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重点】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选择题必考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0讲 内环境与稳态、体液调节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整理

高考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整理

2019高考生物生命活动的调整学问点整理学习是劳动,是充溢思想的劳动。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了生命活动的调整学问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1.地心引力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是地心引力所致,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极性运输依旧存在,因此,顶端优势不会消逝。

向光性也不会消逝。

但根的向地性和根的背地性会消逝。

2.探讨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几种试验方法⑴饲喂法:如用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喂养蝌蚪或在其生活的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⑵摘除法:如摘除小狗的甲状腺。

⑶割除移植法:如割除公鸡的睾丸并植入母鸡的卵巢。

⑷摘除注射法:如摘除小狗的垂体并注射生长激素。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沿着反射弧的传递也是单向的,但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为什么教材中的图显示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呢?这是因为在动物体内神经元接受刺激的地方通常是神经末端,从而确定了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4.激素调整和相关激素间的作用从图中可知:⑴下丘脑是机体调整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对其他腺体的调整既可以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来影响垂体的分泌活动,而间接地调整腺体对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可以通过某种神经对腺体进行调整,如对胰岛和肾上腺的调整。

⑵垂体具有调整、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分泌促激素实现的。

⑶干脆对人和高等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调整作用的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5.人体内几种常见激素的化学本质6.脱水与渗透压的改变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丢失水分和钠盐,引起细胞外液严峻削减的现象。

按其严峻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请大家仔细阅读生命活动的调整学问点,希望对考生提高成果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命活动调节专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命活动调节专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高考冲刺五生命活动调节专题【高考展望】本专题在高考试卷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会出现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中同时出现有关的考点的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此专题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较多,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及固定说法,应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因“自创术语”或“词不达意”而失分。

生命活动调节主要包括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两大部分内容。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考纲要求以生长素的调节为主,容易出现实验设计题。

单一变量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排除、对照组的设置以及语言的准确性是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又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及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等内容。

近年来对神经调节中“反射与反射弧”及“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传递”的考查尤为突出,主要以实验分析和探究的形式进行命题;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为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考点为动物激素的功能及相关的实验设计与评价,且往往与人体的稳态、免疫等结合起来综合命题。

对于免疫调节,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为该部分的重点,需理解识记两种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高考中常将免疫过程和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结合起来对其进行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需注意理清3种细胞外液的关系,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如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等均是神经-体液调节。

【知识升华】【高考冲刺五生命活动调节专题 368662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植物的激素调节1.生长素的运输: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曲线分析,如下图:①生长素浓度小于i 时为“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浓度高于i 时为“高浓度”,会抑制植物生长。

②曲线中OH 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

曲线中HC 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③H 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g 。

高考生物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

高考生物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

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真题分布】【题型解读】一、个体生命活动调节:动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每年的必考题,其中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查较多,近年对免疫与健康部分也有较多考查。

除了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外,还对课本涉及的实验过程进行深度考查,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常结合代谢部分进行深度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结合农业生产时的具体应用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动物生命活动与人的生活和人体健康密不可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与动物生命活动相关的情景比比皆是。

动物生命活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通过分析近几年试题,发现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免疫的具体应用及分析、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具体的生活、生产实践以及科研成果等情境在高考试题中得以考查,是本部分内容中的高频考点。

科学研究对人体健康的探索从未停止,相关的论文也成为试题体情境,多以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的形式呈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三、预测2024年可能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针对某一稳态事例的分析、特异性免疫过程、传染病的预防、激素调节、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结合光合作用的具体实例等方面选择素材命题,这些都可以借助生活、生产实践及科研成果等情景进行考查。

因此,在复习时要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明确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从生活、生产实践入手,以实践强化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和综合化。

要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应的资料、文献、数据等创设情景,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及分析推理等。

典例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基本过程1.(2023·海南·高考真题)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

