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四《变形记》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三单元变形记节选含答案

第11课 变形记(节选)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
2.赏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命运形成的社会原因。
作者名言1.笔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
2.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3.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
这是生活的真谛。
4.它们(报纸)折断了想象力的翅膀。
这是很自然的。
图画技术越完善,我们的眼睛就越弱。
5.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
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
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
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或花圃里干活了。
6.生活中有种种可能性,而在一切可能性中反映出来的只是自身存在的一种无法逃脱的不可能性。
7.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
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 (1)单音字①穹.顶( ) ②偌.大( ) ③愚蠢.( ) ④搔.一搔( ) ⑤叽叽喳.喳( ) ⑥蓬.( ) ⑦朕.兆( ) ⑧挪.动( ) ⑨愤懑.( ) (2)多音字 ①累⎩⎪⎨⎪⎧劳累.( )积累.( )累.赘( )②差⎩⎪⎨⎪⎧出差.( )参差.( )差.池( )差.不多( )③殷⎩⎪⎨⎪⎧殷.切( )殷.红( )④劲⎩⎪⎨⎪⎧劲.头( )刚劲.( )2.辨形组词(1)⎩⎪⎨⎪⎧ 腼( )湎( ) (2)⎩⎪⎨⎪⎧ 踱( )镀( ) (3)⎩⎪⎨⎪⎧竭( )遏( ) (4)⎩⎪⎨⎪⎧屹( )迄( ) 3.理解词义 (1)重听:(2)差池:(3)殷切:(4)穹顶:(5)萍水相逢:(6)泛泛之交:(7)谨小慎微:4.选词填空 (1)忠心·衷心①他对党怀有一颗赤胆________。
②我________地祝福生活在阳光下的每一个人,都活得幸福。
(2)震动·振动①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的消息________了全国。
②钟摆来回________,发出清脆的声音。
课文描写了小职员格里高尔异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活动以及起床的艰难过程。
高中语文第11课变形记学案2粤教版必修4

第11课变形记(节选)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卡夫卡的名言。
2.读:赏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命运形成的社会原因。
3.写: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现特定情形下的内心世界。
4.练:荒诞变形与写实手法的运用。
一、诵记名言警句卡夫卡的名言1.笔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
2.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3.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
这是生活的真谛。
4.它们(报纸)折断了想象力的翅膀。
这是很自然的。
图画技术越完善,我们的眼睛就越弱。
5.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
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
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
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或花圃里干活了。
6.生活中有种种可能性,而在一切可能性中反映出来的只是自身存在的一种无法逃脱的不可能性。
7.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
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
短篇名作有《变形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战场。
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另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便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2.文体知识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流派,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
