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练三(解析版)
周练三 参考答案

论述文
1.D 【解析】以偏概全,原文2段贪得表现为 “对既得的唯恐丧失,对未得的贪取”两方面。 2.A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2段“从养生到养 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为孔子之后的 注疏透显出,而非孔子所谈本身所含有之意。 3.D 【解析】表述绝对,原文最后一段“往往 事与愿违”表述为都是事与愿违;“应该成为 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中选择性、可能性 表述成绝对性。
7. A(B表意不明,“多达三分之一”说的是 “牙刷”还是“牙缝”。C指代不明,“他 们”到底指“新人”还是指“老运动员” 不明确。D“这”指代不明。
二、病句辨析 ①〖析〗“看不上”可以理解为“看不到”,也可以理 解为“瞧不起”。 ②〖析〗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小莉 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都可能。 ③〖析〗“她”指“三妹”,还是“葛姐”,还是另外 的人?如果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删去第二 个“她”,全句的陈述主体就是“三妹”了。(另外, “哭泣”不能带宾语。) ④〖析〗“很高兴”的主语是“祁爱群”,还是“援藏 干部”?如果改为:“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 祁爱群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就没歧 义了。 ⑤〖析〗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城”,还 是“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⑥〖析〗“180多家”只作“医院”的定语,还是作“医 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
5、B 【解析】防患未然:( 患:灾祸;未然: 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 尚未发生之前。防微杜渐:(微:微小;杜: 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 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未 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 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6.C(A表意不明,“基建部分账目”,根据不 同停顿有不同理解。B歧义,穷困的是“故乡” 还是“孩子”。D表意不明:“我认为正确 的”,可以是“追求票房价值的观点”,也可 以是“一些文章”的“批评”。)
高三语文周练3答案

高三语文第三次周练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言过其实“占据了前所未有的地位”错,原文“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2.B(以偏概全,有些禅言诗不算是诗歌。
)3.D(曲解原文,原文“寄寓随缘任运”道理的是《冷斋夜话》)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3分)(内艰:母亲去世)5.C(3分)(参看翻译标点)6.B(3分)(“留下一只鞋供奉”错,供奉的是赵豫的牌位)7.(10分)(1)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担任官职,用礼法教育他们。
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均徭”、“十之五”各1分,句意1分)(2)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
巡按御史将此事上报到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列状”、“闻”、“二秩”、“还任”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
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
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
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
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
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担任官职,用礼法教育他们。
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
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
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
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
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
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工艺流程题专题周练03无机工业流程含解析

无机工业流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以电石渣[主要成分Ca(OH)2,含少量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浸渍”时,适当提高浸取温度,有利于提高Ca2+浸取率B. 滤渣Ⅰ中主要杂质为SiO2C. 常温下K sp(CaCO3)=2.9×10−9.滤液Ⅱ中Ca2+沉淀完全时,c(CO 2−3)应大于2.9×10−4D. “碳化”时,一般采用低温工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 2++2NH 3·H 2O+CO 2=CaCO 3↓+2NH +4+H 2O2.铵明矾NH4Al(SO4)2⋅12H2O是分析化学常用基准试剂,其制备过程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过程I反应:2NH4HCO3+Na2SO4=2NaHCO3↓+(NH4)2SO4B. 检验溶液B中阴离子的试剂仅需BaCl2溶液C. 若省略过程II则铵明矾产率明显减小D. 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后观察到: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消失3.如图是工业利用菱镁矿(主要含MgCO3,还含有Al2O3、FeCO3杂质)制取氯化镁的工艺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酸浸池中加入的X酸是硝酸B. 氧化池中通入氯气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C. 沉淀混合物为Fe(OH)3和Al(OH)3D. 在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金属镁4.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Zn和Cu)回收Cu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溶解”操作中可用酸性条件下不断鼓入O2代替H2O2B. 铜帽溶解后,将溶液加热至沸腾以除去溶液中过量的H2O2C. 与加入锌粉反应的离子为Cu2+、H+D. “过滤”操作后,将滤液蒸干、高温灼烧即可制取纯净的ZnO5.天然气因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
