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记叙文教案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初一语文钟锦玲一、教学目标1.识记并运用文中生字词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4.学习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学习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四、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合作讨论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时数: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安排做导学案的“预习案部分”二、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七子之歌》,学生跟唱,创造情境。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去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三、新课进行(一)师生联合进行作者简介,老师可检查预习的作者情况1.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
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2.臧克家简介臧克家(1905--2004 )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题:《说和做》教者:荣广丽单位:巴彦县龙泉中学《说和做》教案设计巴彦县龙泉中学荣广丽【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3.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七子之歌》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是闻一多先生,闻一多清华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在异国他乡,他忍受着民族歧视的屈辱,心中激起了强烈的爱国情,于是产生了组诗,《七子之歌》这部爱国思乡之作。
今天让我们走近臧克家的《说和做》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检查预习情况:⑴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师生正音。
⑵全体学生解释下列词语:望闻问切、兀兀穷年、迥乎不同、赫然⑶简介臧克家、闻一多。
二、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生: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生: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几件事?又是怎样衔接连缀的?读后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评议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明确:课文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学者”的方面,写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的情况;二部分“作为民主战士(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
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过渡句,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思考㈡本文是以什么来结构文章的?明确:作者是以议论结构文章的。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
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三、品味探究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学生思考上下两部分的共同点是什么?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精神

写作指导:抓住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一.导入新课1.复习课文《老王》、《台阶》《阿长与<山海经>》,讨论三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2.明确这类文章运用了细节描写的写作技法。
二.“细节描写”技法点拨我偏爱生活的细节。
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著名女作家池莉(一)概念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
(二)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1.肖像细节描写2.语言细节描写3.行动细节描写4.神态细节描写5.心理活动细节描写三.描写的作用与方法(一)细体会:比较下列各项a、b两组句子,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a小弟弟被哥哥打了一下,大哭起来。
b小弟弟眨巴眨巴眼睛,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突然,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双手使劲地揉眼睛,两只小脚乱蹬着,一边哭,一边喊:“哥哥是个大坏蛋!”2、a院子里的花开了。
b院子里的花开了。
简直像一群活泼的孩子,满天地里撒野了,草垛上伏着,院墙上趴着,树上攀着。
最让人惊艳的是,满屋顶地笑逐颜开。
是的,那是笑了,一朵一朵的小花,异常开心地笑着。
仿佛听见锣鼓喧天,厚重的丝绒帷幕缓缓拉开,它们就要来一场大型舞蹈了。
3、a风真大。
b突然,一阵狂风刮起,飞沙走石,尘土飞扬。
树干“呜呜”的响,电线“呜呜”叫,可怜的小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有的还被拦腰折断了。
墙角的垃圾、纸屑被风卷到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上下翻飞。
整个天空就像长时间没有换水的鱼缸被搅动了一番,杂物飘忽不定,一片浑浊。
4、a 母亲对我很好,她什么都愿意为我做,她每天都会将我送到上学的路口。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母亲其实已经不年轻了,我很感动。
B早晨,母亲替我拎着书包,送我到楼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教案 (3)

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4、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 "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
四、展
五、讲
文章叙述闻一多的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石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以及如何精选典型事例。
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法
学法
导读
教具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个人复备
导
(出示目标)
一、导
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鉴赏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断,学习生动的人物描写。
(2)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训练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描写的热情,学习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为文章主题服务。
2.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凸显个性的人物描写
3.教学难点
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形象,凸显人物个性,表现文章主题。
二、教学创意
首先通过名画导入,让学生由视觉直接感受以形传神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然后紧扣文本获取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其他方法,激励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主动思考;再以实践的形式,分别感受、训练人物描写的方法。
本课的设计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整堂课学生活动充分,师生互助探究学习,依照习作生成的思维规律,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程序
(一)名画导入人物描写
导入语:同学们看到的是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出示课件1],从这幅肖像画中,大家读出了什么?
