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3河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3河流第三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3河流第三课时教案

2.3 河流(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结合实际,说出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结合图文材料,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的开发和防治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河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长江不同河段的开发与防治。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航拍中国的黄河片段,请同学们欣赏黄河自然风光,感受黄河的壮阔与美丽,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黄河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忧患,如何了解黄河的忧患,更好的改造黄河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本节课——黄河。

新课讲授: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 黄河概况活动1: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状,从而对黄河的形态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通过认真观察,同学们了解黄河基本的水系特征。

活动3: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政区图,观察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陇)、宁、内蒙古、晋、陕(秦)、豫、鲁,9省区。

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

活动4:通过中国地形图,观察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关注阶梯交界处的山脉,使同学们更好理解黄河开发与治理当中的利与弊。

活动5:读读黄河水系图,找到黄河上、中、下游的节点;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为上游,黄河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

活动6: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的主要支流,通过圈画,让同学们了解黄河更多的水系特征;图片展示汾河与渭河风光。

2.黄河的奉献活动1: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之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和生活说一说。

活动2:读黄河水系图,了解黄河在提供水源、引黄灌溉。

黄河沿岸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自古至今,黄河就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等方面来分析。
根据图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地区水文特征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流量
水位季节变化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实践创新:
4、有关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的辽河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B珠江比黄河流程短,但汛期却长
C长江和黄河的含沙量均大,汛期均长
D海河含沙量大,汛期长,冬季结冰
(3)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所在的区域称为。
(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自北向南经过、、、、、
六省市,贯通、、、、
五大水系,全长1800千米。
2、填图
5、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B高山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
C大部分河流属于印度洋水系D河流汛期都很长
序号:八年级学源自:地理课题:河流教学目标
1、运用河流图,掌握我国外流流域和内流流域的划分和分布
2、记住我国主要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及其水文特征
3、通过认识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3河流教案1
(1)写出河流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
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
(2)上述八条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_____ __ ___,注入印度洋
的是、,注入北冰洋是____。(填名称)
展示汇报
3、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
教学重点
记住我国主要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及其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和内流河水文特征
教具:学案、课件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教案(2)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教案(2) 新人教版.doc
开发
集中于长江游。
洪涝灾害加固防洪大堤
治理 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修建水库、重点治理荆江
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评价学生,补充完善
总结
系统知识
教学反思
引入
欣赏、思考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 分的起始点。
2.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学生概括和理解长江在不同河段的 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解析学习目标
识记
明确学习
学案展示
三、预习交流
一、问题引 导自学探究
讲解,组织、引导学生
讨论 完成学案
培养学生结合课本的自学能力,
展示达标
二、当堂训练
巡视
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总结拓展
长江——发源于、注入、全长6300千米。
上、中、下游的划分——、。
贡献:宝库——集中在河段。
长江 黄金——以 下四季通航。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也已了解地形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但学生对河流的分布和水文特征并不了解。本节课通过读图描画我国主要的河流,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河流的分布特征,通过对比南北方的 河流差异来认识水文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1.长江发源于我国山脉的,又注入海.
2.长江是我国长度最、水量最、流域面积最的河流,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3.长江有“”和“”之称
4.长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上、中、下)游河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基本信息,以及河流在不同季节的流量变化、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河流对农业、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对于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阅读河流分布图,并能分析河流在不同季节的流量变化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保护水资源、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河流在不同季节的流量变化原因、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3.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运用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主要河流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主要河流吗?它们分布在哪里?流经哪些省份?”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1. 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2. 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3. 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自主探究河流的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概念。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等特点。这些特点与河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河流水文特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河流的行为。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河流水文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参考教案 (新版)》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概况、气候特点、水资源分布等基础知识。他们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河流分布和特点的影响。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来探究河流的特点。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互动和小组合作,希望能够通过讨论和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节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形成、特点和功能。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河流的起源、河流的流程、河流的地理特征以及河流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河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对复杂的地理现象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流的形成、特点和功能,学会分析河流的地理特征,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的形成、特点和功能。

2.难点:河流的地理特征分析,河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河流的形成、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2.观察法:观察河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河流的地理特征。

3.讨论法:分组讨论河流的地理特征和河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收集所在地区的河流资料,分析其地理特征和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河流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方案。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河流的了解,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讲解河流的形成、特点和功能,呈现河流的地理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河流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河流的地理特征和河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河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河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难点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学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教学(一)众多的河湖(1)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它们是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学生回答)河湖对于人类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既有利又有害。

(2)河湖的好处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便于人们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3)河湖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带来过坏处。

河湖有哪些坏处呢?(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干旱等。

2.读图学新知引导学生读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观察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塔里木河和弱水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有注入海洋。

)(2)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海洋?(太平洋)(3)我国某某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某某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北冰洋、印度洋)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归纳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的概念。

引导学生阅读外(内)流湖图后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学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

(二)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1.读图学新知引导学生对照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和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2.3河流(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5篇

2.3河流(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5篇

2.3河流(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5篇第一篇:2.3 河流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河流》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学生概括和理解长江在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如已经学过的唐诗宋词,著名的旅游景点等,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全面掌握长江的概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的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剪切好的“长江之歌”,开门见山教师: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河流的身影,在音乐作品中也少不了它们。

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音频文件。

切换幻灯片。

学生:收听音乐,观看幻灯片。

教师:从歌词中大家已经知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长江。

让我们随着长江之歌,看看它从哪座雪山走来,途经哪些地区,在哪里注入了东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出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读长江流域水系图,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了解长江水文特征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

在老师给出的地图上标注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参考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

学生:读图,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惑。

教师:现在我们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预设: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指的是唐古拉山脉,源头称沱沱河。

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气候》第一课时
活动4: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与湖泊,
1、写出我国主要的河、湖名称:
河流:①







湖泊:a
b
c
d
2、将下列河流与之对应的特色连接起来。

A长江a我国第二长河
B黄河 b 我国最大的河流
C珠江 c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D京杭大运河 d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E塔里木河 e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F青海湖 f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G鄱阳湖 g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活动5:知识拓展:认识我国河流的补给方式
雨水补给——外流河主要补给方式,外流区,常见的补给方式,与夏季风有关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内流河主要补给方式,内流区,与气温高低有关
春季积雪融水补给——东北地区河流补给,春季
地下水补给——最普遍的河流补给方式
湖泊水补给——湖泊对河流起调节径流量的作用
活动6:河流的水文特征,观看水文特征的视频,小结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因素
流量气候类型
水位高低降水季节变化
含沙量高低植被土壤
结冰期气温高低
流速地势落差
汛期降水变率
水能落差、流量
活动7:对比我国代表河流的水文特征:
地区代表性河流水量大小汛期季节及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东北地区黑龙江
秦岭-淮河以

海河黄河
秦岭-淮河以

长江珠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