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保护学20

合集下载

草地资源保护措施

草地资源保护措施

草地资源保护措施草地资源是地球上一种宝贵的生态系统,它不仅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然而,在人类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草地资源正面临逐渐减少和退化的威胁。

为了保护草地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一、合理的放牧管理草地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供牲畜放牧。

然而,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退化,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措施尤为重要。

其中,应确保牧畜的数量与可持续承载力相匹配,遵循定期放牧和轮牧的原则,避免过度利用某一区域的草场。

此外,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完善的草场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放牧行为的监管,也是保护草地资源的重要措施。

二、草地防火措施草地的自然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它不仅会破坏草地植被,还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等问题。

因此,采取草地防火措施至关重要。

其中,建立健全的火灾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加强对火源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公众的火灾防护意识,培养正确的灭火技能,都是有效防止火灾的措施。

此外,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保持草地的湿度和通风,也是有效预防火灾的方法。

三、控制草地盗砍草地的盗砍是一种非法行为,它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为了控制草地的盗砍,首先应加强对非法砍伐的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打击盗砍行为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砍伐木材来源的调查和追踪,遏制非法木材的流通。

其次,建立合理的草木采伐制度和精确的资源评估体系,确保草地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砍伐。

四、生态恢复和栽培措施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草地,及时采取生态恢复和栽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种植草籽、野花和乔木等植物,加强水源补给,修复土壤,恢复植被覆盖等措施,可以促进草地的恢复和自然演替,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此外,应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监测,不断优化恢复和栽培措施,以提高其效果和效率。

五、加强宣传和教育宣传和教育是促进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加强对草地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唤起公众对草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

草地生态保护教案实践

草地生态保护教案实践

近年来,随着人类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草地逐渐被毁坏消失,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草地作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推进草地的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和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项目,其中之一就是草地生态保护教案实践。

这个项目旨在通过开展草地生态保护教案的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到草地保护的工作中。

下面本文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内容和实践。

一、草地的生态价值草地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环境比较稳定的草原地区,具有深远的生态价值。

它是生态学的研究重点,是自然保存区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群落之一。

草地中生长着各种名贵、有用和极具观赏性的草本植物,有着特殊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

草地是乡村旅游区、森林采伐区等休闲和环保场所的主要场所。

草地还是动物的栖息地,包括了松鼠、野兔、天鹅等珍稀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草地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大草原生态系统”。

二、草地保护的必要性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保护的工作意义重大。

草地的保护对于维系大草原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里主要介绍草地保护工作的必要性:1、草地保持生态平衡草地相对于其它生态系统而言,干燥、阳光充沛,便于光合作用,且土地肥沃,适合作物的土地,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会吸引大量的鸟类、昆虫等生灵。

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持能够保证这些生物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草地促进水土保持草地的保持不仅可以防止污染,还有助于水土保持。

草地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吸收和保持降雨的水分,以及大气环境中的水汽,保护水源和谷物,防止水源污染。

3、草地维护生态平衡草地保持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使动植物群落得以恢复和发展。

如何保护草原草地

如何保护草原草地

如何保护草原:
1、科学放牧:轮牧、休牧、禁牧、草畜平衡
2、禁止开垦:这是《草原法》命令规定的
3、治鼠灭蝗:严禁使用高残留农药,特别注意的是发动群众时详细的组织
4、草原水利:合理使用水源,达到灌溉和改变小气候作用
5、补播飞播:补充草原优质牧草,丰富草原植物群落
6、合理征占:严格审批企业征占用行为,严禁随意占用,严查非法征占用
7、围栏管护:建立管护站,安置围栏,人工分片巡查
8、草原防火:重在防御、防消结合,贯彻《草原防火条例》,特别是山区林间草地处,形成与林业部门的协同防火机制.
9、完备信息: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包括草地资源、利用现状、等级划分、水文资源、权属划分等.
好处:
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的天然防线,起着生态屏障作用.另外,它也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基地.
从总体情况看,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远不如森林生态系统,但食物网的结构也很复杂.对光能的利用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高,通常为0.1-1.4%左右.
草原退化、碱化和沙化、气候恶化以及严重的鼠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在全国绝大多数草原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是人类对草原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生态恶果.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一是产草量的下降.草原环境的退化会导致沙漠化等问题,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

《草地学》第五版 教材

《草地学》第五版 教材

草地学第五版教材一、草地与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栖息地和生态服务。

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草地植物生物学草地植物是构成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了解草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进行草地管理和利用的基础。