九上语文周练三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练三(总分:60)姓名:班别:学号:一、基础1.默写古诗文(8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句是表达对岁月的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 ,。
(2分)(2)《行路难》中“,。
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富的宴会场面,引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2分)(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2分)(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片用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的句子是,。
(2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0分)(1)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xiàn mù()我。
(2)又说:“群居终日,yán bù jí yì(),好行小慧,难矣哉!”(3)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ɡ rán wú cún()。
(4)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fēnɡɡōnɡ wěi jì()!收获巨大!(5)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jiǎo róu zào zuò(),是出于无聊,是fù yōnɡ fēnɡ yǎ(),是毫无意义的niǔ ní zuò tài()。
(6)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ɡ dé yì zhānɡ()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7)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zì cán xínɡ huì()。
(8)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yáo yè()。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一片草甸,到了春天,绿茵茵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B.有些地方官员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真该被批评惩罚!C.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简直天衣无缝。
六年级语文阅读周练三 (写景文章阅读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阅读周练三片段阅读(课内语段) 15分草原(节选)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4 分)一碧千里:翠色欲流:,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 分)3.画“_ ”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2分)4.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4分)5.用“"画出表示作者联想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分)短文阅读 20分绿色的宝石——西双版纳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
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抬起头(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
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
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
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
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
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
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自的、紫的……争奇斗妍,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高一语文周练三答案

高一语文周练三答案1.C2.A3.B4.C5.B6.C7.④8.D 9.D 10.C11.解析:B A项,表意不明,“他们”可以理解为“原有科技骨干”,也可理解为“引进人才”,还可理解为两者全包括;C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解决一考定终身”后加“弊端”;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电子商务”放到“不仅”前。
12. 解析:D 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B项,搭配不当,去掉“人次”;C项,句式杂糅,改为“被广大沿海地区采用”;语序不当,“虽然”放在“海水淡化”后。
13. 解析:D A项,表意不明,“部分中学的选手”可以理解成“部分中学生选手”或“部分中学校的选手”。
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统计数据”或“《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
C项,成分残缺。
“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一句没有主语,可去掉“随着”。
14. 解析:A B项,句式杂糅,搭配不当,“重要原因是……”与“由……导致的”杂糅。
“安全法规……的养成”不搭配。
C项,语序不当,应为“地方政府的沉默观望和路桥公司的持续抵制”。
D项,成分残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规律认识的片面”前应加介词“对”。
15. A(B.多项状语排列次序不当。
当动词前的附加语(状语)较复杂时,排列的次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③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④表情态或程序的(副词)。
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在中心语前。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C.没有认清附加语的隶属关系,张冠李戴。
禁不住的是人,而不是风,“不禁”移到“打”的前面。
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
“如果”移到“他”的前面。
)16.点拨:B这里用来表达因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17.用符号法标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1)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
