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舍的个人简介
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

我们眼中的老舍
但在我们心目中,老舍是一个永远透露这平 民气息,永远为人民着想的北京作家。
他的文章永远没有华丽的词语,却永远不失 那简洁朴实的风姿。无论是写人还是写物,老舍都 能用他那简朴的语言,精妙准确的词语生动的塑造 着一个又一个美妙而生动的事物以及人物。老舍先 生自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平民,所以他对人平等,不 高估自己,不嫌弃他人。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老 舍都把他们当做朋友。
(2) 30年代中后期,老舍连续创作了《猫城 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 《大明湖》(书稿毁于战火)等长篇小说,《阳光》、 《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 等短篇小说集,显示了旺盛的创作力,这些作品标志 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成熟。》、 《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 《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等 问世,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 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 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 展。
7
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贡献
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是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 贡献,其重要价值体现在:
(1)首先,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与他的独特人生 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他自身就是底层市民,与底 层市民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他在创作中描写的是他 所熟悉的生活,投入了自身的生活感受。
(2) 其次,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并不是单纯 描写底层社会,而是始终有一种深切的眼光,有一种 忧虑,有一种思考,展示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3) 第三,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贡献了一个底层市民人物 形象的系列。
12
主要人物性格
• 祥子:(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 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 狡猾、好 占便宜、自甘堕落。
• 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 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 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 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 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
作家老舍简介

作家老舍简介寄语: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这是老舍先生用一生的经历,告诫我们的。
作家老舍简介分享给各位读者,欢迎阅读。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笔名有“舍予”、“老舍”。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
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
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
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
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人物生平个人经历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总结范文]老舍的简介
![[总结范文]老舍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974036fa8956bec0975e3bf.png)
[总结范文]老舍的简介老舍的简介老舍的简介(一):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老舍的简介(二):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其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
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述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述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老舍先生简介

老舍先生简介寄语:熟才能生巧。
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
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老舍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学会释然,做个天真的人。
老舍先生简介由收录,欢迎阅读。
人物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
满族,北京人(正红旗)。
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人生经历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襁褓之中家曾遭八国联军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任教5年。
笔名来历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笔名。
文学常识《老舍的简介》

本word文档可编辑可修改
《老舍的简介》
你知道老舍吗?关于老舍,我们也学习了老舍的不少作品,为了增加同学们的文学常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老舍的简介,一起来学习下。
老舍的简介由整理,仅供参考: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有《茶馆》《龙须沟》等。
中学课本里有《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龙须沟》(节选)、《茶馆》(节选)。
(七)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戏剧家,主要剧本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改编的电影有《林家铺子》《祝福》《春蚕》,优秀报告文学《包身工》。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以上就是分享的老舍的简介的全部内容,不足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补充并继续支持。
老舍先生的简介

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以及话剧家,他在文艺学坛之上仿若巨星,对文学圈的贡献以及中国未来的文化教育有巨大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老舍先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其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老舍的历史成就文学的艺术坛内,得到人们尊敬的多不胜数,出名成作的也是唾手可得,但是要是论其中的佼佼者或者论其中最有所为的人,那么一定不能少了这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老舍。
这一生,老舍的成就就是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将中国的文化又向上提高了一个层次,与国际轨道又贴近了一个距离,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在国内更加在国外的备受人们的热爱,人们喜欢那带着浓浓的京味儿,简洁贴合民众能够到处民心的作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这也是老舍一生的辉煌所在。
老舍还有一个成就那就是得到了全世界文学者的认可,他曾经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金奖得主,只是遗憾就在于这个奖项也从来不颁发给死去的人,在颁奖前三年,老舍跳湖自杀了,虽然错过了这个奖,但是老舍早已在世界中赫赫有名了。
老舍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多亏了有他这样的大手笔,留给了后人一部部经典,这也是在启发开道后代对于文学的深研,他一生的经历非常的精彩,去过英国讲学,还担任过校长,当过教授,写下无数名作,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成就。
人总有一天会死去,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走,就像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但是留下的东西以及历史痕迹将会是世人所目睹并且流传的,老舍曾经在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早已经深深的刻在人们的心中。
老舍简介及主要作品

老舍简介及主要作品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残雾》(话剧)1940,商务《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老舍选集》1951,开明《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茶馆》(话剧)1958,戏剧《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老舍新诗》1983,花山《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老舍散文》1984,百花《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草原》未知老舍的文学思想成分复杂,现代文学史中无产阶级文学和资产阶级文学的斗争里,他的派别色彩不明显,虽然他对左派的革命领导文学的艺术指导方式及其他艺术和思想上的主张颇有微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世。这部长篇小说借一个人力车夫的一生,真实地反映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勾结的罪恶统治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并被译为十几种外国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抗战文艺运动。抗战胜利后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写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它以沦陷后的北京为背景,以一家祖孙四代线索,表现了北京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抗敌斗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从美国返回祖国,创作了《龙须沟》、《方珍珠》等优秀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给他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1957年,随赴朝慰问团去朝鲜,深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体验生活,回国后写成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此外,还写了《春华
关于老舍的个人简介
老舍
(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七岁开始读私塾,后转读小学。1917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小学、中学任教。在五四新文学
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国语文,并进行文学创作。在这期间写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三部长篇小说
文化大革命初期,他遭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不幸去世。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草原》、《猫》、《养花》、《趵突泉》、《林海》都是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