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教科版)】影长的四季变化-3学习任务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影子的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2.5《影子的四季变化》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聚焦1.引入:在三年级时,我们曾经观察过阳光下物体影长的变化,知道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
太阳的位置越高,影子会越长还是越短?(预设:太阳位置越高,影子会越短。
)2.提问:四季交替,年年循环,那日影变化会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会,家门口的树,夏天影子不能遮住房子,冬天影子会遮住房子;会,太阳的位置一直在不停地变化,日影肯定会发生变化;不会,每天太阳的位置变化都是东升西落,日影都是一样的。
)3.揭题:很好,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四季日影的变化究竟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
(板书:影长的四季变化)思考回顾阳关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一天中日影长度的变化规律,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
科学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古人是如何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的1.布置任务:课件出示古人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分对日影的观测图片,引导学生动手画出日影长度,并将它们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2.提问:从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夏季太阳高度最高,冬季太阳高度最低,春季和秋季的太阳高度适中。
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长,春季和秋季影子适中。
)探索二:制作简易圭表1.引导:引导学生阅读圭表构造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学生发表观点。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制作简易圭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三:利用自制圭表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1.展示:出示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示意图。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按要求完成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制作简易圭表。
学生模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基于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变化规律,最终得出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
3.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研讨结果。
《四季的形成导学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四季的形成》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四季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 掌握地球公转、自转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3. 理解气候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一、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这四个季节是如何形成的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四季的交替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四季的形成》这个话题。
二、学习过程1. 什么是四季?四季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轨道倾斜,使得不同地区的太阳光照不同,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通常,我们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在北半球,春天是从3月21日开始,夏天是从6月21日开始,秋天是从9月23日开始,冬天是从12月21日开始。
而在南半球,四季的时间则与北半球相反。
2. 地球的运动对四季的形成有何影响?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自转一周,形成一天。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并不完全重合,而是倾斜23.5度。
因此,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各地受到太阳光照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气温和季节的变化。
春分和秋分时,地球的赤道点正对着太阳,这时全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和黑夜时间基本相等,气温适中,是一个转换季节的时间点。
夏至和冬至时,地球的北半球或南半球犹如靠近太阳或离开太阳,导致极昼、极夜现象,气温相对较高或较低,进入炎热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季。
3. 气候与季节的关系是怎样的?气候是长期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或统计值,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的气象特点。
季节则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表现,通常包含相对稳定的温度、降水量等要素。
四季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气候的变化,比如春季气候温暖,植被繁茂;夏季气候炎热,降水充沛;秋季气候凉爽,果实成熟;冬季气候寒冷,雪花纷飞。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季的概念及形成原因,掌握了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对四季变化的影响,理解了气候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四季交替,带来了不同的风物、景色和体验,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每一个美好的季节。
四、课后作业1. 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学习任务单

课前学习任务
1.了解显微镜各部分名称,能简单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2.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个手持显微镜。
3.收集小昆虫的尸体,准备一棵小草。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简要说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习任务二】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7 月
学生1.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2.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二年级【科学(教科版)】不同的季节-3学习任务单

chūn sè mǎnyuán
春色满园
dà xuě fēn fēi
大雪纷飞
bīng tiān xuě dì
冰天雪地
qiū fēng xí xí
秋风习习
jiāo yáng sì huǒ
骄阳似火
tiān hán dì dòng
天寒地冻
bái xuě ái ái
白雪皑皑
chūn huí dà dì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制作四季变化图 材料:白纸、剪刀、胶水、铅笔、尺子 备注:描述季节的词语资料见后
【学习任务二】
搜集一到两种与你喜欢的季节有关的物品,制作一个季节礼盒
【学习任务三】
学习
了解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与季节的关系
chūnnuǎn huā kāi
春 暖 花开
qiū gāo qì shuǎng
课例编号 课题 教科书
姓名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二
学期
第一学期
《不同的季节》
书名: 《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息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知道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各不相同。 知道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有不同的影响。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关于四季的资料,思考不同的季节有哪些变化,以及不同的季节对动物、植 物、人有什么影响。
春回大地
lǜ shù chéng yīn
绿树 成 荫
chūn yì àng rán
春意盎然
liè rì yán yán
烈日炎炎
shuò guǒ léi léi
硕果累累
běi yàn nán fēi
北雁南飞
2024年春学期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精华版

