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生命保障规则(初稿)
职工安全与健康保障制度

职工安全与健康保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全部职工,包含正式员工、合同工、临时工以及派遣工等各类用工形式的职工。
第三条安全与健康管理责任企业管理层应当负责职工安全与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二章职工安全保障第四条安全教育和培训1.全部新入职职工必需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包含办公环境安全、职业病防护、紧急情况应急措施等内容。
2.定期开展职工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本领。
3.针对高风险岗位的职工,应进行专项培训,并定期组织相关演练。
第五条办公环境安全1.确保办公场合的基本安全设施完善,包含疏散通道、消防器材、照明设施等。
2.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设备检修,及时排出安全隐患。
3.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滑垫、安全标识等,供应舒适、安全的办公环境。
第六条应急预案和演练1.订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包含突发事件处理、紧急疏散、伤病员救助等内容。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应对突发情形的本领和反应速度。
第七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1.发生事故后,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并按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2.对事故责任人依法进行相应惩罚,并采取措施防止仿佛事故再次发生。
第八条职业病防护1.对于接触有害物质、高温、高噪音等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应供应相应的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2.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护宣传,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得和防范意识。
3.职业病疑似病例应及时报告,供应必需的医疗救助和弥补。
第三章职工健康保障第九条健康体检1.全体职工每年应进行健康体检,以及时发现和防备潜在的健康问题。
2.特殊岗位职工应依据工作特点加添相应的检查项目和频率。
第十条健康促进1.重视职工的身心健康,通过健康讲座、体育活动等途径提高职工健康水平。
2.供应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职工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荷。
第十一条心理健康保障1.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忙职工改善心理问题,并供应必需的心理咨询服务。
公司员工人身安全制度

公司员工人身安全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公司员工的人身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许多公司都建立了相应的人身安全制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公司员工人身安全制度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重要性1.1 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公司应当意识到员工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建立人身安全制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伤事故和灾难事件,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1.2 提高员工满意度:通过建立有效的人身安全制度,公司可以传递出对员工的关怀和重视,提高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归属感,进而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二、内容2.1 安全培训:公司应当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火灾逃生、急救知识、防范职业病等方面的内容。
2.2 事故报告和调查: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调查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意外事故情况,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3 安全设施和装备:公司应确保办公场所的安全设施完善,如防火设施、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
同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头盔、安全鞋等,保障员工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
2.4 安全制度宣传:公司应通过多种渠道向员工宣传安全制度,包括制度手册、会议、公告栏等。
通过频繁的安全宣传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主动遵守公司的安全规定。
三、实施方法3.1 领导示范: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身体力行,严格遵守公司的人身安全制度,树立榜样。
只有领导层以身作则,员工才会真正认可和遵守这些制度。
3.2 建立检查和奖惩机制:公司应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机制,通过内部检查、外部审核等方式,确保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
同时,对于违反安全制度的员工,公司应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对遵守安全制度的员工进行表扬和奖励。
3.3 定期评估和改进:公司应定期评估人身安全制度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可以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安全事故次数等指标进行评估,以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职工人身安全管理规定范文

职工人身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一、概述职工人身安全是企业职工工作期间的基本权益之一,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为了保障职工人身安全,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培训、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本文旨在介绍职工人身安全管理规定的范文,以供参考。
二、安全责任1. 企业领导层应对职工人身安全负有最高领导责任。
他们应制定并完善公司职工人身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落地执行。
2. 线管理层应承担具体的安全管理责任,包括确保职工人身安全培训计划的实施、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和检查,以及对工作场所安全隐患的及时处理等。
3. 各部门负责人应根据工作内容和场所的安全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对本部门职工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
4. 每位职工都应对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负责,并遵守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三、安全培训1. 入职培训: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公司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2.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专项培训:对特殊岗位安全风险较大的职工,安排专项培训,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工作场所安全:企业应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发现安全风险隐患应及时整改,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预警机制。