本章节将介绍草地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适应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草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草地动物生态学草地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章节将介绍草地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食物链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草地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四、草地土壤学草地土壤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影响草地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本章节将介绍草地土壤的分类、性质、形成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土壤质量与草地管理之间的关系。

五、草地环境与管理草地环境是指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

本章节将介绍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进行草地的管理,包括草地的种植、施肥、灌溉、除草等方面的知识。

六、草地利用与保护草地的利用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合理的利用可以促进草地的保护,而有效的保护则可以保障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本章节将介绍如何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如放牧、割草等,以及如何进行草地的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七、草地分类与评价草地的分类和评价是进行草地管理和利用的基础。

本章节将介绍草地的分类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草地的特点和潜力。

草地保育管理措施

草地保育管理措施

草地保育管理措施草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休闲和观赏的场所,还对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自然因素的干扰,草地保育变得异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草地保育管理措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生态修复与植物管理草地的生态修复是保护和恢复草地的重要手段。

在草地受到严重破坏后,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恢复,如引种和植物的添加、施肥和灌溉等措施,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此外,对于草地中出现的有害植物,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以保证草地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合理的放牧和管理措施草地作为牲畜的重要食物来源,放牧是草地管理的重要一环。

然而,过度放牧对草地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应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包括放牧面积、放牧时间、放牧强度等因素,并进行有效的周期性放牧,以保证草地的更新和恢复。

同时,控制牲畜的数量和密度,避免草地过度脱离,对草地的保护至关重要。

三、有效的灌溉和水资源管理草地的生长离不开水的供应,因此,合理的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是保护草地的关键点。

应根据草地的水需求和降水情况,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

对于干旱地区的草地,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等方式,以减少用水量。

此外,还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保证草地的生态环境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草地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草地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对草地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及时预防和控制草地的病虫害是草地保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手段,对草地病虫害进行防治。

同时,加强对草地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以保证草地的健康生长和保护。

五、加强草地的监测和评估草地的监测和评估是有效保护草地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草地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草地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还可以通过草地的评估,了解草地的生态状况和健康程度,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保护草场措施

保护草场措施

保护草场措施引言草场作为重要的草地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动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草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草场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提高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保护草场的重要性草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1.保持土壤水分和土壤结构:草根系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保水能力,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2.提供天然饲料资源:草场是牲畜和野生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对于维持牲畜和野生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3.促进生物多样性:草场提供了丰富的生境和食物资源,对于维持高度生物多样性的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草场的措施为了保护草场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管理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草场,需要进行合理的放牧管理,包括调整放牧压力、定期轮换放牧区域、控制放牧密度等。

在管理放牧过程中,还可以采取补充饲料、添加营养物质等方法,以减轻草场的压力。

2. 植被恢复和重建对于退化的草场,可以通过植被恢复和重建来改善草地的质量和稳定性。

植被恢复可以通过种植草籽、栽植植物苗等方式进行,以增加植被覆盖和促进植物生长。

重建草场可以通过大面积的复耕、修复土壤、改善排水状况等手段来实现。

3. 控制入侵物种入侵物种对草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竞争并取代了当地的植物物种。

为了保护草场,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这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如割草、覆盖地膜等)和化学手段(如喷洒除草剂)来实现。

4. 加强草场监测和管理为了有效地保护草场资源,需要加强对草地的监测和管理。

这包括定期的草场调查、监测草地覆盖率和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等。

通过及时了解草地的状况和变化,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护草地资源。

5. 提高公众意识保护草场资源不仅仅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草场保护的意识和认识,促进公众对于草地资源的理解和尊重。

草地保护保证措施

草地保护保证措施

草地保护保证措施草地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扮演着维护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生活需求的重要角色。

然而,草地受到环境污染、过度利用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维护草地的健康,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草地保护的几项关键措施。

一、科学合理管理科学合理的管理是草地保护的首要措施。

在管理草地时,应减少对草地的人为干扰和损害,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如适当的灌溉、施肥、修剪和除草措施等。

此外,要定期监测草地的生长情况和环境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措施,确保草地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二、合理放牧放牧是一种常见的草地利用方式,但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退化。

为了保护草地,应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确定合适的放牧密度和放牧时间,避免过度利用草地资源。

