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清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3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3课 “开元盛世”》教案_19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3课 “开元盛世”》教案_19

《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统一后的发展。

"开元盛世"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对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二)重点难点重点:“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玄宗的评价。

(三)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决办法(四)教学创新点1.首先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唐玄宗的录象资料。

3.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有关资料可以在文本素材里去找。

(五)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提问: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稳定的局面?二、讲授新课1 诗词想一想这首诗指的是哪一方面的成就?2 盛世经济的繁荣想一想:唐朝的农民使用什么工具?种植何作物?他们吃得蔬菜有哪几种?你能想象他们劳动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1)手工业方面(2)农业方面(3)商业方面3 合作与探究:假如你是唐朝的一位外交官,有一群前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使团,请你去做导游,你能介绍一下唐都长安吗?带他们去西市和东市购物时,你能介绍唐朝的品牌产品丝绸、瓷器、唐三彩等吗?4 唐朝的衰亡“安史之乱”(转折)唐末农民大起义(瓦解)公元907年(灭亡)三、课堂小结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并将其发展推向顶峰,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1)政治上,唐玄宗特别注意选贤任能,且从基层做起,亲自考核新任命的县令,斥退不合格者。

2)经济上,唐玄宗重视农耕、垦荒,大力兴修水利。

农业生产大大发展。

(可让学生背诵杜甫《忆昔》)所以全国人口大增,户数是唐太宗时期的3倍,可谓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教案

第3课 “开元盛世”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通过唐玄宗前后期统治的变化,培养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唐朝手工业品的欣赏,认识到劳动创造了美,培养美感和历史情趣。

4、初步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开元盛世产生的原因。

二、知识概览图“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 “开元盛世”三、新课导引公元713年,唐玄宗成功地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巩固了皇位。

他勤于政事,信心十足地要振兴唐朝的基业,但他毕竟年轻,刚继位,需要一个精明干练的宰相做助手,唐玄宗经过考虑后,决定起用姚崇,于是他精心安排了一次会见。

唐玄宗到渭川打猎,召见姚崇,当众宣布任他为宰相,但姚崇针对以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十项建议,作为他出任宰相的条件。

对于姚崇提出的每一项建议,唐玄宗都表示深有同感,完全同意。

任相期间,姚崇为盛唐局面的开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考讨论〕 你知道盛唐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吗?当时社会又繁荣到何种程度呢?四、教材精华知识点1 “开元之治”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重视人才的作用及给我们的启示?探究一:〔动脑筋〕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课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开元之治” 重用贤人,“励精为治” 重视地方吏治 提倡节俭 盛世经济的繁荣 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农耕技术的发展 蔬菜新品种的传入 茶叶的种植农具的改进 农业方面 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政事,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 “安史之乱” 唐末农民大起义 原因 灭亡的时间:907年 唐朝的衰亡 丝织技术的提高 陶瓷业的发展 手工业方面 城内分为坊和市 云集着连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怀的大都市 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长安城 商业方面本第13页)知识点2 盛世经济的繁荣2.曲辕犁比直辕犁进步在哪些方面?探究二:〔动脑筋〕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

七年级历史下册 1.3 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1.3 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学习重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
学习难点
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其结构原理和先进性的理解。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设计(含教师、学生活动期间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为什么出现这种治世局面?我国唯一的女皇是?如何评价其统治?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承接她统治恩惠的“开元”是番怎样的景象?
二、学习探究新课
(一)开元之治
尽管武则天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但在她之后,唐朝政局陷入混乱,太多人盯着皇位。谁来收拾乱局?收拾的怎么样?
根据你的预习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学生根据预习,这两个问题会比较容易回答)
(根据学生的预习,应该可以预习出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由学生来总结)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开元盛世
课 题
3 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说出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的措施以及“开元之治”的表现。
2、知道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明确古代皇帝的统治思想及其品质等与国家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
4、认识安定的环境、开明的统治政策为经济的发展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繁荣的经济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思考讨论:你认为唐朝的(最主要特点)总体特点是什么?从唐朝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三、小结:
教学反思
手工业:丝织品、陶瓷业(举例,课件图--以唐三彩看唐朝的繁盛)
商业:大都市繁华---长安,人口、城市布局(市坊的布局,整齐不呆板的布局)、地位
看到这样一番情景,你觉得唐朝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与比贞观之治更繁盛、在世界上有崇高地位,总结出“开元盛世”)
借用杜甫的一首诗来形容一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第3课开元盛世【课程标准】知道“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农业手工业成就。

②利用“曲辕犁”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互动授课法:师生互动,教材互动(史料、学生表演、图片、课文穿插进行)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

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本课重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节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出示材料: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通过课本图片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情况)(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重点讲解)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出示筒车图片,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 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 教案 新人教版
1.唐朝的粮食以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2.唐朝人的衣服,主要以_______和_______为原料。
三、材料解析
“条条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引自课本
请回答:
(l)这句话是唐朝人对哪座城市绿化的描述?
(2)说说这座城市重要性的表现?
教师投影图片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
3.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可指导学生学完后列表归纳掌握。




