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二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模拟试题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2分)1. (2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租房三天的女人江泽涵我家楼下有一间小屋,搁着旧家具,闲着也浪费,干脆租出去。
刚贴出信息,就有人来电话询价。
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粗犷而略沙哑。
说电话里说不清,人在楼下的电话亭,请我下楼商量。
快到一楼了,我闻到一股淡淡的腐味,可能感冒鼻塞,也可能真死老鼠了。
楼梯口站着一个女人,大脸盘大手脚,皮肤糙黑,衣着很旧,但洗得干净。
女人冲我笑笑,带了一丝勉强,我回了一个招呼。
简单介绍了条件,问要租多久。
“俺……三天!”女人拽紧了拳头,不及我变脸,紧接上,“俺……我给两百,成吗?”似失了勇气,又像在恳求。
不像找茬的。
我也软下了:“光三天,还是住旅馆吧,搬东西也麻烦呀?”“太贵了,而且……”声音沉了下去。
不像作风不正的。
我不敢大意:“能告诉我,你这三天要干什么吗?”女人涨红了脸,嗫嚅:“我女儿要来看我。
”我一愣,问女人原来住哪儿。
“在……住宿舍的。
”女人说,“服装厂的。
”女人说,“八个人一间,不准留客的。
”女人说。
我向来不爱招麻烦,这次破例。
女人欢天喜地地抱紧了拳头。
她手脚很利索,一寸一寸拖起地板,瓷砖也擦得锃亮。
第二天一早,女人骑着大三轮搬来了,一床洗白的被褥,一套旧炊具,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我问女人还需要什么。
她讪笑:“你家阳台好多花呢,借俺一盆行不?”她盯着我的眼睛。
我说不好都难了,挑来挑去,选了茶几上的水仙。
夜宵后我去散步,路过小屋。
亮度不高的台灯下,一个女孩正在写作业,朴素,大方。
女人在旁静静地陪着。
女人和女儿都洋溢着笑。
“丫啊,这张是啥?”女人拿起一张纸。
“学生档案表啊。
”“高一不填过了吗?”“这张高考要用啦。
”女儿一栏栏写下来,忽然喊,“海王星服装厂!妈,我还记得你的单位呢。
”“妈工作不好呢。
”“没呢,咱班都是工农子弟呀。
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3 年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民性是文化、文学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既是其动机也是其成果。
现代社会要建立起普遍统一的组织结构,就要生成文化的共同体,其语言、思想逻辑、价值认同、理想目标能达成一致,就需要获得广泛的社会性,而其基础就在于文化、语言、文学具有人民性。
20 世纪80 年代,中国文学处于一个变革时期,经典现实主义受到欧美现代主义的挑战,大量的欧美作品翻译过来,一度取代了苏联文艺对中国文艺的影响。
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与现代主义的先锋探索一起开辟当代中国文学的广阔道路,如意识流小说、现代派、荒诞派、黑色幽默,直至后现代式的先锋派· · · · · ·中国文学无疑在艺术上上了一个台阶。
然而,无论是现代派还是先锋派,都属于阳春白雪。
艺术创新固然需要,但文艺的人民性在任何时候,在中国的国情下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和责任。
20 世纪90 年代,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现实主义获得了一次崭新的再生。
陈忠实、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刘震云、铁凝、王安忆、阿来都各自写下既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特色,又汲取了世界优秀文学经验的作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20 世纪80 年代末至90 年代,是中国文学走向市场化的时期,市场化在客观上解决了文艺走向大众、面向大众的问题。
图书市场的销量、电影市场的票房,就足以使大众成为接受的主体。
2023烟台二模语文答案及试题

2023烟台二模语文答案及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 yáng)B. 蹉跎(cuō tuó)C.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D. 踟蹰(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的演讲,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语言流畅,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C. 这部电影的剧情跌宕起伏,让人忍俊不禁。
D. 他的演讲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二、填空题4.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自《论语·学而》。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遵守规则。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三、阅读理解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问题:(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思想?四、作文6.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内容:(材料内容略)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B二、填空题4. (1)《论语·学而》(2)遵守规则的重要性(3)杜甫《望岳》三、阅读理解5. (1)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根据文章内容回答)(2)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四、作文6. (作文部分由考生自行创作)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的试题和答案应根据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来制定。
