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矿产资源储量数据检查要求
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

(5)
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
系统安装
第一步:安装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二步:安装MO2.2 Runtime。 第三步:拷贝GIS数据文件。将安装盘下附带的GIS数据文件拷贝到 本机任一驱动器的任一目录下,并修改只读属性。 第四步:设置GIS配置文件。设置图层配置文件LayerManage.mdb (在目录“GIS数据”下)的路径。 第五步:GIS图形配置。通过图层配置管理设置项目图层和地理底 图的路径,并保存 。
数据录入编辑中应注意的问题
数据 录入 注意 问题 (1)
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 录入 数据录入编辑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 关于跨行政区的问题。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在分发时一般是按行政区问题 (2)
来分发的,若矿区与矿山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则一个矿区的数据可能分 发到不同的行政区,如只填写数据,不进行合并,则没有问题。如有合 并操作,则可能会碰到问题。如矿区(1000)在A县,矿山(2001)在 B县,矿山(2002)在C县。如果本年度进行矿山整合,将矿山(2001、 2002)都注销还回未利用,但因数据库中没有矿区(1000)的记录,系 统将不允许执行注销还回未利用操作;即使允许该操作,在导入形成上 一级数据时数据可能不对(覆盖导入将只保留一个矿山的数据,追加导 入会产生重复记录,且数据总量不正确)。 此种情况建议由上一级部门 来进行操作或将矿区分到一个行政区来操作。 关于上表标识的问题。本年度有相当一部分数据修改了上表标识,由 已上表变更为暂不上表,如果矿山的储量数据中有年初保有储量,是否 允许修改。当有年初保有储量时,原则上是不是不允许修改上表标识。 如确实要修改,是否要保证年末保有储量为零,同时不允许改变矿区编 号、登记分类编号,以便进行平衡检查。
矿产调查规范

矿产调查规范
矿产调查是对矿产资源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评估,以获取
相关信息并确定其潜力和价值。
以下是一般的矿产调查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查目的和范围: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范围,包括调查的
区域范围、调查的矿产类型和调查的目标。
2. 调查计划: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安排、调查的方法和技术以及调查的人员组成。
3. 调查数据收集: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收集相关的矿
产数据,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地形等
数据。
4. 数据分析和解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包
括地质构造、矿床类型、矿产储量和品位等方面的评估。
5. 资源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估,包括
确定矿产储量、品位和经济价值等。
6. 报告撰写: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
调查目的、范围、方法、数据分析和解释、资源评估以及
结论和建议等。
7. 质量控制: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
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保证,以及数据分析和解释的
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保证。
8. 法律和环境要求:在进行矿产调查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和环境要求,包括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矿产调查规范可能会因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矿产类型而有所不同,具体的规范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制定。
国土资源部文件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关规定.

2. 6 内蕴经济资源量包括331、332和333, 因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开采,经济意义不 明,界于经济的到次边际经济的之间,下列情形 属于此类: 2. 6. 1 完成地质勘查工作,只进行概略研 究的; 2. 6. 2 基础储量以外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 的; 2. 6. 3 因矿层薄、矿体小、开采难度大或 开采成本高,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或矿山 设计未予利用的; 2.6. 4 矿山关闭后残留的矿产资源;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 ——指导意见CMV13051-2007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二00七年一月二十日第一届笫一次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
1.前言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简称新分类标 准)已发布实施多年,但在矿产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 矿山地质测量(储量核实)过程中,对新分类标准的资源 储量类型的确定还存在模糊认识。为进一步理解新分类标 准,正确划分资源储量类型,并与国际开展有效的对比和 交流,在征求各方意见、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中国矿 业权评估师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形成本指导意见。 2.基本概念理解
国土资源部文件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关规定
国土资源部文件
国土资发(2007)68号
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环境厅、圄 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 局):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 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和各矿类(种) 地质勘查规范行业标准(以下统称新标准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 导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刭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际 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 问题。为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 基础数据,方便社会各界正确使用地质勘查成果和矿产资源储量信息, 现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新标准规范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

