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2012年春季气候特点分析
1960—2014年呼伦贝尔市气温特征分析

1960—2014年呼伦贝尔市气温特征分析作者:杨保成来源:《河南科技》2019年第19期摘要: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监测站1960—2014年月气温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t检验及M-K突变检验法对呼伦贝尔市近55年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近55年的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线性倾向率为0.42℃/10a,春季气温变暖趋势明显,对全年气温变暖贡献较大,线性倾向率为0.49℃/10a,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在1985年,1991以后一直到2014年这段时间气温上升趋势非常显著,这也和全球变暖的大趋势相吻合。
关键词:呼伦贝尔;气温倾向率;气候突变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9)19-0153-03Abstract: Using the temperature observation data of 16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stations in Hulunbuir area from 1960 to 201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change in Hulunbuir area were analyzed by linear tendency estimation, t-test and M-K mutation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rise in the Hulunbuir area in the past 55 years is significant, the linear tendency rate is 0.42℃/10a, and the warming trend in spring is obvious, which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annual warming, and the linear tendency rate is 0.49℃/10a. The sudden change in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occurred in 1985, 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trend from 1991 to 2014 is very significant, which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warming.Keywords: Hulunbuir;temperature tendency rate;climate abrupt change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
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张秀珍【摘要】文章利用呼伦贝尔市1960—2012年逐日雷暴资料,对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雷暴每年集中发生在4—10月份,6月份最多;雷暴的日分布主要集中在13—19时,占总数59.8%,14—17时为峰值,占主要集中时段(13—19时)的65%.年际变化不大.空间分布是大兴安岭东部雷暴日多于西部地区.EO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表明呼伦贝尔市雷暴日的变化呈现一致性,从1988年雷暴日呈减少趋势,第二特征向量表明以大兴安岭为界,东西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呼伦贝尔;雷暴;时空分布;总结分析【作者】张秀珍【作者单位】莫力达瓦旗气象局,内蒙古莫力达瓦旗 162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雷暴是我国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大气瞬间放电的过程,常伴随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其强大的电流在短时间内释放,常会造成人员伤亡,供电系统和通信系统瘫痪,引起森林火灾,造成炼油厂、储油罐等易燃易爆设施燃烧甚至爆炸。
雷暴灾害已经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
随着航天、计算机等尖端技术的发展,雷电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雷电监测、预报和防护理论都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秋防火期长。
大兴安岭地雷击火灾约占该地区森林火灾总次数的21%, 最多年份可达64%[2]。
对呼伦贝尔市雷暴气候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该地区的雷暴发生特点,为森林防火、建筑物防雷等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所使用的资料是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趋势分析、EOF分解等方法[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urfer软件制作空间分布图进行趋势分析[4,5]。
呼伦贝尔气候空间特点

呼伦贝尔气候空间特点1、呼伦贝尔的气候冬天超级无敌冷,夏天蛮热2、呼伦贝尔草原属于什么气候?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50—350毫米左右,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
冬季的呼伦贝尔是冰和雪的世界,尤其是林区的雪景,玉树琼枝,临风而动,宛若置身童话世界,是冬季运动、冬季旅游的理想去处。
3、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气候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草原。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
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公尺之间,总面积约93,000平方公里。