2021届烟台第二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烟台第二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兔和猫鲁迅住在我们后面院子里的三太太,在夏间买了一对白兔,是给她的孩子们看的。
这一对兔总是关在后面的小院子里的时候多。
乌鸦喜鹊想要下来时,他们便躬着身子用后脚在地上使劲一弹,哗地一声直跳上来,像飞起了一团雪,鸦鹊吓得赶紧走,这样的几回,再也不敢近来了。
三太太说,鸦鹊到不打紧,至多也不过抢吃一点食料,可恶的是一只大黑猫,常在矮墙上恶狠狠地看,这却要防的。
孩子们时时捉他们来玩耍:他们很和气,竖起耳朵,动着鼻子,驯良地站在小手的圈子里。
它们夜里的卧榻是一个小木箱,里面铺些稻草,就在后窗的房檐下。
这样的几个月之后,它们忽而自己掘土了,大家都奇怪,后来仔细看时,原来一个的肚子比别一个的大得多了。
大家都高兴,说又有小兔可看了:三太太便对孩子们下了戒严令,从此不许再去捉。
我的母亲也很喜欢他们家族的繁荣,还说待生下来的离了乳,也要去讨两只来养在自己的窗外面。
有一天,我忽听得许多人在那里笑,寻声看时,却见许多人都靠着三太太的后窗看:原来有一个小兔,在院子里跳跃了。
孩子们争着告诉我说,还看见一个小兔到洞口来探一探头,但是即刻便缩回去了,那该是他的弟弟罢。
从此小院子里更热闹,窗口也时时有人窥探了。
然而竟又全不见了那小的和大的。
这时是连日的阴天,三太太又虑到遭了那大黑猫的毒手的事去。
我说不然,那是天气冷,当然都躲着,太阳一出,一定出来的。
太阳出来了,他们却都不见。
于是大家就忘却了。
惟有三太太是常在那里喂他们菠菜的,所以常想到。
她有一回走进窗后的小院子去,忽然在墙角上发见了一个别的洞,再看旧洞口,却依稀的还见有许多爪痕。
这爪痕倘说是大兔的,爪该不会有这样大,她又疑心到那常在墙上的大黑猫去了,于是也就不能不定下发掘的决心了。
她终于出来取了锄子,一路掘下去,虽然疑心,却也希望着意外地见了小白兔的,但是待到底,却只见一堆烂草夹些兔毛,怕还是临蓐时候所铺的罢,此外是冷清清的,全没有什么雪白的小兔的踪迹,以及他那只一探头未出洞外的弟弟了。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漫步于北京世园会中华园艺展示区,人们能领略中国各地独具特色的园艺风格。
这里的一花一木、一枝一叶不仅承载着文化基因,也展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中华园艺展示区向游人呈现了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安徽园设计师王引说:“本次世园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我们徽派的古村落的理念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将徽派的白墙黑瓦的建筑融到皖南的青山绿水里面,本身就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一种最好的体现。
”在北京世园会的建设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也展现了中国现代科技与生态元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
在夏季的时候,中国馆为了减少场馆内的空调使用次数,将室外的风吸到地下,然后通过一段200多米的管线,将风输送到场馆给室内降温。
利用地道风降低空调使用能耗、利用雨水收集实现能源循环再生,中国馆成了一座有生命、会呼吸的建筑。
(摘编自侯丰《焦点访谈Ⅰ除了奇花异草,世园会还看啥?》,央视网2019年5月8日)材料二:荷兰这个国家人口只有1700多万,却创造了全球第二的农产品出口量,园艺产业也是“尖子生”。
尤其是在花卉贸易、品种研发、园艺设施方面,世界各地园艺界都少不了荷兰货、荷兰人。
在荷兰,低成本、高效率成了大部分园艺企业的追逐点。
它们认为,整个行业的形势现已不适合企业单打独斗,而是应该拥抱“全产业链协作”。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详解现代文阅读一【1题详解】C.“更易于准确表现作品思想主题”错。
材料一原文“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有限视角与准确表现作品思想主题没有直接关系。
【2题详解】A.“方能”不合逻辑。
“《霍尔斯托密尔》以马为叙事者取得‘陌生化’效果”与“方能披露人类社会的自私贪婪”二者不能构成充分条件。
【3题详解】“陌生化”理论观点说的是用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
C.《三国演义》中,作者刻意突出对军事斗争的描绘,只是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战略思想,并不能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
【4题详解】【参考答案】①观点:艺术的存在在于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感受。
②分三层进行阐释:一是强调这种感受是非理性认知;二是说明这种感受依靠“反常化”手法实现;三是点明这种感受重在体验。
【详解】①由“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提出观点:艺术的存在在于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感受。
②由原文“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这三个分句可知,作者分三层进行阐释:一是强调这种感受是非理性认知;二是说明这种感受依靠“反常化”手法实现;三是点明这种感受重在体验。
【5题详解】【参考答案】①叙事上,采取有限视角,借未见世面的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去认识、感受贾府的种种新奇,从而使读者获得“陌生化”的审美体验;②语言上,选用“打锣柜筛面”“秤砣”等平常物、通俗语来描述当时的舶来品、奢侈物挂钟,二者之间形成巨大反差,给人新颖别致之感,进而唤起读者对事物的新鲜独特感受。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什克洛夫斯基十分关注小说家如何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他在阐述“陌生化”理论时,以托尔斯泰在小说《耻辱》中对鞭笞的陌生化描写为例,指出:“托尔斯泰通过避免直接指称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办法,使事物变得新奇陌生。
