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

合集下载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篇一: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txt>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故需加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

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h2in ? hin2- ? in3- (pka2=6.3pka3=11.55)紫红兰橙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

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

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 al3+、fe3+、cu2+、co2+、ni2+有干扰。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2s或kcn掩蔽cu2+、co2+、ni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3+、fe3+。

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一、思考题参考答案:1. 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

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

(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

(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 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基础化学实验1 __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1 __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1》思考题参考解答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仪器洗涤1.本实验中洗涤了什么玻璃仪器?简述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及被洗净的标准?本实验中洗涤了烧杯和锥形瓶。

玻璃仪器粘附的水溶性污物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毛刷沾取去污粉刷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用蒸馏水润洗2~3次即可。

玻璃仪器上若粘附油性污物,在用水冲洗后,加入洗液浸泡一段时间,倒净洗液,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

已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外壁可以被水完全湿润,形成均匀的水膜,不挂水珠。

2.试用下列玻璃仪器时:锥形瓶、容量瓶、烧杯、量筒、碱式滴定管、试剂瓶、漏斗、吸量管、称量瓶和圆底烧瓶,哪些玻璃仪器在清洗干净后还需要用待装溶液洗涤的?上述玻璃仪器中,清洗干净后的碱式滴定管和吸量管还需用待装溶液洗涤。

3.用25mL量筒、25mL滴定管和25mL移液管移取最大刻度溶液的体积读数应如何记录?用25mL量筒移取最大刻度溶液的体积应记录为25.0mL,用25mL滴定管和25mL移液管移取最大刻度溶液的体积应记录为25.00mL。

4.实验预习是确保实验内容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在实验前要作好哪些准备工作?充分进行实验前的预习准备是做好实验、避免实验事故和提高实验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在实验前应尽可能深入和全面地预习,除了应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所用试剂规格、用量、计算所需的常数和有关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实验操作步骤外,还应清楚实验中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避免发生实验事故的注意事项、影响实验结果的操作关键、所用仪器的准备要求和基本操作方法等内容,才能使整个实验过程能有条不紊的依次完成。

二、物质的称量1. 什么是直接称量法和差减称量法?什么情况下用减量称量法称量?直接称量法是先称出空容器的质量,再按规范操作将试样逐一加入至所需质量。

差减称量法又称减量法,先准确称量样品和称量瓶总质量,然后按规范操作将所需样品“轻敲”入锥形瓶(或烧杯)中,再次准确称量该样品和称量瓶总质量,两次称得的质量之差即为该锥形瓶(或烧杯)中试样的质量。

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2.1:硫酸铜的提纯(1) 粗硫酸铜中亚铁离子为什么要氧化为铁离子后再除去?而除去铁离子时为什么要调节溶液的pH值为4左右,pH值太大或太小有什么影响?二价铁离子只有在pH值为7.6-9.6的时候才会沉淀二价铜离子只有在pH值为4.4-6.4的时候才会沉淀三价铁离子只有在pH值为2.7-3.7的时候才会沉淀因为氢氧化亚铁比氢氧化铜先沉淀,氢氧化铜比氢氧化铁先沉淀,如果不先把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直接加入碱,则会造成二价铁离子与二价铜离子一起沉淀,这样就达不到除杂的目的了。

pH值太大有氢氧化铜沉淀出现;pH值太小氢氧化亚铁沉淀不完全。

它们会影响三价铁离子的除杂。

(2) KMnO4, K2Cr2O7, Br2, H2O2都可以使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你认为选用哪种氧化剂较为合适,为什么?选用H2O2作为氧化剂。

1.使用KMnO4, K2Cr2O7, Br2作为氧化剂会生成杂质离子,影响硫酸铜的提纯,污染环境;2.使用KMnO4, K2Cr2O7, Br2作为氧化剂,其本身具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现象观察;3.H2O2还原产物是水,不引入杂质离子,不污染环境。