此外,还应建立放牧管理制度,加强对放牧行为的监管,确保牛羊等放牧动物不损害草地的生态完整性。

三、防止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草地受到侵蚀和贫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土地退化,应采取一系列的土地保护措施。

例如,可以建立防风林带,用来抵御风沙侵蚀;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水源污染;实施植被恢复计划,促进植被的自然修复能力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维持草地的稳定和健康。

四、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草地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持续监测草地的水质、土壤质量和植被状况等环境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环境监测还可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帮助提高草地保护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五、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公众对草地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宣传至关重要。

公众应了解草地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广泛的教育宣传活动,如开展草地保护主题的讲座、发布草地保护宣传材料等,可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草地保护措施的落实。

总结起来,草地保护保证措施涉及科学合理管理、合理放牧、防止土地退化、加强环境监测和加强教育宣传等方面。

这些措施是保护和维护草地健康的关键步骤。

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和加强保护意识的提高,我们能够保护好草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后代留下绿色、美丽的地球家园。

草地保护措施

草地保护措施

草地保护措施草地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地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草地保护的关键措施。

一、合理利用和管理草地资源1. 草地的合理利用:合理的草地利用是保护草地的基础。

在农业生产中,应科学合理地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避免过度开垦草地。

同时,在牲畜饲养中,要严格控制放牧强度,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过度植被损失和土壤侵蚀。

2. 草地的合理管理: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采取有效的灌溉措施,保持适度的湿润度,避免过度排水和干旱。

此外,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是增加草地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

二、控制非法采掘和盗窃行为1. 非法采掘的危害:非法采掘行为不仅破坏了草地的生态环境,还严重破坏了草地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的破坏。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草地采掘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掘和运输行为。

建立健全的监控体系,加强对潜在非法行为的预警和追踪能力。

同时,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和力度,提高执法效果。

三、加强草地生态保护1. 制定生态修复计划: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草地,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计划,采取适当的措施恢复植被和土壤的生态功能。

例如,进行适度的人工造林和草籽播种,加速植物生长和土壤恢复。

2. 保护濒危植物和动物物种:草地生态系统是众多濒危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保护这些物种对于维护草地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这些区域的影响。

四、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1.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草地的生态特征和功能,为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2. 教育宣传的必要性:通过开展草地保护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草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重视,增强社会对草地保护的支持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章天然草地害虫治理第一节、蝗虫第二节、草原毛虫第三节、叶甲另外还有:螽斯、拟步甲、草地螟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草原面积3.9亿多hm2,占全国总面积的1/3,为耕地面积的3倍多。

其中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甘肃、四川、黑龙江、宁夏、吉林、辽宁十大牧区约为3亿hm2,南方草山约0.6亿hm2。

我国广大的天然草地横跨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五个自然地带,具有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草地类型。

在广大肥沃的天然草原上,生长有大量品质优良的饲用植物,据初步统计,北方草原上有各类牧草约3000种。

第一节、蝗虫类一、分类地位和主要种类属直翅目、蝗总科主要有: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宽须蚁蝗意大利蝗大垫尖翅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朱腿痂蝗虫西伯利亚蝗红翅皱膝蝗等。

⏹蝗虫的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

⏹平原、山地和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和为害。

其中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害虫,曾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草原蝗虫主要分布在我国十大牧区,多发生在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山草原、草甸草原、盆地和滨湖洼地、沼泽草甸等生景类型上。

由于各地区环境条件的差异,蝗虫的种类及发生规律也不同,一般为多种混合发生。

⏹为害草原的重要蝗虫约有十几种,二、寄主和为害主要为害禾本科植物,其他植物也可受害 主要发生在河道地区属于世界性、暴食性、食叶害虫大发生时,植物地上部分可被全部取食 “蝗灾”与“水灾”、”旱灾”同称为我国三大农业自然灾害三、形态特征、分布、生活史和生活习性(一)亚洲飞蝗1、形态特征散居型飞蝗群居型刚孵化的蝗虫--蝗蝻2、分布▪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东北等地区的草地上,其分布区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500m,最高分布可达2500m。

3、寄主▪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为食,也喜食玉米、大麦、小麦等作物。

东亚飞蝗常见蝗虫4、生活史和生活习性世代:亚洲飞蝗一年发生1代越冬:以卵在土中越冬。

发生:发生时期随年份不同和地区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较大的差异。

孵化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蝻期发育30~35天,6月中旬羽化,8月为产卵盛期,成虫可活到9月份(新疆)。

