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掘规模最大唐代葬墓 墓主为唐节度使刘济

合集下载

贵族墓葬中规模最大的是哪个朝代

贵族墓葬中规模最大的是哪个朝代

贵族墓葬中规模最大的是哪个朝代贵族墓葬中规模最大的是唐朝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孙,唐中宗李显嫡长子。

懿德太子墓,位于乾县乾陵东南隅的韩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

也是目前所发掘唐代贵族墓葬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为复杂的一座墓葬。

李重润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之长子。

于701年九月初三日,被武则天杖杀而死(一说逼迫自杀),李重润死时年仅十九岁。

中宗复位后于706年追封为懿德太子,葬乾陵。

其墓位于今陕西省乾县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韩家堡村,1971年7月进行发掘。

组成:
该墓地表有双层封土,呈覆斗形,南北长56.7米.东西宽55米,高17.92米。

整个陵园南北长256.6米,东西宽214.5米,陵园四角有夯土堆各一,南面有土阙一对。

阙南有石狮一对,石人两对(一对只残留底座)。

石华表一对(已残,倒塌后埋入土中)周围设围墙,南面有土阙、石狮、石小人、华表等。

地下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四对小龛、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组成。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摘编自施雨岑、王鹏、徐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材料二中轴线上大部分建筑的前身都可以追溯到明代,清代在继承明北京城的基础上虽略有改建,但整体依然承袭历史。

近代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中轴线上的建筑几乎都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坛庙辟为公园不再是祭祀仪礼场所,紫禁城被开放成为博物馆,钟鼓楼也不再进行报时工作……旧的功能被新功能取代,在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与社会。

除了文化遗存,元大都的水系规划也一直被明清沿用,并且保存至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

一根中轴线记录了三朝的历史,留下了三朝的遗迹。

若干个历史拐点在这条中轴之上发生,自元代开始,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也都集中于此。

中轴线的空间距离也由元大都时的不足4千米,到今天的7.8千米。

在新的城市规划中,中轴线北延至燕山山脉,南延至北京大兴机场,从古城中心向新城两端生长,象征着从过去向未来的更迭与延续。

龟山汉墓,千古之谜,精度之高,世上罕见

龟山汉墓,千古之谜,精度之高,世上罕见

龟山汉墓,千古之谜,精度之高,世上罕见龟山汉墓位于中国江苏徐州市九里经济开发区境内的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该墓于一九八一年二月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首次发现,同年十一月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南京博物院会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后对北墓道及整个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小龟山汉墓小龟山汉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徐州市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该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汉墓分为南北二个甬道,长度分别为56米,二甬道长度差仅为11.90厘米,二甬道之间的距离19米,共有15个墓室,墓道和墓室总面积达到700多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

龟山汉墓一走进南甬道,一束红色的激光从里面射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保安措施,其实这束激光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甬道的直度,整整56米长的甬道,精度居然达到了1/16000。

南北二条的甬道平行向里开凿,二甬道距中轴线的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1/10000。

二甬道的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

要延伸到1000公里外的西安才会相交。

通道地平面内高外低,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

现在还不知道当时是如何打出精度这么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

南甬道为楚王襄王刘注墓,北甬道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

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由两条墓道两条甬道以及十五间墓室组成,由人工开凿而成。

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全靠手工开凿。

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该墓于一九八一年二月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首次发现,同年十一月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南京博物院会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后对北墓道及整个墓葬进行发掘清理。

一九八五年,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征集了该墓出土的刘注龟钮银印,从而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

秦公大墓发掘记

秦公大墓发掘记

秦公大墓发掘记一场历时10年的考古大发掘,一座遭遇过200多次盗掘的大墓,一场屠戮186人的残忍仪式,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深达24 m的地下行宫究竟隐藏着什么?解开谜题的钥匙究竟藏在何处?掩藏在地下的秘密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就让我们一同追随考古队员的脚步,在泥土与碎片中揭开这个残暴墓主人的真实面目。

(来源|cctv探索发现栏目)荒地起疑半个世纪前,在离陕西宝鸡市凤翔县南指挥村不远有一块奇怪的土地,这里一年四季无论雨水多寡,庄稼生长得都不好,生活在附近的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没人想去深究其因。

1976年,南指挥村村民靳思治来到这块荒地,他想挖一些土来修补家中的墙院,但是铁铲挥处的黄土里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土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与周围的黄土明显不同,有黄有红还夹杂着一些碎石,并且非常坚硬。

