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课教改的启示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刘滨梅从六十年代起,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目的是发掘第二语言习得内在的规律。

而教材的选择、内容难易的顺序,到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应遵从这个基本规律,所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们每一个外语教师是必要的。

如何将各种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也是每个语言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事情。

本文先介绍几种习得理论,再谈谈它们对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教学的启示。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urist Learing Theory)心理学家Skinner把“条件反射”应用于解释人怎样学习语言。

条件反射包括三个阶段:刺激(stimulus)、反应(response)、强化(reinforcement)。

行为主义认为语言使用者的表现主要是强化起作用的结果。

基于这个理论,产生了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听说教学法(audio lingualism),就是学习者通过反复听、记忆、重复说达到口语流利的目的。

行为主义二语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1)外语学习是养成习惯的机械过程;(2)外语学习不同于母语学习;(3)错误是母语干扰的结果,应避免出现的,应及时纠正。

2.认知理论(Cognitiv e Learning Theory)和行为心理学的观点相反,认识理论认为语言不是习惯,而是复杂的、有规则的系统。

语言学习者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句子。

它从Chomskey研究儿童如何学习母语开始,并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产生影响。

认知理论研究二语学习的主要观点如下:(1)外语学习由学习者控制,而不是教师;(2)人类天生有学习语言的能力;(3)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3.监察模式(The Monitor Model)无疑Krashen的监察模式是最有影响的二语习得理论。

他把外语教学从描写语言学习时期“教什么”,结构主义语言学习时期“怎么教”,发展到现在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时期的“怎么教和怎么学的统一”。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指研究人类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涉及的认知、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学科。

在教育领域,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生评估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特别是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深入了解和应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强调输入假设。

输入假设认为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需要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包括听力、阅读和说话。

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入机会,例如组织听力训练、阅读课堂和口语交流活动等。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接触英语原版书籍、影视作品和新闻资讯,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强调输出假设。

输出假设认为通过不断地输出语言,学习者才能逐渐提高语言能力。

英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口语演练和写作练习,让他们有机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促进语言输出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强调意义导向。

意义导向认为学习者在接受语言输入时需要对语言内容产生认知上的意义,才能更好地记忆和运用。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以真实场景和情境为基础,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教学材料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与他们生活中的经历、情感和价值观联系起来,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意义和深入。

第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强调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认为语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英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多参与小组讨论、合作项目和角色扮演等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促进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强调反馈和修改。

反馈和修改认为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需要及时得到他人的反馈和指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和完善语言表达。

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word精品文档3页

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word精品文档3页

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最终目标。

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兴趣不足,自信心缺乏等都会对大学英语的输入和输出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使其很难进入语言习得体制,从而妨碍大学英语的习得。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给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克拉申(Krashen)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提出对外界影响颇深的“语言监控理论(The Monitor Theory )”。

该理论由五大假设构成,即习得/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这些假设,尤其是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对重视语法结构学习的传统外语教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同时也为国内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输入假设。

克拉申(Krashen)认为只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才能有可理解性语言输出(Comprehensive Output),才能习得语言。

也就是说可理解性是指输入的语言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即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当有新的内容加入,用公式表示为“i+1”,其中“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输入语言。

克拉申认为只有这样学习者才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不断地努力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才能逐渐提高其学习语言的技能。

(2)情感过滤假设。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是指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够的(Krashen,1982)。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起着过滤的作用,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习得者输入和吸收的语言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Corder在1967年写的论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开始。

强调“第二”是指掌握母语后再学的另一门或二门、三门的语言,和外语学习是不同的。

现在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的方面已经很细化了,二语习得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和作用的实证研究岑出不穷。

1 国外学者对二语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二语习得研究中,有一个“Interlanguag-e”一词,字面意思是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一种学习者语言。

在学习一门外语期间,如果一个学习者的母语占强势地位,那么学习目标语言的难度就会增大,因为很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不利于学好外语。

但是这种状态会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有所变化,当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发生语言固化,也叫僵化。