扩散:飞蝗蝗蝻(群居型)在3龄后期开始由发生基地向四周渡河扩散,蝗蝻在水中扩散时呈带状或团形,其厚度可达50~60mm,扩散呈扇形,长达1~2km,扩散时间很长,直至羽化(据新疆博斯腾湖的观察)。

扩散结果使发生基地的虫口密度大量下降,而在新的扩散区虫口密度则骤然增高并异常集中。

4、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飞蝗的适生环境为土壤含盐量低,pH在7.5~8.0之间湖滨滩地。

而影响飞蝗发生的气候、水文、土质、地形、植被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各种蝗区。

如新疆博斯腾湖蝗区,飞蝗发生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芦苇生长的高度及覆盖度土壤的含盐量滩地泛水时间与深度残蝗虫口基数这4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即构成当年发生数量的多少。

▪其中,芦苇是飞蝗的主要食物,也是其主要栖息与产卵的场所,但当芦苇生长高达2m以上且覆盖度很高时,则仅能作为飞蝗取食栖息的生境而不能成为其适宜的产卵场所。

▪如果产卵适宜地的湖滨滩地内泛水,成虫不能在此产卵而逼迫产卵于湖滩外围或含盐量高(pH值在8.0以上)的滩地,致使翌年孵化量很低。

此外,虽有适宜的生境条件,如虫口基数很低,也不能大量发生。

(二)土蝗1、主要种类、分布、寄主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 Zubovsky):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主要为害禾本科及莎草科牧草和燕麦、青稞、小麦等作物。

红翅皱膝蝗A.rhodopa(Fischer-Waldheim)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陕西、黑龙江等省区。

主要为害菊科、禾本科牧草。

宽须蚁蝗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Zubovsky)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区。

主要为害禾本科、莎草科牧草及苜蓿、谷子、麦类等作物。

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Zubovsky)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

主要为害禾本科、莎草科牧草。

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 italicus Linnaeus) 是新疆、甘肃等草原的重要有害蝗虫种类,它主要喜食菊科的多种蒿类和藜科以及禾本科的植物,也可为害小麦等作物。

土蝗虫大发生状3、生活史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

根据发生时期的不同,蝗虫的发生可分为3种类型。

A早期发生种类宽须蚁蝗、东方雏蝗等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孵化出土成虫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盛期。

7月上旬成虫开始交配产卵7月中旬至下旬为产卵盛期。

B中期发生种类红翅皱膝蝗、鼓翅皱膝蝗、各种痂蝗、华北雏蝗、红腹牧草蝗等5月中旬至下旬孵化出土如,红翅皱膝蝗:在5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6月上旬至中旬为孵化出土盛期7月上旬始见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产卵8月中、下旬进入产卵盛期。

(3)晚期发生种类狭翅雏蝗、小翅雏蝗、白纹雏蝗、夏氏雏蝗、亚洲小车蝗等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孵化出土如,狭翅雏蝗:通常在6月上旬开始孵化出土6月中旬至下旬为孵化出土盛期7月下旬始见成虫8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即可交尾产卵8月下旬达到产卵盛期。

几种蝗虫的发育历期(d)━━━━━━━━━━━━━━━━━━━━━━━━━若虫项目───────────────成虫一生1龄2龄3龄4龄5龄蝻期━━━━━━━━━━━━━━━━━━━━━━━━━宽须蚁蝗15.316.516.515.717.072.549.6122.1红翅皱膝蝗18.615.616.120.070.247.2117.4狭翅雏蝗18.115.914.617.213.270.542.4112.8小翅雏蝗15.312.912.814.355.343.999.2━━━━━━━━━━━━━━━━━━━━━━━━━几种蝗虫的繁殖力━━━━━━━━━━━━━━━━━━━━━━━━━每雌产卵囊数(个)卵囊内卵粒数(粒)每雌产卵数种类────────────────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粒)━━━━━━━━━━━━━━━━━━━━━━━━━宽须蚁蝗1~4 2.504~6 5.012.5红翅皱膝蝗1~3 1.2914~2719.925.7狭翅雏蝗4~1712.507~1810.0125.0小翅雏蝗1~4 2.009~1613.026.0━━━━━━━━━━━━━━━━━━━━━━━━━3种蝗虫的食量测定(mg)━━━━━━━━━━━━━━━━━━━━━━━━━成虫项目蝗蝻───────────一生♀♂平均─────────────────────────狭翅雏蝗363.931212.18270.37741.281105.21邱氏异爪蝗458.692370.23761.361565.802024.49红翅皱膝蝗1615.987352.083045.605198.846814.82━━━━━━━━━━━━━━━━━━━━━━━━━四、预测预报1、侦查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性成虫产卵盛期的侦查工作是制订来年防治计划的基础;春季查卵和夏季查蝻则是最后确定防治时期和防治面积的根据。