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50~350mm左右,年气候总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
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
4、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气候呼伦贝尔大草原属于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
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间,是中国保存完好的草原,有"牧草王国"之称。
;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占80%,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这里地域辽阔,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有著名的大兴安岭。
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50~350mm左右,年气候总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
请及时点击采纳。
5、呼伦贝尔地区详细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呼伦贝尔市气候分布以大兴安岭为分界线:1、从气候类型为:岭东区为季风气候区,岭西区为大陆气候区。
2、从年降水量类型为:岭东区位半湿润性气候,年降水量在500—800mm;岭西区为半干旱性气候,年降水量为300-500mm。
黑龙江省2012年气候趋势预测和年景分析

黑龙江省2012年气候趋势预测和年景分析综合2012年年度气候趋势预测和年景分析认为:预计2012年3~10月全省气候总趋势为气温正常略高,生长季热量条件接近常年,稍逊去年;降水正常略少。
从总体气象条件分析,今年属丰年年景(与近五年平均比较)。
影响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有,春季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干旱、后春阶段性低温;夏季阶段性干旱、盛夏局地洪涝;秋季早霜。
天气气候总趋势预计2012年3~10月全省气候总趋势:气温正常略高,生长季热量接近常年,稍逊去年;降水正常略少。
春季:预计今年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正常略多,其中大兴安岭、黑河、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比常年多1~2成左右,其它地区比常年少1~2成;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正常略高,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2℃左右。
前春略高,后春冷空气活动频繁,阶段性降温过程明显,气温正常,终霜正常。
夏季:夏季降水全省平均接近常年略少,其中齐齐哈尔南部、大庆、绥化、佳木斯、鹤岗比常年多0~1成,其它地区比常年少1成左右;夏季气温略高,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5℃。
秋季:秋季降水全省大部地区比常年少1~2成。
秋季气温正常略高,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0~0.3℃,初霜正常略早。
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分析1.春季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土壤干旱。
2011年封冻前最后一次(11月8日)测墒结果显示,耕层(0~10厘米)土壤西、南大部共47个县市土壤干旱,底墒较差,其中7个县市土壤处于重旱状态,这对春季土壤融冻后的墒情具有重要影响,使春季耕层土壤出现干旱的可能性增加。
入冬以来的"贫雪症"导致我省大部分地区积雪覆盖稀薄,截至2月上旬末,全省大部农区积雪较浅,不足10厘米,其中松嫩平原南部、鸡西西部及林口、勃利、东宁无积雪覆盖,不利于土壤保墒。
综上所述,结合春季降水预测分析:由于春季总体降水以正常略多为主,对缓解去年秋冬土壤干旱比较有利,但由于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仍存在干旱持续和发展的可能性。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多年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热,年(1951—2017)极端最高温度大于 2009(01).
35.0℃年份有 22 年,占 33%,其中极端最
[2] 李 耀 东, 苗 冬 梅 等 . 呼 伦 贝 尔 50a
高温度大于 37℃的酷热年份有 7 年,2016 白灾分析 [J]. 黑龙江气象 . 2017(01).
年出现海拉尔区最高温度,为 41.7℃。
· 262 ·
因素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水的影响,边坡 稳定性会变差,现场勘察已发现大面积坍塌 积土和新坍塌土块。
作为长期永久性边坡,特别是为了确 保遗址场地周围的稳定和周边游客安全, 建议对该遗址边坡进行综合有效治理措施, 确保边坡稳定安全。同时裸露在外的夯土 坡面与封土遗址整体绿树成荫的风貌不协 调,严重影响遗址完整性。
[3] 哈斯 . 内蒙古地区分区气温变化的
冬季寒冷,年(1951—2017)极端最 低温度小于 -40.0℃的极寒年份有 36 年, 占 54%,1951 年 出 现 海 拉 尔 最 低 温 度,
分析 [J]. 内蒙古气象 .2000(02). [4] 宋连春 . 近 40 年我国气温时空变化
特征 [J]. 应用气象学报 . 1994(01).
关键词:海拉尔;年平均温度;变化特征
温度(temperature)宏观上是表示物 体冷热程度,微观上是分子热运动的剧烈 程度。气象上测量的温度有很多种,其中 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离水平地面 1.5 米外的气温,即本文所称温度。
选 用 海 拉 尔 区 国 家 级 气 象 站 67 年 (1951—2017 年)的温度资料,来阐述海 拉尔区温度的变化特征。
为 -48.5℃(图略)。
பைடு நூலகம்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
1957—2012年呼伦贝尔市小二沟镇雾的气候特征分析

小 二沟 镇雾 目的 出现 有 明 显 的季 节变 化 , 根据 1 9 5 7 —
2 0 1 2年 观 测 资 料 统 计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夏季 ( 6 ~ 8月 ) 为 最 多, 占全年 总 日数 的 7 0 %, 春季 4 %, 秋季 2 2 %, 冬季 0 . 2 %。 季 节分 布 的 不均 匀性在 月际 间 表现 更加 明 显 , 1 2月至 翌年 2月 5 6年累计 出现 4次 雾 。
