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详解: 综合集训(一)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1(含答案)

高2020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1(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1]隐处也。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
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
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意当日垂纶[2],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
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3]卧游五岳,孙兴公[4]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注释】 [1]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
刘秀做皇帝后,他改名换姓,隐居不仕。
后被刘秀觅得,召到京师洛阳,授以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
[2]垂纶:垂钓[3]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①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_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
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
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
瞅你赶得这个巧!”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
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
2020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

2020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官舱里茅盾忽然船上的茶房在太阳晒不到的一边舱外支起旧蓝布的遮阳来了。
就有一个柔软的声音:“怎么晒不到的地方倒要遮阳?”发言者是女性,二十岁不到。
太阳脚落在她的颈脖上,这虽有颇厚的电烫头发给遮住,可是头发里好像有些小虫子爬着,她时时举手到耳后掠一下。
她这一句话是对同伴说的,同伴是男性,不过二十岁模样。
“就要出‘塘’了,出了‘塘’这边有太阳。
”对面的一位老者解释着,顺手理一理灰黄的八字须。
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模八字须,表示了他的身份和教养,这立刻在两位年青人的心里留下了蔼然可亲的印象。
“啊!是,是。
”男的恭恭敬敬回答,“尊姓?”“黄。
草头黄。
”内河小火轮的官舱中,旅客们大都是有“身份”的,往往不像客舱里的朋友们,凳子还没坐热就前后左右攀谈过。
老先生自然是“中装”,蓝绸大褂,老式花样。
老先生是吸烟的,他那枝旱烟管是湘妃竹的,红润如玉,白铜斗儿,象牙咬嘴,挂着一副白银的剔牙杖,不过盛旱烟的荷包却是外国人用来装板烟的橡皮袋儿。
老先生极健谈,现在他已经从“今天天气哈哈”转到了当天上海报上登的叶海生案审判的情形。
他的老伴,很清秀很文雅的眉目,一点不见老态。
估量她总有五十岁,因为她的脚是地道的三寸金莲,而她的谈吐举止却叫人想到三十多岁年青时她大概是“维新派”。
即使她穿一身时髦的衣服,着实也并不“怪样”,比她身边那位女青年自然些。
那位女青年当然是又窄又长的旗袍,又硬又高的领子,三寸高跟皮鞋,面颊上涂着两团“健康色”,手指上是鲜红的蔻丹。
男青年是穿洋服的,两个假肩头实在太阔,又翘得太高了,叫人看着难受;一双尖头皮鞋太尖了,不输于那位老太太的小脚的鞋尖。
他也吸烟,衔在他嘴里的是一枝五寸来长银镶头的电木烟嘴。
这样的两对越谈越投契了,不知怎样一来谈到“文艺”方面了。
女青年这时忽然低声说:“巴金的《家》很好吧!”“唔!”老先生喷出一口浓烟将脑袋一侧。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小练习一(附答案)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小练习一一.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我是嫦娥毕飞宇①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韵的极少。
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胚子。
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
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
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给春来,谁劝都没用。
可第五场,她来晚了。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了妆。
②春来十一岁走进戏校,从二年级到七年级一直跟在筱燕秋的身后,知道筱燕秋的人都知道,春来不仅仅只是筱燕秋的学生,简直成了筱燕秋的女儿,春来最初学的并不是青衣,而是花旦,是筱燕秋厚着脸皮硬把她拽到自己的身边的。
青衣与花旦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当,只不过现在喜欢看戏的人少了,许多人都习惯于把戏台上的年轻女性统统称之为“花旦”,春来这孩子说话的嗓音和筱燕秋并不像,可是,一开腔,春来的唱腔简直就是另一个筱燕秋,戏校的老师们开玩笑说,春来的嗓子天生就是和筱燕秋唱对台戏的料。
③筱燕秋和春来商量,让她放弃花旦,改学青衣,春来不肯,商量来商量去,春来就是不肯。
筱燕秋急了,筱燕秋的那句名言至今还是戏校里的一个笑话,一个笑柄,筱燕秋一急,拉下脸来,对春来说:“你要是不肯拜我为师,我就拜你,我拜你做我的学生,你答应不答应?”做老师的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春来还敢说什么。
④上了妆的春来真是比天仙还要美,她是嫦娥,大幕拉开,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
筱燕秋在戏校呆了二十年了,教了那么多学生,细细排下来,却没有一个能唱出来的,大红大紫就不说了,显一下山露一下水的都没有过,这种局面给筱燕秋带来了十分强烈的疼痛感。
一个人可以有多种痛,最大的痛叫做不甘,筱燕秋不甘。
筱燕秋每天都站在镜子面前,亲眼目睹着自己一天一天老下去,亲眼目睹着著名的嫦娥一天一天地死去,却无能为力。
2020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及答案)

2020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2019•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
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
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
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
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
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
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
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
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国素。
没有高度发展的往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
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
2020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及答案)