他的描写使人觉得是初次见到事物,或者感觉到某事为初次发生的那样。
”什克洛夫斯基这里所强调的“初次”,就是事物的新鲜感,也就是“陌生化”的新奇效果。
此外,什克洛夫斯基还提到托尔斯泰在《霍尔斯托密尔》中以一匹马为叙事者,通过这匹马的叙事视角,使得故事的内容和场景显得陌生,以动物的无是无非的眼光无声地披露了人类社会的自私和贪婪。
视角问题是小说叙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美国小说理论家路伯克曾指出:“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角度问题-叙述者所站的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的调节。
”20世纪以来,出现了各种有关视角问题的分类。
传统小说大多采用上帝般超然的全知叙事视角,全知叙事者的目光无所不在、无所不及,叙事者对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了若指掌,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亦能明察秋毫。
与此相对应的是人物有限视角,叙事者转用故事中或故事外某个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对事件的发展知之甚少,对人物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作品因而充满了悬念。
英国新批评的代表人物I·A·理查兹曾将语言分为指称性的实用语言和非指称性的诗歌语言,诗歌语言是对实用语言的陌生化,人物有限视角则是对全知叙事视角的陌生化。
全知叙事视角将事件、人物的过往和将来娓娓道来,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其结果往往是纷至沓来的信息使读者流于无意识的、被动的阅读。
在这样的作品里,事件得到了强调,而读者对事件的感受则被自动化、机械化。
采用人物有限视角叙事的作品则相反,事件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物对事件的感受。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泛娱乐化”的文化氛围中,“佛系”作为网络流行语不断被人们传播、加工,以自我调侃自我解嘲的方式成为人们的释压工具,也迅速发酵:佛系追星、佛系购物、佛系员工、佛系恋爱、佛系学生、佛系养姓。
其实,这种调侃倒也无妨。
特别是“90后”一代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年近而立之年,面对已经被上一代占据的差不多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面对别人优越的生活条件,面对自己的“初心”,只好在自信为底色的情绪中调侃戏谑。
虽然“佛系”的说法有着些许消极逃避、悲观失望的色彩,但它是强势生活下的弱势群体的心灵自我保护,不是绝对的悲观失望,也不同于灰色调较重的“丧文化”。
“丧文化”的符号是“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
“丧”是不想工作、情绪低落、欲望低下,一切皆空,无所执;而“佛系”是在看似“无执”中“有执”,是“只顾攀登莫问高”“只重过程,莫问结果”,以“无所谓”的态度降低了心理的期待值。
也不能把“佛系”青年等同于“垮掉的一代”。
虽然和“佛系”一样,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语如“葛优躺、宅文化、二次元、小确幸、屌丝”一度盛传,但是无须过度解读和过度担忧。
这不是青年一代的自暴自弃,而是负面情绪的自我消解。
“佛系”心态实际指向的是现实物质和精神满足状况与欲望之间的关系。
美国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提出:幸福≡效用/欲望,幸福是效用(现实生活状况)和欲望(个人物质和精神欲求)之间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烟台二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模拟试题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格桑梅朵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扑来。
连绵的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纯白。
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
临走时,也不忘将我作为他的接班人。
那时,我刚卫校毕业,本有大好的前途。
可军人出身的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
我知道有这样的父亲,一切都是无法挽回的。
在母亲的哭哭啼啼中,我没有掉一滴泪,把对父亲的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的道班。
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荒凉,每年春夏时节,被大雪封了一冬的公路就格外热闹。
纤细娇艳的格桑花蓬蓬勃勃一路开到雪山之巅;连绵不断的进藏汽车排起长龙,在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上蠕动;骑行爱好者们一路欢歌,摇着清脆的铃铛,从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还有那些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的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的草场……公路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
这段28公里长的川藏线是属于我们道班管辖的,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他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然后再回来吃早饭。
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我的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的一生。
