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国历史上兵力悬殊以少胜多的战役

送交者: 了三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甯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以少胜多的案例

以少胜多的案例摘要:1.引言:介绍以少胜多的案例2.案例一:赤壁之战3.案例二:淝水之战4.案例三:平型关大捷5.总结:以少胜多案例的启示正文:【提纲】1.引言:介绍以少胜多的案例以少胜多,是指在战争或竞争中,一方以人数或资源较少的情况下,通过智慧和勇气取得胜利。
这种案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通过三个著名的战争案例,分析以少胜多的原因和影响。
2.案例一: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
公元208 年,东吴孙权与蜀汉刘备联合起来,以五万人的兵力迎战曹操的二十多万大军。
在这场战役中,东吴和蜀汉联军巧妙地利用了赤壁的地形和曹军的弱点,采用火攻战术,最终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案例二: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 年,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东晋将领谢安和桓温率领约2.2 万人的军队迎战前秦的87 万大军。
在这场战役中,东晋军队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战术智慧和士气优势,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谋略和战术,最终成功击败了前秦。
淝水之战使得东晋得以继续保持独立,也为后来的南朝奠定了基础。
4.案例三: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重要战役。
1937 年9 月,八路军115 师在林彪的指挥下,成功伏击了日军一个师团,共歼灭日军一千多人。
这次战斗,八路军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日军的弱点,以少胜多,取得了重要的战果。
平型关大捷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也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5.总结:以少胜多案例的启示从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少胜多的胜利往往源于智慧、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在战争中,战术的巧妙运用、地形的合理利用、士气的提高等都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些案例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1长勺之战:长勺之战是春秋初期齐鲁两国之间的战车之战。
这也是弱者战胜强者的战争的一个著名例子。
2赤壁战役:赤壁战役中,孙刘联军不畏强敌。
在赤壁战役中,他们巧妙地运用火力打击弱者,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例子。
3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
第一次官渡战争后,曹操终于扭转了他以前对袁少的不利地位,为他自己的北方统一奠定了基础。
4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军围攻赵都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助。
齐魏王命天机为将军,孙膑为军事顾问,出兵救赵。
天机本想率部去营救赵国邯郸。
孙膑主张率军围攻魏国都城,魏国将返回自救。
这样,不仅可以解除赵国的围困,而且可以使魏军精疲力尽。
田忌采纳了孙彬的战略,率部直奔大梁。
听到这个消息,魏军迅速撤出围攻邯郸的部队,晚上返回营救大良。
当他们到达桂林时,齐军正等着工作去迎接魏军。
魏军战败,几乎全部被毁。
5撤退: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他,款待他。
他承诺,如果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晋军会撤退(一座房子是30里)。
后来,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重回晋国。
晋国支持宋楚之间的冲突。
两军在城浦会合,崇耳撤退,诱敌深入,取得了巨大胜利。
6偷赋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向魏国求援,魏国出兵营救赵国。
秦国听说魏国出兵救赵,就派人到魏国去威胁魏王。
魏王向秦国鞠躬,命令前去救赵的魏兵不要站住。
赵王写信给魏国的新陵君王子求援。
辛灵钧曾为魏朝宠爱的妃子如姬报仇。
他让如意偷魏王的护身符,夺取军权。
他率领数万精兵来到邯郸,打败秦军,解决了对邯郸的围攻。
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

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
【题目】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
【答案】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
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二)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
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三)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的战略决战,以曹操获胜告终。
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力量发生转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四)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
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局面。
(五)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分崩离析的动荡状态,前秦处于淝水于东晋交战。
没想到的是只有八万大军的东晋竟然战胜了八十万大军的前秦,在此战役后前秦逐渐走向了衰败并灭亡。
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

