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PPT(20张)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中国近代史图片专题(共68张PPT)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中国近代史图片专题(共68张PPT)

辽 沈 1948年9月 ─ 11月 辽沈战役 林彪罗荣 战 (锦州) 桓 略 淮 1948年11月 海 ─ 49年1月 决 淮海战役 刘邓陈 战 平 1948年11月 (徐州) 粟谭 津 ─ 49年1月 平津战役 傅作义 (北平)
的主力基本 歼灭和改编 基本解放长江 上被消灭, 中间突破 以北的华东和 肢解敌军 中原地区 国民党军队 大大加速了 先打两头 基本解放 人民解放战 后取中间 150多万人 华北全境 争在全国的 胜利
中国近代史复习
图片专题
《南京条约》的签订
⒈签订时间:1842年8月
①赔款2100万银 元; ②割让香港岛;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广州
福州
《中英南京 条约》签订 地点(1842)

上海 宁波
⒉主要 内容
厦门
条约名称 《瑷珲条约》
地理范围
面 积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西北地区 共计 150多万平方公里
《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
聂耳
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颁布剪辩、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等
1948年11月—1949年 1月,平津战役共歼灭 和改编敌52万余人
陈官庄 徐州 碾庄 双堆集
1948年11月—1949年 1月,淮海战役共歼敌 55万余人
战略决战时间、作战方针和战果简表
战役名称
三大战役
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
时 间 指挥
作战方针 共计歼敌人数
战果 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队 解放东 北全境
1898 京师大学堂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有: 1、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同盟会 2、提出革命纲领: 3、创办机关刊物: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20个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华版)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20个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华版)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20个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华版)本文档为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的精华版讲义,共涵盖20个专题知识。

详细内容如下: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三代的特点与变迁- 秦统一中国与秦始皇的政治制度- 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2. 中国的封建社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迁-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3. 世界古代史- 民族迁徙与文化交流- 古埃及与古希腊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其对世界的影响4. 近代中国史-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5. 世界近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其对世界的影响- 二战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 战后世界的重建与国际组织的建立6. 当代中国史-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7. 世界当代史- 当代世界的经济发展与全球化-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与国际问题- 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冲突的挑战8. 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的政治体制与全面依法治国9. 中国的军事制度与国防建设- 中国的国防政策与军队建设- 中国的军事思想与军事战略- 当代中国的国际安全与军事合作10.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对外交往-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与外交原则- 中国的地区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交往与互利合作11. 宗教与哲学- 中国的传统宗教与哲学思想- 世界主要宗教与哲学思想12. 科学与文化- 科技革命与生活方式的变迁- 世界的科技与文化交流- 现代中国的科学与文化发展13. 经济与生活-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农业与工业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的城镇化与人口问题14. 社会变革与社会问题- 社会变革与社会结构的变动- 当代与矛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文明建设15.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全球环境问题与国际合作16. 历史文化名城与遗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考古遗址-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遗产保护- 旅游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7. 中国历史名人与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8. 世界历史名人与事件-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9. 历史与文化的评价与鉴赏- 历史与文化的主观评价- 文化遗产的价值与鉴赏20. 历史文化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历史与文化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研究历史的意义与方法本文档将有助于同学们对2023年中考历史考试的总复。

中考历史考前复习、解题研讨会PPT课件

中考历史考前复习、解题研讨会PPT课件


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现 代
民族抗争: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社会主义建设:土地革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梳理】
列强侵略:
侵略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史实属
于汉武帝时期的有( )
A.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B.在长安设立了太学 C.在中央设立监察机构司隶校尉 D.开通了丝绸之路,设 立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在位时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还在秦朝开成的郑国渠旁边
;图二中这种货币最的货币优点是_____ __。(3分)
5、下列人物思想言论说法错误的是( )
韩 非
A、墨子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基础,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 B、孟子崇尚“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C、韩非主张依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不断一法”。 D、老子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政治理想“小国寡民”、“无为而 6、治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梳理】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一五计划(1953——1957)的成就、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 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史 (
道路探索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 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建 国
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 来 的