对未开展过地质勘查工作,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采矿权的, 开采对象为同一矿种和矿床类型、且矿体(层)分布属连续的,
又在一定勘查网度范围内的, 新划归为一个核查矿区,给予新的编号、名称和范围。
但核查矿区范围不宜过大
采 矿权1
采 矿权2 采 矿 权3
1 2 2b
新 确 定 矿区
证内 新增
证外新增
证内减少
(3 3 3 )
名单日机日文结机日文名名名来化 称位期构期号论关期号称称称源程
及及及 度 数数数 量量量
准备工作 现状调查 现场核查
面上资料收集 资料初步整理 核查矿区确定 部署核查工作
成果编制
成果审查
入库汇总
确定核查队伍 熟悉矿区 掌握资料 就近方便
准备工作 现状调查 现场核查 成果编制 成果审查
二、现状调查
4、使上表矿区更接近自然矿区
准备工作 现状调查 现场核查
面上资料收集 资料初步整理 核查矿区确定 部署核查工作
成果编制
如果不这样
(1)不利于矿证管理:会大矿小 开,越界、超采不能控制,矿权
(2)上表矿区名称混乱
(3)增加登记统计的工作量
(4)不能真实查清累计查明、保 有、占用与未占用、消耗的资源 储量。
成果编制
成果审查
入库汇总
确定核查矿区的好处
1、理清矿权与矿区的归属关系
矿区空间位置及范围相对稳定, 一旦上表,将是“终身制”;而 采矿权会因扩界、变更、灭失等 随时处于变化中,不稳定。
2、减少工作量,减少费用
通过核查矿区确定,统计单元会 减少,编制的报告、图件等会减 少,减少印刷、评审等费用
3、为矿区规划、矿权设置、整合、 调整服务(大矿大开,小矿小开, 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项目

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项目工作简报第6期(总第6期)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项目2008年9月28日项目办召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会议2009年7月30日项目组召开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全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会议。
会议由项目办公室成员周宏组织,项目办全体成员及核查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强调尽管我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经费不足,工作中出现一些困难,工作难度大,但核查工作不能停止不前,要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加强自身能力,把2009年的工作做好,为2010年工作顺利开展大好基础。
会议提出了几点要求:一、必须加强领导。
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当做是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这样才能有效推进项目的各项工作。
二、一定要加强技术力量,保证核查队伍和项目办人员编制,加强技术力量培训,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要经常召开技术研讨会,讨论解决核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2009年必须完成铁、铜、钨三个矿种大中型矿区的核查任务。
五、核查工作以及核查报告的编制要进行详细的分工,必须责任到人。
组织参加了西北片三个技术要求培训工作2009年8月17日在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处的组织下,我省项目办及核查项目承担单位共17人参加了全国项目办在西安举办的《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和《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的培训。
通过培训更加熟悉了矿区资源储量核查的工作流程,掌握了矿区核查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了解了矿区资源储量成果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基本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为下一步核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库建设的完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甘肃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组织管理机构进行调整为了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2号)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处理利用现状调查的领导工作,经国土资源厅研究决定对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组织管理机构进行调整(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组织管理机构的通知(甘国土资储发【2009】11号),具体调整如下:一、领导小组组长:宋史刚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副组长:梁育才甘肃省地矿局副局长高兆奎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副局长马国林甘肃煤田地质局副局长成员:李仁清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副处长田黎萍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矿产开发管理处处长杨保民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处处长沈林液甘肃省国土资源厅财务资产处处长李健甘肃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仁成员:李仁清田黎萍杨保民辛继升韩沐群三、项目办公室主任:李仁清成员:安涛刘天祥周宏张成功金自生四、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技术总负责:高兆奎项目承担单位(非煤):甘肃省有色地勘局(省级项目汇总组)项目负责人:安涛项目承担单位(煤矿):甘肃煤田地质局项目负责人:张成功五、省级项目技术委员会主任:杨殿忠副主任:田黎萍成员:殷先明彭文武高兆奎李训华张新虎孔宪章徐家乐张廷瑞彭德启孙昌先张成功张玉龙王世玉安涛牛洪斌佟成利谢建强。
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评审验收细则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评审验收细则》的通知省地质调查局,各州、市国土资源局,厅储量评审中心、各相关地质勘查单位: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0‟3号)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中矿区核查成果初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云国土资储…2010‟3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厅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我省•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评审验收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执行。
二O一O年六月日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评审验收细则为保证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成果的质量,确保我省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评审验收规范、有序,结合国土资源部•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评审验收办法‣(国土资厅发…2010‟3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国项目办公室•关于印发†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评审验收内容及技术要点‡等文件的通知‣(项目办发…2010‟1号)相关规定,特制定我省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评审验收细则。
一、基本规定(一)适用范围本细则只适用于•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的评审验收。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过程中涉及到的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评审,应按已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评审规定执行,不适用本细则。
(二)评审依据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评审验收的依据为下列技术标准和规定:1.•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国土资厅发…2009‟24号)2.•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国土资厅发…2009‟24号)3.•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国土资厅发…2009‟24号)4.•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评审验收内容及技术要点‣(项目办发…2010‟1号)5.•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评审验收形成文件‣(项目办发…2010‟1号)6.•核查矿区成果数据库评审验收内容‣(项目办发…2010‟1号)7.•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评审验收办法‣(国土资厅发…2010‟3号)8.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文件精神要求,以及矿产勘查的国家标准、相关矿种的行业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规定。
储量报告评审附件要求)