第11课《变形记(节选)》课件(粤教必修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卡表 夫现 卡主
义 大 师 ︱
现代派文
学的鼻祖
第奥9章地扩利声系小统调说音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 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 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 和3部长 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 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 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 崩溃的时代,又深受
敌视他 阻止他
失去了亲 人的身份
无人理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心
理
格 里
变 化
焦虑、自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
绝望、空洞、平和
尔
人 物
忠诚、善良、富有责任感
特
征 渴望自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的令人难忘的个性留下来,人物 几乎都湮没在一片丑陋、冷漠之 中。
第9章在扩传声统系统的调音小说中,有起伏跌宕的情节
线索贯穿始终,悬念迭出,引人入胜。但 《变形记》写的都是一些具体琐碎的现实 生活的细节,简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 甚而觉得有些繁冗拖沓。在传统的小说中, 人物都会局限在天时地利人际等客观因素 的牢笼中,还必须遵循着逻辑原则及因果 关系来合理推论。但《变形记》超越时空 的限制,对事件的交代极其模糊,不指明 具体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甚至泯灭了幻 象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虚幻与现实难 解难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了。
《 城 堡 》 的又胆莫战明心其理妙,被表杀现害资的本 《 审 判写 或 进 待不无 毙土》形 的能地主以充,枷弱丈荒主败义满自锁小欲量诞义及立保社敌统和退员社其事会意的绝治无不K在件会反精望小的的奈得象司 人,神人 环情城 。,征法 民揭状物 境绪堡只神制 本露态时 中。面能秘度 质资和刻 的前坐权腐本在难 孤欲以。力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 第11课变形记节选

◆11 变形记(节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我瘦弱的身躯再也难以承受这样繁重的担子,我脆弱的心灵再也装不下这么繁多的牵挂;我疲倦的眼睛已困得无力张开,我的双腿已倦得疲乏麻木。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我幻化成异类,你是否还会牵挂我的安慰,给我一个栖息的家……别让压力挤走了快乐教授向他的听众讲述如何正确对待压力。
他举起一杯水,问道:“这杯水有多重?”从20克到500克,回答各异。
“其实具体多重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你举杯的时间。
如果你举了一分钟,即便杯子重500克也不是问题,如果你举杯一个小时,20克的杯子也会让你手臂酸痛,如果举杯一天,恐怕就需叫救护车了。
同一个杯子,举的时间越长,它会变得越重。
”“倘若我们总是将压力扛在肩上,压力就像水杯一样,会变得越来越重。
早晚有一天,我们将不堪其重。
正确的做法是,放下水杯,休息一下,以便再次举起它。
”人生在世要该放就放,当止则止。
不要让压力挤走了快乐,收拾心情,重新上路,轻松的旅程将伴随着愉快的收获与你度过人生的每一段岁月!微感言:1.有时让你疲惫的不是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2.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3.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是勤劳的农夫,在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爱心,他们付出的心血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只有一个:收获爱心。
4.我们常以为外来的帮助最重要,实际发自内心深处的力量才是我们熬过冰雪获得新生的力量。
一、作者视窗给人指引道路的卡夫卡卡夫卡的“世界”是一个时间的沙漏,它具有的是纯粹的时间性质,而不单纯是空间。
空间创造时间,时间消灭空间。
在布拉格小小的城里,一个富有才华的犹太博士,在小小的岗位上奔走。
他从未出城,也就是在空间上,他是匮乏的。
这种匮乏造成了他的失败,无论是在事业上,爱情上,亲情上,一切与空间有关的事物,他都是失败的,这种失败往往被理解成他作品的一种动力。
但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它好像表明正是由于空间的失败,极少的占有,严重的匮乏,铸就他时间上的成功。
《变形记》教案教案