月份
l
表 1 小 二 沟镇 1 9 5 7 -2 0 1 2年历 年逐 月平均 雾 日
及 占 年 平 均 雾 日百 分 比
雾日/ / a 占全年百分比∥% 月份
0 . 0 4 0 . 1 7
雾 日/ / d 占全年白分比∥%
7- 3 0 2 4. 5
论季 节和 天空状 况如 何 , 雾的发 生时段 多在最 低温度 出现 的 范 围附 近 , 在 湿度 条件 具 备 的情况 下 , 辐 射降 温 是雾 的主 要 原因, 即辐 射雾 在雾 日中比例 最高 。
雾 日均 高于 年 平均 值 3 0 d , 进入9 0年 代后 , 低 于 历 年平 均
雾 曰。
能见 度 降低  ̄ j l < l 0 0 0 m, 因 而造 成 视程 障 碍 , 是 一种 灾 害 性
天气 现象 。
1 . 2 雾 的 季 节 变 化 特 征
选取 1 9 5 7 -2 0 1 2年 的小 二 沟 镇 地 面 气 象 观 测 资 料 进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3期19572012年呼伦贝尔市小二沟镇雾的气候特征分析曹丽静内蒙古自治区小二沟气象局内蒙古呼伦贝尔165474摘要通过对小二沟镇19572012年56年雾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小二沟年平均雾日为30d雾日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呼伦贝尔市牧区52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呼伦贝尔市牧区52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2年第9期张荣菊张平安张昉刘芳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北部、西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为邻,西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部与黑龙江省毗邻,南部与兴安盟交界,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天然草原、优良牧场的分布区。
呼伦贝尔草原又称巴尔虎草原,它和大兴安岭森林共同构筑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
气温变化影响着牧业生产、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和牧区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例如:气温升高将加快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的牧草生长速度,使牧草返青期提前、生长期缩短、再生草生长时间延长;气温升高使草原的草种增多,分布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冬春两季平均气温升高,有利于母畜接羔保育,提高仔畜成活率。
同时,四季气温的普遍上升,将大大增加土壤水分的蒸发量,据专家研究,气温每上升1℃,蒸发量将增加0.5%~10%,这对本市缺水的典型草原很不利。
并且,春旱期间气温偏高,森林草原火灾的频率也会增加,防扑火工作难度加大。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基于气象站点数据对草原区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总体上来讲,中国北方草原区的气候有变暖趋势。
因此,本文对呼伦贝尔牧区气温变化特征的展开具体研究,阐明该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的变化特点,可以为呼伦贝尔市牧业生产、发展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与处理本文数据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牧区(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6个气象台站地面基本气象观测资料。
由于各站点的建站时间不同,为了避免缺测资料给分析所带来的误差,在所有站点中,统一挑选起始年为1959年,资料年代为1959~2010年,共52年资料。
所用资料为逐日最高气温、逐日最低气温和逐日平均气温。
然后用6个站点的平均值来代表呼伦贝尔市牧区。
四季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至次年2月。
年代际和季节划分年代际只考虑1960~2010年,年代际划分:1960~1969为60年代,1970~1979为70年代,1980~1989为80年代,1990~1999为90年代,2000~2010为21世纪初。
呼伦贝尔市近55年气温变化分析

呼伦贝尔市近55年气温变化分析敖 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要:本研究选取呼伦贝尔市1961到2014年13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进行分析。
运用一元线性方程等方法,对呼伦贝尔市这四种气温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近55年来,呼伦贝尔市除年平均最低气温,其它三种气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大于0.25℃ /10 a(全国近54年增温率)。
四季的增温率大小为: 春季大于夏季大于秋季大于冬季。
对年平均气温升高贡献最大的是春季,它的增温幅度是四季中最大的。
比较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增长率发现,年平均最低气温增长率要明显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由此可以说明,大幅上升的最低气温引起了气温上升。
关键字:呼伦贝尔市;气温;年平均气温1 研究区概况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经纬度位置为:115°31′~126°04′E、47°05′~53°20′N。
呼伦贝尔市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大,气温异常频繁发生,近几年草地干旱出现的频率增加,草地畜牧业的生产力下降,因此深入研究呼伦贝尔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对草地,畜牧业生产力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对草地的保护及畜牧业生产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资料与方法2.1资料来源本研究选用的是1960-2014年呼伦贝尔市13个气象站点逐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数据进行计算。