直到有一天,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李大姐的呼喊:“幺妹儿,快起来,要出人命了。
”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只见几个藏族老乡抬进来一个老阿妈,呼吸急促,脸色乌青。
我被这慌乱的场面吓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阿妈的呻吟瞬间战胜了我的犹豫,我从床下拿出急救箱,给老阿妈吸上氧,打针,拿药,倒水,喂药,一连串的动作再自然不过了。
不一会儿,老阿妈终于缓过气来,她忽然跪在我的面前,不停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吓得我直往李大姐的身后躲。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百无聊赖地坐在道班的屋顶上看远处盛开的格桑花,一个部队的车队从道班门口浩浩荡荡驶过。
这时,一辆军车靠边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一个年轻的士兵,对正在修路的李大姐他们比划着什么。
忽然,李大姐抬起头,朝我大喊,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房顶上跳下来问:“喊我干啥子?”那个士兵递给我一个栽有格桑花的罐头盒说:“谢谢你救了我阿妈,这是生长在五千米雪山上的格桑梅朵,送给你。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跑掉了。
我只知道这花叫格桑花,却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格桑梅朵,好有诗意的名字。
我把那盆格桑花放在窗台上,问李大姐:“格桑梅朵是什么意思?”李大姐说:“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你那盆花在藏族人眼里就是吉祥幸福的花。
”以后的日子,那个藏族士兵每次进藏都要为我带回一个栽有格桑梅朵的罐头盒。
渐渐的,娇艳的格桑花开满了我的窗台,在花香里,所有的烦恼抑郁全都逃遁了。
终有一天,为我送格桑梅朵的不再是那个满脸高原红的藏族小兵,而是他的战友。
我问他的战友,那个小兵哪儿去了?战友先是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他牺牲了。
战友红了双眼,哽咽道:“就是这次进藏,突遇暴风雪,道路塌方,嘎旺他们的车就翻下了悬崖……”我不知道那个战友是何时离开的,我的头脑中一片空白。
李大姐安慰我说:“别伤心,在这几千里的川藏线上这样的事已是家常便饭。
你爸爸曾说过,我们守路的人一定要守好这条路,才能让行路的人更加安全,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美满。
”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的格桑梅朵,在暖暖的阳光下,绽放着。
似乎在告诉我,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的格桑梅朵。
(选自《2014中国微型小说年选》)(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第一段的自然环境描写,突出川藏公路线环境的恶劣,表现了“我”进藏的无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公路养护工形象,作者以正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他的强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C. 小说以“我”睡懒觉、不出工等行为与李大姐等养路工人天不见亮就起来去清理路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养路工人的繁忙和我的懒惰习性与任性的弱点。
D. “我”不愿去高原,感觉人生灰暗,藏族士兵给“我”送格桑花及藏族士兵的牺牲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对改变以后的人生充满希望。
(2)为什么小说在第四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藏族士兵为代表的群体。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
【答案】(1)C(2)①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为故事设置背景。
②与后文藏族老阿妈的生病及士兵的感谢形成呼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突出了川藏公路线的繁忙,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
(3)【示例1】小说的主人公是“我”。
①小说的主要情节描写了“我”与周围人的关系和情感及思想转变的过程。
②描写川藏线养路工人及牺牲的藏族士兵都是为了突出“我”的醒悟转变,表现了“我”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感动。
【示例2】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藏族士兵为代表的群体。
①小说写“我”与藏族老阿妈、藏族士兵的故事,从“我”的视角叙写了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的献身事迹,用“我”把这些人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人物群像。
②小说表现了这一组人物群体为了藏区的幸福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分析】(1)C项,“懒惰习性与任性的弱点”理解有误,结合“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分析,“睡懒觉”是因为主人公感到憋屈而表现出的任性行为,并非其习性。
故选C。
(2)从文中来看,小说在第四段主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和川藏公路线的繁忙,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是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这为下文故事的展开设置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对人物形象作用的角度来看,川藏公路的热闹和繁忙离不开养路工人的工作,这也就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从结构上来看,照应了后文救治藏族阿妈以及藏族小伙送花等情节。