靳思治回忆说:“挖土时铲子都铲弯了,别的土地铲1 cm地皮就挖开了,这片地起码要铲5~6 cm才能挖开。

”对这块奇怪的土地早已司空见惯了的靳思治,在取土感到异常时,突然想起这几天县里来的一支考古队。

他们整天在附近钻探、分辨土质,这个发现说不定会对他们的工作有所帮助,靳思治随后便将情况告诉了考古队,也就因为这个契机,一座巨大的地下遗迹才得以进入今人的视野。

20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对秦始皇和秦朝的了解大多局限于史料记载。

1974年兵马俑的发现,突然使人们有了更多的资源,去勾勒这个王朝大致的轮廓,也在三秦大地上掀起了一轮秦代考古的热潮。

这个庞大的帝国从何而来?他们的祖先的遗存又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距兵马俑发现一年之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来到了宝鸡市凤翔县,在风翔山一带晓行夜宿,足迹几乎踏遍了这座关中著名山脉的角角落落,苦苦寻找着那个强大的王朝——秦帝国先祖的足迹。

惊人发现凤翔县古称雍城,自公元前677年秦都东迁至此,雍城作为秦都的时间长达294年,包括秦帝国的3个皇帝在内,秦国历史上共有33位国君,而其中有19位就葬在这里。

广东省大亚湾区2024届高三联合模拟(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大亚湾区2024届高三联合模拟(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大亚湾区2024届高三联合模拟(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西汉长安城在秦都咸阳渭南宫室及上林苑的基础上修建起来,后来陆续建设了七座具有卫星城性质之陵邑,汉长安城也成为横跨渭河南北的大都市。

汉长安城大体以安门大街为中轴线。

据考古学者秦建明勘察测量,通过安门大街的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子午谷口,向北延伸至汉高祖长陵两座封土中点、清峪河(也称“清河”)大回转,直至天井岸村天齐祠遗址,总长74千米。

这条基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误差仅为±1度,与我国大地原点仅相差2分经度左右。

隋都大兴城平面近方形,单边城墙约九公里,规模巨大;东西南三面城墙均设三门。

在城市形态与“旁三门”等方面基本符合《考工记》,同时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具有“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

大兴城由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组成,宫城在都城北部正中,东有东宫,西有掖庭宫,如同双翼东西护卫。

皇城位于宫城南面,是宗庙和军政机构所在地,其中太庙与太社位居东南与西南,以符“左祖右社”之制。

郭城正中为朱雀大街,宽达150米,是当时世界城市中最长的中轴线,又称“天街”。

朱雀门东西各有五条街道,沿街的里坊数目东西基本相等。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1. 它继承了三百年历史过程中民族融合与南方开发的成果,完成了统一,使华夏文明显得更为成熟、根基更为稳固,为之后大唐盛世的来临奠定了基础。

它指的是()A. 北魏B. 隋朝C. 唐朝D. 五代2. 黎阳仓是隋代永济渠沿线巨大的官仓,其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有152座仓窖,被称为“粮仓博物馆”。

这见证了()A. 隋朝的建立B. 隋朝的统一C. 隋朝的繁荣D. 隋朝的灭亡3. 在扬州当地考古发掘中,产自北方邢窑等地的白瓷等都集中出现在扬州,这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疏浚密切相关,北方地区的物产可以很方便地运到扬州。

这说明隋朝大运河()A. 加强了南北政治交流 B. 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C. 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D.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4. 唐玄宗即位时,曾把新上任的县令200人,重新召集到大殿上,亲自出题考试,将不及格者革职,让他们重新学习。

这反映了唐玄宗()A. 推崇科举考试B. 重视官吏素质C. 注重文化发展D. 推行税制改革5. 古代文言纪实小说《太平广记》展现的关于唐朝社会的内容有:生活习俗中以“踏歌”与“赏牡丹”等为盛;胡乐流行于长安,羯鼓是当时最有名的乐器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①唐都长安的氛围体现兼容并蓄②唐都长安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③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④唐都长安的规模宏大人口众多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 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唐诗摘选反映的社会状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开元盛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安史乱起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安史乱平A. 诗歌的创作背景来源于社会B. 诗歌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C. 唐诗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D. 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7. 唐朝时期,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到达奈良后,通过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弘扬了中国先进的文化。

