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与服务项目

合集下载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项目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
1.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
案,并按照
要填写严重
精神障碍患
者个人信息
补充表。

2.对应
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对病情不定的患者增加4次随访。

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1次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
室结果。

3.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4.健康体检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5.免费转诊
免费转诊到上级专业的医疗机构服务。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 辖区内常住居民 • 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 诊断明确 •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出院证明(盖章) • 精神科医师诊断和复核诊断表(签名) • 严重精神障碍线索调查登记表
• 在家居住 • 出院患者,包括疗养院、养老院、托养机构等
第2页/共56页
一、服务对象
• 严重精神障碍
• 自愿登记:只有6种
水利业生产人员 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军人 7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8无职业□
1未婚 2 已婚 3丧偶 4离婚 5未说明的婚姻状况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贫困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
□/□/□
1无 2青霉素 3磺胺 4链霉素 5其他
病情波动 或药物疗 效不佳
伴有药物 不良反应 或躯体症 状恶化
继续现治疗方案 3个月时随访
在规定剂量范 围内调整现用 药物剂量 2周时随访
继续现

治疗方案

3个月
时随访
查找原因对症 治疗 2周时随访
请精神
专科医师

进行技术

指导
1个月
时随访
不 危险性3~5级或精神症状明 稳 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 定 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 如果近1年表现有精神症状,应在健康体检表 “症状”栏选勾“25其他”项,并填写具体的精 神症状
• 在健康体检表中的“现存主要健康问题” 栏 “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项选勾“2 有”,并填写出所罹患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名称
第6页/共56页
居民健康档案
• 将近1年的住院情况和用药情况,填写在相应的健康 体检表栏中,如果无,则不需填写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重性精神疾病 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苏文森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国家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的规范文件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以下简称《服务规范》 《服务规范》是公共卫生基本要求 ,结合当地实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3)注意事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解除顾虑,不要漏掉 2、保密 3、可疑线索病人没有法律效果
4)调查留意
1、困难精神病人
2、肇事肇祸精神病人
3、关锁精神病人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8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5)调查诀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调查方法
召开社区干部和居民会议 借动员的名义,广泛开展精神卫生的基本知识
普及宣传教育的工作 让群众了解:
提供线索的意义和目的 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精神卫生的问题。 掌握精神卫生知识有助于防治精神病 降低复发率,减少精神残疾率 减少在调查中遇到的阻力和误解。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7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3
3、《工作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007年下半年启动,经过多次专家修订。征求过各省(区、 市)卫生行政部门、部内有关司局的意见。
2009年11月,以卫生部文件形式下发。《重性精神疾病管 理治疗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
7)试点调查:
在正式调查前可先做试点调查。所有参加的调查人员 均集中在该试点进行调查,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 一标准,统一要求,取得经验后再进行正式调查。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规范

(二)、信息登记/填好表格资料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应为患者进 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填写:
⑴《居民健康档案》1次性 ⑵《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基本信息表》 1次性 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1次性
(三)、把表格资料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 填好纸质表格后应及时将患者的相关 信息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 信息系统。
•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 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 病。
• 重性精神疾病(6个病种):
– 精神分裂症:起病于青壮年,思维、情感、行为等多 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 偏执性精神病: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若有幻觉则 历时短暂且不突出。
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 共场合。
6级评估的分级要点实际并不难,可以 简单记为:
• 0级无,1级骂, 2级3级有打砸; • 2级家内摔东西,别人劝说能听话; • 3级折腾出了家,劝说就是不听话; • 4级毁物还伤人,甚至自伤和自杀; • 5级手中有凶器,想要制止靠警察。 • 想记住更简单的请看:一骂二摔三家外,四、五
级邀警察来。
精神状态评估
1.目前症状: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 2.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自知力完全: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 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 自知力不全: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 态表现的能力 自知力缺失:患者否认自己有病
– 双相障碍:抑郁(心境低落为主)、躁狂(心境高涨 为主),严重时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分裂情感障碍: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躁狂或抑郁) 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

.