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3)结合“那时,我刚卫校毕业,本有大好的前途。
可军人出身的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我的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的一生”“直到有一天,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李大姐的呼喊”“渐渐的,娇艳的格桑花开满了我的窗台,在花香里,所有的烦恼抑郁全都逃遁了”“似乎在告诉我,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的格桑梅朵”等分析可知,因为小说的主要情节描写了“我”的情感及思想转变的过程。
通过情节的展开,表现了“我”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感动。
小说中的“格桑梅朵”也是我思想转变的媒介物。
总之,围绕情节,主旨等分析,都显示“我”是主人公。
也可以认为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藏族士兵为代表的群体。
结合文本内容,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故答案为:⑴C;⑵①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为故事设置背景。
②与后文藏族老阿妈的生病及士兵的感谢形成呼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突出了川藏公路线的繁忙,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
⑶【示例1】小说的主人公是“我”。
①小说的主要情节描写了“我”与周围人的关系和情感及思想转变的过程。
②描写川藏线养路工人及牺牲的藏族士兵都是为了突出“我”的醒悟转变,表现了“我”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感动。
【示例2】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藏族士兵为代表的群体。
①小说写“我”与藏族老阿妈、藏族士兵的故事,从“我”的视角叙写了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的献身事迹,用“我”把这些人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人物群像。
②小说表现了这一组人物群体为了藏区的幸福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点评】⑴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相关内容、主旨、形象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语言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
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⑵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结合着环境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等),根据环境描写所在的语段位置,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题时,在结构上可考虑从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等作用。
小说在第4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为故事设置背景,与后文藏族老阿妈生病及藏族士兵感谢形成呼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了川藏公路线的繁忙,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
⑶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题干要求“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
首先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然后分点阐述自己的理由。
可以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主旨四个方面来回答,不能凭空捏造,一定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来回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泥火盆儿张金凤“江山千里雪……炉火一点红。
”展望北方的苍茫原野,这开阔而温馨的诗句迎面而来。
入诗的一定是带着婉约气质的红泥小火炉吧,我立年那一盆红通通的炉火,似雪中红梅闪耀光芒,照亮了我的冬日情怀。
我记忆中的火炉不是那种婉约的小火炉,而是朴素简约的泥火盆儿,它的温暖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小时侠的北方冬天似乎格外冷,大雪囤着一座座村庄,整个长冬都不肯化去。
晌午,阳光强烈,屋里生火作饭提升些温度,屋瓦上才变得柔和些,有滴淌答答的屋檐水垂落下来。
日头稍稍偏西,屋擔下就又挂上了长长的冰棱。
这叶候,祖父掖了掖宽大的棉袄,用一根带子从腰勒紧,推开风门。
他手端一个大泥盆,那就是泥火盆儿,是乡下人冬天里的室内取暖宝物。
祖父给泥火盆儿装了些碎草,上面盖上碎的苞米骨头,点燃。
碎草抽抽噎噎地燃烧,一股青烟被北风扭得四下流窜,祖父不急不躁,好像任由顽皮的孩子尽情打闹。
他在旁边缓慢地吸着一烟锅旱烟,等烟吸透了,火盆儿也不再冒青烟,一盆火红的炭骨冒着短小的火苗活力四射。
祖父粗糙的大手小心端起暖烘烘的火盆,笑吟吟地回屋。
乡村取暖方式大都是通过烧火做饭、烧热大炕,“辐射”得屋里暖和,这就叫“暖屋热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