抓好查孵化、查种类、查密度、查龄期等工作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关键。

防治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防治时期是否适当,特别在多种蝗虫发生的情况下,防治时期的掌握则更为重要秋季调查工作目的:为了摸清蝗虫成虫发生的地点、种类、密度和面积,以及优势种所占的比例,并调查清楚蝗区的一般情况,作为来年制订防治计划的主要依据。

侦查成虫的时期查成虫的适当时期应首先考虑分布广、数量多、危害大的主要蝗虫种类的产卵盛期。

因为成虫产卵盛期活动的场所常是来年蝗虫的发生地带。

一般来说,调查时间以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期间为宜,具体确切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查成虫密度根据蝗区的地形、地势、面积等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地势平坦的大面积蝗区,可每100~500m取一样方,记载蝗虫的种类、数量、雌雄比例等。

采用随机取样的调查方法来进行蝗虫成虫的侦查。

取样时可采用目测法或方框取样法。

目测法:即用目测记数1m2内的蝗虫种类、数量以及雌雄比例,此法适用于在地势平坦、蝗虫密度不高的情况。

方框取样法:采用方框取样器迅速罩下,将框内蝗虫用手拍死后计数统计。

方框取样器可用粗铁丝作成50×50×50cm 的框子,四周及上方用纱布或塑料窗纱围罩。

该法适用于虫口密度大(特别在查蝻时),植被较低的草场。

蝗虫种类的调查目的不仅在于了解当地发生的蝗虫种类,更重要的是明确各种蝗虫所占的百分比及主要种类。

由于各种蝗虫发生的时期前后不同,还应通过系统调查掌握主要种类的发生时期。

蝗虫种类的调查除由侦查员在开展侦查工作时加以观察统计外,还应用网捕法进行长期的定点调查。

通过多年的系统调查,积累各地蝗虫区系组成,特别是主要种类与气候,植物相变化关系的资料等。

这将对于蝗虫分布、发生期、发生量变化规律的掌握和开展测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春季抽查蝗卵目的在于查明上年秋季蝗虫所产的卵,经过冬春两季不良气候条件和天敌的影响后,越冬死亡率的大小,并进一步验证秋季调查成虫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发现蝗卵的越冬死亡率很高,或蝗卵分布和密度与秋季调查成虫的结果有很大出入时,应分析原因,并修正本年的防治计划。

抽查卵的时间一般应在4月份进行,由于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具体查卵的时间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抽查查卵的地点应以上年秋季查成虫的地区为重点。

在蝗卵孵化出土以前,可在不同地区及不同自然环境采用抽查的方法来进行蝗卵的检查。

每一环境有卵样要查到10个以上,查明越冬死亡率。

为了保持卵的完整,便于识别蝗卵种类和计数卵粒,最好用铁锨挖土取样,用水冲洗或用筛子筛的方法去掉泥土获得完整的卵块。

死亡卵粒特征:卵粒皱缩、毒烂、僵硬干瘪等情况;然后分别统计活、死蝗卵数量并说明死亡原因。

%100 已孵化卵粒死亡卵粒+新鲜卵粒+死亡卵粒数蝗卵死亡率=夏季查蝻目的在于查清蝗虫发生的种类、蝗蝻和成虫(特别是优势种)发生时期、密度、面积,以确定防治时期,防治面积和防治方法等。

查蝻的方法可分为典型环境定期网捕和全面普查两种。

前者着重在于查明蝗虫的种类,各种蝗虫所占的比例及发生时期;后者主要是搞清发生的面积和密度。

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调查,既可相互参考,又可达到省工并能掌握全面蝗情的效果。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第一要确定防治适期草地蝗虫往往多种混合发生,发生时期掺杂不齐,除飞蝗为3龄适期防治外在种类比较单纯地区,防治适期应在绝大部分蝗蝻已经孵化,最早孵化的种类还没有羽化为成虫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