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1 人教新课标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教师寄语】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温故知新,讲授新课。
1、一个新王朝建立后,一定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回顾秦、元两朝2、明太祖即位后,是如何加强统治的呢(阅读课文2—4段,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中央:废除撤销权归。
地方:废除设。
加强君权措施司法:设立,加强对臣民的监督侦查。
思想:实行,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忠实奴仆。
3、进一步分析八股取士目的:八股取士范围:要求:危害:4、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相关问题。
原因:建文帝下令,靖难之役起兵反对建文帝。
结果:朱棣胜利,即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迁都并更名。
并且在锦衣卫的基础上增设有宦官统领的特务机构—加强统治。
二、【合作探究】1、丞相之职是哪个皇帝时开始设立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2、让同学们看课本89页关于特务的小字资料,鼓励学生即兴表演小品,以加深理解设特务机构的目的,及其职能。
3、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与明朝的八股取士有何质的区别三、【课堂小结】1、知识建构:君权的加强:(1)明朝的建立(2)措施(3)靖难之役到迁都北京2、方法归类:归纳学习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应从几方面入手?3、明朝君权的加强领域(中央、地方、臣民、知识分子、皇族五个方面)四、【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A、六部B、中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A、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A、唐太宗李世民B、宋太祖赵匡胤C、隋文帝杨坚D、明太祖朱元璋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A、设置殿阁大学士B、设六部分理朝政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5.如果你是右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A熟读四书五经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二、阅读下列材料: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案课件

……
于书
咸 阳 之 郊
, 而 败 坏 人 材 有 甚
八 股 文 之 害 等 于 焚
抨明 击代 过著 八名 股学 文者 :顾
炎 武 曾
9
【分组讨论】
1、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看资料各学者对八股取士是如何评价的。
甲说:“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 材的好办法。”乙:“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 ,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
9/14/2019
14
四、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见学案
9/14/2019
15
五、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1、你还有什么疑惑?
2、知识总结:明太祖和明成祖在政治和思想 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明 朝的君主权力空前强化,尤其是丞相制度的废 除了特务机构的设置,大大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这也预示着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9/14/2019
16
板书设计
强化君权 明朝的建立 (1368年)
地方 废行省 设三司
1.行政机构 中央 废丞相 设六部 (明太祖) 设殿阁大学士
2.厂卫特务 机构
太祖 锦衣卫 成祖时 东厂
3.八股取士
4.削藩“靖难之役”
9/14/2019
17
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9/14/2019
6
请认真思 考后回答
9/14/2019
科举制始创于 何时?是如何 完善的? 到明朝时 有什么变化?
7
“八股取士 ”
1.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2. 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3. 文体要求: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9/14/2019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

板
书
设
计
一、板书
一、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
教师巡视检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记忆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
言之有理教师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组织
教师总结
组织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组长组织学生汇报,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本课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探讨的平台,最后达成共识。
2、明朝是由谁建立的呢?哪一年?都城在哪里?。
3、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4、八股取土有什么影响?
5、简要介绍靖难之役的经过。
6、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三)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四)检测:
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
1.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建立,就是明太祖。
A.东汉光武帝刘秀B.宋太祖赵匡胤
C.唐太宗李世民D.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6.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A.废行省,改设三司B.实行“削藩”政策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D.设立军机处
7.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下列属于这一表现的是:()
①迁都北京②分封藩王③八股取士④设置厂卫特务机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学习目标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强化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阅读课文做下题1. ________________ 明朝的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
导致农民起义, __________ 年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 ______________ 为都城,改称 ___________ ,建立_________ 朝。
2.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①在地方:废除________ ,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_____ ,分管 _政、_____________ 和 _____ 政。
②在中央:废除________ ,撤销__________ ,由______ 、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 、_______ 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全国的大权,都集中到了手里。
-③建立: ________ 机构------ 。
④科举制:利用“ _______________ ”,束腹人民的思想,加强君主的统治。
3. 靖难之役:①•背景:为了巩固统治,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大权。
死后,继位的 __________ 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 。
②.过程:在削藩的过程中,北平的燕王________________ ,打出“ _________ ”旗号,起兵反对_____________ ,史称a ??。
③•结果:靖难之役以 _________ 的胜利告终。
____________ 称帝,他就是 _______________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第 15 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课型
新授课
总节时
2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等,设锦衣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和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多民族的统一,也是衰落的表现
重
点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八股取士
【课后作业】
明朝君权的加强,对于中国封建社会来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分析其中的重点历史事件,分析明朝社会生活的状况。
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大家分析其中的主要内容,利用挂图和电视剧来分析明朝的社会发展。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范进中举》科举制度害人。八股取士成为皇帝的奴仆,把知识分子的思想限制在封建儒家思想内。
藩王:明太祖时分封子孙,他的后果怎样?(王国问题)
明成祖的迁都
进一步巩固北方边防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
明成祖强化君权:
A、削藩
B、设东厂特务机构
【检测反馈】
思考:
明成祖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反思】
明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巩固明朝的统治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明初的这些措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伏了危机。
难
点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
【创设情境】
提问: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探究归纳】
在本课中明朝有哪些措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明朝建立概况。
了解明太祖明成祖巩固政权的措施和靖难之役,迁都等基本事实。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对比﹑讨论﹑总结等方法,全面引导学生归纳并总结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及其影响,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内 容
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
时间:1368 都城:某某 建立者:朱元璋
二、加强君权的措施
:地方与中央
思想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
教 学 内 容
设计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
教师(回顾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这单元将进入初一中国古代史最后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我国封建社会分为5个阶段。
学生:回答。教师:没错,自秦朝设置宰相以来,与皇权的矛盾就一直存在。并且胡惟庸和蓝玉结为亲家,一个是文官之首,一个是武官之首,两个一联合权利大大威胁到皇权,这是朱元璋所不允许的,他借机撤销了中书省,废除了延续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原来丞相统辖的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但是宰相废除之后,朱元璋就忙得不可开交,每天要处理国事400多件,处理奏章200多件,怎么办呢?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5.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A )
A、废除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 D、执行削藩政策
六、教学效果追忆:
二、讲授新课:
七下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樊城区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学科导学案
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型:新授课课时: 1
【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
C、隋文帝杨坚
D、明太祖朱元璋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A、设置殿阁大学士
B、设六部分理朝政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5、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八股文”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2)作者的言论主要抨击了这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实行这一制度的后果如何?
