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第二次测试题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学复习题

环境管理学复习题

《环境管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环境管理的手段有、、、、。

2、环境标准分为、和 3级。

3、系统的整体功能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

4、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

5、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

6、环境管理的实质是人的行为,以求维护质量。

7、环境生产环节的基本参量:、两级。

8、我国环境管理现行的经济手段:、、、。

9、环境教育的形式:、、和。

10、工业污染物排放统计常用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
2、环境生产
3、共赢原则
4、排污权交易
5、循环经济
6、清洁生产
7、环境功能区
8、环境规划
9、“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10、可持续发展
三、简答题
1、简述环境保护的总方针?
2、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
3、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环境信息的特点有那些?
5、环境管理的特点。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各章试题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各章试题

1.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愈演愈烈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2.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上分,(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

3.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介质上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

4.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通过对全球经济增长模型的计算分析出,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本身)6.人类的社会行为主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7.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8.环境管理根据“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地理空间上分,(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

10.纵观人类发展史,在原始文明时期(不存在当前所说的)环境问题,在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只是(局部的零散的),在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11.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

1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

13.(参与)是公众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主要“管理”形式。

14.环境管理行动落实在环境管理的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

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成为环境问题。

但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

2.废弃物:3.环境管理学:简答题1.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根源?2.环境管理的目的3.环境管理的任务论述题1.请论述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五,判断题。

环保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分析

环保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分析

环保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分析一、单选题1.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A.80dB(A)B.85dB(A)C.15dB(A)D.10dB(A)答案分析:《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4.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4.1.2 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A)正确答案:D2.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下列不是这六种温室气体的是( )。

A.CO和H2SB.CO2和CH4C.N2O和SF6D.HFCS和PFCS答案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三、术语和定义,(一)温室气体正确答案:A3.下列物质按照形态分为固态废物的是()。

A.塑料B.油泥C.废酸D.粪便答案分析:《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一章固体废物分类按照形态可分为固态废物(如玻璃瓶、报纸、塑料袋、木屑)、半固态废物(如污泥、油泥、粪便等)和液态(气态)废物(如废酸、废油与废有机溶剂等);正确答案:A4.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酒、饮料制造工业》啤酒制造工业直接排放单位排污单位化学需氧量单位产品水污染物排放量限值()g/t产品A.500B.400C.560D.600答案分析:《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酒、饮料制造工业》表6-1啤酒制造工业排污单位单位产品水污染物排放量限值560(单位:g/kL产品)正确答案:C5.()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及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A.可再生能源B.化石能源C.低碳能源D.页岩气答案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前言: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答案:A6.欧盟以及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的重要措施。

A.替代能源B.温室气体减排C.可持续发展D.经济发展答案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前言:第一项“欧盟以及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3.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的措 施有哪些?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的措施:
1、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进行综 合平衡—宏观层次是先决条件。
2、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经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谁污染谁治理政策的措施:
5.什么是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中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特点是什
么? 答: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 以及这些 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 法规及其
它要求
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3.酸雨通常指值低于(C)的降水
A、5.0 B、3.6 C、5.6 D、4.5
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B)
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
污染防治水平
5.下面哪一项(B)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22.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 其执行 顺序为(A)
A.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优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
C.两个标准互为补充。
D.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级?
A.3 B.4 C.5 D.2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9. 国家环保局成立于(B)年
A、1982年B、1983年1985年
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C
11.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
扩散
12.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级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剖析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剖析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30分)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A、5.0B、3.6C、5.6D、4.5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B. 同时规划C.同时施工D. 同时投产使用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 D )A、环境管理体系B、环境审核C、环境表现评价D、环境标志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A、城市政府B、发改委C、环保局D、环境监察部门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A、环境计划管理B、环境质量管理C、环境技术管理D、环境设备生产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C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12.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 B )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3.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C )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1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A )A.《我们共同的未来》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5.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C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准D.环境基础标准16.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应 ( C )A、严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相同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宽于地方环境质量标难D、不能确定17.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D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8.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19.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环境基准20.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B )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可行性21. 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其执行顺序为( A )。

最新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最新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30分)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A、5.0B、3.6C、5.6D、4.5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B. 同时规划C.同时施工D. 同时投产使用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 D )A、环境管理体系B、环境审核C、环境表现评价D、环境标志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A、城市政府B、发改委C、环保局D、环境监察部门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A、环境计划管理B、环境质量管理C、环境技术管理D、环境设备生产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C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12.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 B )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3.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C )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1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A )A.《我们共同的未来》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5.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C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准D.环境基础标准16.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应 ( C )A、严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相同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宽于地方环境质量标难D、不能确定17.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D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8.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19.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环境基准20.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B )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可行性21. 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其执行顺序为( A )。

