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1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课文研讨鉴赏一、主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
‘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
”(《谈美·谈文学》)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论是形象,还是情感,还是观点,都要能够在脑海中鲜明地呈现出来;运用到欣赏上,它指导人们不就文字来欣赏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看看思想感情表达得是否恰切、鲜明。
本文主要是谈文学创作,但对我们进行文学欣赏也不无启发。
二、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
首先是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为例。
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
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其次是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为例。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咬⽂嚼字》是朱光潜写的⼀篇随笔短⽂。
他告诉⼈们⽆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嚼字的精神,刻苦⾃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三上册语⽂第⼋课《咬⽂嚼字》课⽂原⽂ 郭沫若先⽣的剧本⾥婵娟骂宋⽟说:“你是没有⾻⽓的⽂⼈!”上演时他⾃⼰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的”下⾯加“⽆耻的”三个字。
⼀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的⽂⼈!”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你有⾰命家的风度”⼀句话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如果记得《⽔浒》,就会明⽩⼀般民众骂⼈,都⽤“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你这*妇!你这你这⼤⾍⼝⾥倒涎!你这你这……”⼀⼝⽓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字本⾝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茗烟骂⾦荣说:“你是个好⼩⼦出来动⼀动你茗⼤爷!”这⾥“你是”含有假定语⽓,也带“你不是”⼀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
其次,郭先⽣援例把“你有⾰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半表⽰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命家的风度”⼀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咬文嚼字是贬义词_写作素材

咬文嚼字是贬义词
咬文嚼字,贬义词,亦作“咬文啮字”。
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一、咬文嚼字的意思
【】:咬文嚼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
【举例】: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字斟句酌
【】: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口吃报纸;书架上的老鼠
【灯谜】:书虫;书蠹;啃书;秀才会餐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死扣字眼
【英文】: speak like a book
二、关于咬文嚼字的成语及解释
【咬文啮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同“咬文嚼字”。
【咬文齧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同“咬文嚼字”。
【之乎也者】: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咬文嚼字的意思是什么?咬文嚼字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

咬文嚼字的意思是什么?咬文嚼字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咬文嚼字:yǎowénjiáozì成语解释: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成语出处: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成语繁体:齩文嚼字成语简拼:YWJZ成语注音:ㄧㄠˇㄨㄣˊㄐㄧㄠˊㄗㄧˋ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咬文嚼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嚼,不能读作“jué”。
成语辨形:嚼,不能写作“爵”。
成语辨析: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都有“仔细推敲字句”的意思。
但咬文嚼字偏重在“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句不放;不领会实质。
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字斟句酌”是对每个字句都仔细推敲;用来称赞人谈话和写作态度慎重。
词义前贬后褒。
近义词:字斟句酌反义词: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成语例子: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英语翻译:bitephrasesandchewcharacter日语翻译:字句(じく)の末節(まっせつ)にこだわる俄语翻译:занимáтьсябуквоедством其他翻译:amBuchstabenklebenpédantisme成语谜语:书虫;书蠹;啃书;秀才会餐成语歇后语:口吃报纸;书架上的老鼠从咬文嚼字往下成语接龙:咬文嚼字---字字珠玉---玉昆金友---友风子雨---雨巾风帽---茅茨不翦---翦草除根---根深蒂固---固若金汤---汤烧火热---热熬翻饼---兵无常形---形影相吊---吊民伐罪---罪恶昭彰---彰往考来---来处不易---易如翻掌---掌上明珠---珠沉璧碎咬文嚼字造句:1、这篇咬文嚼字的文章,读起来颇费周折。
2、在这种方式和直接的美国军事空运之间,很难看出有什么差别,因此要说有差别,就显得有些学院式的咬文嚼字了。
咬文嚼字1

好比“花” 好比“水”
好比“月”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团,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说明:善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作者对"柳腰桃面"的论述说明了什 么道理
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什么是"套板反应" "套板反应"的危害是什么 怎样克服"套板反应"