季节划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 12月-次年2月为冬季。
本研究中分析的年限为1960年-2009年,划分标准:1960~1969 为 60 年代,1970~1979 为 70 年代,1980~1989 为 80 年代,1990~1999 为 90年代,2000~2009为 21世纪00年代。
2.2研究方法(1)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来表示气温变化趋势,其方程为:y =kx+b,k表示气温倾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本气候概况与特点1.1降水量牧区、农区偏少至正常,林区正常至偏多2012年春季,牧区降水量为10~41mm,与历年同期值相比,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旗正常,其余地区偏少31%~61%。
农区降水量为37~66mm,与历年同期值相比,莫力达瓦旗正常,其余地区偏少33%~43%。
林区降水量为33~84mm,与历年同期值相比,鄂伦春旗、根河、图里河偏多35%~54%,其余地区正常(图1)。
降水量等级标准:100%≤△R,异常偏多;50%≤△R﹤100%,显著偏多;25%﹤△R﹤50%,偏多;-25%≤△R≤25%,正常;-50%﹤△R﹤-25%,偏少;-90%﹤△R≤-50%,显著偏少;△R≤-90%,异常偏少;△R为降水距平百分率。
1.2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正常至偏高春季,牧区平均气温为0.4~2.7℃,与历年同期值相比,满洲里、海拉尔偏低0.6~1.3℃,其余地区正常。
农区的平均气温为4.1~5.4℃,与历年同期值相比,莫力达瓦旗偏高0.6℃,其余地区正常。
林区平均气温为-1.9~3.1℃,与历年同期值相比,根河偏高1.1℃,其余地区正常(图2)。
气温异常等级标准:△〒≥2,异常偏高;1.5≤△〒﹤2,显著偏高;0.5﹤△〒﹤1.5,偏高;-0.5≤△〒≤0.5,正常;-1.5﹤△〒﹤-0.5,偏低;-2﹤△〒≤-1.5,显著偏低;△〒≤-2,异常偏低;△〒为气温距平。
1.3极端最低气温春季极端最低气温,牧区的海拉尔3月2日为-31.6℃;农区的莫力达瓦旗3月3日为-22.9℃;林区的图里河3月10日为-37.7℃。
呼伦贝尔市2012年春季气候特点分析张艳娟(牙克石市气象局,内蒙古牙克石022150)摘要:2012年春季,呼伦贝尔市主要气候特点:气温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正常至偏高;降水量与历年同期值相比,牧区、农区偏少至正常,林区正常至偏多。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初春呼伦贝尔草原出现风雪降温天气,交通受阻、航班停飞。
春季中期干旱少雨、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牧区、林区局地相继发生草原、森林火灾。
春末牧区、农区出现阶段性降水偏少,尤其牧区西部天然降水持续匮乏。
关键词:历年同期值;风雪降温;干旱少雨;呼伦贝尔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10.3969/j.jssn.1007-0907.2012.06.048文章编号:1007-0907(2012)06-0090-02 Climat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in Hulunbuir City in Spring of2012Z HANG Yan-juan(Yakeshi Meteorological Bureau,Yakeshi022150,China)Abstract:In the spring of2012,Hulun Buir City:mai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calendar year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values compared to most,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normal to high.The precipitation and the calendar year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compared to the values,a pasturing area,farming area slants little to normal,normal forest zone to slant much;major weather events:early spring snow in Hulun Buir Grassland appear cool weather,traffic is blocked,flights.Mid spring drought little rain,fire weather grade is higher,pasture,forest succession of grassland,forest fire department.In late spring, farming pasturing area of occurrence phase sex less rainfall,especially western natural precipitation continued lack of pastoral area.Key words:Calendar year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value;Wind and snow;Drought and less rainfall图1呼伦贝尔市2012年春季降水量与历年同期比较图2呼伦贝尔市2012年春季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比较2012年2012年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6):90~91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收稿日期:2012-10-261.4大部分地区光照与历年同期值相比表现较强春季日照时数,牧区为803~937h,与历年同期相比,新巴尔虎右旗、鄂温克旗偏少23.5~120.9h,其余地区偏多3.2~85.7h;农区为725~843h,与历年同期值相比,莫力达瓦旗偏少13.5h,其余地区偏多0.1~47.4h;林区为685~854h,与历年同期值相比,鄂伦春旗、小二沟、根河偏少44.8~64.8h,其余地区偏多7.2~111.4h。
1.5大部分地区大风日数偏少春季大风日数,牧区为7~20d,与历年同期值相比,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偏少1.2~3.3d,其余地区偏多0.2~12.5d。