2024年春学期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由我担任小学六年级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全班4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3人。
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已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因为之前有些探究活动开展的拓展性不足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影响了科学素养的培养。
部分学生探究活动效能较差。
在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创造条件拓展学科资源,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小小工程师”“生物的多样性”“宇宙”和“物质的变化”四个单元组成。
“小小工程师”单元引导望学生担当起工程师的角色,像工程师一样根据规定的任务目标,设计并制作相应的产品。
本单元学习核心是以建造塔台为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个“工程”建造的系统过程:明确任务——设计——建造(模型)——测试——评估——改进。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建立起对工程的了解,感受工程的复杂与魅力。
本单元第一部分是第1——2课,是对现有工程的了解,并为学生后面的工程实践做认知储备。
第二部分是第3——7课,学生将亲历工程实践。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以认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为线索,从校园生物入手,引导理解地球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第1——2课)及种群内不同生物个体的差别(第3——5课),构建地球生物丰富性及多样性的认识。
在认识种群内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古代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组织了遗传变异(第3——5课)及生物进化(第6课)的内容。
研究生物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为了保护人类。
第7课研究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关系及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本单元建立生物多样性、生物的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等概念,学习二歧分类法等研究生物世界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宇宙”单元学习中应想一想学生有没有观察过某些天文现象,对于各种词汇,探索宇宙的方法——观察、推理与发现,他们理解吗?能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和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想象,建构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形成具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体系或结构模型,形成有一定系统的宇宙认识观。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影长的四季变化》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影长的四季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影长的四季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影长的变化,从而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运动的初步知识,对影子的形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主动探索和发现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
2.难点: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影长的变化,从而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日晷、尺子、记录表格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个地球仪、日晷、尺子,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知识。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四季是如何变化的吗?”引入新课。
2.呈现(5分钟)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日晷的影长变化,并用尺子测量影子的长度,记录在表格中。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讨论影长变化与地球公转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地球公转,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影子的长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影长的四季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影长的四季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影长的四季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进而理解季节变化的成因。
教材以影长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影长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影子的概念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影长变化的规律和季节变化的成因,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概念和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和掌握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理解季节变化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和掌握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季节变化的成因,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的成因。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影长变化的规律。
3.讲解:教师讲解季节变化的成因,引导学生理解季节变化与影长变化的关系。
4.巩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影长变化规律的理解。
5.拓展: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探索其他因素对影长变化的影响。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2.5 影长的四季变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影长的四季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观察和分析影长的变化,了解四季的更替和日照、气温、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变化;2. 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增强环保意识;3. 增强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制作四季影长变化图表:学生利用一个1米左右的测量杆和激光灯,测量一年中每个季节正午时分,教室或其他选定地点的影长(测量地点必须在同一地点,且至少要在一个月内重复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然后将表格中的数据整理成四季影长变化图表,以备下节课讨论和分享。
2. 观察和分析影长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四季影长变化图表,分析影长变化与四季环境因素变化的关系,如日照时间、气温、降水等。
同时,学生可以结合课本知识,讨论和思考影长变化对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利用影长变化预测天气或季节。
例如,通过测量影长预测第二天是否会下雨,或根据前一天的影长预测当天的日照时间等。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至少一年的测量任务,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2. 学生在制作四季影长变化图表时,要注明测量时间和地点,以便教师和其他同学查阅;3. 学生在分析影长变化时,要结合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4. 小组合作探究时,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能否独立完成测量任务,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制作四季影长变化图表是否清晰明了;分析影长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探究成果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和思考,以便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5.影长的四季变化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根据物体一天的影长变化,推测影长的四季变化
课前学习任务
观察一天中影长的变化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画出四季正午太阳的位置及影长
太阳位置
物体影长
我发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学习任务二】模拟正午太阳位置观察影长实验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