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案 (1)
定轴轮系教案(公开课)

定轴轮系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班级高二综合预科班授课地点教室(多媒体设备)课时6课时学习单元定轴轮系课题定轴轮系教学内容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掌握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掌握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分解组合法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2.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定轴轮系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行为能力分析【专业能力】熟练绘制定轴轮系,领会定轴轮系的识读,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方法能力】知识的获取和消化吸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分解组合应用,自学能力;【社会能力】语言表达、团队意识、展示技术。
教学方法任务式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分解组合教学法、分组测试激励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任务发布与分解】【定轴轮系部分任务单】(该类题目为高考必考题)现有一定轴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Z1=20,Z2=40,Z3=15,Z4=60,Z5=18,Z6=18,Z7=1,Z8=40,Z9=20,齿轮9的模数m=3mm,齿轮1的转向如箭头所示,n1=100r/min,请完成一下任务:【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任务二】计算出传动比i18?【任务三】确定蜗轮8的转速n8为多少?(r/min)【任务四】计算齿条10移动的速度v6为多少?(m/s)(注:了解其他几种末端形式,并分别掌握其移动速度计算。
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教案

定轴轮系任意传动齿轮转速计算的教案邵爱华 2010年5月31日星期一第二节情感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再联系实际,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 :1、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2、定轴轮系任意传动齿轮的转速的计算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什么是定轴轮系?2)分析下列轮系的传动路线2、新授: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设轮系中各主动齿轮的齿数为Z 1、 Z 3 、Z 5,从动齿轮的齿数为Z 2 、Z 4 、Z 6,知识目标 :1、领会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2、掌握定轴轮系任意传动齿轮的转速的计算。
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首轮的转速为n1,第k 个齿轮的转速为nk,由153164211-==k k k k Z Z Z Z Z Z Z Z n n i (不考虑齿轮的旋转方向) 得到第k 个齿轮的转速为:kk k k Z Z Z Z Z Z Z Z n i n n 6421531111-== 例1如图所示,已知Z 1=26,Z 2=51,Z 3=42,Z 4=29,Z 5=49,Z 6=36,Z 7=56,Z 8=43,Z 9=30,Z 10=90,轴Ⅰ的转速为n 1=200r/min,试求当轴Ⅲ上的三联齿轮与轴Ⅱ上的三联齿轮啮合时,轴Ⅳ的三种转速。
分析:该传动机构的传动路线为:Ⅰ(n 1)→21Z Z →Ⅱ→⎪⎪⎪⎪⎭⎪⎪⎪⎪⎬⎫⎪⎪⎪⎪⎩⎪⎪⎪⎪⎨⎧837465Z Z Z Z Z Z →Ⅲ→109Z Z →Ⅳ→n Ⅳ 解:(1)齿轮5与齿轮6啮合时:n Ⅳ10629511Z Z Z Z Z Z n =903651304926200⨯⨯⨯⨯⨯=min /26.46r ≈ (2) 齿轮4与齿轮7啮合时:n Ⅳ 10729411Z Z Z Z Z Z n =905651302926200⨯⨯⨯⨯⨯=min /60.17r ≈ (3) 齿轮3与齿轮8啮合时:n Ⅳ10829311Z Z Z Z Z Z n =904351304226200⨯⨯⨯⨯⨯=min /20.33r ≈ 练习:如图所示轮系为多刀半自动车床主轴箱传动系统。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四)教学内容介绍(2分钟)
学习目的:传动比的计算和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重点:传动路线的分析,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难点:非平行轴定轴轮系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新课讲解
(一)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20分钟)
1、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轮系分类:
(1)定轴轮系 (明确为本章节学习重点)
1)回顾旧知,举同学熟知的例子自然导入新课(6分钟)
2)明确重点(2分钟)
3)结合典型例题分析重点难点(60分钟)
4)学生答题,教师巡回指导、提示(10分钟)
5)易错纠正,答案对比(5分钟)
6)小结(5分钟)
7)布置作业(1分钟) EMBED Equation.3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板 书 复
(2)传动比的计算:(重点)
从首轮1到末轮5之间各对啮合齿轮传动比的大小如下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齿轮2和齿轮 EMBED Equation.3 ,齿轮3和齿轮 EMBED Equation.3 同轴,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将上述各式两边分别连乘,并整理得该轮系的总传动比为
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教案)

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教案)《机械基础》课教案第六章轮系§6–2: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课题名称总课题: 轮系课型新授课分课题: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授课时数 2 教材分析第六章轮系是前面几种传动的综合应用。
其中定轴轮系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最多最广泛,它的学习将对今后生产岗位的实践与创新影响极大。
本次课学习的“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既是前面各章内容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知识组合与迁徙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是培养学生推理分析问题、演绎组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过程。
学情分析目前职校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欠缺。
对理论课学习感觉更为枯燥,这是共性问题。
但在前章的学习中,我常将理论以实际紧密联系,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机械理论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直观;结合身边的例子来融入教学,以实用引领兴趣,以兴趣激发求知。
授课方法启发、讲授、练习法教具挂图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绘制定轴轮系。
1/ 62.领会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3.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和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分解组合法应用知识的能力;4.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再联系实际,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这是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和各轮回转方向判定的前提条件。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和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这是掌握定轴轮系后续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教学难点1)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中m的取值。
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充分理解(-1)m中的(-1)的含义,要让学生理解(-1)就是传动比的符号改变一次,即旋转方向改变一次,那么只有当圆柱齿轮外啮合时从动轮相对主动轮的转向才改变,内啮合则不改变。
2)非平行轴定轴轮系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12章轮系