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 作用位点如图。

高考生物专题易错训练5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生物专题易错训练5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易错训练5 生命活动得调节1.尿崩症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得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得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得就是( )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与集合管,使其对水得通透性减小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与多饮得症状,就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得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得含量可为正常值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得合成与释放量得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答案】C2。

(2016·云南昆明期末)抗利尿激素(ADH)就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得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就是多肽,如图为该激素得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得乙醇会抑制ADH 得分泌。

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B。

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得激素【解析】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得细胞起作用,可以与神经递质作用于同一细胞;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过量饮酒会抑制ADH(抗利尿激素)得分泌,从而导致尿量增加;从示意图可以瞧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某些细胞可识别多种激素,如垂体细胞既能够识别甲状腺激素,又能够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C3、(2016·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得一组就是(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氧气、二氧化碳、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A项正确;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就是内环境得成分,B项错误;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就是内环境得成分,C项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就是内环境得成分,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得成分,D项错误、【答案】A4.(2016·河南洛阳二模)Ⅰ型糖尿病可能因人得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得HLA—D基因损伤引起。

高中生物高考大题专项练3 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高考大题专项练3 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大题专项练3生命活动的调节1.人在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奔跑运动时肌细胞会出现,这一呼吸方式会导致肌肉产生酸痛感。

(2)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

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该激素具有(答出两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

2.下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数字代表激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③与甲状腺激素相互,共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激素②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原因是。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意义是。

(2)正常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会发热,发热过程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在发热过程中,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

在高温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填“>”“<”或“=”)散热量;同时人体可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促进,防止出现脱水现象。

(3)兴奋只能从传出神经传到骨骼肌,而不能反过来传递的原因是。

3.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

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

(2)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作用于B细胞。

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大题集训(三)生命活动的调节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大题集训(三)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大题集训(三)生命活动的调节(30分钟100分)1.(16分)如图1、图2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1)图1中,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

(2)当人处在高温环境中,因失水过多导致____________,促使下丘脑分泌________增加,尿量减少。

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图2的乙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2中甲图所示的生理活动________,图中所示激素从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

(4)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

图3所示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______(填“成功”或“失败”),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当温度降低时,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图中的A、B、C三种激素的分泌量都会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增强代谢活动,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2)当人处于高温环境中,由于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会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故使图2中甲图所示过程加强。

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经细胞膜分泌出去,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故涉及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分析图3可知,当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当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说明干细胞诱导成功。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因素调节,光、温度、重力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尤为重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光调控机制:感受信号→传导信号→表现效应→发生反应B.年轮的形成、春化作用均能体现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C.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子结构均与植物激素相似而具有类似的生理效应D.光敏色素是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两种光信号2.“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靠的是阳光雨露,离不开信息分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唤醒沉睡的种子”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与幼苗细胞分裂有关C.瓜熟蒂落分别与植物激素乙烯和脱落酸有关D.光信号可通过光敏色素提高核糖体中转录水平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豌豆茎的伸长生长具有协同作用B.植物根尖的生长同时受根冠产生的脱落酸抑制和分生组织产生的生长素促进C.较高浓度生长素能促进乙烯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加反馈促进生长素的合成D.生长素浓度与细胞分裂素浓度的比值高低会诱导不同基因的表达4.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通常表现为黄叶,称为黄化苗。

光照影响幼苗叶色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B.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C.光照环境下,进入细胞核的光敏色素促进HY5降解,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D.光敏色素分布在细胞质中,可以将外界的光信号转化,从而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5.有两类豌豆矮生突变体,分别为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

为研究某种矮生豌豆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该实验体现了赤霉素和生长素对豌豆茎的伸长只有促进作用B.该实验豌豆矮生突变体可能是激素合成缺陷型C.该实验需要多次测量豌豆茎在激素处理前后的长度D.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通过促进正常豌豆茎有丝分裂从而促进生长6.水稻等作物在即将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天气,穗上的种子就容易解除休眠而萌发。

