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讲 城市化一、城市化1.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3.衡量指标: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1)带来了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区域_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特别关注: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填字母)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1)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2)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______________下降,甚至出现______________问题。
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______________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___________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灵犀一点: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如对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信息和交通通达度、文化观念等都会产生影响。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特别关注: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第七单元第二讲 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

家城市化水平差异
国家类 发展中国 型 发达国家 家 比较项目 早(英国 最早,从 晚(20世纪 早晚 18世纪 中叶以来) 起步 中叶开始) 时间 国家独立 原因 工业化早 较晚,工 业化晚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快慢
趋缓(甚至停 滞)
快
目前速 度
原因
城市化已推 民族经济发展, 进到相对成 人口增长迅速 熟阶段
学以致用
1 . (2011· 高考浙江文综卷)下表为
2005 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
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
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据此完成
思维升华 3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环境 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改善? 答案: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可以从减少 或分散污染源,增加绿化面积等方面入 手。如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加强对 城市的管理;采取建设立交桥,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错开市
民上下班时间等措施,改善城市交通 条件;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和使用清洁 燃料等手段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2.城市化水平:用
_______________ 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人口占
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它体现
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动力机制
含义 吸引 人 _______ 拉 群来到城 力 市的因素 使得人群 推 ________ 离开 力 乡村的因 素
表现 ______________ 、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_________________ 等 人口_______ 增长快 、对土 地压力大、收入低、 短缺 社会服务_________ 、 自然灾害等
而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2 城市化 新人教版

1.逆城市化
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现代 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心地价的上涨和环境恶化,使部分人口由 城市迁往乡村或小城镇。
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分 析
(1)分析该城市 0~6 km 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的变化。图示 1985 年企业总数为 310,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约为 60%,则中心城区企 业数量约为 186;2004 年企业总数为 4 733;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约 为 20%,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 947;2013 年企业数量 6045,中心 城区累计百分比约为 8%,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 484。故 0~6 km 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在 1985~2004 年增多,在 2004~2013 年减少。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 耕地面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源 积减少 占用大量耕地 短 水资源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 缺 短缺 水量增大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 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 率,治理水污染
(2017·江苏单科)“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 接受。下图为“1986~ 2015 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 年
B.2005 年
C.2007 年
D.2011 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2讲 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

3.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解析】 交通条件改善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可结合城市化的 表现与作用,从城市数量、规模、人口迁移方向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等方面分析解答。
【答案】 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 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 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 完善。
【答案】 D
2.(2015·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上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 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 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 断提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区人口密度下降,郊区人口密 度增大,说明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工业、商业向郊区迁移,体现了城 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变化的“S”形曲线
(1)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 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3)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 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第二讲 城市化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①郊区
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 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②逆城市化:是
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③再城市化:发达
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 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 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第二讲
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化、城 市化水平、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城市化初期 关键术 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合理的城市 语 化、过快的城市化、生态城市、节能建筑、绿色交 通、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良性循环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分初期缓慢发展阶段、中期 加速阶段和后期成熟阶段。 关键规 (2)世界城市化空间的差异,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与 律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时间、速度、城市化水平及所 处阶段的不同。
很快 ,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推进_______
C: 后期阶段 _________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 缓甚至停滞
3.地区差异 C 填字母)阶段。 (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__( 或B 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A _____(
1.影响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原因 求提高,郊区基础设 人口增长快,农村劳 施完善 动力过剩
1. 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不同。城市化水
平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城市化水 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是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如发达国城市化水平高,但目前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相 反。
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世界平均
高考地理总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课件

