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笔记功能的认知心理研究——中国学生听英语讲座时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和外储存功能

合集下载

江苏师范大学 心理学 答案 课程单元8

江苏师范大学 心理学  答案  课程单元8

课程单元8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10题,每题7分)1 .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B.弗洛伊德••C.巴甫洛夫••D.艾宾浩斯•2 .若要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通过()来完成的•A.延长记忆的时间••B.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C.增加记忆的内容••D.改变记忆的速度•3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 )•A.无限的••B.因人而异的••C.7�2••D.9比特~20比特•4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 )的编码•A.形象••B.抽象••C.听觉••D.视觉•5 .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

这是 ( )•A.保持性复述••B.精细复述••C.形象性复述••D.注意性复述•6 .上课做笔记主要是靠()来完成的•A.长时记忆••B.短时记忆••C.感觉记忆••D.形象记忆•7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 ( ) •A.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C.情景编码••D.听觉编码•8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A.五加减二••B.六加减二••C.七加减二••D.八加减二•9 .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 ( ) •A.编码••B.保持••C.储存••D.提取•10 .长时记忆的编码有( )•A.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B.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C.图像记忆编码和语音编码••D.图像记忆编码和声象记忆编码•判断题(共6题,每题5分)1 .既然超额学习的量与保持量成正相关,所以,最佳记忆效益与超额学习的量成正比对错2 .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决定因素,往往不是信息的绝对项目数,而是其组块数对错3 .不同性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只是众多曲线中的一条对错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与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实际上指的是同一曲线对错5 .学习刚好成诵以后,再花时间去重复,对保持来说,已无明显意义了对错6 .在材料难度、数量、结构形式相近的情况下,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

智慧树知到答案 主题英语话中国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答案 主题英语话中国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多选题:Which can substitute “good” in the sentence “He is a good man”. ( ).选项:A:KindB:HumbleC:BadD:gentle答案: 【KindHumblegentle】2、单选题:Which can not substitute “good” in the sentence “He is a good man”. ( ).选项:A:KindB:HumbleC:BadD:gentle答案: 【Bad】3、多选题:Which can substitute “good” in the sentence “He is a good teacher”. ( ).选项:A:KindB:PatientC:BadD:Knowledgeable答案: 【KindPatientKnowledgeable】4、单选题:Which can not substitute “good” in the sentence “He is a good teacher”. ( ).选项:A:KindB:PatientC:BadD:Knowledgeable答案: 【Bad】5、判断题:In the sentence “Have a good day”, “good” can be substituted by “wonderful”. ( ).选项:B:错答案: 【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Which is the signal word to introduce cause ( ).选项:A:soB:ThusC:becauseD:Therefore答案: 【because】2、多选题:Which is the signal word to introduce effect ( ).选项:A:becauseB:ThusC:soD:Therefore答案: 【Thus; so; Therefore】3、单选题:Which is not the signal word to introduce effect ( ). 选项:A:ThusB:ThereforeC:becauseD:so答案: 【because】4、多选题:Which is not the signal word to introduce cause ( ). 选项:A:soB:ThusC:becauseD:Therefore答案: 【so; Thus; Therefore】5、判断题:Because is the signal word to introduce cause. ( ).A:错B:对答案: 【对】第三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Deductive order puts general statement first in the paragraph. (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Inductive order puts general statement first in the paragraph. ( ).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3、判断题:Inductive order puts evidence first in the paragraph.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4、判断题:The paragraph can be organized by space and time order.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判断题:“First, then, next” are the time signals in the paragraph.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四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The sentence “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 uses simile.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2、判断题:The sentence “The diamond department was the heart and center of the store” uses simile. (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3、判断题:The sentence “She is such a patient and kind teacher that everyone likes her” uses metaphor. (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4、判断题:The sentence “He is a man with a stony heart.” uses simile. (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5、判断题:In the sentence “The diamond department was the heart and center of the store”, “was” is the vehicle. (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第五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Varying sentence length and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methods of diversifying sentences.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2、判断题:Varying sentence length and structure is not one of the methods of diversifying sentences (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3、判断题:Varying sentence beginnings is not one of the methods of diversifying sentences( )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4、判断题:Combining types of sentences is one of the methods of diversifying sentences. (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判断题:Varying sentence beginnings is one of the methods of diversifying sentences. (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第六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Abstract words refer to intangible qualities, ideas, and concepts. ( ).选项:A:对答案: 【对】2、判断题:Concrete words refer to tangible qualities or characteristics.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判断题:Honor, truth, and kindness are concrete words.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判断题:103 degrees, obese cat and glasses are concrete words. (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5、判断题:Scientists are more general compared with chemist and physicist.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第七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The greatest love for people is the love for parents”is quoted from Confucius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2、判断题:Nowadays, to provide parents with enough food is considered being filial. But dogs and horses are also provided to that extent. Without respect, what is the difference?”is quoted from Confucius. ( ).A:对B:错答案: 【对】3、判断题: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is quoted from Confucius. (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4、判断题:Three-step quotation strategy is to introduce, quote and comment on the quotation.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判断题:As the author says can be used to quote the quotation.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八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Line graph is to show continuous and changing data.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Table can display significant numbers.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Pie chart can show proportion.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判断题:Bar graphs can compare different data.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判断题:Decrease and fall can describe upward movement. (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第九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Around and more than half of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approximate numbers. (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approximate numbers.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3、判断题:A substantial number of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approximate numbers.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More than, over and above cannot be used to describe approximate numbers. ( ).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5、判断题:Below and less cannot be used to describe approximate numbers. (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第十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A good introduction can catching the readers' attention and arousing their interest.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2、判断题:A good introduction can announcing the subject matter.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3、判断题:A good introduction can setting up the thesis of the essay.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判断题:Asking a rhetorical question can be used to start an essay.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Startling statistics can be used to start an essay.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第十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A good conclusion can giving the reader a sense of completion on the subject .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2、判断题:A good conclusion can emphasizing the correctness and importance of your thinking.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判断题:A quotation can be used to end the essay.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判断题:Summarizing the main points can be used to end the essay.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判断题:Making a call to action can be used to end the essay. (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第十二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Dear friends” can be used to express greet in the opening speech .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Ladies and gentlemen” can be used to express greet in the opening speech .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判断题:“Esteemed guests” can be used to express greet in the opening speech .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判断题:“Distinguished guests” can be used to express invite in the closing speech . (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5、判断题:“Distinguished guests” can be used to express greet in the closing speech .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

教师考试必备题库(选择题判断题)