中考历史知识点PPT课件

中考历史知识点PPT课件

联合国徽章
你知道联合国是一 个怎样的组织吗?
联合国是最大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时间:1945年2月4-11日
内容:①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德国 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
②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③决定建立联合国,中、苏、美、英、法为安
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 否决权。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 分工、开拓国际市场;
④有利于带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
挑战:
①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以 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较低 等原因,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 利地位;
②全球化还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风险的 一面,容易受到金融风波的冲击。
③发达国家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 企业可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举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例子。
答: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谢谢!
展上应持有
A快速发展理念
B可持续发展理念
C零发展理念
D负发展理念
D 6、全球化进入“地球村”阶段是在
A19世纪60、70年代之后 B20世纪初
C20世纪中叶
D20世纪90年代以来
材料一:四位航海家 (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包 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 依赖、相互渗透,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 小小的“地球村。”无数产品实行全球化生 产,旅客可以乘飞机在2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 上的任何一个大城市,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 在瞬间把信息发往世界各地,在额资金可以 通过国际结算,在几秒钟之内划拨到指定的 银行专用帐户上。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中考复习(共32张PPT)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中考复习(共32张PPT)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4 分)
(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颁布推恩令;铸造钱币;征伐匈奴。
4.孔子的言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 “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但在不同时期孔子被 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材料三 (清朝)即禁之后,……行者叹至远 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 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沿海居民,富 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 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出现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海外贸易萧条;沿海民众生活困难。(4分)
(1)材料一中的“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2分) 结合材料,说说它的作用。(2分)
(1)丝绸之路;(2分)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
材料二 朝代
西汉
南方
人口(户) 占全国 户口数 的比例
2470685 19.8%
唐朝 3920415 43.2%
宋朝 11224760 62.9%
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

4.孔子、百家争鸣 P46,《零距离P66》
学以致用:在诸子百家思想中,你认为哪些思想
在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光大?
•治国思想:以德治国、依法治国 •改革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教育思想:全民教育、学会学习 •和平思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阅读下列材料: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 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知识点总结ppt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知识点总结ppt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知识点总结ppt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知识点总结.ppt(正文)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向大家总结九年级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并通过PPT的形式展示给大家。

希望通过这个总结能够让大家更好地复习巩固历史知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 三皇五帝和夏商西周的建立与发展-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轩辕、颛顼、帝喾、尧、舜- 夏朝:大禹治水- 商朝:商汤建立商朝- 周朝: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2.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与政治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封建制度与科举制度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二、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繁荣1. 科技方面的进步与成就- 铁器的使用与冶铁技术的提高- 造纸术的发明与普及- 指南针和火药的出现与运用2. 文化方面的繁荣与发展-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兴起与影响- 兵马俑的发现与丝绸制作技术的传播- 诗经、楚辞等文化经典的形成与流传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铁腕统治1. 秦朝的中央集权与法治思想- 法家学派的兴起与影响- 秦朝的法律制度与地方行政管理2. 汉朝的封建制度与科举制度- 封建制度下的地方政权与官僚体系- 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冲突1.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文化交流- 中西方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 世界各地商人、传教士和学者的旅行与交流2.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反抗-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对外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抵抗与反侵略斗争五、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奋斗1. 辛亥革命与西方文化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启蒙的推动2.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奋斗- 五四运动对思想文化的冲击与推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以上就是九年级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我通过这份PPT 的展示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ppt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ppt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ppt随着中考的临近,很多同学开始进行暑假复习了。

其中,历史科目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需要同学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复习。

现如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ppt已成为我们进行历史科目复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首先,历史科目需要同学们记忆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线等,如果用传统的方式进行阅读,同学们很容易感到疲惫和无趣。

而采用ppt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得学习资料更加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同学们更加生动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脉络,感悟历史的人文内涵。

其次,中考历史复习资料ppt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筛选。

有些ppt是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有些则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为主线,讲述信息更加具体和深入。

有些ppt则是按照考点来进行信息的梳理,使得同学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再次,中考历史复习资料ppt通过多媒体互动的形式,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对于对历史不感兴趣或者对阅读较为枯燥的同学来说,ppt中的音乐,图片,视频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容易做到专心致志地学习历史。

最后,在进行中考历史的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注意ppt的来源是否可靠,应该选择权威出版社或者教辅机构的ppt。