2020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炒米和焦屑汪曾祺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威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
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
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
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
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
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
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
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
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
那也是作坊里做的。
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
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
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
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
或二斗,或半石。
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
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
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
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
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
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
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
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
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
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
他算卦用蓍草。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
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
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
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
2020年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 语文(一)解析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
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
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
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
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
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
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
《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
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
2020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及答案)(1)

2020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及答案)(1)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一门起源于欧洲社会的学科,人类学的诞生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传入中国也已经超过百年。
纵观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学自其发轫阶段便打上了浓浓的海外印记,从一开始人类学者便将其目光投向了远方,在异域之中寻找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与他者的对话之中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远方、异域、他者已然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代名词。
追溯到人类学刚创立之初,人类学的鼻祖泰勒通过海外探险家、传教士、船员等人的日记、传记、游记等开展人类学研究,力图探讨人类的进化过程,解释人类的文化现象,去解答西方社会对“他者”异文化的疑惑。
将民族志奠定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人类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马林诺斯基,便是受到殖民地官员邀请前往海外做田野调查,并完成了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到海外去”成为欧洲人类学初学者的成年礼,作为人类学家的必修课,欧洲人类学的海外研究并不新鲜,它是作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石。
美国人类学与欧洲人类学有所不同。
一开始,美国人类学家主要是研究本土的印第安人,因而建立起体质、语言、考古、文化四大分支体系的人类学学科。
美国随着经济的强大并取代大英帝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人类学家开始走向海外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外研究到达高潮。
至今,海外研究仍然是美国人类学的主流。
走向海外是中国人类学独有的一个概念,因为西方国家的人类学研究对象本身就是异文化,他们的研究本身就是海外研究,因此他们不必强调海外这一层含义。
而中国的人类学,自从国外引进后,便一直致力于本土化的研究。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与尊重,也在国际人类学界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加上中国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后,对外战略也逐渐转变,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全球社会文化的研究也摆上重要的地位,因此海外民族志研究便基于这种历史传统与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快速发展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圈注论据句
专题导引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议论文中
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
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充当,称为事实论据;一类是人们公认为正
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为道理论据。因此,
在阅读时,圈注含有“如”“例”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事实论
据;圈注表比较、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道理论据。这样可
二、勾画关键词 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的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 括词(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等表 范围的词语)。
专题导引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 非常等表程度的词语)。
(3)已然和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 时间的词语),或然和必然(可能、一定、或许、必然、预计等表 推测或判断的词语)。
(4)代词(这、那、它、其、此等)。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 (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 (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 (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仅……还)。
(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
专题导引
(5)举例子(例如、如)。
3.文中反复强化的词
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 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 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 无论“仁”“和”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映了儒家的思 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尽管 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 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 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综合集训(一):论述类文本+小说+新闻、调查报告
专题导引
运用两种方式,读懂论述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 彻地弄懂相关知识,更不是从理解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考查。基 于这种认识,我们在阅读论述类文章时,不要受与选文相关的专 业知识的影响,而要依据选文提供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 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种把人看作 “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 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 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
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 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 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 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 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 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迅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3.圈注文中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论证的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
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
专题导引
还有的段落关系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而这些往往有 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引起的语句。如 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标记每自然段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 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一、圈注关键句 1.圈注论点句 论点指作者在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一般是一文一个中心 论点,在整个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这个论点来展开议论。论点通 常用判断句表达,也有短论找不到论点句的,这是潜在论点的写 法。
专题导引
一般来说,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 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 归纳全文、篇末点题的写法。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 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 底”等表总结性的文字。有时候论点落在文章的中间,也有时 候文章题目就是全文的论点。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 “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 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 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 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知,礼 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
因此,阅读论述类文本应养成两种阅读习惯。一是泛读,让 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养成抓关键点的习惯,为后面的解题做好 准备。
专题导引
二是精读,培养考生抓命题点的“第六感觉”,让考生的思 维无限接近命题人,熟悉高考命题的设误类型和设误角度,面对 一段话或一个词语,达到“一看就知是命题点”的境界。
泛读,圈注勾画关键信息点
据题精答——选择题目 排除干扰,认清实质
①检索一: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 中检索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 ②检索二:对照选项和照应句,检索比照二者有差异的 表述,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③做判定:对照中,自觉检索自己的知识积累,调动联 想和推断能力,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误点。
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
精读,选项与原文巧对照
精读,就是把选项与原文巧对照,就是“比”。“比”就是
“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
、捕获不一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
对,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精读”的意义所在,
其基本方法是“文题”比对。
据题精答——简答题目 清晰其途,丰腴其实
①检索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 区域,提取承载答案信息的词句; ②加工信息——按照题目要求,调动、组织、安排、概 括答案信息,以实现题目的要求; ③答题原则——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做到符合 题目要求,要点完备,语句通畅。
一、(2019湖北武汉2月调研,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 题。(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