教师考试必备题库(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首次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时间是()A.1858年B.1862年C.1863年D.1864年2.师生关系的本质是()A.人—人关系B.人—物关系C.授—受关系D.朋友关系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5.对个别学生的教育()A.就是要靠班主任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C.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二、多项选择题1.学校体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表现在()A.竞技功能B.健体功能C.防卫功能D.教育功能E.娱乐功能2.班主任建立良好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主要有()A.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教育要求B.确立共同的集体教育目标C.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D.营造健康的集体舆论E.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从层次结构上来说包括()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4.现代教育理论的三大流派是()A.终身教育论B.结构教学论C.发展性教学论D.范例教学论E.最优化教学论5.教育的阶级性在奴隶社会体现在()A.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B.对象是奴隶主贵族子弟C.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D.方法是体罚和机械练习E.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A5.C二、多项选择题1.BDE2.BCDE3.ABCD4.BCD5.ABCD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行为属于()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3.下列教学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是()A.强化基本知识的传授B.及时批改作业C.举行学科竞赛D.改善师生关系4.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22年10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招聘1名实验技术岗位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库集锦答案解析

2022年10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招聘1名实验技术岗位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库集锦答案解析

2022年10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招聘1名实验技术岗位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库集锦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选题(共25题)1.教育法制化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我国实现依法治教的关键是()。

A.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B.促进学校法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逐步建立、健全对学校的监督与评估机制C.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基本权利D.建立、健全处理教师申诉、学生申诉的程序与机制及运用司法手段处理教育纠纷的机制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应当保留其学籍()。

A.2年B.3年C.退役当年D.退役后一年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高等学校对于修满一年,申请退学的学生应当()。

A.不发任何证书B.颁发肄业证书C.颁发结业证书D.颁发修业证书答案:B本题解析: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4.高校学生权利是一项()。

A.应有权利B.法律权利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C.自然权利D.道德权利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国家规定范围之内的学费标准审批权限在()。

A.省级教育行政部门B.省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未按时向我国驻外使领馆报到、从事协议规定以外的工作、擅自变更留学单位或留学计划、擅自变更留学国别和留学身份、未按规定留学期限回国都会(可能会)被视作违约。

此外,出现哪种情况也有可能被取消公派留学资格并承担违约责任()A.未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定《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B.未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经常联系C.学习/研修成绩没有达到要求D.未向驻外使领馆递交学习/研修情况报告表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教育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一个中国女孩端起盘子吃饭,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家都采用西方的餐桌礼仪,这个女孩便会放下她的执拗而从众。

这是因为文化的什么特性?()参考答案:约束性2.儒家文化的“长幼有序”在韩国文化中也依然可见,当一个大四的学生冲着餐厅里的大一新生说,让他们安静下来,不要吵闹,这个指令会十分管用。

这体现了文化的什么特性?()参考答案:相对稳定性3.在后教学法时代,人们应当运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参考答案:错误4.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参考答案:输入与互动假设_建构主义5.“文化休克”现象较少出现在()身上。

参考答案:旅行者6.乔姆斯基强调人类语言能力的先天性,完全否认后天经验。

参考答案:错误7.语法翻译法是要翻译哪种语言呢?参考答案:拉丁语8.交际法的语言学基础主要是()参考答案:社会语言学_功能语言学9.北岛曾这样写道“一个来自古老文明的文化人,很难在另一个古老文明中存活”,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文化休克的哪个时期非常严重?参考答案:挫折期10.在20世纪2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法是()参考答案:认知法11.什么教学法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作心理咨询人与顾客,知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社团语言学习法12.布龙菲尔德关注语言系统研究,制定了语言系统内部结构的描写原则。

参考答案:正确13.以下哪项不属于第二语言学习所需要的生理条件是()参考答案:语言交往条件14.结构主义语言学只关注语言运用却忽视了语言能力的研究。

参考答案:正确15.韩礼德的语篇理论把语法研究的范围扩展到了句群。

参考答案:正确16.生成语法通过内省的方法做心理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正确17.认知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参考答案:在语言解释方面关注人文和社会因素,有利于二语学习者理解目的语。