(3) 调节溶液的pH值为什么常选用稀酸,稀碱而不用浓酸浓碱,除酸碱外还可以选用那些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稀酸稀碱对溶液的pH影响较小,不会瞬间大改变溶液的pH,使溶液容易调节到一个需要的pH值;可以用酸式盐或碱式盐调节溶液pH。

(4) 精制后的硫酸铜溶液为什么要加几滴稀硫酸调节pH至1-2,然后再加热蒸发?因为硫酸铜是强酸弱碱盐,加热的时候,会出现水解现象,有氢氧化铜胶体出现,CuSO4 + 2H2O = Cu(OH)2 + H2SO4,此反应是可逆的。

加入硫酸后,反应向左移动,抑制硫酸铜的水解。

实验2.2 硫酸亚铁铵的合成(1) 制备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溶液有较高的酸性?因为硫酸亚铁铵中的铵根离子和亚铁离子在水中很容易水解,保持较强的酸性,增大氢离子的浓度,由于水解平衡的原因,抑制了两种阳离子的水解,因此,原溶液还能保持原来的成分,不会变质。

清华大学普通化学实验基础思考题答案及重点

清华大学普通化学实验基础思考题答案及重点

清华大学普通化学实验基础思考题答案及
重点
该文档旨在提供清华大学普通化学实验基础思考题的答案和重
点内容。

以下是对每个思考题的答案和相关知识重点的概要:问题1: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正
确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结果的客观性和安全性的保障。

问题2:请简要描述一下实验室中常见的安全措施。

答案:实验室常见的安全措施包括佩戴实验室服装、戴安全眼镜、佩戴手套、使用实验室工具和设备时要小心谨慎、避免直接接
触化学物质等。

问题3:请解释以下实验室术语:“计量玻璃器皿”和“过滤纸”。

答案:计量玻璃器皿是用于测量溶液体积的玻璃,如量筒、容量瓶等。

过滤纸是用于过滤溶液中固体颗粒的纸膜,常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

问题4:请解释以下实验操作:“蒸馏”和“萃取”。

答案:蒸馏是一种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通过加热将液体组分转化为气体,然后再冷凝回液体进行分离。

萃取是一种将溶质从溶剂中提取出来的分离方法,常用于提取有机物。

问题5:请解释以下实验室现象:“沉淀”和“溶解”。

答案:沉淀是指在溶液中出现的固体颗粒,通常是由于溶解度不足而形成。

溶解是指固体在液体中迅速分散并与液体分子形成分子间作用,使固体完全消失。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每个问题的简要回答和相关知识重点的概要,具体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地方,请随时提问。

基础化学实验1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1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1》思考题参考解答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仪器洗涤1.本实验中洗涤了什么玻璃仪器?简述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及被洗净的标准?本实验中洗涤了烧杯和锥形瓶。

玻璃仪器粘附的水溶性污物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毛刷沾取去污粉刷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用蒸馏水润洗2~3次即可。

玻璃仪器上若粘附油性污物,在用水冲洗后,加入洗液浸泡一段时间,倒净洗液,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

已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外壁可以被水完全湿润,形成均匀的水膜,不挂水珠。

2.试用下列玻璃仪器时:锥形瓶、容量瓶、烧杯、量筒、碱式滴定管、试剂瓶、漏斗、吸量管、称量瓶和圆底烧瓶,哪些玻璃仪器在清洗干净后还需要用待装溶液洗涤的?上述玻璃仪器中,清洗干净后的碱式滴定管和吸量管还需用待装溶液洗涤。

3.用25mL量筒、25mL滴定管和25mL移液管移取最大刻度溶液的体积读数应如何记录?用25mL量筒移取最大刻度溶液的体积应记录为25.0mL,用25mL滴定管和25mL移液管移取最大刻度溶液的体积应记录为25.00mL。

