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助考训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桷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黄门公: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②南迁:贬谪到南方。
③梧藤:梧州、藤州。
④鬻(yù):卖。
⑤觕(cū):同“粗”。
⑥饮酒但饮湿:饮酒只是饮它的水分,不用品味它的味道如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解衣欲睡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共买食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尔尚欲咀嚼耶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小闻在读甲文时发现其句式、节奏等方面很有特点,有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请你试着帮他表达出来。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舞蹈的建筑刘心武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舞蹈与建筑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
如今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
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某些建筑设计师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
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
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
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
⑤美国建筑师欧·盖里就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
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
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
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中考真题演练1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听听说说)之笑曰: “尔辈( 你们这些人)不能究( 研究、探求 )物 理(事事物物的的道道理理、、规规律律)。是( 这)非木杮,岂 能为暴涨携之去( 离开)?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 埋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罢罢了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 颠倒,错乱)乎?”众服 为确论( 正确的言论)。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 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 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4)(缺主语“它”)可远(形容词作状语)观而不可 亵玩焉。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5)水陆草木之花,可(古今异义)爱者甚蕃。 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2.重点句子翻译题 (1)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僧人)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 找到。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 你你们们这这些些人人不不能能探探求求事事物物的的道道理理。。这这不不是是木木片, 怎片么,能怎被么大能水被带大走水呢带?走呢?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作者开篇“山有仙为名山,水有龙成胜水”的 观点,已把凡事不图形式而一定要探求实质的思 想融人进去;而 后自然引出“陋室”,突出 “惟吾德馨”这个核心。 B.本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简要而生动的描 述和对“陋室不陋”的分析证明,表达了作者安 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3.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 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 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 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文言文阅读——真题演练(一)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真题演练(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B.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亲人C.女有归.归:女子出嫁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兴起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吴广者.,阳夏人也C.不必藏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礼记》。
《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较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
二、(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济南专版)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字音实战演练

专题一字音实战演练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酷肖(xi d o) 瞥见(pi e)B 拮据(j u) 瘠薄(j i)C.剜肉(w a n) 魁梧(w u)顷亥U (q i n g) 载歌载舞(z d i) 裸露(I o u)锐不可当(d a n g) 捯气(d a o)翘首远望(qi a o)撇开(pi e) 奄奄一息(y a n)D.孱弱(ch a n) 遒劲(j 1 n) 2.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穴位(xu e) 犒赏(k d o)B. 吞噬(sh 1)污秽(hu i)茅塞顿开(s e)接济(j i)恣睢(su i )C 归省(x i n g ) 诘难(ji e )D.矍铄(ju e) 虔诚(qi a n) 拈轻怕重(zh a n) 校对(ji d o) 叱咤风云(ch d)勉强(qi a n g) 浑身解数(xi e)3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游弋(y i) 解元(ji e)B. 果脯(f u ) 吮吸(sh u n)C. 翘首(qi d o) 连累(I e i)D. 场院(ch a n g ) 下载( z a i) 戏谑(n ue) 如法炮制(p a o) 按捺(nd) 溘然长逝(ke) 憎恶(z e n g) 良莠不齐(y o u) 打烊(y a n g) 头晕目眩(y u n )4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繁衍(y a n) 纤细(qi a n)B .档案(d d n g )瑰丽(g u i)C. 嘈杂(c a o) 襁褓(qi a n g )D. 剽悍(pi a o) 濒临( p i n) 吞噬(sh i) 即物起兴(x i n g) 瘠薄(j i)引颈受戮(j i n g)肖像(xi d o) 义愤填膺(y in g) 蜷曲(qu a n)叱咤风云(zh d) 5.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垂涎(xi a n) 喑哑(y 1 n)B. 诘难(ji e )瞠目(ch e n) C. 奢侈(ch i)祈祷(q i )D. 贮蓄(zh u) 躯壳(qi a o)弧形(h u)忧心忡忡(ch o n g)蓬蒿(h a o)叱咤风云(zh 踱步(du o)拈轻怕重(ni哂笑(sh e n)大腹便便(bia)a n)a n)6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嫉妒(j i) 沉淀(di a n)B. 脊梁(j i) 啮齿(ni e)愧怍(zu o)吹毛求疵(c 1)殷红(y 1 n)玲珑剔透(t 1)C. 冗长(r o n g) 鞭挞(t a )D. 褶皱(zh e) 包庇(b i ) 债券(qu a n) 苦心孤诣(y i) 炽热(zh i) 惟妙惟肖(xi a o)7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吞噬(sh陨落(y u n) B .睿智(ru 阴霾(m a n)C. 惬意(qi 羸弱(l e i)D. 褶皱(zhe) 嗔视(ch e n)相濡以沫(r 挫折(cu o) 孜孜不倦(z 萦绕(y i n) 妄自菲薄(f 簇新(c u)针砭时弊(bi a n)u)e i)惩戒(ch e n g )8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气氛(f e n) 模样(m o)B. 