2. 防护设施: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施,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3.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职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和应急撤离路线。
4. 安全检查: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
五、安全事故处理1. 如果发生职工人身安全事故,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救援。
2.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向职工和家属提供必要的安抚和支持,安排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员工十大保命法则

员工十大保命法则
一.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后上岗,
否则将损害我的健康或使我失去性命。
二.绝不进入未进行安全确认的区域工作,否则将损害我的健康或使我失去性命。
三.绝不进入或将自己置于悬吊载荷下工作,否则将损害我的健康或使我失去性命。
四.绝不操作未进行安全确认的设备设施,否则将损害我的健康或使我失去性命。
五.绝不拆除或绕过安全防护设施,
否则将损害我的健康或使我失去性命。
六.绝不违禁横穿、跨越防护装置,
否则将损害我的健康或使我失去性命。
七.绝不靠近存在危险的设备设施,
否则将损害我的健康或使我失去性命。
八.绝不执行危及生命安全的指挥,
否则将损害我的健康或使我失去性命。
九.绝不进行违章作业或未经许可进入有限空间,否则将损害我的健康或使我失去性命。
十.绝不触摸、跨越设备运转或运行部位,否则将损害我的健康或使我失去性命。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2017年1月12日。
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模版

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模版职工的生命健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和资源之一,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权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为此,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的模版,从各个方面确保职工的身心健康。
以下是一个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的模版,共分为五个部分:工作环境、劳动保护、健康管理、职工培训和心理健康。
一、工作环境1. 公平、公正的招聘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招聘制度,不歧视任何求职者,按照岗位要求和个人素质进行选拔。
2. 安全的工作场所:提供安全、无隐患的工作场所,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3. 舒适的工作环境: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包括通风、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等。
4. 合理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加班。
5. 合理的工作负荷: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工作负荷过重导致身体和心理的压力过大。
二、劳动保护1. 法定的劳动保护:依法为职工提供法定的劳动保护,包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
2. 职业病防护:开展职业病防护工作,定期检查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培训。
3. 个人防护用品: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4. 文明就业环境:营造文明、和谐的就业环境,杜绝各种形式的性骚扰、暴力等行为。
三、健康管理1. 健康体检: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
2. 疾病预防:开展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
3. 健康咨询: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为职工提供健康知识和生活指导。
4. 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健康促进活动,如健身运动、营养讲座等,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四、职工培训1. 安全培训: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职业技能培训:为职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3. 健康教育培训: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培养职工的健康管理意识和健康行为。
五、心理健康1. 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职工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工作压力。
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模版

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模版职工的生命健康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权益,对于保障职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必须加强职工的劳动保护、提高劳动条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从职工生命健康权的意义、现状分析以及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工生命健康权的意义职工生命健康权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享有的保护其生命和身体健康的权利。
职工是劳动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劳动者,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权不仅是一种法律义务,更是一种基本人权。
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同时,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权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职工生命健康权的现状分析当前,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职工生命健康权的保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用工单位存在着对职工生命健康权的漠视和忽视。
由于一些单位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对职工的生命健康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导致职工的生命健康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其次,一些行业和岗位存在安全隐患和职业风险。
在一些特殊的行业和岗位,如矿山、建筑施工等,职工面临着较高的工作风险和职业病危害,导致职工的生命健康权受到威胁。
另外,一些职工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些职工对于自身的生命健康权意识不够强烈,缺乏权益保护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自身的权益无法有效维护。
三、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的措施为了有效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保护工作。
首先,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宣传。
要完善和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要依法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职工的生命健康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其次,加强用工单位的监管和责任追究。
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用工单位履行保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的法定责任。