这位历史人物是()A. 阿倍仲麻吕B. 鉴真C. 玄奘D. 弘法大师8. 如图文物出土于唐朝的墓葬,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 国家统一B. 科技发达C. 中外交流D. 文学兴盛9. 某同学根据上课学习的内容制作了如图思维导图,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A. 缓和民族矛盾B. 实行文化专制C. 强化中央集权D. 削弱国家力量10. 岳飞的英雄事迹一直被民众传颂,以下材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这一历史人物的是()①岳飞手书原作《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②电影《满江红》③《宋史•岳飞传》④岳飞塑像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③11. 耶律阿保机和元昊改革的共同点包括()耶律阿保机改革元昊改革任用汉人为官;发展农业、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仿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①都学习先进的汉文化②都关注教育制度的改革③都促进了政权的发展④都加速了各民族的分裂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③12. 宋仁宗在庆历年间,赐辽使八字,曰“南北两朝,永通和好”。

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原卷版)

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原卷版)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黄金卷05(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上·江苏盐城·高三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银川,古称兴庆府、宁夏城。

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的中部、贺兰山东麓,与黄河相邻。

银川这座塞上古城历史悠久。

秦朝时即为北地郡所辖。

汉成帝阳朔年间曾在此修建北典农城。

此地资源充足、物产丰饶。

六月杞园树树红,羊肉泡馍口口香。

在坊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塞上明珠”的美誉。

西夏王陵是银川境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西夏文化的代表。

它位于银川市的西部。

内部分布着9座帝王陵以及200多座王侯勋贵的陪葬墓,规模十分宏大。

占地面积达20.9平方千米。

作为皇家陵寝,西夏王陵设计紧密。

布局严谨,总体以传统的南北中轴、左右对称的格局排列,呈长方形的陵墓坐北朝南,集唐风宋韵、西夏特色于一体,自成风格,别具匠心,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摘编自王学典主编《100古城畅游通(美丽中国系列)》)材料二:考古发掘的西夏墓有帝陵、帝陵区陪葬墓、一般地方官吏墓、一般党项族姓墓、僧人塔墓等。

墓园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墓的建筑体现了以下特征:第一,受中原文化影响,强调伦理等级制。

帝陵级别最高,陵园建有宫殿式建筑群,有阙台、角台、碑亭、月城、陵城、陵塔等,陵塔是标志性建筑。

王侯、勋戚、高官墓等级次之,亦有墓城、碑亭等建筑,其中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各类型高台是标志性建筑。

龟山汉墓的导游词(15篇)

龟山汉墓的导游词(15篇)

龟山汉墓的导游词(15篇)龟山汉墓的导游词(精选15篇)龟山汉墓的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徐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龟山汉墓,位于江苏徐州市鼓楼区龟山西麓,是徐州龟山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九里山经济开发区境内的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龟山汉墓依山为陵,全部由人工开凿而成,南为楚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

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侧,呈喇叭形状,有南北两条甬道,甬道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两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为1/16000,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

两甬道均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7吨。

墓室十五间,由人工开凿而成,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东西全长83米,南北宽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

千古之谜崖洞墓开凿之谜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其十五间墓室和两条甬道总面积共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在半山腰挖石修墓,其神奇堪与埃及金字塔垒石成墓相比肩,当时的汉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山体的石质和结构,使得施工顺利进行塞石之谜南甬道在发现时由26块塞石堵塞,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每块重达6-7吨,石块间接缝紧密,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下。

据专家考证,汉墓的甬道在当时处于龟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质地来源于西南很远的地方,它到底来源于什么地方?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汉代,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大的塞石运来并塞进甬道?甬道设计施工精度之谜墓葬开口位于龟山西侧,有南北两条甬道,甬道各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如将其向西无限延伸,其交点将位于1000公里外的西安,这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北京发掘规模最大唐代葬墓 墓主为唐节度
使刘济
作者:
来源:《醒狮国学》2013年第07期

历经近一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位于北京房山的唐代大墓墓志22日正式开启。经过文物
专家鉴定,该墓为唐幽州节度使刘济夫妻合葬墓。专家称,这是迄今为止北京发现的最大唐代
墓,考古价值在北京绝无仅有。

墓主刘济曾任卢龙幽州节度使,战功卓著,是地方军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
据史料记载,他生于公元757年,卒于公元810年,享年53岁,是被儿子下毒致死的。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的这座唐代墓葬,深5米,总长约34米,由墓道、墓门、前
庭、前甬道、耳室、壁龛、侧室、后甬道及后室等组成。墓葬虽遭历代破坏,但整体墓葬结构
保持完整,其中墓主刘济和夫人的墓志铭完好无损。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