《变形记》教案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变形记》教案教案《变形记》教案教案(精选16篇)《变形记》教案教案篇1梁玉秀教学目的:1、体会作品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中语文第11课变形记学案1粤教版必修4

第11课变形记(节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我瘦弱的身躯再也难以承受这样繁重的担子,我脆弱的心灵再也装不下这么繁多的牵挂;我疲倦的眼睛已困得无力张开,我的双腿已倦得疲乏麻木。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我幻化成异类,你是否还会牵挂我的安慰,给我一个栖息的家……别让压力挤走了快乐教授向他的听众讲述如何正确对待压力。
他举起一杯水,问道:“这杯水有多重?”从20克到500克,回答各异。
“其实具体多重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你举杯的时间。
如果你举了一分钟,即便杯子重500克也不是问题,如果你举杯一个小时,20克的杯子也会让你手臂酸痛,如果举杯一天,恐怕就需叫救护车了。
同一个杯子,举的时间越长,它会变得越重。
”“倘若我们总是将压力扛在肩上,压力就像水杯一样,会变得越来越重。
早晚有一天,我们将不堪其重。
正确的做法是,放下水杯,休息一下,以便再次举起它。
”人生在世要该放就放,当止则止。
不要让压力挤走了快乐,收拾心情,重新上路,轻松的旅程将伴随着愉快的收获与你度过人生的每一段岁月!微感言:1.有时让你疲惫的不是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2.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3.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是勤劳的农夫,在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爱心,他们付出的心血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只有一个:收获爱心。
4.我们常以为外来的帮助最重要,实际发自内心深处的力量才是我们熬过冰雪获得新生的力量。
一、作者视窗给人指引道路的卡夫卡卡夫卡的“世界”是一个时间的沙漏,它具有的是纯粹的时间性质,而不单纯是空间。
空间创造时间,时间消灭空间。
在布拉格小小的城里,一个富有才华的犹太博士,在小小的岗位上奔走。
他从未出城,也就是在空间上,他是匮乏的。
这种匮乏造成了他的失败,无论是在事业上,爱情上,亲情上,一切与空间有关的事物,他都是失败的,这种失败往往被理解成他作品的一种动力。
但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它好像表明正是由于空间的失败,极少的占有,严重的匮乏,铸就他时间上的成功。
粤教版-语文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案 变形记

变形记【捷克】卡夫卡【学情分析】一、关于《变形记》的作品分析《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是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
《变形记》分成三部分,用一、二、三标明。
故事讲的是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的故事。
“人变成动物故事”显得神秘、离奇、怪异、荒诞、悖谬。
故事引人深思,一个善良、忠厚、勤劳的人竟然变成一只甲虫,这是令人心痛而又遗憾的事情。
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这只巨大的甲虫就像一个压向(砸向)世人心灵的陨石,这个巨大的陨石——砸碎了世人的心也拷问着社会和世俗的灵魂!卡夫卡写这部小说的背景是发生在一战期间,小说里面的思想批判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少的困苦和伤害,社会变得动荡不安,人们和平安静的生活也无法得到保障,以至于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了信心,对自我进行了或怀疑或反思!在怀疑和反思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开始变得颓废,对自己的理想和未来,也感到了无比的绝望!在此期间,因思考而产生的文艺作品内容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黑暗,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冷酷,以及人对社会未来幻想的破灭绝望等等问题。
这些作品所触及的问题探索了人的心灵和思想,以及揭示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部小说,文字通俗易懂,情节变化有致,再加上文章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学生是可以接受的。
为什么说卡夫卡的这部《变形记》具有可读性?因为它能够引起不同年龄阶段的兴趣,那充满怪诞、荒谬的变形能够激发人的兴趣和思考,主要体现在:1.人怎么会变成动物?——可能吗?——怀疑!2.好人怎么没有好报?——不是说好人有好报吗?——深思!3.变成动物后的人怎么活?结果怎么样?——困惑、追索!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读者的兴趣就会被激发,思想就会被激活。