继续教育教育心理学习题

继续教育教育心理学习题

第一章学习理论1、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________A. 表征学习B. 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发现学习2、布鲁纳语: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记忆,而在于编码;其主要说明__________A. 影响学习的条件包括外部输入的信息的组织,在短时记忆加工中的新旧信息的相互作用B. 记忆没有编码牢靠C. 学习在于编码,而不是记忆D. 编码是学习知识的主要内容3、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形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_____范型来解释A. 系列学习B. 配对联想学习C. S—R学习D. 自由回忆学习4、布鲁纳强调学习__________的重要性A. 学科基本结构B. 行为习惯C. 榜样行为D. 动机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根据__________实验结果得出的A. 系列学习B. 配对联想学习C. 自由回忆学习D. S—R学习6、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即______A. 准备律、强化律和练习律B. 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C. 反应律、准备律和练习律D. 强化律、反应律和效果律7、“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______ BA. 强化学说B. 观察学习说C. 认知学说D. 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8、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小花红奖励;这种教学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______ AA. 强化说B. 认知失调论C. 从众说D. 观察学习理论9、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____ AA. 表征学习B. 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发现学习第二章知识与概念1、我们脑海里面表征“房子是人住的”这个命题的时候,一般采用哪种表征方式______A. 产生式B. 命题网络C. 图式表征D. 符号表征2、婴幼儿在认识字母之前会唱字母歌,知道字母名称以后,当幼儿见到字母并被告知这是字“P母”时,P字母名称和其特征的联系得到加强通过日常交往和看图画、书籍等,幼儿多次经历字P名母称和P的视觉表征之间的联系下面哪种理论能解释这种现象______A. 认知心理学的发现学习B. 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察学习C. 行为主义理论的联结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一个中学生在记忆陈胜、吴广在公元前209 年领导农民起义这个历史年代时,他想象陈胜、吴广两人领“谐零”音导900农民起义,“两人领900人”这个观念与“209 ”建立了联系,这个历史年代便牢牢记住了请问这个学生采用哪些记忆策略__________A. 组织策略B. 精加工策略C. 元认识策略D. 复述策略4、加涅提出,可以通过______直接获得的概念是具体概念A. 概括B. .观察C. 定义D. 理解5、当我们面前遇到一串号码的时候,我们为了号码能暂时保留在头脑中,一般会使用一下那种策略______ A.注意和回忆B. 模式识别和回忆C. 注意和模式识别D. 模式识别和编码6、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和圆的过程中,总结这四类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所有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学生习得抽对称这个概念学生学习这种概念的形式是A. 相关类属过程B. 派生类属学习C. 上位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7、运用强化激发外部动机的前提是__________ AA. 知道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B. 强化是正强化C. 强化是权威人物给予的D. 强化要及时8、学生知道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这类知识属于下面何种类型知识______ AA. 陈述性知识B. 程序性知识C. 情景性知识D. 概念性知识第三章问题解决1、在字谜游戏中,给你6个字母将它们组成一个单词,6个字母的所有组合达720种,将这些组合全部列出来,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A. 手段—目的分析B. 逆向搜索C. 类比D. 算法2、教科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__________A. 建立表征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答案B. 理解问题检验答案建立表征解决问题C. 理解问题建立表征解决问题检验答案D. 建立表征解决问题理解问题检验答案3、专家和新手的知识组织层次结构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A. 专家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层级组织形式B. 新手知识结构主要以一种“线性”方式排列C. 专家的专业知识建立在多年的经验基础之D. 新手知识结构由一些相对来说较大的、完整的单元构成4、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数学问题深层理解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A. 思维的深刻性B. 认知结构中题型图式的贮存与激活C. 深刻的洞察力D. 思维的灵活性5、研究表明,象棋专家看一个棋盘,看5秒,能记住20多个子,而非专家看5秒只能记4至5个子;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A. 专家有敏锐观察力B. 专家有敏捷记忆力C. 专家贮存了大量有关知觉模式D. 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1单项选择、用d, s, u, l, o, h组成一个单词,这属于__________ BA. 归纳问题B. 排列问题C. 界定不良问题D. 转换问题2单项选择、研究表明,象棋专家看一个棋盘,看5秒,能记住20多个子,而非专家看5秒只能记4至5个子;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 CA. 专家有敏锐观察力B. 专家有敏捷记忆力C. 专家贮存了大量有关知觉模式D. 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3单项选择、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解决问题,其理由是___________ DA. 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B. 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C. 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D. 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4单项选择、由新手成长为专家的阶段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 CA. 新手、高级初学者、能手和专家、胜任者、B. 新手、胜任者、高级初学者、能手和专家C. 新手、高级初学者、胜任者、能手和专家D. 胜任者、新手、高级初学者、能手和专家5单项选择、在字谜游戏中,给你6个字母将它们组成一个单词,6个字母的所有组合达720种,将这些组合全部列出来,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 DA. 手段—目的分析B. 逆向搜索C. 类比D. 算法第四章学习策略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有益于学习的自我调控的学习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A. 执行性求助B. 工具性求助C. 回避求助D. 拒绝求助2、释义、口述、总结、作笔记、类比、举例、提问属于哪类学习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A. 复述策略B. 计划策略C. 精细加工策略D. 调控策略3、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关系中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A. 军事上“战略”与“战术”的关系B. 学习策略执行着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的调控C. 学习方法使用在学习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为实现策略性的学习服务D. 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出发,存在最优的学习方法4、“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A. 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 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合适的认知策略C. 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 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5、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A. 精加工策略B. 组织策略C. 复述策略D. 做笔记策略6、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A. 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B. 学生在学习中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解决问题C.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产生厌学情绪D. 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7、关于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的不正确陈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 AA. 认知策略比学习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B. 学习策略的涵义包含了认知策略C. 认知策略的获得会直接导致学习策略的提高D. 学习策略的核心部分是认知策略8、下列不属于监察策略的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DA. 阅读时对阅读材料进行自我提问B. 自我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效果C. 学习时监视自己有没有走神D. 制定学习计划9、国内外研究者开发了一项得到广泛研究的技术SQ3R以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该策略的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应采用的步骤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A. 浏览,提问,阅读,背诵,复习B. 浏览,阅读,提问,背诵,复习C. 浏览,提问,阅读,复习,背诵D. 提问,浏览,阅读,背诵,复习10、下列不属于元认知控制的是___________ CA. 学习者面临学习任务之前和实际的学习活动展开期间,激活和维持注意与情绪状况B. 分析学习情境,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和制订学习计划C. 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得心得,从失败的经验中获得教训,借此产生信心D.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展开期间,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的行为11、学习策略具体化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 CA. 给每一个策略命名,并一贯使用确定的名称;命名要尽可能简短、新颖并体现策略的实质B. 解释这些策略的意图,告知何时使用,即教给学生策略使用的条件化知识C. 制定一个体现策略有效使用程序的“问题单”D. 张贴一份上清单,并附所有策略的定义12、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们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DA. 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 象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C. 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结果D. 结合教材的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迁移第五章学习迁移1、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的是_________A. 贾德B. 桑代克C. 安德森D. 加特纳2、根据近100年来迁移研究的结果,下面说法更有科学依据的是 _________A. 如数学、计算机之类的学科能更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B. 汉字比其他文字更适合开发儿童的智力C. 单独设思维训练课是发展智力的捷径D. 通过广义知识教学可以全面发展认知能力3、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 _________ 接近A. 形式训练说B. 关系转换说C. 产生式理论D. 学习定势说4、一般性迁移不包括_________A. 技能的迁移B. 态度的迁移C. 概念的迁移D. 原理的迁移5、贾德所做的着名的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_________A. 智力技能中规则的迁移B. 陈述性知识的迁移C. 动作技能的迁移D. 认知策略的迁移6、一些研究和实际教学都发现,有时尽管学生头脑中储存了迁移所必须的经验,但这些经验不能被有效地加以利用;教师应该_________A. 检查教材体系的编排B. 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的意识C. 重新设立教学目标D. 重新设计教学程序7.运用记忆术记忆单词属于_________ BA. 近迁移B. 高路迁移C. 横向迁移D. 特殊性迁移阐述了迁移量与学习刺激、反应之间的数量关系A. 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B.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C. 产生式迁移理论D. 学习定势说9、哈洛用恒河猴作学习定势实验;猴子通过训练与学习,迁移表现是____C_____A. 通过多次尝试,学会了辨别目的物B. 通过尝试学会了解决辨别问题;C. 在后继学习中,解决相似问题速度提高D. 通过经验积累,解决新的不同类的问题的时间大大缩短10、判断是否发生了远迁移的条件不包括____B_____A. 知识领域B. 认知结构C. 物理环境D. 时间间隔11.贾德所做的着名的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 ;11智力技能中规则的迁移;2陈述性知识的迁移;3动作技能的迁移;4认知策略的迁移;12.“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21纵向迁移;2侧向迁移;3特殊迁移;4学会学习;13.研究发现,策略应用的有效性自我评价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这一结果的教学含义是 ;11策略训练应与反省认知训练相结合;2策略训练应与具体学科领域相结合;3策略训练应使学生感到愉快;4策略训练应与价值观教育同步进行;14.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最大贡献是 ;41发现了迁移的心理机制;2最早进行迁移实验研究;3否定了普遍迁移的说法;4用实验事实否定了形式训练说;15.学习定势实验的最重要理论意义是 ;31表明灵长类有“顿悟”能力; 2表明葡萄干可以作为强化物,促进猴子的辨别学习;3说明通过练习,学习可以从试误过渡到顿悟;4说明练习应循序渐进;7.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 ;31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识注意;2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3熟练的基本技能可以自动迁移;4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8.