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漂亮的建筑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漂亮的建筑》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漂亮的建筑》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漂亮的建筑》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建筑的基本结构,掌握绘画建筑的基本技巧,运用色彩表达建筑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建筑。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对建筑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生活美的感知。

教学内容1. 建筑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建筑的结构与特点: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不同建筑的结构和特点,如屋顶、窗户、门等。

3. 绘画建筑的基本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现建筑。

4. 色彩的应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建筑的美感,如使用对比色、邻近色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绘画建筑的基本技巧和色彩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建筑,并运用所学的技巧表现建筑的美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 PPT、图片、实例建筑模型等。

2. 学具:绘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建筑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新授:讲解建筑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教授绘画建筑的基本技巧和色彩的应用。

3. 实践: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建筑,并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绘画实践。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建筑的美感和艺术表现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漂亮的建筑》2. 内容:建筑的基本概念、结构与特点、绘画技巧、色彩应用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建筑,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绘画。

2. 作业要求:注意建筑的结构和特点,运用适当的色彩表达建筑的美感。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绘画建筑的基本技巧和色彩的应用。

2. 教学改进: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建筑,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一上《第6课漂亮的建筑》说课稿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一上《第6课漂亮的建筑》说课稿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一上《第6课漂亮的建筑》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漂亮的建筑》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一册第六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漂亮的建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以及一些简单的建筑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对建筑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我的学生大部分是小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发现。

但是他们可能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建筑的特点,激发他们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各种漂亮的建筑,学习一些简单的建筑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建筑艺术的美,提高自己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各种漂亮的建筑,学习一些简单的建筑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建筑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建筑的特点和美感。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建筑的看法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3.示范法: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4.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喜欢的建筑,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激发他们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2.基本技法讲解:简单介绍一些建筑知识,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3.欣赏与分析: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建筑的美感和特点。

4.讨论与分享: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建筑的看法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美术第1册6课 漂亮的建筑

美术第1册6课   漂亮的建筑

美术第1册6课漂亮的建筑一、教材分析1、编辑漂亮的建筑指导思想低年级美术造型与表现,漂亮的建筑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漂亮的建筑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这是一节动手课漂亮的建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通过对旧画报、海报、旧挂历、蜡光纸进行粘贴、剪刻等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剪贴画时,思维活动贯穿整个取材、撕、摆、组合、粘贴的全过程,如同积木游戏一样是一种手、脑、眼的综合训练。

课本漂亮的建筑第38页展示了学生剪贴的各种作品,风格多样,稚拙有趣,充分表现出小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2、⑴、教学内容与目标a、显性内容与目标尝试使用不同纸材,体验造型快乐b、隐性内容与目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对生活的热爱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尝试用不同纸材撕贴一幅《漂亮的建筑》难点: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3、学习材料废旧挂历纸广告纸蜡光纸剪刀固体胶等二、教学设计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⑴、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建筑今天学习《漂亮的建筑》,漂亮的建筑这里的建筑主要是指房子,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各种各样的房子,请你和周围的小朋友自由交流一下,说说你见过的最漂亮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请几名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说说、画画)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建筑。

⑵、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人类最初的建筑物是遮风避雨的住所,虽然较其简陋,但它凝聚了人的劳动与创造,使人感到舒适和安全。

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在追求实用功能的同时,还要求它的外形和空间更加完美和理想化,由于不断地追求和创造,使中国的建筑艺术形式多样,并且具有鲜明的风格。

师生共同欣赏建筑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建筑的名称,回忆在哪儿见过,观察建筑的形状、色彩、装饰特点。