2.解决措施 控制 城市规模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7-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2019·天津五县区二模)天津市早在1906年就开通了有轨电车,“四
是 降低( 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项正确。
关闭
A3..B城市4.中D 心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 D.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降低 解析-9- 答案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间 安装植的被电)对线城提市供环能源境的的,影电车响运主行要时是不( 会排放) 污染物,对城区大气污染没
A有.影缓响解。城第区2交题通,轨拥道堵复绿工程有利于保护城市植被、增加植被面积,从而
B增.强减植轻被水对污气染候的调节功能,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关闭
C1..A城市2.空D 间结构更加复杂
D.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扩大城市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
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完成
第3~4题。
3.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的主要
影响因素是( )
关闭
A第.3城题市,考化查水城平市化主要
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
27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解析:第(2)题,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要结合图1分析。据图 分析,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良 好的城市等级体系。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表格从地 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答案:(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 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为追求更好的 生活环境
高科技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 环境转好
图 解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
15
方法指导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判别方法 (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 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2)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 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城镇。 (3)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 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1)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
①1985~2004年增多 ②1985~2004年减少 ③2004~2013年增多 ④2004~2013年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①工业化初期阶段 ②工业化中期阶段 ③郊区化阶段 ④逆城市化阶段
A.②③
预习自测
(1) 城市人口比重 标志着城市化 水平。 (2)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 用地规 . 模 不断变化。 (3)图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 B 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是B国。 (4)图中A国城市化的特点是水平低, 速度 快 。 (5)当前B国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向乡 村回流的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 “ 逆城市化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第二讲 城市化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2011·江苏高考改编)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 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jìngliú)过程线、 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第二十三页,共47页。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有( )
A.①和② ④
防治城市内涝
错 误
【答案项(Ddáàn完 泄)】善 ,排 能(1)水 减C 系 少(2统 城城)D ,市市有积内利水涝城,市有洪效水防外治
正 确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地理(dìlǐ)事物进程示意图的判读(以城市化进程为例)
第二十六页,共47页。
【读图指导】 (1)判断城市化的进程:根据图中城市数量的变化、城市 的面积、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判断,图中城市化进程为甲— 乙—丙—丁。 (2)判断城市化进程特点:由甲图到丁图城市数目不断增 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成城市带。 (3)分析隐含信息:图中由甲到丁,城市人口增加,城市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 功能区日益明显,中心商务区的地位(dìwèi)更加突出。
垃 工业生产发展、 利用,采用填
圾 居民消费水平提 埋、燃烧、堆肥
污
高
处理方法
染
噪 声
污 染
交通运输、工业 生产、建筑施工
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 离城市布局,建
立绿化隔离带
第二十页,共47页。
(2)社会问题(wèntí)及措施
表现
成因
措施
交通拥 挤、居 住 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 数量不断增加
错 误
【答案(dáàn)】 (1)D (2)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城市化考纲呈现 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1.以区域图或模式图为背景,学生用书P109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①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最主要的标志: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意义(1)带来了⑦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为区域⑧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阶段和特点(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⑫C(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⑬A或B(填字母)阶段。
逆城市化也是一种城市化现象。
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
微探究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大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起步早,程度高,大多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处于城市化初期或加速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1)发展⑲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⑳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城市病”产生的影响微探究2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改善?答案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可以从减少或分散污染源,增加绿化面积等方面入手。
学生用书P110考点一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方法技巧】城市化过程和特点题目的分析思路1.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2.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3.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4.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5.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例1】(2015·重庆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析题助思:(1)依据条件,确定第一条高铁开通时间为1965年以此年份画垂线,区分各国城镇化率依据乡村人口比重+城镇化率=100%,得出答案。
(2)确定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依题意,判断该国是中国,结合国情分析答案。
自主解答:(1)__B__ (2)__A__对|点|微|练(2018·广西钦州调研)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形成城市观景平台。
美国东北部明尼阿波利斯是最早进行空中连廊建设并形成网络系统的城市,下图示意城市空中连廊的内外实景。
据此回答1—3题。
1.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 )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解析空中连廊方便行人出行,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
一般来说,建在行人多的地方,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所以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商业区。
答案 C2.空中连廊系统( )A.改变城市功能分区B.充分利用城市空间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D.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解析空中连廊系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利于行人行走,还能发展商业活动,不能改变城市功能分区,也没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没有增加道路,也不可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选择B。
答案 B3.明尼阿波利斯空中连廊系统完善于( )A.城市化初期B.城市化加速期C.郊区城市化时期D.再城市化时期解析空中连廊创造了不受车辆干扰的人行空间,同时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市民提供遮风避雨、欣赏城市景观和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但是城市空中连廊的造价颇高,对城市景观及城市街道活力也造成一定影响。
城市化初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受资金的影响,郊区城市化人口向郊区转移,城市人口减少,只有在再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口多,资金充足,最有可能建设空中连廊。
答案 D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1.景观变化的影响(1)不利影响(2)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观念。
【方法技巧】解决城市内涝的工程措施(1)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2)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3)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4)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5)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利用关联图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2】(2015·安徽文综)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析题助思:自主解答:(1)__D__ (2)__C__对|点|微|练(2017·安徽合肥检测)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
读“海绵城市简图”,完成4—5题。
4.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有( )A.增加下渗量B.减少蒸发量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5.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组考查了缓解城市化问题的具体措施。
第4题,该措施主要是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城市地表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地表水的下渗能力,减少地表径流,故选A。
第5题,由于该措施也要占用城市的一部分土地,因此可能加剧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③错,故选B。
答案 4.A 5.B学生用书P112 读图析图巧夺分(十四)——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城市化作为主要的人文地理过程之一,考查的图表载体主要有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化曲线图、某区域发展过程示意图等。
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化曲线图多以与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作为纵坐标,用多条曲线反映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
图甲城市化进程曲线图1.图甲为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
图甲反映了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城市化开始早,水平高,近年来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水平低,近年来出现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图乙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曲线图2.图乙为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曲线图:看清坐标含义、明确表达内容;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运用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对其变化做出解释。
图乙中④-①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图丙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3.图丙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图丙A-C 的过程反映了地域城市化过程。
(2017·河北唐山期末)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解析此题组考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征的差异。
第1题,根据图中曲线分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大多时间低于美国,A错。
美国后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错。
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对。
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D错。
故选C。
第2题,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减少,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错。
美国城市环境质量会出现好转,B错。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对。
中国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迅速增加,D错。
故选C。
答案 1.C 2.C(2017·河南洛阳)下图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注:2010—2050年数据为预测值)3.图中所示( )A.1972年城市化水平最低B.2010年后城市人口下降C.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2050年城市化水平最高4.甲、乙时期,城市化速度都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甲时期实行计划生育国策B.乙时期城市化水平已较高C.甲时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乙时期严控特大城市规模解析此题组考查了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第3题,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图可知,1960年前城市化水平最低,A错;城市化速度的下降不代表城市人口下降,B错;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间应在2005年左右,C错;图中2050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故选D。
第4题,甲时期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受到影响,导致城市化速度下降,A、C错;乙时期城市化水平已较高,加之国家政策的影响,使得城市化速度有所下降,故选B。
答案 3.D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