节选符合学生的口味,据笔者调查了解,《盗墓笔记》《异人傲世录》《诛仙》等玄幻、怪异的小说让学生沉浸其中,不能够自拔。
高中语文 第11课 变形记学案2 粤教版必修4

第11课变形记(节选)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卡夫卡的名言。
2.读:赏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命运形成的社会原因。
3.写: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现特定情形下的内心世界。
4.练:荒诞变形与写实手法的运用。
一、诵记名言警句卡夫卡的名言1.笔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
2.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3.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
这是生活的真谛。
4.它们(报纸)折断了想象力的翅膀。
这是很自然的。
图画技术越完善,我们的眼睛就越弱。
5.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
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
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
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或花圃里干活了。
6.生活中有种种可能性,而在一切可能性中反映出来的只是自身存在的一种无法逃脱的不可能性。
7.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
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
短篇名作有《变形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战场。
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另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便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2.文体知识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流派,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实录:[师]课前已经要求同学们反复阅读《变形记》课文了。
今天我们一起品味这篇著名的小说。
我们先来品读第一段。
(教师朗读课文第一段,以冷静而低沉的语气、语调渲染气氛,营造一种符合文本风格的课堂气氛)[师](问)格里高尔变形后的身体感觉如何?[生]格里高尔变形后身体上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为了能够向右边睡,他足足试了一百次,一直试到腰间感到一阵阵“隐痛”才不得不停止。
[生]他只不过为了挠挠肚子上的“痒痒”,就要承受“浑身一阵战栗”这样的痛苦。
[师]请大家想想:翻身、挠痒,这些在平时轻而易举的动作,可是现在对于格里高尔来说却是难于上青天。
这说明了什么?[生]说明这次“变形”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师]格里高尔的“不便”是不是就这两点呢?能否再从文中找到一处?[生]我觉得格里高尔开门那一段写得特别精彩。
[师]就请这位同学表情朗读格里高尔开门的那一段文字。
[生](缓缓而沉重地)格里高尔扒着椅子慢慢向门口移去……[师]读出了感情,读出了味道,很好。
这段文字描写了格里高尔起床开门的经过。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们认为这个词应该是……?[生](齐答)艰难![师]大家感受到他的艰难了。
请问,你们是从哪些词语、句子里看出他的“艰难”的呢?[生]他用嘴巴来转动钥匙,“这无疑已经给自己造成某种伤害了,因为一股棕色的液体从他的嘴巴里流出来,淌过钥匙并滴到地上……”我觉得这就是写格里高尔流着血在拼命地开着门。
开门,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格里高尔却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可见他的艰难。
[生]“他竭尽全力,死命咬住钥匙”也表明了开门的艰难。
[生]“他随着钥匙的旋转而绕着锁孔舞动”。
[生]还有,他“吊在钥匙上,用全身的力量将钥匙压下去”也看出了开门的艰难。
[师]还有吗?(学生停顿,教师启发)本段第一句中,格里高尔为什么要“扒着椅子慢慢地向门口移去”?[生](恍然)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已经无法像人那样直立行走,所以要借助椅子“移动”,到了门口,还要“用力撂下椅子”,再借着这股力向门口扑去”,最后又不得不依赖门板的支撑,才得以“直起身子”。
从床铺到门口,几步路的距离,但是格里高尔却走得如此艰难分析得真好。
不过,格里高尔为什么要如此艰难地挣扎着去开门呢?[生1]为了上班。
[生2]为了不让父母担心。
[生3]害怕因此而失业。
[师]是啊,已经如此处境艰难了,还是这样惦记着家人,为家人着想。
联想到前面内容,当格里高尔发觉自己变为“甲虫”时,虽然身体极为痛苦,但他内心关注的似乎却不是自己。