剽悍(pi a o) 给予(j i)C. 睿智(ru i ) 羸弱(l e i)D. 顷刻(q 1 n g ) 拂晓(f u ) 粗暴( g u a n g) 风雪载途(z a i)晕船(y u n)强聒不舍( g u o)号召(zh a o)遍稽群籍(j 1)诘问(ji e)模棱两可(l e n g)9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伧俗(c a n g ) 峰峦(l a n) 襁褓(qia n g)广袤.无垠(m ao)B. 踌躇(ch u ) 谙熟(a n)C. 芳馨(x i n) 招徕(I a i)D. 怂恿(s o n g ) 扶掖(yi e )臆测(y i) 销声匿迹(n i) 煞白 (sha) 如火如荼(t u) 佳肴(y a o)吹毛求疵(c 1)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0 A 停滞 (zh i ) 挑衅 (x i n) B. 拮据(j u ) 狡黠 (xi a ) C. 绽开(zh a n) 恬静(ti a n) D. 怡情(y i) 刹那(ch a ) 狩猎(sh o u)奄奄一息(y a n)湍急(tu a n)混为一谈(h u n)嫉妒(j i)鳞次栉比(zh 1)吮吸(y u n)潜 移默化 ( qi a 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1 A 瘫痪 (hu a n) 家醅(p e i) B .菡萏(h a n) 睥睨(b 1 ) C.孪生(lu a n) 愧怍(zu o ) D 自诩 (y u ) 哂笑(sh e n)踌躇(ch o u)强聒不舍(g u o撺掇(cu a n) 惴 惴不安 (zhu i 朔方(s u)周道如砥.(d i) 宽恕 (sh u) 盘曲嶙峋 (x u n)参考答案 1 A 2.A 3.B 4.B 5.C 6.C 7.A 8.B 9.B 10.C 11.A。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语文初三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语文初三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裨益(bì)粗犷(guǎng)恪守(gè)B、炽热(zhì)拮据(jū)荫庇(yìn)C、摒弃(bìng)跻身(jī)静谧(mì)D、追溯(sù)贮蓄(chǔ)倔强(juè)答案: C、解析: A选项中的“恪”应读作“kè”,B选项中的“炽”应读作“chì”,D选项中的“贮”应读作“zhù”,而“倔”在这里应读作“jué”。
因此,只有C选项的所有读音都是正确的。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昨天的讨论会上,李明同学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C、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D、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这项技能。
答案: B、解析: A选项中的“夸夸其谈”意为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与句意不符;C选项中的“无所不为”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与句意不符;D选项中的“匠心独运”指独特的艺术构思,用在此处不恰当。
B选项中的“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用在这里表示对团队精神的理解经过了一番努力,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园里,花儿们争奇斗艳,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选美比赛。
B. 同学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打篮球,个个精神饱满,活力四射。
C. 他学习很努力,但成绩总是停滞不前,这让他感到很沮丧。
D.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读者读后大呼过瘾。
答案:C解析:A项“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符合语境;B项“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符合语境;C项“停滞不前”指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指不发展,与“学习很努力”相矛盾,使用不恰当;D项“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符合语境。
(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课时1 课内阅读)课件.pptx

7
4.对文解词法 也叫互文解词法。古人行文,往往采用结构相同或
相似的句子,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相关 联的词语。根据这一点,有些词语依据上下文就能断定 其含义。
5
2.组词解词法 古代汉语大多是单音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基本上都
演变成了双音词,有的词语只是在文言词前面或后面加 上一个字便是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掌握了古代汉语与现 代汉语的这一联系,将文言文中单音词组成现代汉语的 双音词或合成词,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词。
6
3.成语解词法 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成语都是从古代汉语中的词直接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课时1 课内阅读
1
(2016·济南)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考点一 理解实词的含义
例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B.不蔓不枝·
蕃:繁多 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陶后鲜·有闻
鲜:少
·
4
【解题技巧】理解文言词语可按照以下几种方法: 1.记忆解词法
识记是理解的基础,教材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的词义 一定要牢记,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将知识迁移,转 化为能力。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论语十二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学问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饭.疏食,饮水原意为:煮熟的谷类食品,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原意为:时间,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动词作名词传.不习乎原意为:传授,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形容词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原意为:旧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原意为:新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乐:①不亦乐.乎F____________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F ___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④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____________(3)从:①七十而从.心所欲 ____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F ____________③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5. 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时习: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3)不亦君子..乎君子:___________(4)吾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三省: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5)为人谋.而不忠.乎谋:_____________(6)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7)三十而立.立:_____________(8)四十而不惑.惑:_____________(9)五十而知天命.命:_____________(10)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______(11)不逾矩..逾:_____________矩:_____________(12)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____(1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14)一箪.食箪:_____________(15)人不堪.其忧堪:_____________(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1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18)不义.