第 12 章轮系(一)教学要求1、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了解其他新型齿轮传动装置(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定轴轮系转向判别2、转化机构法求解周转轮系传动比2、复合轮系的分析(三)教学内容12.1轮系的分类轮系:用一系列互相啮合的齿轮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起来,这种多齿轮的传动装置称为轮系。
定轴轮系(普通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定 +周(复杂轮系)周 +周12.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一、传动比A ——输入轴B ——输出轴i AB W A n A W B n B二、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i 15W1W2W3 W4Z 2 Z3 Z 4 Z5i12i23i3 4i4 5Z1Z 2 Z3 Z 4W2W3W4W5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15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三、输出轴转向的表示1、首末两轴平行,用“+”、“ -”表示。
Z——惰轮:不改变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轮系的转向2、首末两轴不平行(将轮 5 擦掉)用箭头表示3、所有轴线都平行i W1( 1)m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W5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m——外啮合的次数12.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一、周转轮系F 3 4 2 4 22差动轮系: F=2行星轮系: F=1(轮 3 固定)(F 3 3 2 3 2 1)二、周转轮系的构件行星轮行星架(系杆)、中心轮基本构件(轴线与主轴线重合而又承受外力矩的构件称基本构件)行星架绕之转动的轴线称为主轴线。
ZK-H ( K —中心轮; H —行量架; V —输出构件)还有其他: 3K , K-H-V三、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以差动轮系为例(反转法)-W H(绕 O H—主轴线)转化机构(定轴轮系)i13H W1H W1W H( 1)Z 3W H W3W H Z13举例:图示为一大传动比的减速器, Z 1=100, Z 2=101, Z 2'=100, Z 3=99 求:输入件 H 对输出件 1 的传动比 i H1解: 1, 3 中心轮2, 2'行星轮H行星架给整个机构( -W H)绕 OO 轴转动i13H W1WH( 1)2Z2Z3 W3W H Z1 Z2周转轮系传动比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判断出来的。
轮系 定轴轮系教案(1) (公开课)

