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简介
纳兰容若

【大酺—寄梁汾】 只一炉烟,一窗月,断送朱颜如许。韶光犹在眼,怪无端吹上,几分尘土。 手捻残枝,沉吟往事,浑似前生无据。鳞鸿凭谁寄,想天涯只影,凄风苦 雨。便砑损吴绫,啼沾蜀纸,有谁共赋。
当时不是错,好花月、合受天公妒。准拟倩、春归燕子,说与从头,争教 他、会人言语。万一离魂遇,偏梦被、冷香萦住。刚听得、城头鼓。相思 何益?待把来生祝取,慧业相同一处。 【风流子-秋郊纪事】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 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 雕飞处,天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采桑子】 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采桑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采桑子】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采桑子】 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丝上柳条. 舞鵾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 【采桑子】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纳兰容若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 满强春风百事非。 情知化后来无计,强说还期,一别如斯, 落尽梨花月又西。《采桑子》
总结:
1 文学上的成就促使人们研究纳兰。 作品缘情而旖旎,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 后世好评。悼亡词、边塞词尤卓绝。清朝词坛中 兴代表人物。 2 身份与行为的反差 异族贵胄与精通汉族文化的反差 3 矛盾、伤心的一生,身份与阅历的反差造就 偶像:身份显赫、浪漫多情、淡泊不羁、韶华早 逝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潇潇,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 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 园无此声。《长相思》
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清新流 畅,格调高远,缠绵婉约,幽艳凄美,通俗 易懂,少矫揉造作、堆砌典故之习气。
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 事立残阳。被酒莫惊人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玫。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 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
才华横溢
学者、文人,满清第一才子 师徐乾学,编《通志堂经解》 作品《渌水亭杂识》《侧帽集》《饮水词》 “清代的小山” 梁启超:“清初学人第一”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 之舌头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 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曹寅:“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朝鲜:“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风流多情
“侧帽轻衫,风韵依然”:风流自赏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 《踏莎行》
国学经典—纳兰容若诗词鉴赏

意象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人生 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友情的 感慨。
语言特点
纳兰容若的语言优美、婉转,表达 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读来感人 至深。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鉴赏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 追忆和感慨,通过对秋景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意象
词中运用了“西风”、“黄叶” 、“孤灯”等意象,营造出凄凉 、萧瑟的氛围,突显了作者内心
的孤寂和落寞。
语言特点
纳兰容若的语言简练、含蓄,通 过细腻的描绘,将秋天的景色和 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读来让人
倍感凄凉。
《长相思·山一程》鉴赏
1 2 3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无尽的忧愁, 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 和无助。
他出生于1655年,是康熙朝重臣明珠之子。 纳兰容若自幼聪颖好学,18岁中举人,22岁 考中进士,被康熙皇帝赏识,任命为御前侍 卫。
纳兰容若的文学成就
纳兰容若的诗词作品数量不多, 但质量极高,情感真挚,语言优
美。
他的诗词主题广泛,涉及离别、 相思、爱情、友情等多个方面, 尤其擅长写情诗,被誉为“情诗
意象
词中运用了“山水”、“长亭”、“短亭”等意 象,营造出苍茫、辽阔的氛围,突显了作者内心 的迷茫和无助。
语言特点
纳兰容若的语言优美、婉转,通过细腻的描绘, 将山水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读来让人倍 感苍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友情之痛
在朋友离去或友情破裂时,纳兰容若 用诗词表达了深深的痛苦和惋惜。
人生感悟主题
人生无常
【高考】人物素材整理——纳兰容若

素材整理:季梦婷2020年3月26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档案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不是人间富贵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纳兰性德:“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
”曹寅和纳兰性德一样,都是康熙皇帝的侍卫,两人年纪相仿,又都少年得志,格外亲近。
他的记述也自然有些可信度,一下子把一个面貌英俊、冷静威武的纳兰性德展现于世人眼前。
纳兰性德的武功和世家背景极有关系。
他出身于正黄旗叶赫那拉氏,那是清初最显赫的八大部族之一。
在尚武的满洲部族里,女子尚且学骑马,贵族家的男孩子就更不必说了。
纳兰性德从小在父辈的教导下学习骑射,练就了一身功夫,并善于搏击。
但是,有着地地道道满族血统的纳兰性德却对汉字、诗词感兴趣。
说起来,这还是源于家庭的影响。
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人如其名,才能如同一颗明珠般熠熠发光。
他颇有辩才,在平定三藩时因赞襄军务之功被康熙皇帝赏识,又精通满汉文,曾担任过弦文院学士,英武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
在父亲的影响下,汉家典籍成为纳兰性德儿时学习的重要方面。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 ):清词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 - ): 原名成德, 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 字容若(纳兰容若), ),号楞伽 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 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 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善骑射, 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善骑射, 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 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 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 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 五年(1676)进士, 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 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 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 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 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 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水 一 程
一 路 既 感 慨 又 峰 回 路 转 走 过 的 风 景
长 相 思
词 牌 名
无 此 声
的
放松、 放松、高兴 激动、 激动、豪迈
总结: 总结:
纳兰词道“夜深千帐灯” 纳兰词道“夜深千帐灯”,如果换成诗 仙李白也许就会变为“夜深万帐灯” 仙李白也许就会变为“夜深万帐灯”, 这显示出两个诗人 各自的风格。 各自的风格。 纳兰这首词总的来说写得很传神动情, 纳兰这首词总的来说写得很传神动情, 委婉多情又有少见的豪迈, 委婉多情又有少见的豪迈,只是纳兰作 诗到情处又不夸张, 诗到情处又不夸张,不见大气魄犹见真 情在, 情在,这大概跟他显赫的家世和父亲谨 慎为官的教育有关。 慎为官的教育有关。
一 生 一 代 一 双 人 争 教 两 处 销 魂 相 思 相 望 不 相 亲 天 为 谁 春 —— 《采 桑 子 》 不 知 何 事 萦 怀 抱 醒 也 无 聊 醉 也 无 聊 梦 也 何 曾 到 谢 桥
纳兰性德诗词----容若的词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1、纳兰容若的身世纳兰性德[1]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性德22岁时中进士,康熙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
作为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2、纳兰容若的爱情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美丽端庄。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
但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
值得一提的是,传言纳兰而立之年,在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
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
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
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清朝诗人纳兰容若