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实验表明,影响儿童将习得的策略应用于新情境并促进新的学习的重要条件是 ;11儿童对所学习的策略的效用的意识程度;2训练中儿童是否感到有趣;3练习的时间和数量;4儿童学习动机是否强烈;10.传统的记忆研究表明,先后学习两种相似但不同的材料,易引起干扰;奥苏伯尔设计组织者的实验研究表明 ;31上述结论不能成立;2只要学习材料有逻辑意义,上述结论就能成立;3在意义学习中,上述结论不成立;4通过设计“组织者”,完全可以避免上述干扰现象;第六章品德形成与培养1、移情训练不包括_________A. 角色扮演B. 情境讨论C. 理解反应D. 分享体验2、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根据态度和品德的定义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 _________A. 品德B. 不良品德C. 不能确定D. 嫁祸于人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拉斯教授等人提出了培养儿童道德认识的策略_________A. 价值澄清B. 小组道德讨论C. 群体规定D. 协调分歧4、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事物好坏判断总是易受老师的影响;儿童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_________A. 这阶段儿童道德判断处于皮亚杰的“权威”阶段B. 观察学习C. 害怕老师的批评D. 儿童有模仿的天性5、忽略_________教育的,容易造成为了图表现而做好事的“表面派”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6、下列不属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南希·艾森伯格划分的阶段是_________A. 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B. 确定助人意图阶段C. 意图和行为相联系阶段D. 行为实践阶段7.科尔伯格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 DA. 实验法B. 临床法C. 对偶故事法D. 道德两难故事法8.儿童认为,规则是大家有义务去遵守的行为规则,比赛规则一经彼此同意就不能随意改变;此时,儿童处于____ DA. 运动阶段B. 自我中心阶段C. 合作阶段D. 编制规则阶段第七章学习动机1、根据动机归因理论,属于可控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A. 能力高低B. 努力程度C. 身心状态D. 运气2、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________A. 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B. 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C. 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D. 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3、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___________A. 比较难的任务B. 非常难的任务C. 非常容易的任务D. 难度适中的任务4、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________A.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是直接的B.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C.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D.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5、伊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较难课题最适宜动机强度_______A. 最强B. 中等C. 较弱D. 没有一定强度6、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________A. 学习需要B. 学习期待C. 学习动机D. 学习态度7.维纳认为,学生将学习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更可能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______C__A. 能力B. 努力C. 运气D. 任务难度8.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激发其学习动机不应该采用的方式是____D____A. 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B. 安排竞争的情境C. 严格评定分数D. 取得成功及时表扬给予强化9. 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C_____A. 耶克斯和多德森B. 马斯洛C. 韦纳D. 多伊奇第八章个别差异1、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__________A. 文学B. 数学C. 化学D. 物理2、威特金根据人利用自身身体内部的线索和外部的线索调整身体位置的能力的差异,把人的认知方式分为________A. 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B. 沉思型与冲动型C. 整体型和系列型D. 认知风格的整体—分析和言语—表象风格维度3、解决问题时,倾向于按照问题的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解决子问题,只有在学习过程快结束时,才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看法,这种学生称为________的学生;A. 沉思型B. 冲动型C. 整体性D. 系列型4、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在________的儿童A. 70B. 130或 140以上5、小明是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但他的学习效果却很差,学习成绩明显的落后于同龄人,可以认为小明是________A. 学习正常的儿童B. 智能不足儿童C. 学习困难儿童D. 禀赋优异儿童6、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属于__________A. 认知策略范畴B. 认知风格范畴C. 认知能力范畴D. 认知过程范畴7.沉思型和冲动型这两个概念最早是由________提出来的 BA. 威特金B. 卡根C. 戈登.帕斯克D. 赖丁7、研究表明,在学习中一般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个体在认知风格上属于 ________ BA. 场独立性B. 场依存性C. 冲动型D. 沉思型第九章教学目标1、下列关于一般与具体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________A.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和评价学生的基础B. 不能太宽泛也不能太具体C. 不能只强调了相对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成果,也不能含糊不清D. 对教学目标做具体陈述,而对学习结果做一般陈述2、下列关于鉴别起点行为和学生特征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A. 起点行为是指学习新知识之前必须具备的基础经验B. 在进行新的教学之前,学生们的起点和水平是相同的C. 学生的能力和人格方面的特征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质调整教学D. 可通过与学生进行言语沟通或纸笔测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和特征3、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犯了________的错误A. 对学生要求过高B. 目标过于笼统C. 只陈述了教师行为没有提及学生行为D. 目标明确4、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哪三大领域________A.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B. 知识、理解和应用C. 接收、组织和反应D. 知觉、定势和复杂反应5、一般与具体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是有________提出的A. 布鲁纳B. 奥苏伯尔C. 加涅D. 格朗伦德6、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来制定教育的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____C____、动作技能和态度等五种;A. 空间能力B. 视觉信息C. 认知策略D. 社会性发展7、下列关于发展标准参照的测验题叙述错误的是____C____A. 发展标准参照的测验题是指根据作业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测验的命题工作B. 编制测验时,应注意评价的目的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需要的技能C. 编制测验时,还要看他们是否记住了教学材料D. 测验的编制和评价应该采取标准参照评价的原则8、目前被公认最为完整和系统的教学设计模型是由____B____提出的A. 沃森和克里克B. 狄克和凯里C. 梅尔和加涅D. 格朗伦德9、关于狄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模型叙述正确的是_____C___A. 该模型包括八个步骤 C. 发展标准参照的测验题是指根据作业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测验的命题工作B. 模型中的第二步教学分析和第三步鉴别起点行为和学生的特征,先后次序不可调换D. 总结性评价目的是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第十章课堂教学1、下列哪项关于提问对教学的作用的运用是错误的________A. 提问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教学B. 问题可以激化认知矛盾,启发学生积极思维C.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情况D. 经常提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使同学们感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提升教师的权威性2、发现学习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________所倡导并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A. 加涅B. 布鲁纳C. 布卢姆D. 奥苏伯尔3、下列关于有效教学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________A. 有效教学是指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真正掌握了教师所教授的主要内容或技能的高质量的教学B. 有效的教学即有效的讲课,一堂精彩的讲课,可以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C. 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具备学习的基础知识为前提D. 有效的教学还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4、下列关于教学事件和学习过程的关系以及九大教学事件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A. 教学事件的目的在于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B. 使学生能够从“现在的位置”过渡到终点目标中规定的性能的获得C. 九大教学事件的顺序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不可以随意更改D. 当所有的教学事件都由学生自己来提供时,被称为“自我教学”5、加涅的九大九大教学事件不包括________A. 引起注意B. 提供学习指导C. 提供消极反馈D. 促进保持和迁移6.下列关于合作学习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____C____A. 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不局限于以前的成绩和个人的需求B. 合作学习可以节省时间与普通教学模式相比,有时几乎是戏剧性地缩短了作业时间C. 合作学习可以允许一些学生不学习“搭便车”D.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观察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机会7、下列关于讲授法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_____D___A. 教师能够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大量知识信息B. 教师可以运过言语技巧突出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灵活处理C. 讲授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而且安全可靠D. 学习不积极的学生被动、机械听课,尤其适合使用讲授法8、教学事件指的是教学所包含的经过设计的、外在于学习者的一套用于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事件,由__A______提出A. 加涅B. 格朗伦德C. 布卢姆D. 狄克和凯里第十一章教学评价1、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_A. 测量是用来鉴别能力和性格方面个别差异的工具B. 测验是对个体具有某一特征的程度进行量化描述的方法C. 教学评价包含了测验与测量D. 教学评价可以不包含价值判断2、论文题的缺点不包括_________A. 评分困难B. 测试成本高C. 缺乏客观标准D. 公平性欠佳3、下面关于成就测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_________A. 成就测验要重点评价学生对重要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B. 成就测验的题目要注重细节C. 成就测验的内容应能满足测验结果的特定需要D. 增加成就测验的题目可以提高测验的信度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客观题测验_______A. 填空B. 选择C. 匹配D. 作图5、关于是非题,下面哪项说法是错误的_________A. 主要用来测量对事实性陈述、术语定义以及定律表述是否正确的判断能力B. 鼓励在题目中使用否定句,尤其是双重否定C. 只有两个选项,学生猜测成功的可能性高达50%D. 应该让每个问题中只包含一个观点6、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_A. 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状态主要依靠传统的纸笔测验B. 自陈量表法要求学生自己填写C. 轶事记录法是一种结构性观察D. 轶事记录法中要使用概括性和评价性语言来记录7.代币制不适合哪个群体___D____A. 小学生B. 智能不足的学生C. 中学生D. 大学生8、下列表现不属于多动行为的是____B___A. 离座B. 攻击他人C. 擅自走动D. 随意讲话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和谐沟通的特征__A____A. 传达感性的信息B. 表达自己的愤怒C. 接纳学生的感受D. 谨慎使用赞扬10、下列哪一项是关于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描述____D___A. 学生小强因为感冒头疼,所以在上课时趴在了桌子上B. 学生小明没有听懂老师刚才讲过的一道数学题,举手向老师示意C. 因为家里有急事,学生小刚向老师说明情况后离开课堂D. 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小天没举手就把答案说了出来1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行为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____C___A. 观察并分析学生的行为B. 确定问题行为的频率C. 将惩罚作为改正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措施D. 实施行为矫正的程序,评估行为矫正效果12、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__B____A. 尽快与家长联系B.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价值判断C. 接受学生关于不良行为的任何借口D. 斥责和惩罚学生。