其次,同学们在使用ppt进行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节奏和速度,不能因为ppt图文丰富而忘记了时间的紧迫性。

最后,同学们可以将ppt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制作自己的笔记进行巩固。

综上所述,中考历史复习资料ppt对于帮助同学们进行历史科目的复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作为同学们进行历史学科复习的资料之一,同学们应该注意ppt的来源是否可靠,合理利用ppt中的信息,巩固复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点。

只有合理利用ppt,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备战中考。

九年级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ppt

九年级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ppt

九年级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ppt 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并通过过去的经验来引导未来的一门学科。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知识点。

今天我将用一个ppt来进行九年级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等,他们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

他们在中国历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2.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解释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是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而封建社会则以封建地主和农奴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特征。

3. 中华文明的发展:讲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文字、农业、手工业、纺织业、冶金业等领域的进步。

4. 秦始皇统一六国: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帝国——秦朝的建立。

重点强调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他的法家统治思想。

5. 汉朝的兴盛与永世分裂:讲述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变革。

还涉及到了汉武帝的丝绸之路、玄奘的西天取经等历史事件。

第二部分: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古代希腊:介绍了古希腊的政治、文化、艺术和哲学等方面。

重点讲述了雅典民主和斯巴达军国主义的对立,并提及了希腊的城邦制度。

2. 古罗马帝国:讲述了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包括罗马政治和军事制度的独特性,以及基督教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衰败。

3. 印度古代文明:介绍了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包括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兴起。

还涉及了孔雀王朝、莫卧儿王朝等印度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4.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讲述了伊斯兰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穆罕默德的行动。

重点介绍了阿拉伯帝国的辉煌时期和帝国的扩张。

第三部分:现代史知识点1. 中国的近代史:介绍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及清朝的衰败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 日本的近代史:讲述了江户时代与明治维新,以及日本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崛起和扩张。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特别是与中国和日本相关的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 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 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G. 明清达到顶峰(衰落):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 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 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专题线索梳理】 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时期重要的政治 制度、政治事件、政治思想、军事斗 争、以及农民起义等基本知识。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本专题的主 要内容。
1、王朝更替 ①原始Fra bibliotek会(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形 成、发展、鼎盛和瓦解)
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 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 和制度。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 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
3. 评价:
(一)双重作用。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 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如:秦朝、清朝 前期维护国家统一。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 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如秦 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 各民族的融合,又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元朝的民族
3.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影响和实质、
A.产生的社会原因:隋唐时期,国家实现了统一,为革 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科举制。
B.积极影响:科举考试,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 才学参加政权。有利于统治阶级笼络人才,缓和矛盾, 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 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 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 展。
C.西汉巩固: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D.隋唐完善: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 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进一步完善。
E.北宋加强:北宋初年,“杯酒释兵权”解决兵权 的问题;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中 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③封建社会(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 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2.皇帝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秦王嬴政政自称始皇帝, 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 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 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 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 向极端。
著名的变法或改革。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儒学统治地位的终结。
a.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不 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b.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他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时期儒 学初步发展,其代表是孟子,他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 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和郡国学。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c鸦片战争后,西学大量传入,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一方面加 速了封建制度崩溃,一方面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 反映在思想领域中就是把“孔孟之道”作为革命的主要对象。太 平天国、辛亥革命对传统儒学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及与批判; 新文化运动更是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十月 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从根本上冲击与动摇了儒学在中国思想 领域中的统治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尊孔读经, 儒学不再作为社会统治思想而主要是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 认识和反思。
4.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西周开始实施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
制瓦解。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 2.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
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西汉初年的地方统治体 制是“郡国并行制”,通过汉武帝的“推恩令”,隋朝 时期,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管理。唐朝时期合 并州县。 3.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 官员管理,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 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西藏地区正式 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 球(今台湾) 4.清朝确立了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和驻 藏大臣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融合。消极作用:①专制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 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如秦朝暴政。②思想上表现 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如汉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文字狱”。③在 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 芽的发展。如明清时期。
(二)不同阶段作用不同: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 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是消极作用。
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 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 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发展历程:
A.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 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B.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 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 郡县制。
C.消极影响: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知识 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