这个词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提出的。

而后就出现了很多的学者,如Krashen,如,Corde,Selinker,Garder,Gregg,Lightbown,Ellis。

他们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发表了很多著作,为后人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如:监控模式理论;中介语功能,国际性期刊,推动了研究的发展,为促进课堂二语习得的研究,为教师如何创造进行,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 国内学者对二语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二语习得的研究也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关于二语习得与课堂教学的研究有很多,中国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学者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第一语言的习得规律来指导第二语言学习但如何将一语和二语理论与实践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还没有完全解决。

谈到课堂教学对二语的影响的研究主要从课堂教学对学习者总体语言能力的影响;课堂教学对语言输出准确度的影响;课堂教学对二语习得顺序的影响进行。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改的启示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改的启示
第 3 卷第 3期 l
Vo _ 1 I3 No 3 .
菏 泽
学 院
学 报
20 0 9年 5月
Ma 2 0 y 09
Ju n lo z nv ri o r a fHe eU iest y
文 章 编号 :6 3—20 (0 9 0 0 3 0 17 13 20 )3— 16— 3
写题 目。面对新 的形 势 , 笔者 将克 拉 申的理论 引入
大学英语教学课堂, 有如下思考与探索。 1营造二语习得环境 . 听说 能力一 直是 本地 学生 的一 个弱 项 , 何 提 如 高, 很大程度上依赖一个好 的二语习得环境。我们 尽可能地去营造一个较真实的语言环境 , 如鼓励学
些项 目的 顺 序 大致 相 同 ,即 有 的 语 法 结 构 习得 较
早 , 的语 法结构 习得较 晚 ,比如英语 中进行 式 “ 有 V
本的假设 。在这个假设中, 克拉 申将我们平时所说 的 “ 习” 学 概念 一 分 为 二 , “ 即 习得 ” aqitn 与 (c si ) u io “ 学习” 1 r n ) 二 者形 成鲜 明的对照。克拉 申 (e n g , ai
16 3
20 09年
闰诣 博 : 克拉 申的二语 习得 理论对 大学英语教 改的启 示
第 3期
这 种 自然顺序是 克拉 申通 过分析第 二语言 习得 的实验 研究而得 出来 的 ,它启示 我们要 按一 定 的客 观顺序 教学 。
3“ . 监查” 假设 (T eM n o yo ei) h o irH p t s t h s
克拉 申的 二语 习得理 论 对 大学 英语教 改 的启 示
闰诣 博
(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 , 山东菏泽 24 1) 705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武警警官学院 侯润平【摘 要】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借助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情感过滤理论和负迁移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过程,对于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 启示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指出:“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

[1]”二十年过去了,尽管情况有了改善,但英语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在我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EFL,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进行习得有很大差异,也就是说,我国基本不存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这就导致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2]。

但我们还是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借助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指导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是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是在自然情况下,处于丰富、充足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对语言的认识并掌握这种语言的一种活动。

语言习得主要有第一语言习得即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在学会母语后对另一门语言的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3]。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他认为,人们通过习得和学习两种途径掌握某种语言。

“习得”是指学习者无意识地吸收到某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学习”是有意识地研究,并以理解为基础学习某种语言的过程[4]。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输入假设理论。

他认为,语言习得者要接触到“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产生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而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了解和应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介绍,以及对英语教师的启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由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进行研究和总结得出的一系列理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克鲁斯-摩纳汉模型、输入假设、输出假设等。

这些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认知和理解。

克鲁斯-摩纳汉模型为我们解释了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会经历一个从初级阶段到精通阶段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了对语言形式、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的逐渐习得。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这一模型提醒我们,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相应难度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则为我们解释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理解和交流的重要性。

输入假设指出了学习者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来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

而输出假设则强调了学习者需要通过实际输出语言,来巩固和强化自己的语言技能。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练习。

我们可以通过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不断输入英语,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口语和写作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理论,还有很多其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于英语教师也有启示。

例如赫尔姆斯和斯莱维奇提出的认知水平理论,从认知和情感的角度来解释了学习者在掌握语言技能时的心理过程。

这一理论提醒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状态,并且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方面下功夫。

还有斯威内贝提出的交际教学理论,强调了语言教学需要注重与真实交际活动的联系,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真实性的启示。