一、开元之治
二、农业的发达
1.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的进步
2.茶叶与蚕桑生产
3.生产工具的改进一曲辕犁、筒车
4.水利事业的发达
三、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
四、商业的发达:长安城




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生产工具、瓷器和丝绸的图片,可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唐朝农民制成了先进的耕作工具—————,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4)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最为有名;
(5)唐朝繁华的大都市有—————、—————、—————、————。长安是一座————————的大都市,城内分为坊和市,—————是居民住宅区,—————是繁华的商业区。
教师巡视检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教师出示
教师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
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教案

第3课“开元盛世〞教学目标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开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唐太宗统治时期,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臣,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批评和意见,从而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根底。

之后的武那么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继承了唐太宗时期的一些政策,下令奖励农桑,开展农业生产。

还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社会经济继续开展。

武那么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向下又开启了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到达了全盛时期。

那么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呢?当时的社会又繁荣到何等景象呢?请看第三课,开元盛世。

讲授新课一、开元之治请同学们阅读12至13页顶头的内容,找出唐玄宗在刚任皇帝时,在政治上,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并想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1、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

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开展,出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之治〞和“开元之治〞。

渡解:唐玄宗任皇帝,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行改革,很重展生,使得当繁荣起来。

下面我来学一下盛世的繁荣。

二、盛世的繁荣同学13至14的内容。

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人教版两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人教版两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人教版两篇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人教版两篇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唐太宗统治时期,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臣,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批评和意见,从而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之后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继承了唐太宗时期的一些政策,下令奖励农桑,发展农业生产。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

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还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向下又开启了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

那么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呢?当时的社会又繁荣到何等景象呢?请看第三课,开元盛世。

讲授新课一、开元之治请同学们阅读12至13页顶头的内容,找出唐玄宗在刚任皇帝时,在政治上,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并想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1、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

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开元盛世”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开元盛世”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开元盛世”学习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自主学习:1. 唐玄宗即位后,采取了任用名相、整顿地方吏治、崇尚节俭等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为“开元之治”。

2.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熟悉地方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宰相。

3. 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具体表现是(1)农业方面: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方水稻广泛采用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增加;许多蔬菜新品种从西域传入;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全国盛行;制成新式工具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方面: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珍品;被称为“类玉”、“类冰”的是越窑青瓷,被称为“类雪”、“类银”的是邢窑白瓷。

(3)商业方面:都市繁华,大都市有长安、某某、某某和某某。

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其中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荣的商业区。

4.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5.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为“开元之治”。

拓展探究:(1)根据以上所学知识,你能分析出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吗?政治上:重用贤臣,选拔人才,整顿吏治;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个人:提倡勤俭。

6. 唐朝的衰亡(1)转折点:安史之乱(2)安史之乱的原因:土地兼并严重;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

(3)影响:唐朝从此日趋衰落(4) 907 年,唐朝灭亡知识结构原因①唐太宗的_______和武则天的统治为其奠定了基础;②唐玄宗任用贤臣如______,励精为治;④提倡勤俭。

③重视_________,把中央的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农业:_____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_____之风盛行;新的农业工具______和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

【教学方法】导学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展示筒车,长安城平面图的图片,指出筒车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

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可以随流水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

同时朗诵白居易描绘长安城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点明唐都长安规划整齐,与当时欧洲的罗马和西亚的君士坦丁堡并称为中世纪世界三大名城。

然后设问:你还知道唐朝出现了哪些领先世界的生产技术?你知道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繁荣的盛况吗?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什么是“开元之治”?
2.你能够说出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吗?
3.什么是“开元盛世”?
4.唐朝衰落的原因如何?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1)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唐朝衰落的原因:
唐玄宗后期,为富庶繁荣所陶醉,骄奢之心日益增长,早期的勤政纳谏作风逐渐退化。

他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相,宠爱贵妃杨玉环,又用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为相,导致地方军阀安禄山和史思明长达八年(755年-763年)的武装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根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1)。

(2)。

(3)。

(4)。

2.“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观察“筒车”的结构,说明它的灌溉原理。

4.
分类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农业水利
技术
新品种作物种植新工具
手工业丝织业陶瓷业
商业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隋唐时期繁荣的原因:
(1)以曲辕犁、筒车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2)地主阶级冲破豪门大族世袭垄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以科举制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制度的确立,巩固了社会变革在成果,焕发了社会的活力。

(如三省六部制)
(4)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

(唐朝皇帝励精图治)
2.“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出现原因的相同之处:
①善于用人;②重视吏治;③发展农业;④戒奢从简。

3.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
①国家统一、社会定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②正确的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③先进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④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4.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

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

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唐朝建立后,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再到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科技文化繁荣,达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

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史上也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达标测试】见问题训练—评价单。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