记忆的研究方法

记忆的研究方法

2 分散注意法 分散注意法( method) 分散注意法(distractor method)主要用来排 除重复练习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影响。 除重复练习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影响。其和记忆广 度法的区别在于记忆保持阶段: 度法的区别在于记忆保持阶段:为防止被试利用 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习, 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忆 的材料上转移开来。Peterson(1959)采用该方 的材料上转移开来。Peterson(1959)采用该方 法进行了测验: 法进行了测验:要求被试记忆三个字母或三个辅 音字母的组合( )。刺激以三个音串的 音字母的组合(如X-J-R)。刺激以三个音串的 方式呈现1 秒钟,紧接着呈现一个三位数字, 方式呈现1 秒钟,紧接着呈现一个三位数字,要 求被试进行减3的运算。当信号呈现时, 求被试进行减3的运算。当信号呈现时,要求被 试立即对回忆原刺激。 试立即对回忆原刺激。该实验确定的回忆间隔分 12, 秒以后。 别定在 3,6,9,12,15 和 18 秒以后。
3 记忆搜索研究范式
记忆搜索(Memory search)范式由Sternberg设 记忆搜索(Memory search)范式由Sternberg设 计,主要用来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该范 式基本程序:要求被试记忆一系列项目(正集 positive set),然后呈现一个测试项目(test set) 然后呈现一个测试项目(test item),要求被试判断该项目是否在正集中出现 item),要求被试判断该项目是否在正集中出现 过。如图4 13所示: 过。如图4-13所示:
2 再认法
再认法 (recognition method)是同时呈现识记 method)是同时呈现识记 过的(有关刺激)和未识记过的(无关刺激)材 料,要求被试将两者进行区分。其基本程序:先 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刺激项目(有关刺激),然后 将有关刺激和无关刺激混合呈现,要求被试逐项 判断某刺激项目是否在第一次呈现中出现过。这 种程序有两种计算方法: ①当“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 ①当“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时,再认分 数=(正确再认的百分数)-(错误再认的百分数) (正确再认的百分数)②当“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 ②当“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时,

课堂笔记的功能

课堂笔记的功能

课堂笔记的功能
黄侃
【期刊名称】《教育研究与评论》
【年(卷),期】2024()4
【摘要】只要观摩课堂,我就习惯于坐在教室中间,与学生为伴。

我喜欢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看看他们对教师的反应,听听他们讨论的话题……有时我也会翻翻他们的课堂笔记。

由此,我发现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即大多数学生并未让课堂笔记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学生不做记录、来不及记录、不知道记什么、记录内容错误百出等现象比比皆是。