探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探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探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适应国际化的需要,我国许多大学已经开始实行双语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作为关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理论体系,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探析其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双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张语言习得是一种自然而非计划性的过程,它强调了输入假设、交互作用假设等重要理论观点,指出了在正确的环境条件下,学习者会自然而然地习得目标语言。

针对这一理论观点,大学英语双语教学应该注重提供真实的语言输入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还强调了输出假设,即通过语言输出来促进语言习得。

在双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以巩固所习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双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教师在实践中指明了方向。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双语教学提供了教学策略和方法。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等。

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语言输出和交互。

在双语教学中,可以借鉴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然和有效的语言习得环境。

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任务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或者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和交际。

通过采用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提醒我们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个体特点和差异,这些差异包括认知差异、学习策略的差异、情感态度的差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教师为主导的现象。

为适应国际形势的要求,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 (1982)在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监察模式理论。

Krashen 的第二语言习得监察模式解释了二语习得的过程,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本文依据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一、二语习得理论在乔姆斯基(N.Chomsky)的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克拉申(S.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和发展了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给语言教学带来一派生机和无穷希望。

Krashen 的监控理论认为:语言发展有两种方式,即学习和习得;提出了自然习得与课堂语言学习的假设,自然习得是一种下意识的过程,而正式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

我国的外语教学则以学习为主,习得很少。

因而我们的学生擅长考试而不擅长实践应用。

从习得与学得的过程特征看,两者有不同的外延与内涵,这就决定了习得与学得有不同的外在形式,它们又都是为学习第二语言这一内容服务的。

我们应把习得与学得这两种形式都努力用于所适合的具体学习内容。

我们不能仅重视正式的教学过程而不重视非正式的过程。

胡壮麟等指出,“为了充分发挥习得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到运用英语的场合中去,勇于开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造出模拟的目标语背景”,“应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意识的自学性习得在较短时期内会比无意识习得产生的学习效果好”。

我们应该让各种有益的形式在有意识或下意识的过程中,为学习二语、发展语言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大学生目前的二语习得状况在我国,二语使用只局限于有限的语言教学课堂以及有外籍人员的跨国公司中。

但无论在哪种场合,本国人之间很少用英语交流(包括书面和口头)。

从整体而言,我国不具备良好的二语习得的语言环境。

在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学中,教师因担心学生们不能完全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英语教学中往往采用“双语”形式。

也就是说,先用目标语说一遍,然后用母语重述一遍。

语言教学过程重语言知识的倾向大些。

这样的结果是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分低能者:哑巴英语学习者。

一旦失去了考试的目标,英语学习就失去了强有力的动力,这也就导致了高等教育过程中英语教学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现状。

而事实上,语言是一种技能不是一门科学知识,技能是要练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

由此可见,缺乏一种自然的语言习得氛围是我国英语教学低效率的最大症结。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具备自然而然的外语习得环境。

目前,虽然网络和多媒体的大量涌现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很好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资源,同时创设虚拟的语言环境也给我们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但是,当前这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或无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普及。

因而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是问题解决的出路。

三、在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探索英语听说课的新模式(一)语言课堂师生互动的模式与二语习得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两种基本形式。

这里主要讨论师生互动。

在英语听说课堂上,主要模式是教师发起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反馈。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提问—回答—教师反馈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特点。

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意义协商也是重要的互动形式。

因此,师生互动应该按照:提问、意义协商、教师更[摘要]在传统的英语听说课上,教师讲解与听力材料的播放占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

据统计,大多数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话语量占60%以上。

这意味着学生在听说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语言输入大大超过语言输出。

这说明英语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语言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给语言教学带来了希望,英语教学应以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必将成为大学英语听说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第二语言;语言习得理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02(2010)07-0066-02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课教改的启示胡柏翠(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600)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第27卷第7期2010年7月Vol.27No.7Jul 2010[收稿日期]2010-05-11[作者简介]胡柏翠(1981-),女,辽宁抚顺人,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讲师,硕士。

·66·正性反馈这三个环节来进行。

在语言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往往是师生互动的第一步,起着引出学生话语和启动交际的作用。