农区为5~14d,与历年同期值相比,扎兰屯偏少2d,其余地区偏多3.5~7.8d。
林区为5~15d,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博克图偏少0.8d,其余地区偏多2.9~11d。
2极端气候事件及灾害影响2.1初春呼伦贝尔草原出现风雪降温天气,交通受阻,航班停飞3月29日,呼伦贝尔草原出现明显降雪过程,并伴随着5~6级大风,风雪弥漫,能见度不足500m。
海拉尔地区的长途客运全部停运、机场关闭。
3月30日,海拉尔2h降雪量达6~7mm,积雪深度达10cm以上,导致15条长途客运线、60个班次全部停运,大量旅客滞留,海拉尔民航班机再次被迫停飞,机场关闭。
2.2春季中期干旱少雨,相继发生草原、森林火灾4月19日,陈巴尔虎旗境内金帐汗至哈达图一带发生草原火灾。
据民政局统计,此次火灾受灾人口56人,牧户16户,房屋倒塌5间,蒙古包6个。
损失四轮车5辆,拖车3辆,摩托车1辆,发电机5组,草料2780捆,仓库3处(3处仓库经济损失约30万元)。
4月19-24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交界处发现三条带状火区,同时,我市西部边境蒙古国发生草原大火,向东北部方向蔓延。
4月20-23日,鄂伦春旗境内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859.8hm2。
2.3春末牧区、农区出现阶段性降水偏少5月1-11日牧区基本无降水,16-29日牧区西部无降水,其余地区降水次数仅为3次,日降水量除鄂温克旗有过一次4.9mm降水外,其它地区降水量均在2.5mm以下。
5月1-12日农区日降水次数为3次,日降水量均在0.5mm以下。
16-29日农区降水次数为4次,日降水量均在2.5mm以下。
3气候影响分析3.1气候对牧业的影响初春牧区气温偏低,并且气温起伏较大,由于牲畜经过漫长的冬季,膘情极差,很难经受气温剧烈变化的刺激,导致新陈代谢过程失调,易引发各种疾病。
而且此时正是接羔保育和脱绒换毛期,畜群的抵抗能力减弱,尤其湿雪加上阶段性低温的刺激,对母畜、出生幼畜形成严重威胁。
湿雪、冷雨导致地面泥泞,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融化的积雪表面再度冻结,造成牛羊瘸蹄病频发。
而且牲畜不易破冰采食,掉膘加速,对牲畜恢复膘情十分不利。
春季中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下垫面风干物燥,草原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
4月19-20日牧区相继出现草原大火,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月7-8日、4月19-24日出现大风天气,风速达17~27m/s,大量尘沙吹起,空气混浊,使牲畜患砂眼、肠结石等疾病增多。
但是温暖、干燥、光足的气候对接羔保育十分有益。
春末降水时空分布不均,5月上旬牧区基本无降水,气温偏高4~5℃,温高、蒸发加剧,干土层逐渐加深,天然牧草返青延迟,已返青的牧草生长发育受阻,河流、湖泊、井水位明显下降,部分自然水泡已经干枯。
5月中下旬阶段性降水偏少,此时正值天然牧草生长发育阶段,降水偏少,土壤水分入不敷出,牧草根系难以吸收足够水分来补偿蒸腾消耗,正常生理活动遭到破坏,天然草场牧草生长高度和绿色覆盖度都差于往年,对牲畜恢复膘情十分不利。
5月末,除了牧区西部外,其余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降水,加上各地人工增雨作业,对缓解前期阶段性旱情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使干旱的草原重新注入了生机,给牧草快速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
3.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春播期农区水、热匹配适宜,基本上满足了农作物出苗及生长发育所需,确保了春播工作的顺利开展。
春末降水时空分布不均,5月上旬降水量普遍偏少82%~97%,气温偏高2~3℃,土壤失墒加快,大田作物出苗迟缓,已出苗的农作物生长发育延迟,甚至威胁生理机制的健全发育。
5月中下旬降水次数仅为4次,日降水量均在2.5mm以下,土壤水分欠缺,旱情持续发展,不利于春播作物生长发育。
5月末出现了大范围降水过程,农田土壤墒情明显改善,加上各地人工增雨作业,对缓解前期阶段性旱情起到了明显作用。
3.3气候对林业的影响春季中期林区温暖干燥,枯枝落叶层失水快,植被变干易燃,森林气象火险等级持续偏高,4月20日鄂伦春旗境内发生森林火灾。
春末,气温偏高,降水正常至偏多,对幼树和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同时,潮湿的气候使森林火险等级降低。
4小结2012年春季呼伦贝尔市春季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正常至偏高,降水分布不均。
风雪降温造成交通受阻,阶段性干旱引发森林草原火灾。
春末的一次持续性降水有效地缓解了旱情,而且加速了农作物及森林植被的生长。
参考文献:[1]王希平,赵慧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牧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2]宋连春,李春虎.干旱地区气象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3]屠樑,李永昌.牧业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2.[4]张养才,何维勋.中国农业气象灾害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5]李俊有,王志春.赤峰市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60-63.[6]孙亚东,邓斌,魏春璇,等.合肥城市化进程对气候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484-11486,11505.[7]马丽娟,蔺发森,格日乐,等.额尔古纳市近45年气候变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306-307.[8]李志军,陈晓光,李剑萍,等.六盘山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蒸发量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77-8081. [9]谢娜,李昕翼,赵静,等.城市化进程中成都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92-17094,17121.[10]田莉,奚晓霞.近50年西北地区风速的气候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65-20068.(责任编辑吴云霞)6期张艳娟:呼伦贝尔市2012年春季气候特点分析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