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安全生产已成为各个企业和组织必须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不仅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更是一项应尽的社会责任。
本文将从防火、防爆、防护等几个方面探讨企业如何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一、防火安全火灾是工厂常见的一种安全事故,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火灾防控工作,在规划建设阶段充分考虑防火要求,安装并定期维护消防设备。
企业还应制定消防预案,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反应能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设置多个疏散通道,合理规划厂区布局,保证员工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逃生。
二、防爆安全某些特定行业,如化工、煤矿等,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易燃易爆的危险。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企业应该按照相关规定配备防爆设备,并且对员工进行专业的防爆培训。
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对可能导致爆炸的因素的管控,如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使用质量可靠的防爆电器等。
此外,企业还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培养员工的紧急逃生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防护安全在工作场所,员工需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危险物质或者作业环境,如高温、高压、有毒气体等。
为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企业需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和装备。
这可能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通风设备、安全网、隔离装置等集体防护措施。
企业还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并预防潜在的职业病风险。
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最大程度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四、应急救援无论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得多么出色,事故的发生总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因此,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体系至关重要。
企业应成立专业的安全生产保障队伍,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并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救援。
综上所述,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加强防火、防爆、防护等方面的工作,并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体系,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职工人身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职工人身安全管理规定范本职工人身安全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责,为了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置潜在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针对职工人身安全管理提供一个规定范本,内容包括安全责任、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安全防护、应急管理等方面。
一、安全责任1. 企业负责人将职工人身安全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任务之一,亲自领导和推动安全工作的开展。
2. 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落实职工人身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本部门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监督。
3. 安全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管理知识,能够有效组织职工进行安全工作。
4. 全体职工都要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二、安全培训1. 新员工入职时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包括工作环境、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
2. 对新引进的设备、新工艺进行专项培训,确保职工掌握相关的安全操作技能。
3.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对职工进行持续的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安全意识1. 安全文化建设要贯穿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活动之中,通过宣传、倡导等方式,提高职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2. 鼓励职工积极提出安全改进意见并参与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3. 加强对特殊工种和作业的安全指导,确保职工的安全操作。
四、安全防护1. 工作场所要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标准,建立和健全各项安全设施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 高风险作业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控制措施,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
3. 对于易发生事故的危险区域或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牌,提醒职工注意安全。
五、应急管理1.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职工安全撤离和紧急救援措施的有效实施。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事故模拟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3. 在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安全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西金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冶金集团 职工生命保障规则
前言 制定《冶金集团职工生命保障规则》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对公司曾经发生的死亡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归纳和总结,提炼形成冶金集团职工生命保障规则,明确规定生产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禁止行为,作为职工行为的“高压线”;通过各级严格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反规则的人员,有效制约违章违制,规范作业行为,保障职工生命安全。 《冶金集团职工生命保障规则》的制定,是对传统不安全行为、不良习惯的挑战;是保护职工权益、保障企业稳定发展、造福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提高执行力,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目录 险肇和伤害事故必须及时报告 不停车不得进入转动部位,不得跨越运转设备、不得钻、越道口栏杆 不得擅自进入明令禁止入内的危险区域 没有切断动力源并采取可靠措施,不得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故障处理 不系安全带不得进行高处作业 不得指使、命令他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进行操作 未进行安全确认不得操作设备、未经允许不得开动他人设备 未经允许,不得缺省、调整安全防护装臵设施 不得私拉乱接、私自使用能源动力介质 未经考试合格并获得资格证书,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冶金集团职工生命保障规则》管理制度 1、险肇和伤害事故必须及时报告 险肇是指人身险肇,即在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存在造成轻伤、重伤、死亡或多人伤亡事故可能性的异常事件。