《天坛祈年殿》北京三层圆顶、蓝色琉璃瓦、红色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天安门城楼》北京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红墙黄瓦、雕梁画柱高台基、大屋檐、多圆柱屋顶多样,等级分明屋脊“仙人”、“走兽”《黄鹤楼》武汉外观层层飞檐,金黄色的玻璃屋面古朴富丽主楼净高51.4米,共5层葫芦形宝顶,《高楼大厦》大都市造型简洁、明快、庄重、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乡村民居》乡村《城堡建筑》游乐场等⑶、欣赏学生作品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漂亮建筑的图片,小朋友们是如何用撕贴画的方法表现这些漂亮的建筑,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39页学生作品:A、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房子的形状、色彩、装饰以及周围的环境)B、凭自己的观察和学习经验,你认为完成作品需要哪些工具材料?(剪刀、固体胶、废旧挂历纸、广告纸、蜡光纸等)⑷、听故事《做房子》,学习房子的剪贴方法和步骤,体验造型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一座小屋,里面住着幸福的一家人,他们是爸爸妈妈和两个儿子。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漂亮的建筑》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漂亮的建筑》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漂亮的建筑》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的基本构造和特点,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教学内容1. 建筑的基本概念:介绍建筑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建筑的特点:讲解建筑的形状、线条、色彩和材质等特征。

3. 建筑的表现方法: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描绘建筑,注意比例和透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建筑的基本构造和特点,用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

2. 难点:建筑的比例和透视,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建筑的美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建筑模型、图片、PPT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新授:讲解建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示范如何用图形和线条描绘建筑,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4. 实践与展示:学生独立完成建筑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板书设计1. 《漂亮的建筑》2. 内容:建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

作业设计1. 必做题:用图形和线条描绘自己喜欢的建筑。

2. 选做题:收集更多关于建筑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图形和线条表现建筑。

2.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课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3. 改进措施:加强对建筑比例和透视的讲解,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总字数:约500字)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整堂课程的核心,涉及到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参与、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

一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六课 《漂亮的建筑》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六课 《漂亮的建筑》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六课《漂亮的建筑》人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
2.认识建筑的种类;
3.观察一些著名建筑的外观特点;
4.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建筑形象。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种类的建筑,分析几个著名建筑的外观特点。

三、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设计自己的建筑形象。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老师介绍建筑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
2.老师出示多种建筑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建筑的名称。

(二)讲解
1.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建筑,如宫殿、教堂、摩天大楼等;
2.老师出示几个著名建筑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外观特点。

(三)活动
1.老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自己心中的建筑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设计出他们心中的建筑,在小组内进行讲解。

(四)展示
1.老师挑选几组设计最出色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建筑的重要性和美丽之处,让学生从小树立对建筑的敬畏之心。

五、教学方式
1.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2.小组活动的方式;
3.游戏和展示的方式。

六、教学评估
通过小组讨论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考察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和想象力的发挥。

七、拓展延伸
1.了解不同民族地区的建筑文化和建筑特点;
2.走进博物馆,观察著名建筑模型和相关展品,感受建筑的魅力。

一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第6课 漂亮的建筑》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第6课 漂亮的建筑》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第6课漂亮的建筑》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建筑中的基本元素。

2.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的内容是《第6课漂亮的建筑》,主要介绍建筑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和一些古代建筑的特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的基本元素•古代建筑的特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1.让学生认识到建筑艺术的重要性,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2.对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古代建筑特点进行阐述。

四、教学准备1.准备PPT,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准备相关的实物建筑材料,如竹子、石头、水泥等;3.准备一些交互性强的活动或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建筑艺术这一知识点,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有些建筑非常漂亮,可以让人看了心情很愉悦的建筑是什么?如何定义“建筑”?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2.介绍建筑的基本概念介绍建筑的定义、种类、用途等,让学生明确建筑的基本概念。

3.讲解建筑的基本元素介绍建筑的基本元素,包括空间、形状、材料、色彩等,帮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要素,理解建筑背后的设计意图。

4.讲解古代建筑的特点介绍一些古代建筑的特点,如中国的古建、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等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民族、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5.互动活动设置互动活动环节,如制作模型、设计建筑图纸、动手体验等活动,让学生采取创造性思维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理解建筑的形态、材料和构造方法。

