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及答案汇编
高三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题【高三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题】一、背景介绍文言文作为中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文言文的断句是阅读理解和解析文意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高三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特别设计了这份专项练习题。
二、练习题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项)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选项)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③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⑤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选项)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⑤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选项)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选项)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1、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答案】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译文】宣和末年,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qí州。
2、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答案】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yì/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xīn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译文】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
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
3、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译文】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
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4、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答案】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译文】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
文言文断句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专项训练1、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与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上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3、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口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森所沾卜-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4、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5、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之曰天卜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臣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资当以子孙相累。
6、曹公何装潜曰卿皆日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7、王或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务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8、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9、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口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而醉。
10、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前朝今虽欣逢圣化犹义形于色。
11、卜望之云都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所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12、时人道阮思旷什气不如右军简秀不如苴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1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君家果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PH眠所幸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后安眠人莫敢近者。
15、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
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门勉强至于沈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己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
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01答题技巧:文言文断句遵循“两个原则”即: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
(按结构和句意划分)断句方法如下:(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或“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语气词之后要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若夫、盖等。
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平、哉、矣、耳、焉、邪、耶、与、欤等。
如:①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3)在转折连词前应断开。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断开。
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
(6)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狼》)②山行|六七里。
①中“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②中的“山”修饰“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7)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如: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②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8)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
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
如:①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②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口技》)(9)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如: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隆中对》)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202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主观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主观题专题练习附答案一、知识链接主观题断句相比于客观题断句,难度大,要求高,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
对主观题形式断句,除要把握文意这条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种标识。
1.动词或动词短语在文言文中,动词是常见的。
它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一种主要成分。
因此,可以用抓动词找主干的方法来断句。
断句时,可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找出谓语动词,然后前追主语,后问宾语、补语,即可确定句子的标点。
如果句子里出现了几个动词,就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先弄清动词间的关系,如两个动词是连动式,则不需要断开。
2.名物标识和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等。
3.文言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断句。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嗟乎、呜呼、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专练1、对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贾逵,真定藁城人。
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
徙并代路,专主管麟府军马。
熟户散处边关,苦于寇略,逵差度远近,聚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
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选自《宋史》) A.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B.—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C.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D.—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2、下列对文段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B.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C.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D.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解答2023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含答案)

解答2023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文言文断句题承袭了2023年四省联考的新题型,一改传统的四选一形式的选择题,代之以直接断句,在八处选择三处最需要断句的位置。
面对这样的新题型,该如何解答?一起看看下面的分析吧。
【试题材料】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①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②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坦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直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②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注释较原题有调整)【真题呈现】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韩非子书 A 云夫子 B 善之 C 引 D 以张本 E 然 F 后难之 G 岂有 H 不似哉?【参考答案】C E G【参考译文】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知识点古代的书籍没有标点,偶有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需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有时候一首诗加上标点就便成了一首词。
如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被改成词: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人名、地名、年号、爵位、官职名、物品名往往做主语或宾语,是断句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往往提名不提姓。
要联系前文,适当补充省略的成分。
【例题1】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解析】①仁宗是庙号,初指初年②庆国公是爵位③未几表示时间,单独停顿④起居注是皇帝的言行录,专有名词⑤玉清昭应宫判官、景灵宫会真观事、尚书礼部员外郎都是官职名。
【答案】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练习1】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2.代词往往做主语或者宾语,要注意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文言文断句强化训练(高三)
用“/”线给下列文段断句: (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二)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大夫,名蔑。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
(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 檀弓下》)
(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九)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十)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
(十一) 曾 子 之 妻 之 市 其 子 随 之 而 泣 其 母 曰 女 还 顾 反 为 女 杀 彘 妻 适 市来 曾 子 欲 捕 彘 杀 之 妻 止 之 曰 特 与 婴 儿 戏 耳 曾 子 曰 婴 儿 非 与 戏 也 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今 子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以 成 教 也 遂 烹 彘 也
(十二)赵 襄 子 饮 酒 五 日 五 夜 不 废 酒 谓 侍 者 曰 我 诚 邦 士 也 夫 饮 酒 五 日 五 夜 矣 而 殊 不 疾 优 莫 曰 君 勉 之 不 及 纣 二 日 耳 纣 七 日 七 夜 今 君 五 日 襄 子 惧 谓 优 莫 曰 然 则 吾 亡 乎 优 莫 曰 不 亡 襄 子 曰 不 及 纣 二 日 耳 不 亡 何 待 优 莫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曰 桀 纣 之 亡也 遇 汤 武 今 天 下 尽 桀 也 而 君 纣 也 桀 纣 并 世 焉 能 相 亡 然 亦 殆 矣
文言文断句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二)臧孙行猛政/ 子贡非之 /曰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 国人皆叩心流涕/ 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 死也可悲 译文:臧孙施行暴政,子贡认为这不对,就对他说:“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郑人游于乡校/ 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 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 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 伤人必多/ 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 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 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 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 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 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译文:郑国大夫子产参与执政,选择贤能的人来任用他。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大叔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还能辨别它们大夫的种族姓氏、官职高低、尊贵卑贱、贤愚与否,并且还善于做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谋划计略,在野外谋划就能获得成功,在城邑内谋划就会失败。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有失败的事情发生。 (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译文:庄宗与粱军在河两岸对垒,一天,郭崇韬认为诸军校人数口粮太多,军队很难承受,请求减少粮用开支。庄宗动怒了,说:“我为卖命的军卒定粮用都不自由,那河北三镇领地之内的三军将士另选一人为主帅,我请求回太原封地来给贤能之人让路。” (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 译文:乐广有一个好朋友,好久没有来了,乐广去问原因。朋友回答说:“以前在你办公的地方坐着,蒙你给酒我喝。我刚刚要喝酒,看见杯子里有一条蛇。我感到很恶心,喝了酒之后,就病了,就好久没有拜访你。”当时,河南官府办公的地方,墙上挂着一张用牛角装饰的弓,弓上用漆画着蛇。乐广猜想他杯子里的蛇是弓的影子,就请朋友再来原来的地方摆酒,对朋友说:“酒礼貌是不是又出现了蛇?”朋友回答说:“跟以前见的一样。”乐广把原因告诉了他。朋友顿时明白了,病一下子就好了。
(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 檀弓下》)
译文: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刘基《郁离子·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