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1.牧野之战(商周时期)周军:五六万人,商军:十七万人(后人考证大约七万人,小说演绎夸大为70万人);军力对比:1:3.4周军统帅:周武王姬发、齐太公姜子牙,商军统帅:商纣王帝辛点评:牧野之战周军带有偷袭的意味,因为此时商朝主力正在征讨东夷,来不及调回护驾,商纣王不得不释放大量奴隶应战,商军战斗力大大下降。
姬发有点“胜之不武”!2.河西之战(战国时期)魏军:5万人,秦军:50万人;军力对比:1:10魏军统帅:吴起,秦军统帅:秦惠公点评:吴起厚赏立过功的将士来刺激没有立功的将士,极大地提高了军队士气,这些渴望立功的将士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很快击溃秦军。
3.巨鹿之战(秦末时期)楚军:五万人,秦军:二十万人,围观群众(诸侯):十余万人;军力对比:1:4楚军统帅:项羽,秦军统帅:章邯、王离点评:秦末天下大乱,章邯率领秦二世配发的骊山刑徒及奴产子多次击败农民起义军,所向披靡,但碰上在中国历史上勇武无二的项羽算其倒霉,也是秦朝气数已尽!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一举歼灭秦军主力,可谓英勇无敌。
4.彭城之战(两汉之争时期)楚军:三万人,汉军:六十五万人;军力对比:1:21.6楚军统帅:项羽,汉军统帅:刘邦点评: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击溃刘邦主力,是兵贵神速的经典战例!此战差点改变中国历史!5.昆阳之战(新莽末年)汉军:一万七千人,新军:四十三万人;军力对比:1:25汉军统帅:刘秀,新军统帅:王邑、王寻;点评: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兵力最悬殊的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汉军兵力没有新军零头多,且汉军主力正在攻打南阳,刘秀带领的只能算偏师,但是刘秀凭借英勇的气魄、高超的战术和运气(陨石),最终战胜了对手。
6.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军:两万余人,袁军:十一万人;军力对比:1:5曹军统帅:曹操,袁军统帅:袁绍;点评:袁军人数占优,曹军单兵素质占优,战斗力强,且曹操善于用谋,所以曹军获胜不足为奇;7.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刘联军:五六万人,曹军:二十万人;军力对比:1:4联军统帅:周瑜、刘备,曹军统帅:曹操;点评:战前局势明显曹强孙刘弱,而且曹操统一北方、占领荆州,士气高涨,但是联军凭借地利和人和,最终战胜强敌;8.逍遥津之战(东汉末年)曹军:七千人,吴军:十万人;军力对比:1:14曹军统帅:张辽,吴军统帅:孙权;点评: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军大败,后期张辽率领追兵再次击破吴军,差点俘虏孙权!张辽威震逍遥津,并留下“张辽止啼”的传奇典故。
细述古代以少胜多的五大战役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着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之一。
战争过程
赤壁之战前前后后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细节,这里只拣“火烧赤壁”一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战争过程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官渡之战地图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县,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尔还,袁军溃败。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经典战役

以少胜多战役1 护步达冈之战史上最大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金收国元年(辽天庆五年,1115年),得知黄龙府失守的消息,辽天祚帝率70万大军,几乎倾其全部兵力,企图一举消灭新生的金政权。
当时金太祖只有2万人,两军比例是1比35,这是人类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对抗战。
完颜阿骨打认为,虽然辽兵数十倍于己,又来势汹汹,却是乌合之众,庸将怯兵,不足为惧。
若是主动出击,成功有望。
他为鼓舞军心,在众将士面前仰天大哭,说:“当初,我领你们起兵,是为了咱们不再受辽欺压,让女真人有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不想,天祚帝不肯容我,亲自来征讨。
我们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是拼以死战,转危为安;另一条是你们抓我一个,献给天祚帝,杀我一族,投降契丹,或许能转祸为福。
将士们听罢无不哭泣,决定与辽军决一死战。
两军交战后,金军将士个个冲锋在前,杀出一条条血路。
辽兵如潮水般,退潮又涨潮。
正当两军打得正酣时,辽朝内部出现政治纷争,另立政权。
天祚帝放弃这一消灭金军千载良机,回军自救。
完颜阿骨打抓住良机,紧追猛打,终于在护步答冈追上辽军,与辽军短兵相接,左右包抄,辽军大败。
此战,阿骨打歼灭辽军七十万,辽国主力尽灭。
双方实力对比:金国2万,辽国70万。
结果:辽国70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金国崛起。
2 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
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牧野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商朝原领地的一部分作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国,作为商朝的延续,商朝南征的军队也没有被完全消灭。
周武王死后,武庚联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残余势力才被完全消灭。
双方实力对比:周武王5万,商纣王70万。
结果:大胜。
3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中国历史上十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历史上十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导语:巨鹿之战、潍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些历史上的著名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打仗不在人多,能赢
巨鹿之战、潍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些历史上的著名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打仗不在人多,能赢就行!俗话又说,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
以少胜多是真能耐,是四两拨千斤,是卧薪尝胆,是借势东风,是百般机灵!
10.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兴不起风浪,便率领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同时调上郡的王离部下的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
而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就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到援赵大军到达安阳后,而宋义却被秦军的气焰所吓倒,逗留46天也不敢前进。
项羽便痛斥宋义的怯懦行为并杀死了他。
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
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
项羽并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巨鹿,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很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
楚军个个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它体现了古人精妙的智慧和卓越的军事能力。
那幺中国战争史上比较着名的以少胜多战役都有哪些呢? 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
1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之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
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着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着名战例。
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1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之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
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
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