6.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复习,让学生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观察、问答、小测验等形式,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2.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和差异,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辅导,巩固弱点,培养个人潜能;3.对学生参与程度、表现和平时功课等综合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漂亮的建筑》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漂亮的建筑》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漂亮的建筑》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从建筑物的外形、用途、特点等角度认识建筑。

2.引导学生感知和领会建筑物的美。

3.激发学生对社区中建筑的关注,为日常生活中的建筑色彩提供素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让学生认识和感知建筑物。

2.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创作出能够代表建筑物特征的形象。

难点1.让学生对建筑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和描述。

2.引导学生将建筑物的特点转化为具体形象,形成美的表达。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内容1.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建筑物,让学生对这些建筑物的用途、特点等进行描述和分类。

2.创作“我眼中的建筑物”画作。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让学生看一组建筑物图片,随后问:“大家看到这些建筑物,它们分别用来做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都一样吗?”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描述和分类。

第二步:描述建筑物的特点教师以一幅建筑物的图片为例,向学生介绍这个建筑物的特点,如外形、颜色、窗户、门等。

随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建筑物的特点,并进行梳理分类。

第三步:模仿建筑物形象让学生将自己眼中的建筑物特点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例如大门、窗户、房顶等,模仿出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形象。

第四步:创作“我眼中的建筑物”画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建筑物的理解和表达,创作出自己的画作,展示自己眼中的建筑物特点和内涵。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涉及到观察、描述、分类、模仿、创作等多种方法。

旨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感知建筑物,以及在具体形象中表达美。

五、教学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能否准确描述和分类所观察的建筑物。

2.学生能否通过模仿建筑物形象,创作出自己眼中的建筑物形象。

3.学生能否表达出自己对建筑物的美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建筑物图片。

2.装饰画纸、蜡笔、水彩笔等画画工具。

七、教材参考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六课《漂亮的建筑》。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观察、模仿、创作等方式,让学生领略建筑物的美。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漂亮的建筑:会跳舞的房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漂亮的建筑:会跳舞的房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漂亮的建筑:会跳舞的房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建筑艺术,培养学生对建筑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建筑特色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建筑艺术,了解建筑的基本元素。

2. 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表现建筑特色。

3. 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会跳舞的房子”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表现建筑特色。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会跳舞的房子”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图片、绘画材料。

2. 学具:绘画纸、水彩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美,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2. 基本知识与技能: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让学生了解建筑美的表现形式。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创作“会跳舞的房子”,讲解创作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线条、形状、色彩等特征。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会跳舞的房子”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相互欣赏、交流、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色彩。

2. 创作步骤与技巧:观察建筑特征 >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表现 > 发挥创意。

七、作业设计课后请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建筑的图片或资料,下节课分享,加深对建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讲解、示范、创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建筑艺术的基本元素,学会了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表现建筑特色。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还存在对建筑特征把握不准、表现手法单一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漂亮的建筑
课时:1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比经典建筑的图片,初步感受建筑的色彩与形状特征,了解建筑的不同用途。

2. 展开丰富想象,用各种形状组合表现漂亮的建筑。

3. 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媒体使用:音乐,动画
教学重点:
了解建筑含义,感受建筑的形状色彩特征和不同用途。

教学难点:
各种形状的组合与装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课堂纪律,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 大家带来了各种建筑的图片和自己与建筑的合影,我们一起来欣赏。

2.看到你熟悉的建筑,可以直接说出他的名字,这座建筑是做什么用的?
3.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观察描述祈年殿。

这座建筑叫什么?
它建在哪里?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2.谁去过祈年殿,你觉得她漂亮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建筑吗?
(从上至下有秩序的观察)
3.拼摆组合祈年殿
(观察并讨论祈年殿是有那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出来的)
4.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5.你准备画利用哪些图形来设计你的建筑?
6.欣赏了解中外建筑
四、作业
画一幅有特点的建筑。

五、作业展评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
六、总结
1.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以及学到了什么?
2.布置下节课所需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