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三章 第三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3.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3.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雨的季节变化规律; 吐鲁番盆地
D.
1、测量降水的仪器----雨量器
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2、知道等降水量线的特点,能通过分析
雨极: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部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西部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多于西岸
乞拉朋齐
B.
B、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__相__等__。 3 、测量降水的时间:
1、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附 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量少
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近降水__多__,两极地区降水_少__;南北回归线 3、通常用 __________ 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C 1、全世界降水空间分布是(

A、由两极向赤道减少
B、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多于西岸
D、大陆内部降水多于沿海
C 2、通常用( A.等高线图
)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B.等深线图
C.等降水量图
D.等温线图
A 3、号称世界“雨极”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乞拉朋齐
B.火烧寮
C C.吐鲁番盆地
五、课堂点拨(15分钟)
多少 多
3 、测量降水的时间:
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降水量线。
4、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______,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______。
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D、大陆内部降水多于沿海 多少 多

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第3章第3节 解一元一次方程(2)

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第3章第3节 解一元一次方程(2)

2011-2012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同步练习第三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二)一. 本周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二)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许多实际问题都归结为解一种方程或方程组,所以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数学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努力学好这部分知识。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1.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2. 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并用这个字母和已知数一起组成表示各数量关系的代数式;3. 利用这些代数式列出反映某个等量关系的方程(注意所使用的单位一定要统一);4. 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 检验所求的解是否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并写出答案。

【学习提示】一. 数字问题:(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9,0≤b≤9,0≤c≤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例1. 一个三位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7,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7,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3倍,求这个三位数[分析]由已知条件给出了百位和个位上的数的关系,若设十位上的数为x,则百位上的数为X+7,个位上的数是3X,等量关系为三个数位上的数字和为17。

解:设这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为X,则百位上的数为X+7,个位上的数是3XX+X+7+3X=17 解得X=2X+7=9,3X=6 答:这个三位数是926例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2倍,如果把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36,求原来的两位数等量关系:原两位数+36=对调后新两位数解:设十位上的数字X,则个位上的数是2X,10×2X+X=(10X+2X)+36解得X=4,2X=8,答:原来的两位数是48。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 从细胞到生物体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习题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 从细胞到生物体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习题课件)

A. 分生组织
B. 保护组织
C. 薄壁组织
D. 输导组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与耙耙柑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C )
A. 洋葱表皮

B. 西瓜瓤
C. 一朵花
D. 一棵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西瓜果实属于植物的 生殖 器官。成熟的西瓜甜美多 汁,其中果汁主要来自瓜瓤细胞结构中的 液泡 ;种下 西瓜种子,又结出了西瓜,决定这种现象的物质主要存在 于细胞的 细胞核 中。
(3)西瓜的果肉细胞,细胞壁薄,贮藏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属 于 薄壁 组织;吃剩下的瓜皮细胞排列紧密,能够减少 水分散失和抵御外力破坏,属于 保护 组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创新题】热带植物海芋受伤时会从根部输送毒液到伤 口处。而锚阿波萤叶甲(一种昆虫)食用海芋叶之前,会 在叶中间切割出一个圆圈以免中毒,推测其主要目的是 切断叶的( B )
A. 保护组织 C. 薄壁组织
B. 输导组织 D. 分生组织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三章 从细胞到生物体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输导 薄壁


果实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1. 下列蔬菜中,我们食用的部分属于生殖器官的是( C )
A. 萝卜
B. 莲藕
C. 茄子
D. 白菜
点拨:绿色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
子,其中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一)知识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了解达尔文及他的进化思想。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通过对达尔文的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态度。

1.模拟探究实验的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

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理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内容,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观点。

这两个过程都较复杂抽象,需要教师的高效指导,需要同学间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3.通过对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实验探究、分析法、谈话法、归纳法等。

学生:学生分成10个小组,搜集有关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与环境相适应的各种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的图片或文本资料。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提出问题: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三2.展示讨论题:黑色桦尺蛾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黑色桦尺蛾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1.出示图片“冬天的雷鸟”“夏天的雷鸟”和“几种不同环境中的蛙”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

.引导学生归纳出保护色的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他的进化思想出示问竞争评价,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解答疑惑。