2) 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3周周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八年级(下)第三周周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资料的主要考虑要素,下边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B.用钨做电灯泡的灯丝C.冬季,暖气片顶用水作为传达热的物质D.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2.已知人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一个初中学生,身体的体积最靠近于()A. 0.5m3 B. 0.05m3C. 0.005m3D. 500cm33.用质量同样的铅、铜、铁、铝制成同体积的四个球,(ρ 铅>ρ 铜>ρ 铁>ρ 铝),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四球都是实心的B.四球都是空心的C.铝球必定是实心的 D .铁球必定是空心的4.王兵在“丈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时,测出几组数据,依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A. B)5.物体右盘,天平恰巧均衡,则物体A. 2的体积的,将物体 a 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物体的密度ρ a与物体b的密度ρ b的比值(b 放在天平的)6.甲、A. 0.8倍B. 1.25倍C. 0.2乙的质量是甲的倍D.5 倍2 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7.利用天平易量筒丈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纳了以下实验步骤,此中剩余的步骤是()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C.在量筒内倒入适当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1D.用细线系住石块,淹没在盛水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体积V28.小明用量简量取液体,视野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实质倒出的液体体积()A.小于 6mL B.大于 6mL C.等于 6mL D.没法确立范围9.一只好够容纳1kg 水的瓶子,必定能够容纳得下1kg 的()A.白酒 B .食用油C.盐水 D .煤油10.工人依据需要,把一块钢板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切割后的这两块钢板()A.质量相等 B .密度相等C.体积相等 D .面积相等11.小明为了查验运动会中获取的铜牌能否由纯铜制成,以下方法中最合理的是()A.察看铜牌颜色 B .测铜牌的质量C.测铜牌的体积 D .测铜牌的密度3312.一个质量为890g 的铜球,测出它的体积为100cm ,则此铜球为(ρ铜=8.9g/cm )()A.必定是空心铜球B.必定是实心铜球C.可能是空心铜球,可能是实心铜球D.没法确立13.一把汤勺的质量是18.4g ,体积是 8cm3,则依据以下密度表,能够知道做成这把汤勺的资料可能是()物质银铜铁铝陶瓷密度10.5 × 1038.9 × 1037.9 × 103 2.7 ×103 2.3 × 103(kg/m 3)A.铝B.铜C.铁D.陶瓷14.小明利用天平易量杯丈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获取的数据以下表,依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 m/g406080100液体的体积 V/cm320406080A. 20g, 1.0 × 103kg/m3B. 60g, 0.8 × 103kg/m3C. 60g, 1.0 × 103kg/m3D. 20g, 0.8 × 103kg/m3二、填空题3______kg ,水的体积是315.体积为 1m 的冰块所有消融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_m.16.体积相等的冰和水的质量之比是______,一块冰的体积跟它完整消融成水的体积之比是______,质量比是 ______.(ρ冰 =0.9 × 103kg/m3)17.献血荣耀,它也是我们的义务,已知20cm3人体血液的质量为 21.0g ,则血液的密度是______kg/m3,成年人体内血液共有 4.2kg,则人体内的血液共有 ______m3.18.一瓶铭牌标上有 5L 的花生油,密度为0.94 × 103kg/m3,质量为 ______kg,这瓶花生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花生油的密度为______kg/m3.19.一个质量为 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 1.5kg ,则这玻璃瓶的容积是______m3.它最多能装 ______kg 的酒精(酒精的密度ρ =0.8 × 103 kg/m 3).20.把一块质量为 8.1 克的金属,投入盛有68 毫升水的量筒中,水面高升到71 毫升刻度处,该金属的密度是 ______千克 / 米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此金属可能是 ______.三、解答题(共 4 小题)21.关于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来说,其实验步骤的安排有以下两种方法:(1)方法 A: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用烧杯取适当的液体称出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 则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2)方法 B:①在烧杯中盛液体,称出它的质量1m;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使量筒中液面瞄准某刻度线为宜),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V;③称出烧杯及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2则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3)这两种方法中,你以为最理想的是方法 ______(选填“ A”或“ B”).另一种的做法使丈量值偏 ______.22.为了鉴识金属的资料,下边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情形.A.用细线将金属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简内的水中,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整体积V2;B.计算金属块的密度;C.在量筒中倒入适当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D.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0;E.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理均衡螺母,使天平均衡.((2)请将图中测得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并填写表格中的缺项处.金属块的质量量筒中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的密度m0/g V1/cm 33﹣ 3)V/cmρ/ ( kg?m(3)经查表比较可知,该金属可能是______ .金属密度ρ/ ( kg?m﹣3)铜8.9 × 103铁7.9 × 103铝2.7 × 103铅11.3 × 103银10.5 × 10323.小明在实验室里丈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理好的天平丈量矿石的质量.当日平均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如图 1 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______g;(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所以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 2 所示方法进行丈量,33填“偏大”、“偏小”、“不变”).24.某校科学研究小组应用所学物理知识丈量瓷器的密度,他们所用的器械有:若干小碎瓷片,足够的水,一个质量为 m0、容积为 V0、有密封盖的瓶子,如图.