储量报告评审申报材料清单及要求一、勘查报告(普查、详查、勘探)1、矿业权矿产资源储量申报表(原件)2份(矿业权法人代表签章,加盖权人公章)2、勘查许可证、发证通知(附坐标范围)2份3、勘查合同(可复印件)或编制委托书(原件)2份4、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正、副本)2份5、勘查单位承诺书(原件)〈法人代表签章〉2份6、矿权人承诺书(原件)〈法人代表签章〉2份7、小型以上规模的需要编制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初审意见(原件,加盖公章)2份8、提供探矿权人出具的野外验收意见或省(或省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野外验收意见并加盖公章;必要时评审中心组织野外检查。
(原件)2份9、生产补勘报告,需提交勘探方案备案证明;持有采矿证的,需另外提交提供市国土资源局关于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情况有关说明(原件)2份10、普查、详查、勘探报告(包括附图、附表、可研报告)小小矿1套、小型2套、中型4套、大型5套11、已经备案的勘查实施方案(设计)12、依据省厅2009年60号文要求,权人需另提供做与勘查证(或相关坐标批文)一直的坐标清单一份(加盖权人公章)及其电子版,进行坐标查询。
(后附查询格式)★特别提示:1、依据省厅要求,附件中提交复印件的需同时提供原件由中心审验;2、除报告后应附附件外,1-9项需一式两份单独装订,报告送审时一并提交评审中心。
二、资源储量核实及压覆报告1、矿业权矿产资源储量申报表(原件)(矿业权法人代表签章,加盖权人公章)2份2、采矿许可证/储量核查范围批文复印件(附坐标范围)2份3、合同(可复印件)或编制委托书(原件)2份4、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正、副本)2份5、勘查单位承诺书(原件)〈法人代表签章〉2份6、矿权人或委托人承诺书(原件)〈法人代表签章〉2份7、核实报告需原勘查/储量报告认定或备案证书(复印件)2份8、小型以上规模的需要编制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初审意见(原件,加盖公章)2份9、核实报告的需要提供报告编写所依据的原报告,压覆报告需提供立项批文2份10、核实报告需提供市国土资源局关于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情况有关说明(原件,加盖公章)2份11、资源储量报告(包括附图、附表、可研报告)小小矿1套、小型2套、中型4套、大型5套;12、核实报告需要提供上年度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报告13、核实报告查明资源量变化超过40%比例的,应按生产勘探程序进行。
矿区核查成果衔接要求