因齿轮 1、2、3 的模数相等,故它们之间的中心距关系为
m m ( z1 z2 ) ( z3 z2 ) 2 2
z1 z2 z3 z2
z3 z1 2 z2 20 2 20 60
' z5 z3 2 z4 20 2 20 60
n5 n1 (1) 2
根据机构自由度的不同,行星轮系可以分为差动轮系和简单行星 轮系两类。
行星轮-----既自转又公转的齿轮 中心轮-----与行星轮相啮合且轴线固定的齿轮 行星架-----支持并带动行星轮转动的构件 H。 二、转化机构法 现假想给整个行星齿轮系加一个与行星架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公共角速度 H ,则行星架 H 变为静止,而各构件间 的相对运动关系不变化。齿轮 1、2、3 则成为绕定轴转动的齿轮, 因此,原行星齿轮系便转化为假想的定轴齿轮系。 该假想的定轴齿轮系称为原行星周转轮系的转化机构。转化机 构中,各构件的转速如右表所示: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复习回顾: 1、什么叫轮系? 2、什么叫定轴轮系? 3、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和注意点是什么? 新授 一、 例题讲解
z1 [例题] 在如图所示的齿轮系中, z2 z3 z4 20 ,齿轮1、 3’ 已 3、 知5同轴线,各齿轮均为标准齿轮。若已知轮1的转速 和
'
n1=1440r/min,求轮5的转速 为 n1=1440r/min,求轮 5 的转速 。
1. 各 组 巡 视,并进行 指导; 2.指定学生 展示完成的 任务
解:该齿轮系为一平面定轴齿轮系,齿轮 2 和 4 为惰轮,齿 轮系中有两对外啮合齿轮,根据公式可得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3.蜗轮蜗杆传动:
4-5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轮系末轮转向的表示
1)轴线平行时,用画箭头来表示 或用外啮合齿轮的对数来确定。
对数为偶数,首、末轮转向相同 对数为奇数,首、末轮转向相反 2)轴线不平行时,画箭头来表示。
3 5 平行轴传动的定轴轮系 2 4 3′
1
4-5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 3 Ⅱ Ⅲ 1 4 Ⅳ Ⅰ 图 非平行轴传动的定轴轮系 6 5
小
各轮转向的判断方 法 (1)平行轴 a.标注箭头 b.外啮合齿轮的对 数 (2)非平行轴 a.标注箭头
结
惰轮的应用 (1)只改变方向, 不改变传动比大小 (2)惰轮奇数转向相 同,偶数转向相反。
定轴轮系的传动 比
LOGO
LOGO
机械基础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4-5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复习: 1.轮系的定义:
由一系列相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轮系。
2.轮系的分类: 定轴轮系(普通轮系) 周转轮系 混合轮系
4-5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学习目标: 1.能够确定定轴轮系各轮的转向; 2.能够正确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
解:
Ⅰ Ⅱ 2 Ⅲ 3
5
Ⅳ
4
6
9 Ⅵ Ⅴ 8
为正,首末两轮回转方向相同。
7
4-5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例3
如图6-9所示,已知z1=24,z2=28,z3=20,z4=60,z5=20,z6=20,z7=28, 齿轮1为主动件。分析该机构的传动路线;求传动比i17;若齿轮1转向已知,试 判定齿轮7的转向。
传动比计算
轮系的传动比等于首轮与末轮的转速之比,也等于轮
系中所有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 积之比。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轮系传动的概念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机械传动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2. 轮系传动的类型及特点3.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轮系传动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轮系传动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轮系传动比的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轮系传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轮系传动在机械中的作用。
2. 新课讲解: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轮系传动比的应用。
4. 知识拓展:介绍轮系传动在现代机械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轮系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轮系传动比在机械传动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轮系传动比计算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及相关例子的课件。
2.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轮系传动的图片和实际应用案例。
3. 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轮系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轮系传动比应用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讲解:反思教学讲解的清晰度和易懂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反思案例分析的适用性和效果,考虑是否需要更换或增加新的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轮系的类型
2.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及转向判断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难点:定轴轮系的转向判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动画演示),讲授推演、启发式、互动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任务及内容
任务知识点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 轮系的功用和分类
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五】教学步骤
1 知识回顾
(1).何为轮系
(2)轮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
(3)什么是定轴轮系?
轮系:用一系列互相啮合的齿轮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起来,这种多齿轮的传动装置称为轮系。
在运转过程中,各轮几何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机架是固定不动的轮系称为定轴轮系。
定轴轮系又可分为平面定轴轮系和空间定轴轮系。
2. 齿轮副的转向判定:
(1)外啮合圆柱齿轮
方向判断
① .符号法 “+”两轮转向相同;“-”两轮转向相反
② .画箭头方法 两轮转向相反
传动比计算
(2)内啮合齿轮
方向判断
① .符号法 “+”两轮转向相同;“-”
两轮转向相反 ② .画箭头方法: 两轮转向相同
传动比计算
(3)锥齿轮
方向判断
画箭头方法: 两轮指向相对或背离 121221
n z i n z ==-12
1221
n z i n z ==+
传动比计算
(4)蜗轮蜗杆传动
方向判定方法: 左旋用左手,右旋用右手,四指弯曲表示蜗杆的回转方向,拇指伸直代表蜗杆轴线,则拇指所指方向的相反方向即为蜗轮上啮合点的线速度方向。
传动比计算
3判断齿轮系转向的判断
4: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单级齿轮传动比:是指首末两轮的转速之比
定轴轮系传动比:
121221n z i n z ==121221n z i n z ==121221
n z i n z ==首末末首总z z n n i ==
将以上各式等号两边连乘后得
结论:
①定轴轮系传动比等于各级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
②计算式为
(1)n AB i =-所有从动轮齿数连乘积所有主动轮齿数连乘积
其中:A ,B 分别为主动轮和从动轮;n 为外啮合齿轮的对数。
③同时与两个齿轮啮合的齿轮称为惰轮,在计算式中不出现,其作用表现为:一是结构要求;二是改变转向;
④首末两轮相对转向还可用箭头方式确定。
例1、在如图所示的轮系中,已知各齿轮的齿数为1z =20,2z =30,2z ' =25,3z =60,3z ' =25, 4z =25,5z =35,轮1的转速n=1260r/min (转向如图)。
试求(1)该轮系传动比i ;
(2)轮5的转速 n ,并确定轮5的转向。
144114z z n n i =='3'214322432321342312)1(z z z z z z n n n n n n i i i ••••-=••••=••'3'2143224114)1(z z z z z z n n i ••••-==
(2)空间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特点:
①转向关系需使用箭头方式获取和表示;
②轮系传动比大小的计算方式同平面定轴轮系一致,即AB i 所有从动轮齿数连乘积所有主动轮齿数连乘积
v
例1:已知1z =18, 2z =36, 2z '=20, 3z =80, 3z ' =20,4z =18, 5z =30, 5z ' =15, 6z =30, 6z ' =2(右旋), 7z =60, 1n =1440r/min,其转向如图示。
求;传动比17i
2小结:
1、轮系的类型。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及转向判断。
3作业与思考:
1、什么是惰轮?它在轮系中起什么作用?
2、在定轴轮系中,如何来确定首、末两轮转向间的关系?
3、轮系中各齿轮的转向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