4.实验预习是确保实验内容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在实验前要作好哪些准备工作?充分进行实验前的预习准备是做好实验、避免实验事故和提高实验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在实验前应尽可能深入和全面地预习,除了应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所用试剂规格、用量、计算所需的常数和有关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实验操作步骤外,还应清楚实验中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避免发生实验事故的注意事项、影响实验结果的操作关键、所用仪器的准备要求和基本操作方法等内容,才能使整个实验过程能有条不紊的依次完成。

二、物质的称量1. 什么是直接称量法和差减称量法?什么情况下用减量称量法称量?直接称量法是先称出空容器的质量,再按规范操作将试样逐一加入至所需质量。

差减称量法又称减量法,先准确称量样品和称量瓶总质量,然后按规范操作将所需样品“轻敲”入锥形瓶(或烧杯)中,再次准确称量该样品和称量瓶总质量,两次称得的质量之差即为该锥形瓶(或烧杯)中试样的质量。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一、 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测量所需波长、有色物质的稳定性、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干扰离子的影响。

邻二氮菲与Fe 2+生产红色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10nm 处。

Fe 2++3NN N N3Fe 2+红色配合物二、 实验步骤1、显色反应的实验条件(1)测定Fe 3+标准溶液的测量波长与吸光度曲线(2)显色剂用量与吸光度曲线2、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三、数据处理Fe 含量的计算:5.00对应的微克数e 标准曲线ρFe F (μg ·mL -1) 四、 思考题1、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加入盐酸羟胺溶液的目的是什么答:工业盐酸中含有Fe2+和Fe3+,而Fe3+能与邻二氮菲生成淡蓝色配合物,故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应用盐酸羟胺(NH2OH •HCl)将Fe3+还原为Fe2+,然后,进行铁的总量的测定。

2、若用配制已久的盐酸羟胺溶液,有何影响答:盐酸羟胺是将Fe3+还原成Fe2+,如果配制已久,还原能力减弱,就会使部分铁离子得不到还原,造成分析结果偏小。

3、显色时,加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答:不能,盐酸羟胺(NH2OH •HCl)是用来将Fe3+还原为Fe2+,邻二氮菲是显色剂,乙酸钠用来调节酸度(若酸度较高反应进行较慢,酸度太低则Fe2+水解,影响显色)。

水中微量氟的测定思考题用氟电极测得的是F -离子的浓度还是活度如果要测定F -离子的浓度,该怎么办答:在没有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即TISAB )时,测量的数值都是离子活度。

如果在测量时,加入了TISAB ,可以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离子强度的稳定性,这时所测的数值就是氟离子浓度。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一、实验原理蒸馏: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蒸气压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沸点至少相差300C的两种物质才能进行有效分离)。

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溢出,即液体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溶液的沸点。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篇一: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思考题答案】txt>一、实验室基本常识(一)玻璃器皿的洗涤(p2-3)分析化学实验室经常使用玻璃容器和瓷器,用不干净的容器进行实验时,往往由于污物和杂质的存在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所以容器应该保证干净。

洗涤容器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和玷污的程度加以选择。

一般来说,附着在仪器上的污物有尘土和其他不溶性物质、可溶性物质、有机物质及油污等。

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下列方法:①用水刷洗:用自来水和毛刷刷洗容器上附着的尘土和水溶物。

②用去污粉(或洗涤剂)和毛刷刷洗容器上附着的油污和有机物质。

若仍洗不干净,可用热碱液洗。

容量仪器不能用去污粉和毛刷刷洗,以免磨损器壁,使体积发生变化。

③用还原剂洗去氧化剂如二氧化锰。

④进行定量分析实验时,即使少量杂质也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这时可用洗液清洗容量仪器。

洗液是重铬酸钾在浓硫酸中的饱和溶液。

(5g粗重铬酸钾溶于10ml热水中,稍冷,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00ml浓硫酸中就得到铬酸洗液,简称洗液)。