而富且贵义F:____________(1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______(20)子在川上..曰川上:___________川:_____________ (21)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22)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23)匹夫..不行夺志也匹夫:___________(24)博学而笃志..笃志:___________(25)切.问而近思切:_____________(26)仁.在其中矣仁:_____________6. 文言虚词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1)而③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④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⑤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⑥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2)之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③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①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3)乎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4)为②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5)与.挚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____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_____(6)于②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7)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8)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①贤哉,回也. _____________(9)也②三军可夺帅也. _____________(8)盖.石性坚重 _____________(9)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①如其.言 _____________(10)其②但知其.一 _____________(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11)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_______(12)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①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13)其②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14)逝者如斯夫. 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后习题)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课后习题)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舍其文轩..文轩:装饰华美的车B.公输盘诎.诎:通“屈”,意思是理屈C.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敌人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山峦为.晴雪所洗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环而攻之而.不胜D.宋莫能守,乃.可攻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中简要记述了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
用“九设”“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攻械尽”“守圉有余”交代激战结果,用“诎”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B.墨子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窃疾之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C.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只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就能制止侵略者的野心。
D.墨子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攻宋企图的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隆中对(节选)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信.大义于天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此人可就.见自是指物作诗立就.C.孤不度.德量力度.已失期D.将军宜枉驾顾.之元方入门不顾.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三往,乃.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时人莫之.许也操蛇之神闻之.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所欲有甚于.生者D.好为.《梁父吟》贤能为.之用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
B.徐庶的举荐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引出下文“三顾茅庐”,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非凡,为“隆中对策”做了铺垫。
C.“凡三往,乃见”既是对刘备是否真诚求贤下士的观察和考验,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自许甚高,不愿辅佐刘备的想法。
D.本文语言概括精练,如第一段,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为下文写他的天才预见张本,其余无关的细节则一概略去。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指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缺点,错误D.期年..之后期年:满一年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妻之美我者.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暮寝而思之.小大之.狱C.皆以.美于徐公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至于负者歌于.途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群言,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美,语气也一致。
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君主。
D.邹忌劝谏齐王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入深。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香远.益清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选出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反映了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对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西方B.斗折蛇.行蛇:像蛇一样C.以其境过清.清:清澈D.佁然..不动佁然:高兴的样子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心乐之.怅恨久之.B.全石以.为底不以.己悲C.其.岸势犬牙差互其.一犬坐于前D.潭西南而.望朝而.往,暮而归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全篇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文章开头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
作者抓住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石。
C.第二段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游鱼和潭水,明写“游鱼”,略写“潭水”,动静结合,写近处所见。
D.本文按游览的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再写潭中之景,接着写小石潭源流,然后写潭中气氛和自己的感受。
参考答案一、1.D 2.B 3.C二、1.C 2.B 3.C三、1.C 2.D 3.B四、1.A 2.B 3.C五、1.B 2.D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