伤害事故是指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的微伤、轻伤、重伤、死亡或多人伤亡事故。 凡发生人身险肇,要从当事人、见证人、班组长做起,在24小时内,对事故的起因、经过如实进行逐级汇报,最终由公司安全主管部门以文字资料形式上报安全环保处备案。 凡发生微伤、轻伤、重伤事故,现场人员必须用最快的速度逐级上报或直接上报有关负责人,程序是班长、炉段长、公司安全员或分公司领导,报告时间最迟不得超过15分钟。分公司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报安全环保处负责人和集团领导。集团领导接到报告后,轻伤以上事故在2小时内报电冶公司领导及电冶公司调度室。 凡发生死亡事故,现场人员必须用最快的速度逐级上报或直接上报有关负责人,程序是班长、炉段长、公司安全员或分公司领导,报告时间最迟不得超过15分钟。分公司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在30分内报安全环保处负责人和集团领导。集团领导接到报告后,要在1小时内报电冶公司领导及电冶公司调度室。 报告可用电话或其它手段,报告时要简明说明事故得点,事故类型及事故发展情况。 之所以建立报告制度,是因为如果对所发生的事故、事件默然处之,隐瞒不报,就不会引起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重视,也就不可能及时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消除,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同时也不能为其它单位提供信息,防患于未然。之所以把险肇和伤害事故同等对待,是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没有区别,致因机理完全相同,只是在结果上有所差异。对险肇和伤害事故进行报告、分析,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国外许多安全业绩优秀的企业,都把及时报告险肇和伤害事故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原则。如在杜邦公司,最为严格的是事故报告制度,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工厂,对于损工时事件,24小时之内必须通过事业部领导报告给杜邦全球CEO。 隐瞒事故是怕失去既得利益,怕承担事故责任,妄图逃脱法律的制裁,找各种“借口”隐瞒、掩盖其真相。 首先,隐瞒事故是对法律的亵渎。《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九十二条对隐瞒事故不报已有明确规定,这在隐瞒事故者眼中法律失去了权威。 其次,隐瞒事故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其要害是本末倒臵,颠倒是非,既损害了国家利益,又损害了职工安全健康权,把职工当成简单的生产工具,任其使用,剥夺了职工最起码的生存权。 之所以要这样做,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发生事故总是件丑事,即使自己不是直接责任者,但也没什么光彩,一旦张扬出去,会影响领导和单位的形象,不如“埋藏”起来,给人一个平安无事的错觉。二是现在各单位都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如实上报事故,会影响当月和全年各项工作的评比和职工的奖金。把事故“消化”到规定的标准以下,等于给职工办了件好事。于是,隐瞒事故在少数车间和班组中是公开的秘密,得到一些人的理解和拥护。 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但深入想一想,这实际上是安全工作的一个很大的漏洞。它不仅与安全法则背道而驰,使人们难以从事故重吸取教训,而且会误导职工,使职工产生了出事故有领导摆平,顶多扣点奖金了事的心理。小违章日积月累就是大违章,大违章必将带来大事故,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同时,隐瞒事故也难免侵犯职工在伤亡病残救助方面的权益,危害不比事故小。 如实上报和处理事故,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都应该认真对待事故和险肇事故,发生问题要如实上报,尽快吸取教训。对隐瞒事故要严肃查处,不能让一些人拿着安全政策和职工生命当儿戏。
凡发生人身险肇,要从当事人、见证人、班组长做起,在24小时内,对事故的起因、经过如实进行逐级汇报,最终由公司安全主管部门以文字资料形式上报安全环保处备案。报告可用电话或其它手段,报告时要简明说明事故得点,事故类型及事故发展情况。
2、不停车不得进入转动部位、不得跨越运转设备,不得钻、越道口栏杆 转动部位不仅包括轴系、皮带、齿轮、链条、棘轮、凸轮、连杆、滑块等传动部位,也包括做旋转、移动、震动、剪切、挤压、咬合等动作的设备运行范围。人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进入转动部位,可能导致绞入、卷入、夹击、碰撞、挤压、剪切等,造成机械伤害。由于工作需要,确需进入上述部位或范围,必须在可靠切断能使设备转动的动力源、设备处于安全静止状态,并采取防止设备转动的措施后进行(参考第四条释义“动力源”、“可靠措施”)。 运转设备泛指所有运动(包括间歇运动)的大小型设备和设施。在运转设备的上方、下方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人员跨过、走过、爬过、钻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都属于跨越运转设备。未经联系确认,未采取可靠防范措施,从临时停车的设备上、下通过,也视为跨越运转设备。但上方有平台、过桥,下方有安全护网、隔板等安全设施的运转设备除外。 不得钻、越道口栏杆是指道口看守人员放下道口栏杆后,或处于长期封闭专用道口未经开启,处于栏杆外侧的人员,不得从栏杆下方钻入、跨越或抬起栏杆并进入机车运行区域,不得从栏杆配重侧绕进并通过机车运行区域。栏杆因故障不能放下时,要听从道口看守人员的指挥(包括音响、灯光信号),行人、车辆应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 事故案例 2001年12月14日,峨口铁矿职工郑某某(男,35岁,皮带工)进入皮带运转部位清理结矿,所使用的工器具被皮带绞入后,反弹打击其头部致死。 1992年5月1日,一轧厂职工候某某(男,37岁,轧钢工)在轧辊尚未停稳时就进行设备检查,被碾进轧辊,导致死亡。 1978年3月6日,炼钢厂职工任某某(男,37岁,焊工)跨越运转的皮带,被绞入后造成死亡事故。 由于工作需要,确需进入转动部位,必须在可靠切断能使设备转动的动力源、设备处于完全静止状态,并采取防止设备转动的措施后进行。
3、不得擅自进入命令禁止入内的危险区域 危险区域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区域或场所;有放射性危害的区域或场所;有触电危险的高低压电气区域或场所;对人员个体防护、携带物品等有明确规定和要求的区域或场所;建设施工、系统改造、设备检修、试车等过程中有多重危险因素可能伤害人员的作业场所;有坍塌危险的建筑物和堆砌物本体,以及坍塌后可能伤及人员的范围内;铁路限界、工业水池、矿山爆区;以及其他原因警示、警戒、封闭的区域或场所。 已警示、警戒、封闭等手段限制入内,或以公告、告示等形式限制入内,或本岗位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标准、检修维修单项安全措施等规章制度中有明确规定不得入内的,都属于明令禁止入内的危险区域。任何人都不得随意进入上述场所,如确需进入,并需进行出入登记,或经有许可权人员的许可,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有许可权的人员进入上述场所,必须事先告知岗位其它作业人员。 事故案例 2002年12月30日,不锈炼钢厂职工赵某(男,28岁,电工)违反操作规程,擅自进入电气高压室进行带电作业,触电死亡。 1987年10月5日,发电厂职工张某某(男,56岁,出灰工)擅自进入煤气区域,且躺在隐蔽处睡觉,安全阀前的放水门泄漏煤气后,致其中毒窒息而死。
任何人都不得随进进入上述场所,如确需进入,必须进行出入登记,或经有许可权人员的许可,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有许可权的人员进入上述场所,必须事先告知岗位其它作业人员。
4、没有切断动力源并采取可靠措施,不得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故障处理 动力源泛指能够使系统或设备运动做功的能量源。本条规则中所说的“动力源”,侧重指电源(安全电压除外)、气源(如蒸汽源、压缩气体源、氮气源)、液压站等。无论检修、维修作业,还是处理故障,必须切断可能导致本系统运行或设备运转的动力源,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以防系统或设备突然运转、能量意外释放而造成人员伤害。 切断动力源后还必须采取可靠措施。这里所说的“可靠措施”,优先指硬件措施,在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安全需求的情况下,应当按照“三道防线”的原则,从多个环节采取限制性、警示性、提示性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