甲说:“吃在中国。” 乙说:“在中国吃。” 丙则长叹曰:“在吃 中国。”
咬文嚼字
《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 什么新的含义? 找出课文中咬文嚼字 的实例。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说明的道理:
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 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 是推敲思想感情。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联想训练
字有直指的意义, 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 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 难用。 安于套语滥调,毫 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 且自鸣得意,就是近代 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 “套板反应”。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 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 情感。
说明:增减文字,繁简不同, 意味不同
“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 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是否可以改成“在我家的后园,可以 看到墙外有两株枣树”
理解:原句看似重复啰嗦。但正是作者沉重 的心态的反映。原文表现了他出门来到后园 ,第一眼看到一株枣树,审视一圈后,又看 到另一株枣树,这重复的景物,仿佛在暗示 作家心中的愁闷,作者来此,是寻找一份暂 时的安宁。如果该为第二句,则文中的意味 就不存在了。
5咬文嚼字(1)

任务六:应用拓展,活学活用
课前老师要求学生整理出自己平常读书时“咀嚼”出的好句子,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请学生自己赏析。
(由选出语段的同学先发表观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
总结:很好的思想内容,像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像灯里的烛光。若是里面的烛光很亮,这盏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是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冰心《漫谈语文的教学与学习》)
明确:1、朱光潜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骄傲,引导学生要关注本地的名人。
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
任务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任务
要求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任务
路径
(方法手段)
任务教学师生活动设计
复习
与
任务
导入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福楼拜)
咬文嚼字——精选推荐

咬⽂嚼字咬⽂嚼字咬⽂嚼字1 这是⼀篇散⽂,很普通很平常的散⽂,但它却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先,我们讲⼀讲关于名字的事。
现在⼈的名字,为了摆脱男⼥不平等的条列,⼥性的名字越来越使⼈接受不了。
尤其是美国,什么“思黛⼉”“阿娇⼉”……越来越变得庸俗。
其次再讲⼀讲关于词牌的事。
北京的词牌名,⾼雅⽽⼜悦⽿。
可谁了解它的原名呢?像“贵⼈关”,如此⾼雅的名字,原名竟是摄取⼈魂魄的“⿁门关”! ⽽化学元素的“锡”原名竟是“错”!这⼜作何解释?不是我们笨,⽽是我们不懂得使⽤词语。
难道,现在所有的词语,只是为了⾼雅吗?难道不会出现⼀些含义深刻的吗?什么“阔佬⼉”“美眉”……这有什么好?⽽⼜好在哪? 这在批判什么?中国⽂字?中国⽂字的寓意?还是中国⼈的智慧?这都不是!这是在说我们的⽤字⽅法!虽然词牌名变了,可意思依然如此。
那还有何说法?其实,⼤家都明⽩,写作时的技巧,可谁⼜记牢了呢?譬如⽤词,这是⼀个很现成的例⼦,竟然在写作时,⼀个同学描写⼩的句⼦竟然是“含笑九泉”! 朋友,这是多磨显⽰我们攀⽐⼼的词!难道,⽣活再是上就是为了攀⽐?这太使⼈感到羞耻了。
咬咬⽂,嚼嚼字,这⽐什么都好。
往往笑到最后的⼈,都是不⽐攀⽐的⼈。
这⾄少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往往就因为“字”“词”⽽失败。
朋友们,三思后再下笔吧。
咬⽂嚼字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语⾔是⽂学的基本材料,⽂学是语⾔的艺术,⽂学语⾔需要铸造。
本课作者朱光潜先⽣告诉我们,⽆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这些内容,对于学⽣的阅读写作有很⼤的指导意义,既有理论上的点拨,⼜有⽰例上的阐述说明,同时不乏趣味性。
2、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语⽂的基本⽬标是提⾼听说读写的能⼒,涉及表达交流运⽤诸⽅⾯。
据平时了解,学⽣的阅读⾯不是很⼴,写作上基本表达还⾏,流畅度上没有太⼤问题。
⾄于语⾔的推敲锤炼、表达技巧等⽅⾯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增强“咬⽂嚼字”的意识,需要培养⼀种谨严的精神。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课文研讨鉴赏一、主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
‘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
”(《谈美·谈文学》)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论是形象,还是情感,还是观点,都要能够在脑海中鲜明地呈现出来;运用到欣赏上,它指导人们不就文字来欣赏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看看思想感情表达得是否恰切、鲜明。
本文主要是谈文学创作,但对我们进行文学欣赏也不无启发。
二、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
首先是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为例。
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
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其次是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不自今日始,一字师 古今乐道。 唐朝贾岛作诗‚独行潭底 影,数息树边身‛。其自注云: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古今诗评家多将这一诗一注作 为贾岛苦吟的例证。
唐人齐己携《早梅》诗诣郑谷:万 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 不若‚一枝”。齐己拜服。 北宋范仲淹仰慕东汉严子陵, 建祠于富春江畔,他亲写《严子 陵祠堂记》,向李泰伯请教。李 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 之德,山高水长‛中‚德‛字换 成‚风‛字。范连连称赞。
4.文字的‚联想意义‛该怎样理解?