课堂提问分为两种类型:呈现性问题和真实性问题。

呈现性问题是指教师已知答案的问题,如“今天是星期几?”等。

一般来说,呈现性问题常常是封闭性的问题,只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真实性问题是指教师事先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提问是为了获得真实的信息,如“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做?”等。

教师提问的类型影响了学习者话语输出的数量与质量。

所以,在问题的选择上,对于初级学习者,教师应该多采用呈现性问题,对于大学生这样的中高级学习者而言,教师应该多采用真实性问题,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语言输出。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意:不同类型提问的频率、等待时间、学生回答时的语言输出特点等。

在上《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在教到invitation这个部分时,应该用英语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信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得到了恰当的语言输入,为下一步的语言输出做好准备。

然后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真实性的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应用英语进行作答。

比如说教师可以问学生:How to invite an Ameri-can friend to a dinner party?然后可以让学生进行role-play,分角色表现出英语国家和中国在invitation,以及table manners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模拟真实的语言习得环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语言自由应用的成就感。

(二)一定要用纯外语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避免使用母语解说。

这样一来,必然会使同学感到上课吃力或无法理解。

为了保证学生最大程度地明白课堂内容,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热情,在“沉浸式”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输入的可理解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一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增加可理解性输入,二是为了增加课堂的活泼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产生潜意识或有意识的输出。

足够的输入、输出及实践是提高第二语言言语技能的必要和重要的条件。

为了保证输入的可理解性,教师可灵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板书、字体语言、道具、素描、英语解释英语。

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本科院校中可普遍采用“沉浸式”外语教学方式。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沉浸式”英语教学方式有助于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有利于良性的语言习得,从而可减弱语言的僵化现象。

然而在教授过程中,一定要尽量保证输入的可理解性,否则“沉浸式”英语教学方式也只是徒有美丽的外表。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讲解占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

据统计,大多数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话语量占60%以上。

这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讲,语言输入大大超过语言输出。

这反映出英语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语言知识为主的特点。

课堂互动的理论和研究都强调语言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互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开口率,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出量;课堂互动促使学生注意到自己的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距,提高了语言意识;课堂互动模仿现实中的真实交际,有利于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

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减少教师的话语量。

教师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语言学习的促进者。

在互动中教师主要发挥启发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

②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最大程度参与交际。

通过实现不同层次的互动和设计真实的交际任务来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

③教师有效运用提问、示范、意义协商、反馈等互动策略,提高互动的数量和质量。

④教师通过示范、激发兴趣、简化任务、鼓励等手段给予学生“搭脚手架”的支持。

(四)介绍文化背景,使学生融入语言环境在英语听力中,我们要把听力材料和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恰当的介绍与听力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而使学生融入二语习得的真实语境中。

这是因为语言的使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因此语言的习得和使用都要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

例如:指示词“next”的用法。

我们都知道,英语中“next”作为时间指示词,它的意思相当于汉语的“下一……”。

如“next week”是“下个星期”,“next time”是“下一次”。

“next Friday”译成汉语就是“下星期五”,但“下星期五”是指下周五,不指本周五。

如果说话时间是星期一或星期二,这个时候“next Friday”就多了一种解释。

它可能指下周五,也可能指本周五。

例如:Jack 告诉Rose“You can come here next Friday”。

就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要她十天后来这儿,一是要她三天后来这里,到底是指哪一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教学实践证明,听力教学结合二语习得语境规则会更有利于学生达到用词准确得体的效果。

四、结论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提出了习得语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二是降低情感过滤对语言习得的阻碍作用。

其影响是深远的。

在当前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自身语言问题的注意,进而把注意力转向他们所需要学习的二语知识,使学生在勇于表达的同时注意监控语言输出,自我修订。

通过输出,让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进行反复假设检验,从而流利、准确地运用这些形式,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如果能结合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应用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并能正确地应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当中,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实现大学英语教育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1]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eond L anguage Acqui sition.[M].NewYork:L ongman.1982.[2]胡壮麟,封宗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4).[3]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 anguage T each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4]张正东.语言知识是外语教学的立足点[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4).[5]杨连瑞,尹洪山.发展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 2005(2).(责任编辑:雷雯王伟刘向宏宁沈生)·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