四、技术要求-统计处理
统计处理方法
储量统计人员根据矿区分割情况,根据资源储量统计相关规范, 确定具体矿区核查成果衔接方案。衔接方案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的内容: (1)上表矿区范围的确定。一致直接衔接;不一致,先确定 储量估算范围,再确定是否维持原上表矿区范围将超出部分单 独储量,还是使用核查区范围。保持储量统计时效性、准确性、 连续性。 (2)上表矿山确定: 经过储量登记。 (3)未上表部分处理: 经过评审备案。
输出矿山基础表 输出包含截至2009年底上表矿区、上表矿山资源储量核查信息, 以便矿山企业根据核查后的最新成果进行填报。此部分填报基 数包括了核查后的更新数据, 是矿山数据检查的唯一依据。 在此基础上, 可以进行衔接数据汇总及对比分析等。
四、技术要求-矿山填报
由于储量核查项目工作完成时间的推迟, 对于已开发 的矿山, 其成果不能直接纳入统计, 需要统筹考虑其成 果与2010年度储量统计数据的时点关系。工作指南此 节需要按数据时点作出相应调整。
一、目标任务
主要任务
理清核查矿区与上表矿区、上表矿山、采矿权人对应 关系。 完成按矿区核查成果储量分割, 形成核查后的截至 2009年底矿产资源储量衔接库。 整理核查区内暂未上表矿区情况、矿山已损失的或采 空的资源储量、停办、关闭矿山及未登记压覆矿产资 源储量, 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
二、总体要求
六、验收要求
衔接库数据: 是否包括全部核查矿区; 是否包括储量核查的全部矿产; 存在各上表矿区、矿山累计查明矿产资源储量,且大于相应的
保有资源储量; 存在各上表矿区、矿山保有矿产资源储量,保有矿产资源储量
变化较大矿区的变化依据的填写; 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储量类型变化依据的填写; 新增矿区的确认。 存在各矿区、矿山储量估算范围坐标及开采矿山矿权坐标范围; 存在勘查阶段、资源储量规模、利用情况、勘查报告评审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数据检查要求
2009年度储量数据检查方法、内容、要求仍沿用2008年度的方法、内容、要求。
1.检查方法:
(1)调用系统菜单“数据维护”->“数据检查”选择:
a)“储量部门默认检查”;
b)“平衡检查”:
查询条件选:“本年初<>上年末”和“本年末<>本年初±变化量”
平衡关系一选:“矿山”、“矿区”或“矿产+统计对象”
平衡关系二选:矿产、统计对象、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储量类型
修改系统列出的有疑问的数据。
(2)调用系统菜单“数据维护”->“储量变化量与规模比较”,根据评审意见书,确认弹出窗口内红底矿区储量数据。
(3)调用系统菜单“统计/查询”->“分析报表”选择:
a)“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年度对比(行政区)”查各矿产各行政区储量变化
率;
b)“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年度对比(矿区)”查某矿产各矿区储量变化率。
确认储量变化率较大的矿产、矿区。
2.检查内容
(1)漏填数据检查:
检查是否填写了年度、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矿山编号、行政区代码、上表标识、报告顺序号、报告名称、矿产代码、统计对象代码、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储量类型、储量类别数据。
(2)数值范围检查:
a)年度:1985-2009;
b)矿区编号、矿山编号:前2位为省代码的数字串;
c)登记分类编号:1000-4999;
d)行政区代码:后2位非0;
e)上表标识:1,2,3;
f)检查勘查程度、可利用情况、资源储量规模、矿产代码、统计对象、
矿石类型、矿石品级、资源储量类别、资源储量类型、矿产组合是否按代码填写。
(3)逻辑检查:
a)上年已(新)上表,今年为已上表;
b)保有、累计、开采、损失资源储量>0。
(4)平衡检查:
a)各矿区/矿山各种矿产的本年初保有资源储量=上年末保有资源储量;
b)各矿区/矿山各种矿产的本年末保有资源储量=本年初保有资源储量±变化储量。
(5)唯一性检查:按关键字检查各数据表重复数据。
(6)一致性检查:检查在其它数据表存在而在矿山表不存在的记录。
(7)翻倍数据检查:检查因重算及其它原因增减储量、因勘查增减储量是年初量的1-6倍数的矿区储量。
(8)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编多:检查同一年的一个矿山编号的矿山对应多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
(9)矿山编号编多:检查同一年的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编了多个矿山编号。
(10)储量变化量检查:
a)检查储量变化量超出中型矿区储量规模的矿区及矿山;
b)检查储量变化率较大矿区及矿山。
3.检查要求
(1)通过除报告顺序号、报告名称外的储量默认检查的漏填数据检查;
(2)通过储量默认检查的全部数值范围内容;
(3)通过储量默认检查的逻辑检查内容;
(4)保证各矿区、矿山各矿产的资源储量的平衡;
(5)保证库中矿山表、资源储量表无重复记录;
(6)保证矿山表与资源储量表数据的一致性;
(7)保证同一年的一个矿山编号的矿山只对应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
(8)保证同一年的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都只对应一个矿山编号;
(9)确认储量变化大的矿区及矿山的资源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