使用洗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使用洗液前最好先用水或去污粉将容器洗一下。

②使用洗液前应尽量把容器内的水去掉,以免将洗液稀释。

③洗液用后应倒入原瓶内,可重复使用。

④不要用洗液去洗涤具有还原性的污物(如某些有机物),这些物质能把洗液中的重铬酸钾还原为硫酸铬(洗液的颜色则由原来的深棕色变为绿色)。

已变为绿色的洗液不能继续使用。

⑤洗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灼伤皮肤和破坏衣物。

如果不慎将洗液洒在皮肤、衣物和实验桌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⑥因重铬酸钾严重污染环境,应尽量少用洗液。

用上述方法洗涤后的容器还要用水洗去洗涤剂。

并用蒸馏水再洗涤三次。

洗涤容器时应符合少量(每次用少量的洗涤剂)多次的原则。

既节约,又提高了效率。

已洗净的容器壁上,不应附着不溶物或油污。

这样的器壁可以被水完全润湿。

检查是否洗净时,将容器倒转过来,水即顺着器壁流下,器壁上只留下一层既薄又均匀的水膜,而不应有水珠。

大一基础化学实验二十九思考题答案

大一基础化学实验二十九思考题答案

大一基础化学实验二十九思考题答案思考题
1、为什么提取出的咖啡因呈绿色?答:因为提取出的粗咖啡因中含有叶绿素。

2、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咖啡因的收率?答:通过少量多次萃取来实现。

3、除升华提纯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纯?答:还可以用重结晶、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提纯。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
一、实验原理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在水解过程中,当无异构化催化剂存在时,生成马来酸,有异构化催化剂时,生成富马酸。

顺丁烯二酸酐与甲醇醇解生成马来酸二甲酯,再异构化生成富马酸二甲酯。

二、思考题
1、实验中甲醇过量数倍有何作用?答:使马来酸酐反应充分,提高马来酸酐的转化率,从而提高产率。

2、本实验中为什么要用nahco3调节溶液的ph值?答:使用nahco3可以除去乙酸,同时保护酯基不会被水解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一、 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测量所需波长、有色物质的稳定性、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干扰离子的影响。

邻二氮菲与Fe 2+生产红色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10nm 处。

Fe 2++3NN N N3Fe 2+红色配合物二、 实验步骤1、显色反应的实验条件(1)测定Fe 3+标准溶液的测量波长与吸光度曲线(2)显色剂用量与吸光度曲线2、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三、数据处理Fe 含量的计算:5.00对应的微克数e 标准曲线ρFe F (μg ·mL -1) 四、 思考题1、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加入盐酸羟胺溶液的目的是什么?答:工业盐酸中含有Fe2+和Fe3+,而Fe3+能与邻二氮菲生成淡蓝色配合物,故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应用盐酸羟胺(NH2OH •HCl)将Fe3+还原为Fe2+,然后,进行铁的总量的测定。

2、若用配制已久的盐酸羟胺溶液,有何影响?答:盐酸羟胺是将Fe3+还原成Fe2+,如果配制已久,还原能力减弱,就会使部分铁离子得不到还原,造成分析结果偏小。

3、显色时,加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答:不能,盐酸羟胺(NH2OH •HCl)是用来将Fe3+还原为Fe2+,邻二氮菲是显色剂,乙酸钠用来调节酸度(若酸度较高反应进行较慢,酸度太低则Fe2+水解,影响显色)。

水中微量氟的测定思考题用氟电极测得的是F -离子的浓度还是活度?如果要测定F -离子的浓度,该怎么办?答:在没有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即TISAB )时,测量的数值都是离子活度。

如果在测量时,加入了TISAB ,可以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离子强度的稳定性,这时所测的数值就是氟离子浓度。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一、实验原理蒸馏: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蒸气压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沸点至少相差300C的两种物质才能进行有效分离)。

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溢出,即液体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溶液的沸点。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意义:沸点的测定可以鉴定液体有机化合物或其纯度(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液态化合物)。

二、思考题1、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若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时加入将近沸腾的液体中?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答:加沸石以防爆沸。