【总页数】2页(P126-127)
【作者】黄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试论"课堂笔记"在聋生学习中的教育功能和实施策略
2.别忽视了学生的课堂笔记——浅谈新课程下课堂笔记的意义与指导
3.浅谈能力命题立意下发挥课堂笔记的功能
4.记笔记功能的认知心理研究——中国学生听英语讲座时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和外储存功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笔记功能的认知心理研究——中国学生听英语讲座时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和外储存功能Guangzhou,ChinaModemForeignLanguages(Quartedy)V o1.26No.2April2003:193—199ACognitivePsycholinguisticApproachtotheFunctionsofNote-takingLIUYong—carl Thispaperreportsacognitiveresearchonthefunctionsofnote—takinginacontextofChinese EFLlearners.Itevaluatestheeffectofthefunctionsofnote—taking(encodingandexternalstoragefunction)andthetimeoftesting(immediateanddelayedtesting)onpost—lecturerecognitionofgen—eralandspecificinformation.Ninety—twoadvancedChineseEFLlearner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reeparallelgroupsand wererequiredtolistentoa19一minutetapedlecture.Group1listenedtothelecturewithouttakingnotes;group2listened,tooknotes,butwasprecludedfromreviewingthenotes;group3listene d,didnote—takingandwasallowedtoreviewthenotesafterwards.Allgroupsweretestedontheirim- mediateanddelayedmemoryperformanceofa30??itemmultiple??choicetestbasedongene ral(15items)andspecific(15items)informationrespectively.Thesubjects'testSCOreSweresubje ctedtoquantitativeanalysis.Specificallybothmultivariateandunivariateanalysisofvarianceunde rthere—peatedmeasurestatisticalpackagewereusedtoanalyzethedata.Tl1eresultsshowthattheeffe ctofreviewingthenotestaken(theexternalstoragefunctionofnote—taking)issignificantonrecognitionof specificinformationinbothtimesoftesting,whichisincontrastwithitsinsignificanteffecton recognitionofgeneralinformationinbothtests.Asregardstheeffectoftheveryactoftakingno tes(theencodingfunctionofnote—taking),nosignificanteffecthasbeenfoundinanyconditionineithertest.Tl1eresultsindicatethata)theveryactoftakingnotes(encodingfunction)alonemaynotb eusefulforrememberingprocess,b)thebenefitofnote—takingmayaccruefromhavingtheopportunityofreviewingthenotestaken(externalstoragefunction),andc)theeffectofreviewing,iftherei sany,isonlyreflectedonrecognitionofspecificinformationotherthanthatofgeneralinformati on. ThefindingsofthepresentstudyareenlighteninginguidingbomLlandL2educatorsand learnersastowhentotakenotes,howtousenotesandwhatshouldbenoteddown.Furthermore ,theyalsolayatheoreticalfoundationforthedevelopmentofnote—takingcoursesandshedalightupon researchonunderlyingprinciplesofadvancedmeta—cognitiveskills.Keywords:Note—taking,encodingfunction,externalstoragefunction,cognitivepsycholinguistic Correspondence:FacultyofEnglishLanguageandCulture,ForeignStudies,Guangzhou510420,PR.China<stevenlau@>2003年4.】第26卷第2期1.前言现代外语(季刊)ModernForeignLanguages(Quarterly)Apr.2003V01.26NO.2记笔记功能的认知心理研究中国学生听英语讲座时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和外储存功能★刘永灿提要:本研究对我国某外语院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记笔记行为进行了一项定量型研究.我们检验了记笔记的功能(编码功能和外储存功能)以及测试时间(即时测试和延迟测试)对总体信息(文章大意)和具体信息(文章细节)的记忆有什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两次测试中,复习与不复习笔记(记笔记的外储存功能)在回忆具体信息层面上有显着差别而在回忆总体信息层面上没有.至于记不记笔记(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在两次测试中的两个记忆表现层面上都没有区别.关键词:记笔记,编码功能,外储存功能,认知心理【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05(2003)02—0193—07记笔记在大学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老师也经常鼓励学生在听课或听讲座时记笔记.可是真要问到该不该记笔记,记笔记有什么作用时,大多数人却只能根据个人经验来回答或者根本答不上来.由此可见,从学生到教师到研究者对记笔记的功能还不是十分清楚.换句话说,关于记与不记有什么不同(记笔记的编码功能)以及复习与不复习是否有差别(记笔记的外储存功能)等问题(DiVesta&Gray1972;Harfley&Davies1978;Carrier&Titus1981;Dunkel1985.1989;Cha udron1988;Kiewra1991;Hale&Courmey1994;Zhong2000)有待进一步研究.2.研究背景DiVesta&Gray(1972)最早把记笔记的功能归纳为编码功能和外储存功能.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假设是指记笔记有利于信息的储存从而有助于信息的记忆;而记笔记的外储存功能假设是指记下的笔记经复习后有利于信息的提取从而有助于信息的记忆.前者的检验主要是比较两组受试的记忆表现,其中一组只听而不记笔记,另一组则边听边记;后者的检验也是比较两组受试的记忆表现,其中一组不允许复习记下的笔记,另一组则在记完笔记后可以复习所记的内容.Kiewra(1991)指出,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得益于编码过程中的生成加工(generativeprocessing)机制.生成加工这个概念是由Wittrock,Marks&Doctorow(1975)在对记笔记过程中出现的如使用下划线,数字,符号和标识等行为进行解释时提出的.Peper&Mayer(1986)进一步指出记笔记可以使听力材料和背景知识之间自发地产生某种链接关系.各种各样的笔记形态正是这种生成过程的集中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者记下的东西记录了他们作笔记时的心理过程.所以,作笔记的人会倾向使用一些他们所熟悉的符号来作为意义的表征以便于储存.Saunders(1995)也进一步证实了列表,用数字标顺序,划线等记笔记的技巧有利于学生进行信息的加工和理解.简而言之,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可以使听到的语言材料更便于储存在记忆当中.在这样一个层面上,我们认为记笔记的编码功能有利于信息的加工.至于记笔记的外储存功能则可以从记忆辅助理论中(memoryaid)得到解释.具有超常记忆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少.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依靠一些个人的记忆策略(mnemonics)本文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董燕萍博士的悉心指导,作者在此深表感谢.也感谢本刊匿名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一二=记笔记功能的认知心理研究l95或者是外部辅助手段(externalmemoryaid)来帮助记忆的.听讲座所记下的笔记可以认为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外部辅助手段.但为什么笔记能辅助记忆呢?记忆辅助理论认为笔记中所包含的信息是以个人化的图式结构来储存的.