2019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大题专练:大题1题多练5生命活动调节

2019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大题专练:大题1题多练5生命活动调节

大题 1 题多练五生命活动调理1.以下图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理部分过程表示图。

(1) 胰岛 B细胞经过的方式分泌激素甲。

据图剖析, 能调理这一过程的信息分子有。

(2) 处于N点状态时 , 除了上图所示的调理外, 下丘脑还会经过调理增添称) 的分泌 , 这一分泌过程属于调理。

( 激素名(3)激素甲作用于靶细胞后 , 可增添靶细胞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目, 其生理意义是。

2.(2018广西桂林模拟,31)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降落和认知功能阻碍 , 后期症状更加严重。

该病主假如由非可溶性β -淀粉样蛋白(Aβ)齐集损坏神经细胞所致。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认知阻碍主要表现出失语、失认或失行等病理特点, 这说明 Aβ的齐集损害了中的细胞。

(2)研究发现 , 雌激素能促使 Aβ的前体分解成可溶性的蛋白 , 从而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这体现的调理方式为。

这表现了神经调理和体液调理关系的哪一方面?。

(3) 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3. 以下图1 表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部分神经联系, 图。

2 为抗利尿激素促使肾小管细胞重汲取水分的调理体制。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在动物实验中发现 , 刺激图 1 中的①处 , ②轴突末梢处有抗利尿激素开释。

这属于反射吗?。

原由是。

该过程中发生的信号变换是。

(2) 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汲取原尿中的水分, 图 2 中储藏水通道蛋白的囊泡最可能来自哪一种细胞器?。

(3) 某人因基因突变而发生了抗利尿激素受体构造的改变, 不可以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理, 那么这人的细胞外液浸透压比正常人的( 填“高”或“低” ) 。

高温条件下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因大批出汗而未增补水分时, 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将, 以保持水均衡。

(4)为研究下丘脑抗衡体产生的影响, 科研人员利用豚鼠进行了实验 , 按下表的甲、乙两组豚鼠做①~③办理:①向豚鼠皮下注射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 );②7 d 后 , 分别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③适当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淆培育一段时间后, 检测 SRBC破碎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讲内环境与稳态、体液调节[考试要求] 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a/a)。

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b/b)。

3.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b)。

4.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a/a)。

5.体液调节的含义及特点(a/a)。

6.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a/a)。

7.甲状腺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a/a)。

8.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b)。

9.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b)。

考点1 围绕内环境与稳态考查稳态与平衡观1.(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解析CO2产生于细胞内部,顺浓度梯度扩散至内环境,故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答案 A2.(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解析生长激素运输到靶细胞不仅仅需要组织液,也需要通过血液循环,A错误;细胞代谢发生于细胞内,而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B错误;内环境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等,不包括各种细胞,C错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以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温度、pH),D正确。

答案 D(1)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判断方法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通常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的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内环境的稳态不仅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理化性质的稳态,也包括内环境内一切成分(如血糖、蛋白质、无机盐、CO2、O2等)的相对稳定。

且稳态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呈动态平衡。

考点2 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3.(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中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B.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无关C.作用于部分组织器官D.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解析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A正确;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B错误;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所有组织器官,C 错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易患呆小病,而侏儒症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D错误。

答案 A4.(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睾酮促进卵细胞的发生B.雌激素促进女性皮下脂肪的积聚C.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D.雄激素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解析雌激素促进卵细胞成熟,睾酮促进精子发生。

答案 A(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调节代谢。

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而细胞代谢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

(2)激素调节①激素的作用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②激素调节的特点考点3 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5.(2018·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只有甲状腺激素含碘B.垂体除了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a含量低于正常值D.婴儿时期如果缺乏c,大脑发育会受影响,长大后可以通过补充c进行治疗解析促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缺碘则血液中缺少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婴儿时期如果缺乏c甲状腺激素,大脑等发育不良而患呆小病,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答案 A6.(2018·宁波十校联考)下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分析合理的是(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B.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D.T3和T4合称为甲状腺素,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作用解析甲患者血液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缺碘引发的甲状腺肿大患者;乙患者血液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甲亢患者。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代谢,增加产热,低温环境中的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高。