若加热前忘加沸石,应使液体稍冷后补加(接近沸点温度时不能补加!),然后继续加热。

若中途因故停止蒸馏,烧瓶中原有沸石不能延用,应重新加入沸石。

2、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滴/秒为宜?答:蒸馏速度过快,会使蒸汽过热,破坏气-液平衡,影响分离效果。

熔点的测定一、实验原理1、熔点:当固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从液体转变为液体,此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2、纯净的固体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相间的变化非常敏锐,从初溶到全溶的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0.5-1ºC(除液晶外)。

当混有杂质后熔点降低,溶程增长。

意义:①可以定性的鉴定一个固体有机物②可以估计出有机物的纯度。

二、思考题1、若样品研磨得不细,对装样品有什么影响?对测定有机物的熔点数据是否可靠?答: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样品颗粒之间空隙较大,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会导致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2、加热的快慢为什么会影响熔点?什么情况下可快?什么情况下要慢?答: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熔距加大。

达到距熔点20℃之前可快,之后以1℃~2℃/min的速度上升,接近熔点时,0.2℃~0.3℃/min为宜。

3、可否用第一次测定时已熔化的的有机物和毛细管再做第二次测定?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有些物质可能已经分解,有些物质则可能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体,使所测数据产生偏差。

柱色谱分离染料一、实验原理从柱顶加入样品,溶液经过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或粉状固体固定相(吸附剂,如Al2O3、硅胶)时,由于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向下移动的速度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色带,继续洗脱,即可分别洗出。

二、 思考题1、柱色谱填装及加样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色谱柱应装填得均匀紧密,不能有气泡,亦不能出现松紧不匀和断层现象,否则会影响色带的齐整。

2、分离过程中,为什么不能让柱内的液体流干和不让柱内留有气泡?答:吸附剂变干会发生龟裂,使吸附剂不均匀,影响吸附效果;进气泡,影响分离出峰效果。

纸色谱分离氨基酸一、 实验原理以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固定相,含有一定水分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利用样品中各组分的溶解度不同,移动速度不同。

极性小易与水结合,移动距离近,反之,距离远,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 思考题1、R f 的含义?怎样计算?答:各组分相对位置的表示方法(比移值R f ),两组分∆R f 越大越易分离心的距离溶剂上升前沿至原点中点中心的距离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f R 2、为什么要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为什么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答:因为固定相就是水,如果展开剂里含有水,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展开。

展开剂大多为类似石油醚之类的挥发性物质,如果不密闭,展开剂挥发掉,液面降低,爬板速度也会受影响,不容易展开。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知道每种氨基酸的在扩展剂中的移动速率是不相同的,利用每种氨基酸在纸上的位置不同可以计算出氨基酸的R f 值。

和标准的R f 值对比,得出氨基酸种类。

乙酸乙酯的合成一、 实验原理在少量酸(H 2SO 4或HCl )催化下,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这个反应叫做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

质子活化的羰基被亲核的醇进攻发生加成,在酸作用下脱水成酯。

CH 3COOH +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H 2O+CH 3CH 223CH 2OCH 2CH 3H 2O +CH 3CH 2OH 24H 2O +CH 2CH 2主反应:副反应:二、 思考题1、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本实验如何创造条件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答: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进行慢且需要酸催化。

为提高产率,本实验中采用增加醇的用量、不断将产物酯和水蒸出、加大浓硫酸用量的措施,使平衡向右移动。

O C OHOH 2、饱和CaCl 2溶液洗涤的目的是什么?答:酯层中含有少量未反应的乙醇,由于乙醇和CaCl 2作用生成CaCl 2•4H 2O 结晶化物,所以使用饱和CaCl 2除去少量未反应的乙醇。

3、可能副反应?粗乙酸乙酯主要杂质?如何除去?答:副反应见原理。

杂质有少量乙醇、乙醚、水和HAc 。

由于乙醚沸点低,在多次洗涤中,极易挥发掉;使用饱和Na 2CO 3溶液洗涤除去乙酸;紧跟着用饱和NaCl 溶液洗涤除去残留的Na 2CO 3溶液,然后用饱和CaCl 2溶液直接洗涤除去少量的乙醇。