在文学创作中,要灵活运用字词的联 想意义,所写出来的东西就能产生美妙的 意境。而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 面。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但若 是套语滥调,形成‚套板反应‛,使会使 文章全无新奇的意味。作者还倡导推陈翻 新的精神。
正如结语所言,文章‚只是随便举几个实 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郭沫若改婵娟台 词和《水浒》杨雄、《红楼梦》茗烟之骂, ‚是炼字的好例‛;郭援例改另一文则为不妥。 开篇从名家一字师实例导入正题,以论说文字 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至于‚推敲‛之优劣, 古今已有评说,作者再评,旨在从文 学的意境上延展这样一个思考:推 敲文字其实是推敲思想情感。这就 使炼字自有了一番道理。
6.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两句的意境各是什么? 答:
‚推‛字表示的是孤僧步月归寺。一个 倍感静寂的夜晚,孤僧便有兴致于月下独往 独来。门原是他自己掩的,于今归来,便自 行将门推开。着一‚推‛字,很见他的自在 无碍。‚敲‛则表明寺里或有人应门。来者 仿佛是乘月色相访的友人,很是冷清了,便 不甘寂寞,乘着月色造访,着一‚敲‛字, 更显出友人造访带来的声响,也衬出山林的 静谧。
考场作文语段 一束鲜花,娇艳欲滴。悲伤的人说‚感时花 溅泪‛,忧郁的人说‚林花谢了春红‛,欣喜的 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有情,‚落 红不是无情物‛;有人说花无情,‚轻薄桃花逐 水流‛。花没有变,变的是人的心绪,是‚年年 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对一束花的 感叹,可以看一个人,看他的境遇和品味,看他 的心情和气质。 【评析】广征博引写花的古诗句,同样是面对 花,因心境不同,为人处世的态度也不同,其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六句古诗,都似是 随手拈来,却处处妥帖。
2.“文字和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关系?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关系密切, 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 更动了思想感情。文字的推敲,骨子里是思想 感情上的‚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 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 味语言,就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写作时,推敲文字,就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 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 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 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 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 联句。‛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 人。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 奠基人之一。先后就读于6所大 学。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学 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 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 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 (1897-1986) 学院学部委员等职。他是一位国 学根基深厚,西学素养圆润的博学大家。代表 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 史》等。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4.下列语句是谁说的 A.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我得一斗, 天下共分一斗 B.惟陈言之务去 C.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 D.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答: 南朝谢灵运《释常谈》/ 唐韩愈《答李翊书》 / 宋贺铸《青玉案》/ 唐王勃《滕王阁序》 5.简答对‚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 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的 理解。 答:科学反映客观真理,对文字表达本身就有准 确的要求;文学借助联想想像,文字表达则具有 生动、鲜活的色彩。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用字不同 意境不同
1.文章从几个角度谈‚咬文嚼字‛?