翻译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 能在一起,两地分隔。整日里,相思相 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 黯然销魂。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 这美丽青春。一为裴航,乞浆蓝桥,而 得妻云英;一为嫦娥,窃不死药,而飞 奔月宫。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于 天河相见,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心甘。
结发的妻子
身世
· 满族正黄旗 那拉氏
· 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 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 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 一纳兰明珠
内务府总管到武英殿大学士
母亲:努尔哈赤后人 强悍而善妒 ·纳兰容若融汇了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两大最强 悍的姓氏的血脉,却在汉文化的伐毛洗髓之后,仅仅 留下了唯一的一处蛮族的混迹:纯真。
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资料
•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 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 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 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 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 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 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 等,长年追随康熙左右。 •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 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 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 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 》、《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岁。 王国维曾评价纳兰性德的词坛成就是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药成碧海”:则用李义山“嫦娥 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似说恋人入宫,等于嫦娥之入月殿, 以后便难下到人世间来了。容若此 处反用义山诗意,谓纵有不死仙药 也难像嫦娥一样飞入月宫,是纵有 深情也难相见了!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简介?经典纳兰词赏析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简介?经典纳兰词赏析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乾学,研讨经学。
曾耗资40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
辑有《全唐诗选》。
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仪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书。
晚年笃意于经史、书法、诗文。
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
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合为《纳兰词》。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
十年踪迹十年心
眼前所见,仍是十年前的旧迹,胸口 跳动的,仍是十年前的那颗心。我把对 你的记忆和感情,顽固封存,如同藏入 铁盒深埋土底。那铁盒表面会因雨水的 侵蚀和氧化形成锈渍斑斑,但封存在当 中的记忆却是簇新,如三月新盛桃花。 又或许,十年光阴坚硬有痕,我已经萧 瑟老去,以同你的离去一样迅疾的速度 老去。我站在这里,你还认得出我来么 ?我已不是十年前的那个人。 时光划破 我的胸口,叫你看清我的十年踪迹十年 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1655— 1685),字容若,清 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 。大学士纳兰明珠长 子,17岁入太学读书 ,18岁中举,22岁考 取进士。后升为一等 侍卫,于皇帝左右, 才华出众,被皇帝重 视。
纳兰风光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 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被国子监祭 酒徐文元赏识,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 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拜礼部侍郎徐乾为师 ,编纂了《通志堂经解》《渌水亭杂识》,受到 皇帝赏识,表现其相当广博的的须学识基础和各 方面的意趣爱好。1674年,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 女卢氏成婚,两人感情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 亡故。
画种,这日两人再 度相逢,却只能千言万语尽在那深深凝望中,不敢说, 不敢讲,不敢透露那一丝一毫的感情,这是怎样的痛啊 。既然彼此深爱,却又何又不在一起? 作者作了解释: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这 句用了两个典,一个是裴航乞药,一个是嫦娥奔月。裴 航于蓝桥乞药而得妻,嫦娥奔月而不得见。这里借这两 个典说明了为什么不在一起,是因为对方已经入宫。如 果未嫁,那裴航于蓝桥容易得妻,只是现在嫦娥已入月 宫,与后羿相会无期了。 可是,即使已经相会无期,作者还是 在苦苦守望。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里的饮牛津,实际上也是用典,用的 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其中。这里的结句实际上就是作者 的一个幻想,如果能与之结合,对着她,即便是贫困, 也毫不在意。
谢谢观赏
木兰花令
人心易变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 句词,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 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 头,叫人感慨万千。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 美丽画面,一切都将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态,那些 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朝气蓬勃,那些羞涩的欲 言又止有许多种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 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 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谁能抵挡光阴的利箭?华年易逝,姹紫嫣红 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只能只归了风轻云淡,相 看两不厌产生了审美疲劳,卿卿我我变成了相顾无言。 春风十里后来却是冷月无声,雄姿英发后来只能遥想当 年,仙葩美玉后来成了水月镜花。隔了世俗,隔了流年 。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 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 面下,他与陈维崧、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 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 族显贵,能够对汉文化掌握并运用的如此精神,是不 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 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方面,尽出佳作,备受当 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 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而况周颐也在《蕙讽词话》中誉其 为“国初第一词手”。
采桑子
清平乐
纳兰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禀 赋,加之才华出众,又出身豪门,金阶玉堂,平 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 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 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 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 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 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 与境合的自然和谐状态,他却留恋向往。于康熙 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 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 然后便一病不起,随后溘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