问:(1)他们还需要选择 ______,才能测出小碎瓷片的密度.(只限选一件仪器)(2)请简要写出丈量过程,并用适合的符号表示所丈量的物理量.四、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0 分)25.某公园要铸一尊铜像,先用木材制成一尊跟铜像大小同样的木模.现测得木模质量为63kg,则需要多少千克的铜才能锻造成此铜像?(ρ木 =0.7 × 103 kg/m3ρ铜=8.9 × 103kg/m3)26.一块碑石体积为3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块碑石的岩石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100mL的水,而后将这块样品淹没在水中,此时水面高升到150mL.请你用这些数据,算出这块碑石的质量.27.一个体积为0.5dm3的铁球,其质量是 1.58kg,问(ρ铁=7.9 × 103kg/m3)(1)它是实心的仍是空心的?为何?(2)假如是空心的,空心部分能注入多少克水?2015-2016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八年级(下)第三周周练物理试卷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资料的主要考虑要素,下边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B.用钨做电灯泡的灯丝C.冬季,暖气片顶用水作为传达热的物质D.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考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剖析】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就做这类物质的密度.在表演的场景中,坍毁的房子、滚落的石头都是用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制成的,目的是防备将人砸伤.【解答】解: 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可防备触电事故.B、用钨做电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比较高,防备灯丝因为发热而烧断.C、冬季,暖气片顶用水作为传达热的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降低同样的温度时能够放出更多的热量.D、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是为了防备将人砸伤.应选 D.2.已知人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一个初中学生,身体的体积最靠近于()A. 0.5m3 B. 0.05m3C. 0.005m3D. 500c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剖析】先估测出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 ,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 V= 求身体的体积.【解答】解: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水的密度为 1.0 × 103kg/m3;由ρ =得一名初中学生的体积:V===0.05m应选3.用质量同样的铅、铜、铁、铝制成同体积的四个球,(ρ铅>ρ铜>ρ铁>ρ铝),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四球都是实心的B.四球都是空心的C.铝球必定是实心的 D .铁球必定是空心的【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识.【剖析】先依据 V=能够判断,假如质量同样,则密度越大的体积越小,反之,密度越小的体积越大;再分类判断密度最小的球是实心仍是空心;最后依据密度的大小即可判断四个小球哪些必定是空心的.【解答】解:∵ ρ 铅>ρ 铜>ρ 铁>ρ 铝;∴依据 V=可知:假如质量同样,那么密度越大的,体积V 越小.故若四个球都是实心的,则四个球的质量是不同样的,故 A 错误.∵不知道密度最小体积最大的铝球究竟是实心仍是空心,∴能够做出两个假定:假定 1:铝球是实心的,那么其余几个密度大的球体积必定小于铝球,所以铅、铜、铁球是必定空心.假定 2:铝球是空心的,既然它都是空心,那么其余几个密度大铅、铜、铁球也必定是空心.故 B、C错误;又知铝球有可能实心有可能空心,题干里并无说明;∴再依据以上两个假定的结论都说了然不论铝球是实心仍是空心,铁球都是必然空心的,故D正确.应选 D.4.王兵在“丈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时,测出几组数据,依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A. B【考点】固体的密度丈量实验.【剖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没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据此,我们可对选项中的各图象进行剖析.【解答】解: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没关,所以,石块的密度不会随质量发生变化,只有选项A切合题意.应选 A.5.物体 a 的体积是物体 b 的体积的,将物体 a 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物体右盘,天平恰巧均衡,则物体 a 的密度ρa与物体 b 的密度ρb的比值(A.2:1 B. 1:2 C.4:1 D.1: 4b 放在天平的)【考点】密度的计算;天平的使用.【剖析】天平均衡说明质量相等,已知体积之比.依据公式可求密度之比.【解答】解:.应选 A.6.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乙的质量是甲的A.0.8 倍B.1.25 倍C.0.2 倍D.5 倍【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剖析】已知甲乙的密度之比和质量之比,依据公式【解答】解:甲乙的体积之比为====1.25 .应选 B.2 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V=可求甲乙的体积之比.)7.利用天平易量筒丈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纳了以下实验步骤,此中剩余的步骤是()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C.在量筒内倒入适当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1D.用细线系住石块,淹没在盛水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体积V2【考点】固体的密度丈量实验.【剖析】测固体的密度用到的器械是天平易量筒,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用公式ρ =计算出固体的密度.m,依据排水法用【解答】解:测固体石块的密度的基本方法是: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量水,读出体积为V1,将石块放入量筒淹没水中,读出水面体积值为ρ=.m,在量筒中倒入适V2,则石块的密度为所以上述步骤实用的为A、 C、 D.应选 B.8.小明用量简量取液体,视野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实质倒出的液体体积(A.小于 6mL B.大于 6mL C.等于 6mL D.没法确立范围15mL;倒出)【考点】量筒的使用.【剖析】依据量筒的实质值和丈量值的关系判断实质倒出的液体体积.【解答】解:视野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15mL是正确的读数,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来示数偏大,则实质读数小于9mL,则实质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应选 B9.