2018年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018年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mm,两月降水相差 164 mm。
(4)若该地位于我国某地,则该地降水的类型是( B ) A.全年多雨型 C.冬季多雨型 B.夏季多雨型 D.常年湿润型
(5)用表中数据将以下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
【答案】绘图略。
【解析】该题要求通过资料分析降水季节变化及绘图。从表格中资料可知 7、8、9 月降水最多,12、1、2 月降水最少,但南半球季节变化相反,因此若 北半球某地为夏季多雨区,则南半球某地应为冬季多雨区。我国某地位于北半 球,降水的类型是夏季多雨型。绘图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即可。
5.图中数据反映了该市( A ) A.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B.年降水量大 C.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D.年降水量小
【解析】 2001 年降水量最多,约为 1 650 mm,2005 年降水量最少,约为 150 mm 左右,所以其最大值与最小值差约为 1 500 mm。图中数据反映了降水 量的年际变化大。
11.甲、乙两地在北半球,根据两地的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1)甲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10 月;乙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8 月。 (2)甲地月降水量在 100 mm 以上的有 12 个月;说明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 是 时间分配均匀,降水丰富 。乙地月降水量在 100 mm 以上的有 2 个月, 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 (3) 仅从降水方面考虑,甲地的房屋建筑式样应注意建成 尖顶 ( 填“尖 顶”或“平顶”)。
【解析】 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指冬夏之间的变化,北半球一般以 6、7、 8 等月份为夏季代表,12、1、2 等月份为冬季代表,观察两个时间段之间降水 的变化情况,便可以总结出降水多少与时间之间的搭配关系。如甲地虽然有变 化,但总体来看各月降水都很多,而乙地则明显的夏半年降水丰富,冬半年降 水极少。

第三章 第3节《海陆的变迁》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3节《海陆的变迁》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沧海桑田
Time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the world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Inspiration from the World Map
板块的运动
The movement of tectonic plates
Hale Waihona Puke 沧海桑田1. 实例了解海陆变迁
活动
海陆的变迁,这个令古人疑惑的问题,在今天看来 已经成为常识。居住在海边的同学甚至可以见到这种海 陆之变。
大胆猜想
搜集资料+实地考察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 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 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
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
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读图观察 观察大西洋的变化
大 西 洋 面 积 不 断 扩 大
3.解释地理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情境导入
1.能够举出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人地协调观) 2.能够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地理实践力)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通过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 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 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综合思维) 4.通过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的了解,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和对生命的关爱意识。(人地协调观)
学以致用 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对图示地理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距今超过2.5亿 年的中龙化石
动物分布相似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A ) A.江河水和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读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 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D )
A.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点拨】从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 以看出,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中线工程 优点:利用地势特点,实行自流引水;水质较好。 缺点:工程需要穿越山地,工程量大,投入的资 金、技术多。
1.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还是西北地区? 我国淡水资源最紧张的是华北地区,而不是西北地区,因 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 水土配合欠佳,加之工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C.寒潮、梅雨
D.火山和地震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导致的
自然灾害。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丰水年和枯
水年交替出现,容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从而给水资
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带来许多困难。
6.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C ) A.人口增长快,人口多 B.在生产和生活中无节制地使用水资源 C.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不均 D.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时间分 配不均 兴修水库 三峡工程、 小浪底水利 枢纽等
水浪费
节约用水 农业节水、 工业节水、
生活节水
水污染
防治水污染
污水处理, 达标排放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的优缺点 (1)东线工程
优点: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可以利用京杭运河,工程 量小,投入的资金、技术少。 缺点:在逐级调水的过程中,能量消耗大;调水的水 源在长江下游,水质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5)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其金属单质熔、沸 点越高,硬度越大。( √ ) (6)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分子晶体的熔点 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 )
栏目 导引
1.金属晶体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石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2.金属晶体 (1)在金属晶体中,原子间以_金__属__键_____相结合。 (2)金属晶体的性质:优良的 ___导__电__性___、___导__热__性___和 ___延__展__性___。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存在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的物质。( × ) (2)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电 吸引作用。( × ) (3)金属晶体在外力作用下,各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金属 键也被破坏。(× ) (4)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 )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金属晶体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1.初步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 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2.初步了解金属晶体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型。 3.了解混合 晶体石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1.金属键 (1)概念:“电子气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 来的__价__电__子____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___电__子__气___”,被 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__金__属__原__子__维系在一起。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常有以下四种方式,请认 真观察模型(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重难易错提炼 1.物质中有阳离子不一定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 2.原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高,如钨的熔点比晶体 硅的熔点高。 3.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如金属汞的熔点比 碘、白磷等的熔点低。 4.温度越高,金属的导电性反而越弱,因为自由电子和金属 阳离子碰撞机会增多,影响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而导电 性减弱。
1.二维空间模型 金属原子在二维平面里放置有_非__密__置__层___和__密__置__层____两 种方式,配位数分别为__4___和___6___。如图: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2.三维空间模型 (1)简单立方堆积 按___非__密__置__层_____方式堆积而成,其空间利用率为 52%, 配位数为__6______。晶胞构成:一个立方体,每个晶胞含 有___1__个原子,如 Po。栏目 来自引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2)体心立方堆积 按_非__密__置__层___方式堆积而成,配位数为___8__,空间利用率 为 68%。晶胞构成:体心立方,每个晶胞含有__2_个原子, 如碱金属。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3)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是按照__密__置__层____的堆 积方式堆积而成,配位数均为____1_2___,空间利用率均为 __7_4_%______。 六方最密堆积如图所示,按 ABABABAB……的方式堆积。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课后达标检测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 导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