不同的人所记的笔记不尽相同正好说明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例如,大家都在笔记中使用直线或是某种符号,但他们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因此,在回忆内容和信息时,如果我们用储存时的知识结构来提取信息,那么回忆这些内容就比较容易.同理,由于我们所作的笔记中隐含了理解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结构,所以我们在复习自己的笔记时,可以通过相同的知识结构来提取信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我们认为记笔记的外储存功能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对母语环境下记笔记的功能的研究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经历了一个高潮.例如,DiVesta&Gray(1972),Hartley&Davies(1978),Richards&Friedma(1978),Carrier &Titus(1981)都对记笔记的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记笔记当时的心情与动机以及记笔记的技能训练也会影响记笔记的效果.至于二语方面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只有四个(Dunkel1985.1989;Chaudron1988;Hale&Couftney1994).这些研究的结果都不尽相同,对该不该记笔记和要不要复习一直没有定论.此外,即使要记,是不是总体信息(文章大意)和具体信息(文章细节)都得记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以上列举的大多数研究只用了即时记忆测试,如Dunkel(1989).我们认为,对记忆效果的考察,应涵盖一段更长的时间.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本文的研究问题可归结为:(1)中国学生在听英语讲座的环境下记不记笔记(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对总体信息和具体信息的记忆表现有什么影响?(2)中国学生复不复习他们所记的笔记(记笔记的外储存功能)对总体信息和具体信息的记忆表现有什么影响?(3)即时测试和延迟测试对记忆表现的影响是否相同?3.实验方法与实施3.1受试受试为92名中国某外语院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年龄在二十至二十三岁之间.这些受试来自三个教学班.有两个班三十二人,另一个班二十八人.我们选择他们作为实验对象主要基于三个原因:(1)他们在一起学习了两年多,有着相似的学习经历;(2)他们都通过了专业英语四级考试,英语水平被认为已达到高级(由于记笔记被认为是一项高级语言和认知技能,所以选择这些受试较合适.此外在分析了四级考试的听力,听写分以及总分后发现班与班之间没有显着差别);(3)这些学生在毕业后有相当部分将赴海外留学,而作笔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他们在实验中会有较好的动机.3.2实验设计本实验主要检验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和外贮存功能对受试记忆表现的影响.我们还想了解这两种功能在即时测试和相隔一段时间后进行测试对记忆表现的影响是否一样.因此,本研究有两个自变量,即记笔记的方法(简称方法)和测试时间(简称时间).除此以外,我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两个自变量在总体信息记忆和具体信息记忆这两个记忆表现层面上有怎样的因果关系,所以本研究有两个因变量.参加实验的三个教学班被随机认定为组一,组二和组三.实验的控制组使用方法一(组一):受试只听不记笔记;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在实验中被操作化定义为方法二(组二):受试边听边记,但记完后不能看所记下的笔记;记笔记的外储存功能在实验中则被操作化定义为方法三(组三):受试边听边记,记完后还可以复习记下的东西.为了检验即时测试和延迟测试对受试的记忆表现是否有影响,我们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在听完讲座后马上进行而另一次在两周后进行.由于本研究的两个自变量中的组间因子(方法)有三个层次而组内因子(时间)有两个层次,所以我们选用了3×2的混合设计方案(见表1).刘永灿表1设计方案多因子混合设计方案(重复测试)测试时间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时间一组一(28人)组二(32人)组三(32人)时间二组一(28人)组二(32人)组三(32人)3.3听力材料和调查工具本研究的听力材料是一段十五分钟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讲座录音,是从AdvancedListeningCompre—hensionDevdopingAuralandNote.takingSkills(Dunkel&Pialorsi1982)中选取的.全文1585个单词,语速为每分钟118个字.本研究的记忆表现测试题使用了三十道选择题.其中的十五题是总体信息题而另十五题是具体信息题.例如:总体信息题:Thepyramidruinsdemonstratethe(A)(A)magnificenceofancientEgypt'Scivilization(B)Egyptian'Sbeliefinembalming.(C)numberofEgypt'Sdynasties.(D)universalityofdynasties.具体信息题:HowmanykilogramsdidtheaveragelimestoneblockintheGreatPyramidweigh?(B) (A)15,000(B)2,100(C)10,500(D)5,000Dunkel(1985)的博士研究及相关研究(1989)对记笔记的编码功能进行了检测.而本研究则同时对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和外储存功能进行了检验.此外,本研究除Dunkel所使用的即时测试外还对受试的记忆表现进行了延迟测试.由于研究背景相似,我们选用了相同的测试工具.但由于本研究在两个不同的时间使用同一测试工具对记忆表现进行测试,所以在第二次测试时我们打乱了试题和选项的顺序,以避免测试的练习效应(practiceeffect).此外,为了控制对材料的熟悉程度这个变量,我们在测试卷的最后设置了一道关于话题熟悉度的问题.受试根据个人的情况在四个选项中选取其中的一项:(1)一点也不了解,(2)知道一点,(3)知道很多,(4)有关内容我全知道.结果表明,92个受试当中有91人选择了第二个答案.这说明,对材料的熟悉度这个变量基本得到控制.3.4实验步骤三个平行班被随机认定为组一,组二和组三.在开始做实验之前,组二和组三的受试已经接受了三个月的记笔记的正规训练.三个月后,实验由受试平时上课的老师协助在正常课堂上进行.在听录音之前,老师给组二和组三的受试发白纸记笔记.紧接着,老师告诉受试用平时训练的方法来记笔记并开始放录音.录音结束以后,老师给所有的受试分发即时测试卷.组一的受试立即开始做题;组二的受试等老师把笔记收上去以后开始做题;组三的受试在答题之前可以查看他们的笔记.受试答完题后,老师把所有的卷子收齐.两个星期后,延迟测试同样在正规课堂上进行.所有的受试所拿到的卷子在内容上与即时测试卷一样.但题的顺序和选项的顺序不一样.在回答问题前,三个组都不能再听录音.组三在答题前可以复习一下两周前记的笔记而组二和组一的受试则直接答题.在测试结束后,所有的卷子以及发给组三的笔记全数收回.3.5记分和统计方法每答对一题得一分.总体信息题最多能得15分,具体信息题也最多能得15分.实验的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下的重复测试统计组合(repeatedmeasure)来进行分析.我们先用双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2-waymultivariateanalysisofvariance)对实验数据进行总体评估,然后用单变量变异数分析(univariateanalysisofvariance)对组间因子和组内因子分别进行检验,最后我们对组间因子进行多重事后差异检验(posthocmultiplecomparisons).4.实验结果记笔记功能的认知心理研究表2描述性统计——各组在即时测试及延迟测试中的平均分197T1=即时测试T2=延迟测试Gen=总体信息Spe=具体信息表2对各组的即时测试和延迟测试的表现进行了描述,而表3显示方法和测试时间的主效应都有显着意义(F方法=23.667,P<.001;F测试时间=11.316,P<.001),而这两个自变量的相互作用则不明显(F=1.057,P=.379).因此,我们认为受试在记忆表现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主效应而不是由相互作用引起的.为了进一步找到差异的确切来源,我们要对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分别检验.表3双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Wilks'Lambda检验)变异来源差异值F值自由度显着性检验组间差异方法组内差异测试时间方法★测试时间1.O88.257.O4923.667l1.3161.057.000★★000★★379由表3已知组间因子差异的主效应有显着意义.表4进一步说明这种显着差异仅表现在具体信息的记忆上(F=43.362,P<.001).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在回忆具体信息这个层面上讨论记与不记,复习与不复习才有意义.因此,我们还要用TurkeyHSD检验法在具体信息回忆这个层面上对组间因子进行多重事后差异检验(见表5),看看是由哪两组受试造成了这些差别.表4组间差异单变量变异数分析(Wilks'Lambda检验)变异来源测量类型平方和自由度F值显着性检验方法总体信息记忆22.48923.022.054具体信息记忆309.590243.362.000"表5说明,在具体信息记忆这个层面上,组一和组二在两次测试中都没有显着差异,而组三在两次测试中都明显好于前两组(即时测试:F(2&3)=一1.8438,P<.001;F(3&1)=2.7321,P<.001;延迟测试:F(2&l3)=-2.6563,P<.001;F(3&I)=3.4107,P(001).表5是具体信息记忆多重事后差异检验(TurkeyHSD检验)的结果.