郭沫若 你是 你这 句式更改 《水浒》 你这(6个) 好例 表现情感 情感不同 《红楼梦》你是 你这 郭沫若 你有 你这 败例 失去意味 文字多寡 《史记辨惑》石(3个) 意味不同
字眼变化 意境不同
3.“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
人们多不重视语言文字的锤炼功夫,以 为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本文给 我们这样的启示:原来语言文字是很微妙的 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 样说,还是那样说,竟有很大的讲究。由此 明白: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所 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 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繁重的学业负担,没完没了的考试,‚爱 你没商量‛的分数,给我们留下的,只能是亲 近‚快餐文学‛的空间。看这类书,可以不带 脑子,露两颗门牙傻笑一阵就完事。这就是 ‚快餐文学‛之所以热闹的缘由了。我以为在 情理之中:好容易摆脱繁重的功课,谁还愿意 去啃厚厚的《悲惨世界》呢? 【评析】先议论,后观点,以问作答,水到 渠成。议论形象而有轻松感,体现出一种快意的 美。‚爱你没商量‛‚快餐文学‛等流行语入文 中,有现实感。《悲惨世界》也有指代义,以 ‚悲惨世界‛代名著,语含意蕴。
字的意义 直指 月轮 燃烧冒烟 意义精确 联想 月晕 苏东坡诗 意蕴丰富 小龙团茶 喻
小团月
用的流弊
倚靠书籍 柳腰桃面等 套板反应 (乞灵) (创造的仇敌)
文章主要从两个角度谈‚咬文嚼 字‛。一是文字要取决于思想感情; 二是文字要善用联想的意义。 文章告诉我们, ‚咬文嚼字‛就是要 ‚达到艺术的完美‛, ‚时时求思想 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以谨严的 精神,留心玩索,进而推陈出新。
朱光潜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
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感知:语言的锤炼功夫; 3.探讨:字词的联想意义; 2.了解:文字的思想感情。
炼字:写作时推敲用字。 倒涎dào xián:捣出口水。 援例:引用旧例。 锱铢zīzhū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都十分计较。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是否可行恰当。 斩截:斩钉截铁的简说,坚决果断意。 玩索:品读探求意。 岑cãn感的密 切关系来谈。先判炼字之得失,带出阅读与 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中心观点; 次明炼字与调整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用 ‚推敲‛一例加以佐证;接着从字的联想意 义及流弊的产生上谈文字与文学的创新。 ‚套板反应‛ 恰与文艺的创造使命大相径庭, ‚务去陈言‛就成了当务之急。由是作者呼 吁,文学工作者要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去 表达思想情感以创作出上乘的作品。
2007湖南卷
B/得分1.21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 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 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 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 。‛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迷离:模糊难辨。 晕yùn:光四周模糊的部分。 意蕴:内在的意义。 蕴藉jiâ:文字等含蓄不露。 生发:指联想展开。 俗滥:平庸而无节制. 乞灵:获取灵感。 下乘chãnɡ:下等。
咬文嚼jiáo字:过分地斟酌字句。这里指 阅读或写作,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索然无味:形容枯燥,没有趣味。 不即不离:不亲近也不疏远。 点铁成金:喻把平庸的作品改好。 才高八斗:一石为十斗,极言才学之高。 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惠施 多方,他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自鸣得意:自感得意;鸣,表示。 陈言务去:务必去掉陈词滥调。 推陈翻新:去掉旧的,创造新的。
贾 岛
推敲
好例
讲究境界
明关系: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②。 注: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 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山石云气缭绕。②幽 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
炼字小卡片
谈做法:善用联想可以翻新文字意蕴
①文章从几个角度谈‚咬文嚼字‛?为 了深入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中举了 哪些例子?请简要概括。 ②‚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 ③‚文字和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关系?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④文字的‚联想意义‛该怎样理解?
1、郭沫若对台词的修改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3、“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5、“柳面桃腰”等套语的评述
B/月晕yùn
2.本文的中心沦点是 D
A.惟陈言务去 B.语言跟着思想感情走 C.文学是艰苦的事,要时时求思想感情和 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D.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 3.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尺牍 剥琢有声 学福五车 不既不离 啄、即 B.蕴藉 点铁成金 套语烂调 自鸣得意 滥 C.俗滥 自鸣得意 索然无味 淄铢必较 锱 D.岑寂 粗枝大叶 落入下乘 付梓杀青
来,坐下,躺下,不要离开,让我们 在此安歇。每一只苹果都是一颗硕大的水 滴,每一棵果树都是一条丰沛的河流。在 这里,你不会感到饥渴。可惜过不了多久, 果子将摘净,叶子将落光,只留忧伤的枝 子冷冷回忆。永远是现在多好!
(《散文》2004年第10期)
1.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憎恶zēnɡ 妥当tuǒdanɡ 付梓zǐ B.岑寂cãn 涎水xián 乞灵qǐ C.烟榻tà 锱铢zīzhū 剥啄zhuó D.下乘chãnɡ 搅扰rǎo 下乘chãnɡ 蕴藉jiâ 月晕yūn 尺牍dú 凝练ní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