T3和T4合称为甲状腺激素。

答案 C(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①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甲(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调控腺垂体的活动,促使其分泌激素乙(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激素乙又可调控有关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性腺)的活动,促使其分泌激素丙(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②反馈调节:血液中激素丙含量偏高时,会增强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抑制作用,腺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减弱,减少激素乙、激素甲的分泌,进一步导致激素丙含量降低,趋于稳定。

(2)常见激素分泌异常症状考点4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及模拟尿糖的检测7.(2018·台州3月质量评估)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 代表不同实验条件下血糖消耗速率的变化B.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 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C.曲线b 上升的原因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脂肪等细胞的结果D.随着曲线a 下降,葡萄糖向非糖物质转化的速率减慢解析 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故曲线a 代表血糖的补充速率,b 代表血糖的消耗速率;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 时,血糖补充速率小于血糖消耗速率,使血糖浓度下降;随着曲线a 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

答案 C8.(2018·浙江五校联考)某学校组织学生用葡萄糖试纸检测甲乙二人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其检测结果如下:关于此实验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检测时从试管中吸取液体,滴2滴在葡萄糖试纸上B.3号试管的作用是为了说明蛋白质溶液不与葡萄糖试纸发生显色反应C.正常人尿液无糖的原因之一是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D.乙出现尿糖,则乙为糖尿病患者解析正常人一次性食糖过多也会导致尿糖,即出现尿糖,不一定为糖尿病患者。

答案 D(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及血糖调节过程(2)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①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缺乏。

②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降低并不明显。

③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钾离子B.葡萄糖C.白细胞介素-2D.蔗糖解析蔗糖存在于植物体内,而不存在于人体内环境。

答案 D2.(2018·宁波3月模拟)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定向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B.生长激素只能作用于体内某些正在生长的器官和细胞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只有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D.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解析激素分泌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弥散到全身各处;生长激素能够作用于全身组织;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可以通过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或垂体的活动使得其含量恢复正常。

答案 D3.(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如图表示甲状腺与垂体之间的一种调控关系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垂体细胞靠受体接受其刺激B.激素A一定能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C.激素B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其靶器官就是甲状腺D.垂体是人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内分泌腺,能支配多种内分泌腺的活动解析激素A是甲状腺激素,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加强,垂体细胞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答案 B4.(2018·宁波十校联考)研究表明某些雌鸡打鸣,是某些化学物质使雌鸡出现雄鸡的行为倾向。

由此推测,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 )A.雄激素B.雌激素C.胰岛素D.生长激素解析雄激素可维持并激发雄性第二性征。

答案 A5.(2018·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在正常情况下,进餐后血糖浓度会相应升高。

在此过程中( )A.胰岛α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B.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也可以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C.葡萄糖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D.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减弱解析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强;葡萄糖进入小肠黏膜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答案 B(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不属于动物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乙酰胆碱B.胰岛素C.胰蛋白酶D.抗体解析胰蛋白酶通过导管被输送到消化道,消化道属于外部环境。

答案 C2.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位于( )A.性腺B.肝脏C.甲状腺D.全部组织解析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

答案 C3.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小分子物质B.激素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C.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D.激素由内分泌腺(或细胞)产生解析部分激素是大分子物质,如胰岛素;酶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激素只有调节作用;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但还包括CO2、H+等非激素成分的调节;激素由内分泌腺(或细胞)产生。

答案 D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化道中的营养素经内环境进入肌肉细胞B.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D.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解析尿素在排泄系统中不存在重吸收;肝细胞外是组织液,能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