资源环境管理学试卷、习题及答案

资源环境管理学试卷、习题及答案

资源环境管理学试卷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1分)1.生物圈2.食物链3.人口环境容量4.酸沉降5.生态系统多样性6.可持续发展7.绿色国民帐户8.环境管理体系9.清洁生产10.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1分)1.地球大约在亿年前形成的,主要有、、和等组成。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从海平面以下 km到海平面以上 km的范围。

3.生态系统由、、、、、六种组分组成。

4.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和,这种组成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非常特殊。

5.生物圈中、、、的循环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6.生物学研究表明,对生命必须的元素只有大约24种,其中四种即、、和,占生物有机体组成的99%以上,在生命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7.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形式主要有、、、四种。

8.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则可分为两大类:状态污染物(亦称颗粒物)和状态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

9.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会议通过了和两个纲领性文件。

10.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订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

三、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1.当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时,其转移效率是很低的,下面营养级所储存的能量只有大约()能够被其上一营养级所利用。

A 20%B 5%C 30%D 10%2.地球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着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能量输入的根本来源是()。

A 地热能B 太阳能C 核能 D电能3.植物固定太阳能的惟一有效途径()。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 C生物化学反应 D消化作用4.据测定,进入地球大气圈的太阳能为每分钟每平方厘米8.368J。

其中约30%被反射回去,20%被大气吸收,其余的46%到达地面。

地球表面上大部分地区没有植物,到达绿色植物上的太阳辐射只有10%左右。

植物叶面又反射一部分,能被植物利用太阳能的只有()左右。

A 2%B 1%C 3%D 5%5.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基本形式是大气中的()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成碳水化合物,其中一部分作为能量为植物本身所消耗,植物呼吸作用或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通过叶面和根部释放回到大气圈,然后再被植物利用。

环境管理学 考试答案

环境管理学 考试答案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30分)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A、5.0B、3.6C、5.6D、4.5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B. 同时规划C.同时施工D. 同时投产使用A、环境管理体系B、环境审核C、环境表现评价D、环境标志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A、城市政府B、发改委C、环保局D、环境监察部门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A、环境计划管理B、环境质量管理C、环境技术管理D、环境设备生产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12.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 B )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3.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C )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1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A )A.《我们共同的未来》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5.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C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准D.环境基础标准16.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应 ( C )A、严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相同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宽于地方环境质量标难D、不能确定17.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D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8.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19.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环境基准20.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B )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可行性21. 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其执行顺序为(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德尔菲法是一种定量测评方法。

1、全球第一部保护大气公约是《维也纳公约》。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4大类共20项指标进行考核评分。

3、某县环境保护目标第一责任人是县长。

4、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次生环境问题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5、地方政府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

6、环境质量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核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

7、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监督权。

9、“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

10、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是强化管理。

11、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直接动力是国家政府,而根本动力是社会公众。

12、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13、生活质量由三个指标组成,其中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4、产生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15、农村环境问题实质是农村整体落后于城市的表现和农村环境问题受到城市污染转移的压力。

16、环境管理的体系的五大要素,即环境方针、环境规划、实施与运
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

17、下列属于老三项制度的是排污收费制度。

18、可持续发展包括需求和限制两方面,没有需求发展就没有压力,没有限制发展就没有可持续。

19、根据三个再生产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调整和限制经济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扩大自然在生产。

20、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强制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二、判断题
1、强化管理政策是“以管促制”管理思想的产物。

2、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不仅强调当代人的公平,更强调代际间的公平。

3、从行为科学角度看,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的各种需要和行为的改造。

4.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使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切入点,也是宏观环境管理与微观环境管理的结合点。

5、各级地方环保部门对一般建设项目和废物进口项目具有相同的审批管理权。

6、环境质量是指以人为主体环境质量,因此环境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

7、全过程控制包括末端控制,因此说全过程控制可以代替末端控制。

8、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属于同一范畴,所以说管理措施与管理制度是一样的。

9、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前提,而环境教育
是基础。

10、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此一切建设项目都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

三、多选题
1、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向“三化”方向发展,“三化”指的是资源利用合理化、生产过程无害化、废物产生最小化。

2、环境管理的特点包括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决策的非程序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称为国家环境标准,例如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监测方法标准。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根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

5、“三生共赢”——就是将人类实惠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生活提高、生产发展、生态改善。

6、从1973年至今,中国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其中,对中国环境保护有重大影响的会议是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

7、环境管理的三大主体是政府、企业、公众。

8、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9、三种生产是指物质生产、环境生产、人口生产。

10、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1、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有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

12、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有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统计。

13、环境管理实验方法有实验、调查问卷、案例研究、实地研究、无干扰文本分析。

14、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的要素有治理时间、治理范围、治理内容、治理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