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合集下载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咬⽂嚼字》是朱光潜写的⼀篇随笔短⽂。

他告诉⼈们⽆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嚼字的精神,刻苦⾃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三上册语⽂第⼋课《咬⽂嚼字》课⽂原⽂ 郭沫若先⽣的剧本⾥婵娟骂宋⽟说:“你是没有⾻⽓的⽂⼈!”上演时他⾃⼰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的”下⾯加“⽆耻的”三个字。

⼀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的⽂⼈!”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你有⾰命家的风度”⼀句话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如果记得《⽔浒》,就会明⽩⼀般民众骂⼈,都⽤“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你这*妇!你这你这⼤⾍⼝⾥倒涎!你这你这……”⼀⼝⽓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字本⾝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茗烟骂⾦荣说:“你是个好⼩⼦出来动⼀动你茗⼤爷!”这⾥“你是”含有假定语⽓,也带“你不是”⼀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

其次,郭先⽣援例把“你有⾰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半表⽰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命家的风度”⼀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咬文嚼字》读后感

《咬文嚼字》读后感

《咬文嚼字》读后感咬文嚼字是读者不陌生的词语,它源自于汉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咬文嚼字虚耽年”。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过分琢磨文字、注重形式,却忽略了内容和实质。

咬文嚼字一词的含义可以引发人们对于规范语言使用的思考,也引发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与传承的重要性的讨论。

在阅读《咬文嚼字》这本书之后,我对于语言的使用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写作和沟通中的不足之处。

《咬文嚼字》一书旨在探讨汉语文字的优美之处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引述大量古代文人的作品和观点,抒发了自己对于语言之美的热爱和对于文字之繁复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关于文字演变的例子,如古代文字的篆书、隶书和楷书,以及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使我明了了文字的由来和发展。

同时,作者还通过讲述旷代文人对于文字的崇敬和钟爱之情,以及他们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使我意识到了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字与语言遗产。

咬文嚼字的确能够让语言更加精确、准确,使表达更加规范、得体。

然而,当追求形式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语言的灵活性和表达的真实性。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交流迅速,人们需要更加直接和快捷的方式,而过于注重字句的准确性可能导致沟通效果的降低。

因此,尽管我们应该注重文字的选择和语法的正确性,但在沟通和表达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更多地考虑内容的清晰和有效。

咬文嚼字的本意是对于语文的正确使用和表达方式的重视,但当变成了过度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时,就是在咬牙嚼字。

不少人在写作或者口头表达中避免使用生僻字或者复杂句式,以追求易懂和通俗化的表达方式。

这一方面是因为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交流的需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过于晦涩的表达方式影响到理解和传达。

咬文嚼字的极端应对方式是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而失去了表达的乐趣,这也是对于语言和文化的一种浪费。

在我个人的写作和表达中,咬文嚼字的现象也时常出现。

我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来琢磨如何用更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实际思考的内容。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的一篇随笔短文。

他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人们,无论在阅读或写作中,都应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具体来说,这篇文章强调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朱光潜认为,咬文嚼字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更恰当地运用语言,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此外,朱光潜还通过举例来说明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他引用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学者的例子,分析了他们的作品和言论,指出了他们在咬文嚼字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总的来说,《咬文嚼字》这篇文章强调了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语言,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概念与意义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3 咬文嚼字的应用范围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发展2.1 咬文嚼字的起源2.2 咬文嚼字的发展历程2.3 咬文嚼字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第三章:咬文嚼字的分类与特点3.1 咬文嚼字的分类3.2 咬文嚼字的特点3.3 咬文嚼字与其他修辞手法的区别第四章:咬文嚼字的技巧与训练4.1 咬文嚼字的技巧4.2 咬文嚼字的训练方法4.3 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作用5.1 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作用5.2 咬文嚼字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5.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第六章: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1 咬文嚼字在广告中的应用6.2 咬文嚼字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6.3 咬文嚼字在个人品牌塑造中的应用第七章: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案例分析7.1 咬文嚼字在诗歌中的运用7.2 咬文嚼字在小说中的运用7.3 咬文嚼字在戏剧中的运用第八章:咬文嚼字与语文教学8.1 咬文嚼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8.2 咬文嚼字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的应用8.3 咬文嚼字在语文考试评价中的应用第九章:咬文嚼字的跨文化交际价值9.1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9.2 咬文嚼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差异9.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对策略第十章:咬文嚼字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咬文嚼字在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10.2 咬文嚼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10.3 咬文嚼字的未来发展前景与建议第十一章:咬文嚼字与语言规范化11.1 咬文嚼字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11.2 咬文嚼字在语言规范化中的作用11.3 咬文嚼字在语言规范化中的实践案例第十二章:咬文嚼字与文学创作12.1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12.2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技巧与方法12.3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实际案例分析第十三章: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13.1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关联性13.2 咬文嚼字在修辞手法中的运用13.3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融合与创新第十四章:咬文嚼字在专业领域的应用14.1 咬文嚼字在法律领域的应用14.2 咬文嚼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4.3 咬文嚼字在科技领域的应用第十五章:咬文嚼字的综合素质提升15.1 咬文嚼字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15.2 咬文嚼字在跨学科学习中的作用15.3 咬文嚼字在终身学习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涵盖了咬文嚼字的定义、意义、来源、发展、分类、特点、技巧、训练、应用、跨文化交际价值、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咬文嚼字》教案通用