4、能否用浓NaOH 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来洗涤蒸馏液?答:不可以,使用浓NaOH 溶液可以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降低产率。

5、酯层用饱和Na 2CO 3溶液洗涤过后,为什么紧跟着用饱和NaCl 溶液洗涤,而不用CaCl 2溶液直接洗涤?答:当酯层用饱和Na 2CO 3溶液洗涤过后,若紧接着就用饱和CaCl 2溶液直接洗涤,有可能产生絮状的CaCO 3沉淀,使进一步分离变得困难,故在这步操作之间必须水洗一下。

由于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为了尽可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所以采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涤。

6、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答:在酯化反应中,浓硫酸起催化和吸水作用。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一、 实验原理水杨酸分子中含—OH 、—COOH 双官能团。

本实验采用以强酸硫酸为催化剂,以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与水杨酸的酚羟基发生酰化作用形成酯。

二、 思考题1、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什么?答: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水杨酸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酚羟基酰化作用。

水杨酸与酸酐直接作用须加热至150~160℃才能生成乙酰水杨酸, 如果加入浓硫酸(或磷酸),氢键被破坏,酰化作用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同时副产物大大减少。

2、本实验中可产生什么副产物?如何除去?答:副产物包括水杨酸、水杨酰水杨酸、水杨酰水杨酸酯、乙酰水杨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酰水杨酸酯、乙酰水杨酸酐和聚合物。

用NaHCO 3溶液,副产物聚合物不能溶于NaHCO 3溶液,而乙酰水杨酸中含羧基,能与NaHCO 3 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水杨酸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除去。

3、反应容器为什么要干燥无水?答:以防止乙酸酐水解转化成乙酸4、在H 2SO 4存在下,水杨酸和甲醇反应会得到什么产品?答:酯化反应,生成水杨酸甲酯。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一、实验原理含结晶水的咖啡因加热到100℃时即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时升华显著,178℃时很快升华。

用95%乙醇在脂肪萃取器中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将不溶于乙醇中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分离.需用少量溶剂就能将化合物从固体物质中萃取出来。

所得萃取液中除了咖啡因外,还含有叶绿素、丹宁及其水解物等。

二、思考题1、为什么提取出的咖啡因呈绿色?答:因为提取出的粗咖啡因中含有叶绿素。

2、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咖啡因的收率?答:通过少量多次萃取来实现。

3、除升华提纯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纯?答:还可以用重结晶、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提纯。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一、实验原理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在水解过程中,当无异构化催化剂存在时,生成马来酸,有异构化催化剂时,生成富马酸。

顺丁烯二酸酐与甲醇醇解生成马来酸二甲酯,再异构化生成富马酸二甲酯。

二、思考题1、实验中甲醇过量数倍有何作用?答:使马来酸酐反应充分,提高马来酸酐的转化率,从而提高产率。

2、本实验中为什么要用NaHCO3调节溶液的pH值?答:使用NaHCO3可以除去乙酸,同时保护酯基不会被水解掉。

临床输血知识一.输血认识的误区(一)输全血与输成分血1.全血并不全,一旦离开血液循环到体外,就开始发生变化。

由于全血里的各个成分需要的保存条件不同,所以不可能用一种保存液对血液中各个有效成分都起到保存作用。

2.全血在贮存一周后,由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碎片形成的微聚物会通过输血器进入人体血液循环,阻塞毛细血管,造成肺微血管栓塞。

3.由于全血中含有各种细胞的抗原,如红细胞抗原,白细胞抗原和血小板抗原等,增加了自身免疫反应发生的危险。

4.全血可同时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和补充血容量,适用于血容量不足且有进行性出血的急性大量出血患者,对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全血后,增加的血容量要24小时后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所以有增加循环负荷的危险(二)新鲜血与库存血1.新鲜血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不同保质时间的血液成分来说有不同的意义2.刚采出来的血液输给患者是不安全的,因为一天时间里来不及做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疾病的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