(4)作者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这一事件有何危害?
6、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当堂反思】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 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请同学们对照预习题纲预习课本,标划重难点)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建立时间、定都
2.明太祖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设立
在中央,权分六部;建立特务机构
(2)文化上: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2.明成祖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
1421年迁都;继续执行政策;增设,_____________的设置,是明朝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在( )
A.诸子百家B.三通四史C.唐诗宋词D.四书五经
5.燕王朱棣打着“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靖难”的含义是( )
A.最大的困难B.平定祸难C.灾难的核心D.克服困难
6.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解决藩王问题
1.明朝建立的时间为( )
A.1351年B.1368年C.1399年D.1421年
2.“今我朝(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砊(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3.明太祖时期的特务机构叫( )
A.都指挥司B.按察司c.锦衣卫D.东厂
【二】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总结出自己的答案)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请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那位历史人物?
(2)此人的上述言论抨击了明朝的什么制度?为什么?
(3)此人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
【三】训练检测:(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本部分检测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5 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习 目标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 请把关键
词标出来
自 学 群 学 【探索新知】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元朝灭亡原因: 、 。 2明朝建立时间: 年 建立者: 都城: 改称; 。 3加强君权措施: 在地方:废除 ,设立直属 的 ,分管 、 、 。 在中央:废除 ,撤销 ,由 、 、 、 、 、 六部 分理朝政,直接对 负责。 4后果:全国的 ,都集中到了 手里。 5特务统治: 授权侍卫亲军 。 职责:兼管对臣民的 , 。 锦衣卫由 直接指挥,不受 的约束成为了 机构。 6文化专制: 八股取士目的:为了选拔 的官吏。 考试范围:在 范围内命题。 考试特点:考生只能根据 ,不准 。 命名原因:答卷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 。 影响: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 , ,不讲求 。 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 。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7背景:为了 , 把子孙封到各处做 ,授予 大权。 削藩原因: 看到 , ,下令 。 8靖难之役:旗号:“ ”实质: 发起的与 争夺 的战争。 结果:以 的胜利而告终。 称帝,就是 。 9迁都: 目的:加强 。 时间: 。 将都城从 迁都到 。 10、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1继续执行 ; 2增设特务机构: 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 由皇帝亲信的 统领。 11、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标志 : 的设置 【合作探究】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锦衣卫设立后,就开始按照皇帝的意思私下打探军情民意,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当地的官吏也不敢随便过问他们的事情。只要流露出对他们的不满,都有可能被抓去受刑,而一旦被特务们抓去,那就是九死一生,最
根据教材
内容完成
表格
集思广
义,展示
团队的魅
力。
2
思 学 轻也要落个残疾的下场。 据明史记载,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18套,什么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都包括在内。 材料二 东厂的“锦衣官校”(特务人员)侦查缉捕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到处有他们的踪迹。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密报皇帝,因此事无大小,皇帝都可以知道。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朝廷心腹”的大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锦衣卫”是明朝哪位皇帝设立的? (2)材料二中的“东厂”是明朝哪位皇帝设立的?他是通过哪一事件登上皇位的? (3)结合材料一、二,“锦衣卫”和“东厂”都是一种怎样的机构?该机构有哪些权限?它的设立有什么影响? (4)明朝统治者设立这种机构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巩固训练】 1、 明朝的建立者和时间分别是 ( ) A.朱温,1368年 B.朱元璋,1368年 C.朱棣,1421年 D.朱熹,1421年 2、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的加强君权的措施有 ( ) ①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 ②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③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④实行削藩政策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 ( ) ①废除丞相 ②迁都北京 ③执行削藩政策 ④设立东厂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4、明朝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的共同职责是 ( ) A.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制定法律 C.监视、侦查臣民D.督查百官 5、. “八股文”形成于 (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独立用五
分钟时间
完成然后
用两分钟
小组反馈
小 结 元末灾腐民乱起,重八趁势建明廷。废相撤省设六部,军政大权握于手。 锦衣横行人心惶,八股取士流毒深。为争帝位叔侄斗,强化君权靠厂卫。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