《咬文嚼字》教案通用

《咬文嚼字》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具体章节为《咬文嚼字》。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观点探讨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掌握文章阅读与分析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掌握咬文嚼字的概念和修辞手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咬文嚼字的概念、课文阅读与分析、修辞手法运用。

难点:理解作者观点,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咬文嚼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咬文嚼字现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字词,概括文章大意。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子,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其他咬文嚼字的例子,进行随堂练习。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作者观点,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主要内容:咬文嚼字概念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观点探讨3. 关键词:咬文嚼字、修辞、观点、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分析课文中的咬文嚼字现象,谈谈你的体会。

2. 答案:(1)示例:在广告语、对联、演讲稿等场合,咬文嚼字可以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阅读分析方面有何收获?如何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咬文嚼字的文章,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课堂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咬文嚼字》合订本

《咬文嚼字》合订本

《咬文嚼字》合订本
《咬文嚼字》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著作,被称为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学著作之一。

袁枚在书中以幽默的笔法,通过对汉语词语的解释和评论,展现了对语言文字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这部书的合订本可能是指将《咬文嚼字》的不同版本或者相关的评论、研究汇编成一本书的版本。

从文字层面来看,《咬文嚼字》合订本可能包括了原著的全文或者不同版本的全文,以及对原著的注释、评介、研究等内容。

这样的合订本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咬文嚼字》这部著作,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袁枚的观点和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丰富了读者对这部著作的认识。

此外,从出版角度来看,《咬文嚼字》合订本可能还包括了对原著作者袁枚的介绍、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甚至是其他学者对这部著作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这本书成为了一个关于《咬文嚼字》全方位的汇编和介绍。

总的来说,《咬文嚼字》合订本是对这部经典著作的一个全面
呈现和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部著作,对于汉语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知识点精讲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咬文嚼字》作者是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现当代着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背景:《咬文嚼字》主要是想告诉别人,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生字词整理:【深恶痛绝】:(shen wu tong jue )厌恶、痛恨到极点。

【逻辑】:(luo ji )【锱铢必较】:zī zhǚ bì jiòo 锱、铢:都是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较:计较。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比喻气量狭小。

【咬文嚼字】:(yao wen jiao zi )指过分地斟酌字句。

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斟酌】:(zhen zhuo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索然无味】:(suo ran wu wei )形容枯燥乏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鲁莽】:(lu mang )【清沁肺腑】:(qing qin fei fu )文学常识咬文嚼字,也许有的人认为是语文学习中的事。

其实,在学习生物时也要注重“咬文嚼字”,这里所说的“咬文嚼字”,是对所学的内容认真进行分析、推敲。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些知识,从而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阅读时要“咬文嚼字”1.1“咬文嚼字”能挖掘出隐含的关键如:“……在没有授粉的茄匣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能够发育成果实。

只是因为胚珠内的卵细胞没有经过受精,所以果实里没有形成种子,这样的果实就是无籽果实……”上述叙述的是利用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培育无籽果实的原理。

如果“咬文嚼字”地仔细推敲,可以从中联想到这个实验的操作及其原理:要确保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的果实“无籽”,关键在于必须保证雌蕊不被授粉,方法是去掉雄蕊(两性花)和遮罩(单性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P41第三 段
粗读课文,思考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 段,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主要观点: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 推陈翻新,时时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 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课外拓展 眼 看朋辈成新鬼
改:忍 看朋辈成新鬼 明确:“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
春风又 到 江南岸 改:春风又 绿 江南岸 明确:“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 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红杏枝头春意 浓 改:红杏枝头春意 闹 明确: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 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 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 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 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 死不休。 ——唐·杜 甫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 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 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 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 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 出来。
咬文嚼字
朱光潜
重点字词
咬文嚼字(jiáo)没镞 (mòzú)
岑寂 (cén) 锱铢必较
(zīzhū)
烟榻 (tà) 蕴藉 (yù付n梓jiè)
(zǐ)
尺牍 (dú)下乘 (ch倒én涎g)
(xián)
点铁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 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索然无味: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本文可以吸收借鉴的观点
1.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今后阅读和写作的时 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运用语言要力求创新。 3.学习作者为写好文章勤于积累的精神。
总结:文学语言积累的方法可以有记卡片、 摘抄等方式。
咬文嚼字

——《内蒙访古》

两句话内容一致,但前句是一般陈
述句。后句则采用了反问和反复的修辞
手法,大大增强了感情色彩,增强了赞
美的语气。
拓展研究:
利用“咬文嚼字”的知识,完成下面的两题。
鲁迅《秋夜》开篇的句子:
“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样写与写成“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 枣树”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
“僧敲月下门” “僧推月下门”
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柳腰桃面”等套语 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4),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 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
三、合作探究:作者为了说明观点分别举 了哪些例子?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和“敲”的故事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论
文中 例 子 分 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文字和思想情感 关系密切
《史记》李广射虎 一段的改写
第二部分(5-7),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 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
第三部分(8),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 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 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讨论 “敢于这样做的人,肯定是个英雄。”
“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
咬 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 文 的英雄。”
一、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 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 可一味地 。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 常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老鼠掉进书箱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