能够结 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4、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正 确看待改革的成败及原因,感悟范仲淹、 王安石勇于变革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家国 情怀。
目录
CONTENTS
01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02 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
1044年,北宋又 与西北党项族新 建立的西夏发生 战争,也是屡战 教 屡败。双方最终 育 达成和议。是为 教 “庆历和议”。 学 内容包括:夏取 模 消帝号,名义上 板 向宋称臣;北宋 每年送给西夏钱 物,称为“岁 赐”。
1004 年 秋 ( 宋 真宗景德元年),
辽军南下,击败
北宋,与辽订立 和约:辽宋约为 教 兄弟之国,宋每 育 年送给辽岁币银 教 10万两、绢20万 学 匹,宋辽以白沟 模 河为边界。因澶 板 州(河南濮阳)在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2.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两宋时期军事制度对国家安全和疆域的影响,并以岳飞抗金为例,阐述军事制度在具体历史事件中的作用。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合理,字数在600字左右。
3.设计一份关于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两宋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军事制度、重要历史事件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3.教学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差异 Nhomakorabea教学策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历史故事、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宋时期的重要军事战役,如澶渊之盟、宣和北伐等,并分析其对国家安全和疆域的影响。
5.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历史事物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的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宋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影响。
本章节内容涉及到两宋时期的政治、军事制度,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制度变迁产生困惑,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制度特点及其影响。
2.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两宋时期历史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PPT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PPT

失败原因: 1、新法严重脱离客观实际, 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2、求治太急,人才缺乏, 用人不当。 3、变法派内部分裂。 4、保守派强烈反对。
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背景
中书门下使 相权膨胀
武将专权,军阀割据
政局动荡
雪夜 访普 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亟待加强
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背景 2、措施
行政
加 夺其权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

强 财税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
中 制钱谷 州绝大部分赋税上交朝廷

央 集
军事 收精兵
北宋与3.西1 夏:庆“庆历历和新议政”
可取——带来了和平,保证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宋朝地方机构——“虚”三级制
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
改 革 者:范仲淹 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背景
范 支 持 者:宋仁宗 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长官。
1、新法严重脱离客观实际,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枢密院有调兵权无统兵权; 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四监司”
(2007·宁夏文综·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 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重文轻武 崇尚文治 分化事权 强干弱支
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亟待加强
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2007·宁夏文综·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
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人教统编版《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PPT人教版1

人教统编版《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PPT人教版1
(2)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 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3)南北对峙: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 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以东1.起重淮点水:、北西至宋大加散强关中一线央划集界权,的南宋措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北宋施每;年王送安给辽石一变笔法钱;物,南称宋为偏“安岁币”。
王安石变法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
(1)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消除了财政赤字;
辽北、宋2.北 每难宋年点、送:西给北夏辽形一宋势笔加图钱强(物中,11称1央1为年集“)权岁的币”措。 认识施南;宋王偏安安的石历变史法影响。
南宋的偏安
第一章节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背景: (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 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 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2、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政治: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经济:设诸路转运司综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11).理军解费开北支宋庞加大强:北中宋央虽集在权边疆的战措事施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通然过而2.这 ,了项宋解协高北议宗宋,和北宰与宋相辽勉秦,强桧西获却得视夏了岳的北飞关部等系边为防心;的腹安之定患。,主动向金朝求和。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

原则: 分权制约, 崇文抑武。
特 1、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任务4:结合材料,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1:“宋代对外之积弱不 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 疗”。 — 钱穆
材料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 政,一切收了,州郡县日就困 弱。—《朱子语类》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 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重点:认识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难点: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一、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 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材料二 元丰四年、五年 , 宋夏之间两次大战, 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 这两 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 、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
——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三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 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刘挚《忠肃集》
积极:
有利于生产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②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边境
贸易发展;
③和平、互市促进民族交融。
二、统治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三冗两积: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2、财政危机— 积贫 思考点:北宋为何出现财政危机?
造成财政危机的因素
官僚队伍膨胀
军费开支庞大
改革势在必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