刘永灿表5具体信息记忆多重事后差异检验(TurkeyHSD检验)因变量平均值差标准误差显着性检验具体信息记忆201001oo012具体信息的延迟记忆2331一.7545—2.65633.4107.438.423.438.203.O00.O00至此,关于组间差异的检验结果可以总结为:组三在两次测试中都与组一和组二存在显着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只表现在具体信息的记忆上.此外,在两次测试中,组一和组二无论在总体信息记忆或是具体信息记忆上都没有差别.总之,外储存功能在回忆具体信息时起作用,而编码功能则在两种记忆层面上都没有显着意义.由表3已知组内因子差异(时间)的主效应有显着意义.表6进一步说明这种显着差异仅表现在具体信息的记忆上(F=1.250,P<.001).从总体上看,在总体信息记忆这个层面上,即时与延迟测试的效果没有显着差别而在具体信息这个层面上,即时测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延迟测试.这个结果与组间差异检验的结果非常相似,即自变量只在具体信息记忆这个因变量上有差异.表6组内差异单变量变异数分析(Greenhouse—Geosser检验)变异来源测量类型平方和自由度F值显着性检验时间总体信息记忆具体信息记忆.5l71.250l1.5711.250692O005.讨论本实验结论之一在即时和延迟测试中,记与不记(记笔记的编码功能)在记忆表现的两个层面上都没有显着差别.Eystenck&Keane(20OO)指出充分的训练是同时做两件事的前提条件.同理,记笔记也须经过训练后才能同时完成听和写这两件事.Carder&Titus(1981)以及Peck&Halmafin(1983,参见Dunkel1985:13)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训练的强度对记笔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Meter&Peggy(1994)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记笔记训练才能达到一心二用,否则记不记笔记都一样.本研究的受试虽然在实验前已接受了三个月的训练,但这样的训练也许并不充足.换言之,记笔记这种行为在没有达到自动化时,也许不但不能协助信息的加工,甚至可能妨碍理解编码的过程.所以在我们的实验中,记或不记笔记没有区别不足为奇.此外,学生的态度和动机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Flowerdew(20OO)指出,学生记笔记的行为往往因演讲人,所涉及的话题以及当时的心情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内容枯燥,语言复杂往往使听讲座的学生跟不上也不愿继续听下去.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记笔记的编码功能自然就发挥不出来.虽然本研究在讲座难度的选择,内容的熟悉度以及学生的动机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组二的受试很可能因为讲座和测试的时间偏长以及炎热的天气而不愿记笔记.因此,虽然组二可以记笔记,但与组一(只听不记)的受试没有多大区别,即记与不记都一样.本研究的这一结论说明,充分的训练和舒适的心情是记笔记的前提条件,老师不应盲目的鼓励学生记笔记,应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课程.本实验结论之二在即时和延迟测试中,复习与不复习(记笔记的外储存功能)仅在回忆具体信息这个层面上起作用.笔记被认为是编码的结果,复习笔记就是一个利用编码结果来提取信息的过程.听讲座过程中记下的笔记是按照一定的图式结构来编码的,提取信息时也必须使用相同的图式结构.在本研究中,由于总体信息很可能在编码之前就已经存在受试的知识结构中,所以在提取这部分信息时并不依赖编码的结果——笔记,所以复习和不复习在回忆总体信息时没有差别.相反,由于受试在听讲座前未必了解年代,数字等具体信息,所以这些信息必须通过编码的过程才能进入受试的知识结构.在提取的时候,就必须依赖包含相同编码结构的笔记,因此复习和不复习在回忆具体信息时-12一忆记时即的息信体具记笔记功能的认知心理研究199有显着差别.本研究的这一结论说明,学生对什么时候应该记笔记应有所选择.如果只要求记住总体信息,可以不必记笔记,但如果要求记住具体信息则可以通过复习笔记来辅助记忆.本实验结论之三在总体信息记忆这个层面上,即时测试与延迟测试没有显着差别;而在具体信息记忆这个层面上,即时测试的成绩明显好于延迟测试.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受试还能记住文章的大致内容,却忘记了很多细节,这与我们的一般经验相吻合.本研究的这一结论说明,细节容易被忘,所以应趁早使用记笔记的编码功能.6.结语本研究认为,(1)单纯的记笔记行为对回忆不一定有用,记笔记的好处很可能来源于复习笔记,所以学生不能只记不复习;(2)如果要求只记住文章的大意,可以不必做笔记,但如果要求记住某些具体细节,则可以通过笔记来辅助记忆;(3)要趁早使用记笔记的编码功能.本研究对学生,教师和研究者在考虑记不记,什么时候记以及记什么等问题时具有指导意义.此外,本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对记笔记培训课程的设置以及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参考文献Carrier.C.A.&A.Titus.1981.Effectsofnotetaking.pretrainingandtestmodeexpectati onsonlearningfromlectures【J】. 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18:385—397.Chaudron.C..J.Cook.&L.t~schky.1988.Qualityoflecturenotesandsecondlanguagel isteningcomprehension【M】.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atManoa.CenterforSecondLanguageClassroomResearch .DiVesta.F.J.&G.S.Gray.1972.Listeningandnote—taking 【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63:8一l4.Dunkel.P.&F.Pialorsi.1982.AdvancedListeningComprehension:DevelopingAuralandNoteTakingSkills【M】.Rowley.MA:NewburyHouse.Dunkel.P.1985.ImmediateRecallofEnglishLectureInformationNativeandNormativeSpe akersofEnglisha5aFunctionofNoteTaking【D】.Unpublisheddoctoraldissertation,U面versityofArizona.Tucson.Dunkel.P..S.Mishra&D.Berliner.1989.Effectsofnote-taking,memoryandlanguagep roficiencyonlecturelearningfornativeandnoonativespeakersofEnglish【J】.TESOLQuarterly.543—549. Eystenck,M.W.&M.T.Kcane.2000.Cognitive脚chology 【M】.Sussex:PsychologyPressLid.ler&D.Li.2000.Chineselecturers'perceptions.problemsandstra tegiesinlecturinginEnglishtoChinese—speakingstudents【J】.尼ELCJournal.31:116—138.Hale.G.A.&R.Courtney.1994.Note—takingandlisteningcomprehensionontheTestofEngIishasaFb峨gnLanguage【J】.LanguageTesting,ll:29—47.Hartley,J.&I.K.Davies.1978.Notetaking:Acriticalreview【J】.ProgrammedLearning正EducadonalTechnology.15:207—224.Kiewra.K.A.N.FDuBois,et.a1.1991.Note—takingfunctionsandtechniques[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83:240—245.Meter,P.V.L.Yokio&M.Pressley.1994.Collegestudents'theoryofnote—takingderivedfromtheirperceptionsofnote—taking【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86:323—338.Peper.J.&E.Mayer.1986.Generativeeffectsofnotetakingduringsciencelectures[J].J ournalofEducaffonalPsychology.78:34—38.Richards,J.&F.Friedman.1978.Tbeencodingversustheexternalstoragehypothesisinnotetaking[J】.ContemporaryE-ducatlonalPsychology.3:136—143.Saunders.G.W.,et.a1.1995.Visuallearning:Note—takingtechniquesforaidingcomprehension【J】.ScienceTeacher,62:42—45.Wittrock.C.,B.Marks&J.Doctorow.1975.Readingasagenerativeprocess【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67:4.84—489.Zhong.Y.2000.Effec~ofNote-takingonI_2一Quality 【D】.Unpublishedthesis.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Guangz.hou,P.R.China.收稿日期:2002—5—20;作者修改稿.2003—3—5;本刊修订,2003—3—14通讯地址:510420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stevenal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