小总语:沟壑纵横的瘦削的脸上,眼窝深陷,容颜苍老,刻着岁月的沧桑和苦难的经历;捧着粗糙瓷碗的双手,瘦骨嶙峋,骨节粗大,手背如同老树皮一般,还龟裂着一道道血口。
通过画面我们甚至还感受到他勤劳、质朴、坚韧……
这幅画如此震撼地感动着我们,是源于作者高超的技法,是作者抓住了父亲的个性特征,以形传神的塑造形象的技艺。
画家可以这样塑造人物形象,文字也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因为,艺术的技巧其实是相通的。
(二)介绍人物描写的方法
过渡语: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人物形象,他们都鲜活清晰地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只需只言
片语,我们就能立刻说出他的名字。
看看这几个句子[出示课件2],你能说出这几个句子分别出自哪篇课文,所写的人物姓名吗?
例1.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例2.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1.外貌神态以形传神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服饰、仪表、风度、生理特征等的描写。
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
正如果戈理所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老舍也认为“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
”
例如《泥人张》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了了数笔勾勒,一个脑满肠肥、蛮横无理、仗势欺人的暴发户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可见,外貌描写并不要求写全貌,而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
而例句1则是用细腻的工笔描绘,以写实为主,写出人物面目神态,作者的情感态度也隐含在字里行间了。
提问语:那么,请你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处能以“形”传“神”的外貌描写吧。
完成后交流评点。
小总语:肖像描写方法有多种多样。
它可以选择各个不同的观察角度,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生理特征等等。
它可以一次基本完成,也可以在行文过程中分多次逐步展开。
作者既可以在不同场合反复描写人物肖像的同一特点,在反复中进行强调,也可以在同一场合描写一个人物在肖像上的多方面特点,或者不同人物肖像的不同特征,以形成对比,加强效果。
可以作静态的摹写,也可以作动态的描绘。
可以采用精雕细刻的工笔描写,也可以采用简笔勾勒的白描。
可以从正面描写,也可以从侧面描写;还可以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形象性的描摹。
肖像描写中的动态的描绘,也可视为神态描写。
如例句2。
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神情态度的描写,就是通过突出描写人物面部表情和神色状态及其变化,来刻画人物的描写。
神态描写能够更有效地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进而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从而立体地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充实。
2.只言片语袒露内心
语言描写是指记叙文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
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提问语:了解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我们也来一试身手吧。
假设周末你和同学打球晚归,或外出游玩超过了和家长约定的的回家时间,当你带着娱乐后的轻松、兴奋和迟归的忐忑回到家里,你会说什么?爸爸、妈妈会怎么说?请描绘当时的情景对话。
注意人物的身份、性格、情感。
完成后交流评点。
小结语: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的语言成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呢?
第一,选取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的个性语言;
第二,选取特定场合下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场合语言;
第三,选取描摹语态,表现个性特征的性格语言;
另外,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
3.举手投足展示性情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的动作、行为、活动的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
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所以对于人物动作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
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4.心理活动披露精神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
与它们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小结语:怎样进行心理描写?一是让作者描摩人物内心活动并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常用“他想”;二是人物内心独白。
一般使用第一人称。
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三是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等表现。
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
题目:没想到我如此________________(幸福、幸运、坚强、虚荣、狭隘、浮躁等)
训练目标:学会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写作目的:认识自我,是成长的重要课题。
认识自我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我,“吾日三省吾身”是自省,是自律,更是自我完善。
一次次回眸中,我们感恩家人,师长、朋友,我们善待善意、挑剔、弱小,我们明辨崇高与卑微,我们直面懦弱与不幸……人生便在这回首一瞥中升华。
写作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作需求,填写作文题目,使之完整;②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③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④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写作方法与步骤:
①素材搜索。
寻觅成长道路上,自己让自己最震憾的特征,和引发自我认识特征的那件事。
②片断训练。
记叙事件,注意对人物的描写。
③提炼主题。
学会用精美、有哲理的语言表达。
④完篇训练。
注意结构完整精巧,内容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