一只好够容纳1kg 水的瓶子,必定能够容纳得下1kg的()A.白酒 B .食用油C.盐水 D .煤油【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剖析】依据公式 V=可知,质量同样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瓶子的容积是必定的,所以能够容纳 1kg 水的瓶子,不可以容纳 1kg 密度比它小的物质.【解答】解:由ρ =得,V=∴质量同样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所以能够容纳1kg 水的瓶子,不可以容纳1kg 密度比它小的物质.因为 A、 B、 D 选项中的物质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所以能够容纳1kg 水的瓶子,不可以容纳1kg 密度比水小的A、 C、 D 选项中的物质.而 C 选项中的物质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能容纳1kg 水的瓶子,能容纳 1kg 密度比水大的C选项中的物质.故C选项正确.应选 C.10.工人依据需要,把一块钢板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切割后的这两块钢板(A.质量相等 B .密度相等C.体积相等 D .面积相等【考点】密度及其特征.)【剖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含物质少的,质量少;所含物质多的,质量多;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密度不变;体积是物质或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面积是物体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解答】解:A、切割后的两块钢板,大的那块所含的钢多,质量大;小的那块所含的钢少,质量小.故A不切合题意;B、同种物质密度必定,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没关.所以大的钢板和小的钢板密度是同样的.故 B 切合题意;C、切割后的两块钢板,大的那块体积大,小的那块体积小.故D、切割后的两块钢板,大的那块面积大,小的那块面积小.故应选 B.C 不切合题意;D 不切合题意.11.小明为了查验运动会中获取的铜牌能否由纯铜制成,以下方法中最合理的是()A.察看铜牌颜色 B .测铜牌的质量 C.测铜牌的体积 D .测铜牌的密度【考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识;物质的物理特点.【剖析】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应用密度的知识能够鉴识物质.【解答】解: A、假如铜牌掺假,必定是在铜牌里边掺其余物质,而铜牌的表面颜色仍是铜牌颜色,所以 A 不合理;B、测铜牌的质量是没法鉴识铜牌能否由纯铜制成,因为掺其余物质,也能够让铜牌的质量与纯铜制成的铜牌质量同样,所以 B 不合理;C、测铜牌的体积是没法鉴识铜牌能否由纯铜制成,因为掺其余物质,也能够让铜牌的体积与纯铜制成的铜牌体积同样,所以C不合理;D、假如铜牌掺了假,即便铜牌质量与纯铜制成的铜牌质量同样,但它们的体积必定不同,因为不同物质密度不同,在质量同样的状况下,体积不同;即便铜牌体积与纯铜制成的体积同样,但它们的质量必定不同,因为不同物质密度不同,在体积同样的状况下,质量不同.应选 D.12.一个质量为890g 的铜球,测出它的体积为100cm3,则此铜球为(ρ铜=8.9g/cm 3)()A.必定是空心铜球B.必定是实心铜球C.可能是空心铜球,可能是实心铜球D.没法确立【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识.【剖析】解法一:依据公式ρ =算出密度值,与已知的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解法二:依据公式 m=ρ v 算出质量值,与已知的质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解法三:依据公式v=算出体积值,与已知的体积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解答】解法一:铜球质量m=890g,体积 v=100cm3,铜球密度ρ ===8.9g/cm3,与已知的密度相等,是实心的.应选 B.33 33 解法二:铜球密度ρ =8.9g/cm ,体积 v=100cm ,铜球质量 m=ρ v=8.9g/cm × 100cm =890g,等于测出的质量 890g,是实心的.解法三:铜球质量 m=890g,密度ρ =8.9g/cm 3,体积 v===100cm,等于测出的体积,是实心的.应选 B.13.一把汤勺的质量是18.4g ,体积是 8cm3,则依据以下密度表,能够知道做成这把汤勺的资料可能是()物质银铜铁铝陶瓷密度10.5 × 1038.9 × 1037.9 × 103 2.7 ×103 2.3 × 103(kg/m 3)A.铝B.铜C.铁D.陶瓷【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识.【剖析】依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 =求出汤勺的密度,而后从密度表中查出是用什么资料制成的.【解答】解:依据题意可得: =2.3 从密度表中能够看出汤勺的密度与陶瓷的密度同样,所以汤勺是用陶瓷制成的.应选 D.14.小明利用天平易量杯丈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获取的数据以下表,依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 m/g406080100液体的体积 V/cm320406080A, 0.8 × 103kg/m3C, 0.8 × 103kg/m3【考点】【剖析】要求得物质的密度需先找到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察看图象:①当体积为能够确立烧杯质量为20g,液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烧杯质量;②因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我们只需选用随意一组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密度.【解答】当体积为 0 时质量是 20g,所以烧杯质量为 20g;当体积为3 60cm时质量为20) g 即:应选 A.二、填空题3的冰块所有消融成水后,水的质量是900 kg,水的体积是0.9315.体积为 1m m.【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剖析】所求水的质量就是冰的质量,能够先求冰的质量,而后除以水的密度,就是水的体积.【解答】解: m =m =ρv=0.9 ×10333冰冰kg/m × 1m=900kg水冰V 水 ===0.9m故答案为:0.916.体积相等的冰和水的质量之比是9: 10,一块冰的体积跟它完整消融成水的体积之比是 10:9,质量比是1: 1 .(ρ冰 =0.9 × 103kg/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剖析】①已知体积相等的冰和水,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其质量之比;②质量是物体自己的一种属性,与状态没关,冰消融成水质量不变.【解答】解:①已知 V 水 =V 冰,由ρ =可得, m水=ρ水 V 水, m冰=ρ冰 V 冰,则体积相等的冰和水的质量之比====;②一块冰完整消融成水后,质量不变,故质量比是1: 1.由ρ =可得,一块冰的体积=,一块冰完整消融成水的体积=,则=: = × ===.故答案为: 9: 10; 10; 9; 1: 1.17.献血荣耀,它也是我们的义务,已知20cm3人体血液的质量为21.0g ,则血液的密度是1.05 ×10 3kg/m3,成年人体内血液共有 4.2kg ,则人体内的血液共有4×10 ﹣3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的计算.【剖析】已知血液的质量和体积,直接利用公式ρ =即可求出血液的密度;已知血液的密度和质量,直接利用公式v=即可求出血液的体积.【解答】解:血液的密度:ρ ===1.05g/cm =1.05 ×103kg/m 3;人体内的血液共: v′= ==4故答案为 1.05 × 103;4×18.