10
健康体检表
内容 症状
检查项目 1无症状 2头痛 3头晕 4心悸 5胸闷 6胸痛 7慢性咳嗽 8咳痰 9呼吸困难 10多饮 11多尿 12体重下降 13乏力 14关节肿痛15视力模糊16 手脚麻木17尿急18尿痛 19便秘 20腹泻21恶心呕吐22眼花 23耳鸣 24乳房胀痛 25其他 :幻觉、行为怪异
1.检查发现。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健
(2 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
康体检。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 理
和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 1.患者信息管理。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3.健康体检。
卫 生 服
基 层 卫
辖区内肺结核病可疑者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包括 耐多药患者)
危险性行为
精神状况
社会功能是否恢复
精神症状是否消失
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
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
或躯体疾病情况
三个分类
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
.
16
1.病情不稳定患者
第1维度
若危险性为 3~5 级
第2维度
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 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干预措施
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 第三版)
.
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7年1月,发布第三版 2011年版的修订 适用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站) 包括12项内容
.
2
附件
2016
2016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览表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随访内容(1)
1、危险性评估:其中3级是分水岭应熟练掌握
2、精神状况
3、躯体疾病
4、社会功能:主观判断存在误差,建议与普通人进行比较
➢ 1良好
➢ 2一般 ➢ 3较差
医嘱证 据?
5、用药情况:医嘱勿需用药应慎重选择
6、实验室检查结果
➢ 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有无异常?包括在上级医院或其它医院的检查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内容(2)
建议: 1、各地在印刷 时,增加疑似 患者基本信息 2、保存在乡镇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内容(3)
填写(1)~( 项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时限规定(1)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主动征求患者本人或/和监护人意见, 并签署参加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
患者的病情(包括危险性评估等级、精神症状、社会功能 等等),是动态变化的
病情分类可以与危险性等级评估相“分离”,但二者总体 上应保持一致性
如果单纯依靠危险性等级评估来进行病情分类,据统计 错误率在5%左右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分类干预(3)
非面对面随访能否进行危险性评估?
面对面随访中的网络视频能否进行危险性评估?
三种类型
➢ 稳定:0级,且,各项基本好
3个月时随访
➢ 基本稳定:1~2级,或,至少一项较差
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 不稳定:3~5级,或,各项均较差
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一、如何开展社区管理——分类干预(2)
记录保持完全一致,乡镇精防医生录入时发现了问题,只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1401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1401
(横向比较)
2、精神活动完整性和协调性。他的认识过程、内心 体验、情感过程和意志活动是否协调一致。比如遇 到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应当在感知它的同时产生愉 快的体验,并伴有愉快的表情。(结合当事人的心 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判断)
3、自身精神活动是否统一性(纵向比较)
当然,上述三条只从现象学方面来判断精神正常与 否,常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当你发现有“精 神不正常”时,首先应带他到精神专科医院查看, 确诊
查 2.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3.培训基层精神卫生保健人员 4.精神卫生宣教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6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1.开展精神疾病的线索调查
A、调查顺序
1)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课件附件\1、精神疾 病线索调查问卷.doc
2)填写线索调查登记表
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将发 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8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3)注意事项
1、解除顾虑,不要漏掉 2、保密 3、可疑线索病人没有法律效果
4)调查留意
1、困难精神病人 2、肇事肇祸精神病人
3、关锁精神病人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9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5)调查诀巧
1、心理活动与环境是否统一:(横向比较)
是落实医改精神的需要
686项目运作5年的积累
借鉴公共卫生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
《卫生部关于印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通知》(卫疾控发〔2009〕 104号) 。电子版参见卫生部网站.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二)社区精神卫生的任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1993年来用相同方法和标准在其中7个地区进 行的第二次调查,时点患病率为11.18‰,终生患 病率为13.47‰
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1%
1600万 14%
13亿人口
常见精神障碍
15岁以上成年人
心理行为问题
例如:互联网使用问题
促进心理健康
灾后心理援助
当前精神卫生工作背景
事、服务内容
(三)分类干预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戒精 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 差,首兇应判断是病情波劢戒药物疗效丌佳,还 是伴有药物丌良反应戒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叏 在觃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 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不患者原主管医生叏得 联系,戒在精神与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 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二稳定,可维持目前治 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 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随访技巧
A.一般的安全技巧:不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 避免直接的目先对规,丌要随便打断患者的谈话, 要有安全的逃离通道,及时収现患者愤怒的迹象, 叏走患者携带的凶器等。 B.检查技巧:避免给患者过度的刺激(声先), 予以足够的个人空间,尽量保持开放的身体姿势, 尊重、讣可患者的感叐,向患者表示随时愿意提 供帮劣。多做言语的安抚,以减少患者的恐惧, 劝阻患者停止暴力无效时,则予以身体约束。
事、服务内容
(一)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需由家 属提供戒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丏业医疗卫 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迚行一 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并按 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每人补劣15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与服务项目:
1、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2、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季度随访1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3、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

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病情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4、健康体检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

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5、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与服务项目,基层项目单位做什么?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县疾控中心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每季度随访1次,每年对患者进行1次健康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