一瓶铭牌标上有 5L 的花生油,密度为0.94 × 103kg/m3,质量为 4.7kg,这瓶花生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花生油的密度为0.94 ×10 3kg/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剖析】知道花生油的体积,依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 V 即可算出花生油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关.【解答】解:33,花生油的体积 V=5L=5dm=0.005m由ρ =得一瓶花生油的质量:m油 =ρ油 V油 =0.94 × 103㎏ /m3× 5× 10﹣3m3=4.7kg ,同种物质,密度是必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关(固然节余的花生油的质量和体积都变成了本来的一半,但它们的比值仍旧不变),所以当这瓶花生油用去一半后,剩下花生油的密度为 0.94 × 103㎏ /m3.故答案为: 4.7; 0.94 × 103.19.一个质量为0.25kg 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 1.5kg ,则这玻璃瓶的容积是1.25 ×10 ﹣3m3.它最多能装1kg 的酒精(酒精的密度ρ =0.8 × 103 kg/m 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剖析】已知玻璃瓶的质量m1,装满水时玻璃瓶的质量m2,则水的质量 m=m2﹣ m1,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求出玻璃瓶的容积,进一步求出玻璃瓶所能装酒精的质量.【解答】解:玻璃瓶的质量m1=0.25kg ,装满水玻璃瓶的质量m2=1.5kg ,瓶中水的体积即玻璃瓶的容积,V 容 =V水===1.25;酒精的质量: m酒精 =ρ酒精 V容=0.8 × 1033﹣ 33kg/m ×1.25 × 10m=1kg.故答案为:.20.把一块质量为 8.1 克的金属,投入盛有68 毫升水的量筒中,水面高升到71 毫升刻度处,该金属的密度是 2.7 ×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3的这类金属的质量是1m2.7 ×10 3kg,此金属可能是铝.【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识.【剖析】先依据量筒中水面高度的变化确立金属的体积,而后依据密度的计算公式求出金属的密度;密度所描绘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详细表述,第一是表述单位体积,而后才是质量.求出金属的密度与密度表中物质的密度比较,找出与其密度相等的金属.【解答】解:因为量筒中水的体积有68ml 高升到 71ml ,所以该金属的体积为 71ml ﹣68ml=3ml ;该金属的密度为ρ ===2.7g/cm 3=2.7 × 103kg/m3;3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m 的这类金属的质量是 2.7 × 10 kg.查密度表可得:与其密度相等的金属是铝.故答案为: 2.7 × 103;1m3的这类金属的质量是 2.7 × 103kg;铝.三、解答题(共 4 小题)21.关于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来说,其实验步骤的安排有以下两种方法:(1)方法 A: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m1;②用烧杯取适当的液体称出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 则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2)方法 B:①在烧杯中盛液体,称出它的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使量筒中液面瞄准某刻度线为宜),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V;③称出烧杯及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2则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3)这两种方法中,你以为最理想的是方法B(选填“ A”或“ B”).另一种的做法使丈量值偏大.【考点】液体的密度丈量实验.【剖析】液体密度的丈量方法:依据液体的密度的计算公式ρ =可知需要丈量的物理量是m 和 V, m用天平丈量、 V 用量筒丈量.但液体的质量不可以直接用天平丈量,一定分两步.我们应选用丈量偏差小的方法来判断终究是先丈量质量仍是体积.【解答】解:(1)液体的质量m=m2﹣m1,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2)量筒中液体的质量 m=m1﹣ m2,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3)方法 A 是先丈量空烧杯的质量,再丈量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丈量液体的体积,此种做法方会使一部分液体留在烧杯壁,进而使测出的液体的体积偏小,依据ρ =可知密度会偏大;方法 B 是先丈量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再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再丈量节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此种做法方就防止了液体残留在烧杯内壁上的问题,减小了偏差.故答案为:( 1);( 2);( 3) B;大.22.为了鉴识金属的资料,下边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情形.A.用细线将金属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简内的水中,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整体积2;VB.计算金属块的密度;C.在量筒中倒入适当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D.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0m;E.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理均衡螺母,使天平均衡.(1)正确的操作次序为EDCAB (填序号).(2)请将图中测得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并填写表格中的缺项处.金属块的质量量筒中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的密度m/g V1/cm33﹣ 3)V/cmρ/ ( kg?m 0(3)经查表比较可知,该金属可能是铝.金属密度ρ/ ( kg?m﹣3)铜8.9 × 103铁7.9 × 103铝2.7 × 103铅11.3 × 103银10.5 × 103【考点】固体的密度丈量实验.【剖析】( 1)关于固体密度的丈量,往常是先调理天平均衡,再用天平测出质量,而后用量筒测出体积,最后辈入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2)量筒和天平的读数,第一要弄清楚其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金属块的体积等于金属块和水的整体积减去水的体积;依据公式ρ =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3)依据求出的密度值,查密度表可知此金属为铝.【解答】解:( 1)测金属块密度应先测质量再测体积,所以测金属块的密度正确的实验操作次序是 EDCAB.(2)用量筒丈量的是水的体积和水和金属块的整体积 V2/cm3;金属块的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质量, m=50g+4g=54g,量筒 1 个大格表示 10cm3,里面有10 个小格,故其分度值为1cm3,故水的体积V1=20cm3,放入金属块后的整体积V2=40cm3,金属块的体积3 V=20cm,金属块的密度ρ ===2.7g/cm 3=2.7 × 103kg/m3(3)经查密度表可知,该金属可能是铝.故答案为:( 1) EDCAB;(2)见下表;金属块质量 m0/g 量筒中水体积放入金属块后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的密度V1/cm3的整体积 V2/cm3V/cm3ρ/ ( kg?m﹣3)54204020 2.7 × 103(3)铝.23.小明在实验室里丈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理好的天平丈量矿石的质量.当日平均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如图 1 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175.6 g;(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所以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 2 所示方法进行丈量,333小(选填“偏大”、“偏小”、“不变”).【考点】固体的密度丈量实验.【剖析】( 1)质量的读数应按照先累加砝码,再加游码示数的规律;(2)矿石体积的读数要注意烧杯、量筒中水量的代替关系,读数时分清量筒的分度值;(3)密度的计算运用公式ρ =来进行;影响丈量结果的要素主要在体积的丈量上,所以剖析出体积有可能偏大仍是偏小才是重点.。
周练三参考答案

周练三参考答案31.(15分)(1)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运用)。
(4分)(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严重恶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分)(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2分)(4)启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利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4分)32.(15分)(1)都带有明显的血缘色彩;都实行贵族政治,有森严的政治等级。
(3分)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打破了血缘贵族的特权;(2分)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削弱了血缘贵族的势力。
(2分)(2)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其发展的障碍;(2分)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
(2分)以启蒙思想为指导(或发表《(独立宣言>》,发动独立战争,摧毁殖民枷锁;(1分)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分权与制衡的联邦共和体制。
(1分)(3)维薪派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分)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1分)31.(15分)(1)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运用)。
(4分)(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严重恶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分)(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2分)(4)启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利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4分)32.(15分)(1)都带有明显的血缘色彩;都实行贵族政治,有森严的政治等级。
(3分)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打破了血缘贵族的特权;(2分)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削弱了血缘贵族的势力。
(2分)(2)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其发展的障碍;(2分)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练三(解析版)《归去来兮辞并序测》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荒芜.(wú) 惆怅.(chànɡ) 稚.子(zhì) 轻飏.(chànɡ) B .倚.靠(yǐ) 装载.(zǎi) 僮仆.(pú) 熹.微(xī) C .窈窕..(yǎo tiǎo) 东皋.(ɡǎo) 出岫.(xiù) 矫.首(jiǎo) D .遑.遑(huánɡ) 斟酌.(zhuó) 怡.颜(yí) 翳.翳(yì) 解析:A 项“飏”读“yánɡ”,B 项“载”读“zài”,C 项“皋”读“ɡāo”。
答案:D2.下列各句加线的词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 .请息交以绝游。
息交:断绝交游B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包括父母在内的内外亲,范围比现代汉语广C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耕种之事D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行休:将要得以休息一下解析:“行休”意为“将要结束”。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为什么 B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快要 C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 D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遐:远 解析:C 项“谏”意为“劝止”,可释为“挽救,改正”。
答案:C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①悟已往之不谏.:谏止,劝止 ②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 B .①觉今是.而昨非:这样 ②园日涉.以成趣:牵连,牵涉 C .①策扶老..以流憩:拐杖 ②抚孤松而盘桓..:徘徊、留恋不去 D .①请息交以绝游.:交往 ②帝乡不可期.:至,及 解析:B 项“是”意为“对,正确”;“涉”意为“涉足”。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园日涉以成趣.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 策.扶老以流憩策.之不以其道C.⎩⎪⎨⎪⎧ 景.翳翳以将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D.⎩⎪⎨⎪⎧ 曷不委.心任去留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解析:A 项①乐趣,②趋向,取向;B 项①拄着,②鞭打;C 项都当“日光”讲;D 项①随从,顺从,②托付,交给。
答案:C6.比较下边两组句子中带点的字的意思或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③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行”字也相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行”字不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行”字相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行”字也不同解析:两个“之”均为动词,意为“到,往”;③句的“行”意为“将要”,④句的“行”意为“行为”。
答案:B7.比较下列句子中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征夫以.前路②舟遥遥以.轻飏③农人告余以.春及④家叔以.余贫苦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解析:①③“以”为介词,都是状语后置的标志,但意义不同,①句“以”可译为“用,拿”,③句“以”可译为“把”;②“以”相当于连词“而”;④句“以”意为“因为”。
答案:D8.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①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D.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②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解析:D项连词,表修饰。
A项①助词,无实义;②语气词,表反问。
B项①相当于“而”;②“把”,介词。
C项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助词,“的”。
答案:D9.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世称________。
他以写________诗为主,著有《陶渊明文集》。
10.根据课文填空(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在《归去来兮辞》中,当我们读到: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时,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3)、《归去来兮辞》中体现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细节: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来表现山野的宁静与恬淡,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来强调自然的生机,让自然田园倍添诗情画意。
(5)、《归去来兮辞》中直接交代诗人归隐缘由的句子: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二、综合能力培养(一)课内阅读阅读《归去来兮辞 并序》序言部分的内容,回答16~19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生生.所资 维持B .求之靡.途 没有 C .彭泽去.家百里 距离 D .因事顺心..顺遂心愿 解析:“生”为名词,生活。
答案:A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故.便求之 ⎩⎪⎨⎪⎧ 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④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①旧交,②所以,③④都是“不久”。
答案:C13.下列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足以为酒”为理由。
B .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谋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厚爱、家叔引荐、彭泽不远的缘故。
C .陶渊明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志向。
D .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是陶渊明辞官的因素之一。
解析:“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仅以‘足以为酒’为理由”的说法错误。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陶渊明也不例外。
答案:A14.翻译下列句子。
(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译文:_我家境贫困,耕田植桑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译文:_本性坦率自然,不是造作勉强所能够改变的。
(二)课外阅读炳烛而学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 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师旷”及其他。
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
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15.用斜线号“/”给《炳烛而学》断句。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6、解释:①暮②安敢③善【参考答案】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17.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参考答案】: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1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参考答案】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费,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作《归去来》。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属:写作B.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嗜:爱好C.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堪:能够D.素简贵,不私.事上官私:暗地里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发现C 项“堪”的意思应该是“忍受,经得起”。
答案:C2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为.乡邻之所贵②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B.⎩⎪⎨⎪⎧ 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②以.亲老家贫 C.⎩⎪⎨⎪⎧ ①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②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D.⎩⎪⎨⎪⎧ ①令吾常醉于.酒足矣②以其无礼于.晋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 项,“为”①表被动;②介词,因。
B 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因。
C 项,“之”①代词,指陶潜;②助词,的。
D 项,“于”都是介词,表对象。
答案:D2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一组是( )①不慕荣利 ②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③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⑤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⑥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A .①②③④B .③④⑤⑥C .①③④⑤D .②④⑤⑥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②写他读书入迷的状态,⑥写他怎样做官。
排除这两项即可。
答案:C22.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潜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