大家说说,当时他关注的是什么?[生1]是要去及时上班。
[生2]是要养家糊口。
[生3]是不想让父母太过担心。
[师]我有句话想问问大家。
当你突然遇到一件不幸的事,或者说你得了一场大病吧,你会怎么做呢?[生1]我一定会想办法治好自己的病。
[生2]我至少要好好休息好好保养自己(众生笑)[师]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想法。
但我们反观格里高尔,不觉得他太反常吗?他真的对自己毫不关心?[生](沉吟)我想,恐怕是家庭生活的重压吧。
他要是太关心自己家庭怎么办?一个家庭总得有人要多做一点奉献的。
[师]请注意:在这里,肉体的极度痛苦与内心的指向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冲突,一般而言,任何人遭遇这种不幸都会痛不欲生,但格里高尔却居然想着自己的工作。
这只能说明在他心中最有分量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工作!我还想问一句:如果你的生活中有类似格里高尔这样的人,你将怎样评价他?你会给他打多少分?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给他打满分。
我觉得这个人太了不起了,完完全全的奉献,丝毫不讲求回报。
我敬佩这样的人。
[生2]我只给他打60分。
因为他太没有自我!一个不关心自己的人,其实是对家庭的最大的不负责!因为,他是家庭中的支柱,他一旦倒下,他的家庭就完了。
所以,他不关心自己就是不关心家庭。
[生3]我给他打90分。
我认为他对家人的真诚和奉献非常值得我们敬重,所以我总体上肯定他。
我扣他10分,看法和他(指[生2])差不多,但我认为没有那么严重,因为,他不关心自己,我觉得也是当时的情形所逼,人有时确实是会忘记自我的。
[师]是啊,这就是格里高尔。
他心里始终装着别人,惟独没有他自己。
格里高尔在遭遇巨大不幸时,他的意力似乎并不在自己的不幸上!他始终牵挂的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工作。
格里高尔如此关心家人,他的家人在他遭遇不幸后如何对待他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后两节,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翻阅课本,认真勾画,教师巡视, 7分钟后,学生陆续发言)[生1]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父亲用苹果轰炸他,其中一颗苹果居然深深“陷进”格里高尔的后背,我觉得这位父亲简直是残酷。
我觉得就是对一只小虫这样做都太过分了,何况是对自己儿子----一直深爱着家人的儿子!太没有人性了。
[生2]我感受最深的是父亲把他推进房内的一幕:“格里高尔当即血流如注”几个字让我痛心![生3]妹妹从来不对哥哥说一句话,最后说的一句却是在训斥哥哥。
可是哥哥即使变成甲虫后却依然关心着妹妹。
可以说,哥哥最牵挂的就是妹妹了,但妹妹最后却这样对待哥哥。
我为此心里非常难受。
[生4]我感受最深的是:格里高尔后,全家人都感到非常轻松愉快。
我一直在想,这家人到底怎么啦?当格里高尔好好的时候,大家都那么依赖他,一旦他没有价值甚至成为家庭负担时,大家就巴不得他赶快自己死去以免拖累自己。
如果我生活在这样家庭,我真的觉得还不如死掉!(教室非常寂静,大家似乎都受到这一番话的感染。
教师于是插话道:)[师]那么,如果大家是格里高尔的家人,你会怎样对待这只“虫形人性”的大甲虫呢?[生1]我不会像他的妹妹一样,整天不和他说一句话。
我想,他一定更需要安慰,更需要关怀。
我会经常和他聊天,不管他能不能听得懂![生2]我不会像他父亲那样粗暴地对待他,毕竟他是自己的儿子。
我一定会为他营造一个他感到舒服的空间。
[生3]我决不会在他受伤之后对他不闻不问,我会竭力为他疗伤,尽量减轻他的痛苦。
[师](追问)你不怕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会吓跑家中的房客以致失去经济来源吗?[生]我决不会为了金钱而丢弃亲情你愿意常年与一只大甲虫生活在一起吗?[生](毫不犹豫地)他毕竟是我的亲人呀当别人因为你的哥哥是一只甲虫而取笑你、疏远你,你还会一如既往地心他照顾他吗?[生]为自己的亲人受这点委屈,我无怨无悔。
况且,如果有人因为这件事而取笑我、疏远我,那么他就根本不值得我去和他交往。
[师](四问)最后,如果你的一切关心和努力实际上都帮不了哥哥摆脱困境,你怎么办呢?[生](斩钉截铁地)即使我的一切努力都没有效果,我也永不放弃!只要我尽到自己的心,我就对得起自己的亲人!(全班同学鼓掌)[师](动容地)我为你的爱心而自豪,我为你的父母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而自豪,我为你的班级有你这样的同学而自豪!你的爱心是我们这堂课最大的收获!谢谢你。
(下课)评点:[友人评点]最近有幸听了邓彤老师的一节公开课。
邓老师选择的课文是卡夫卡的《变形记》。
说实话我是为邓老师和学生捏把汗的 ,一节课的时间要帮助学生解读一万多字的而且是与学生距离那么遥远的一篇作品,老师将如何把握?我实在佩服邓老师的勇气,他敢于向传统挑战,其实也是在向自己挑战。
他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挖掘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他几乎略去了文中所有的情节,只抓住已经变为甲壳虫的主人公葛利高尔如何费力地开门这一细节,探究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与环境对他构成的压迫,这样就让学生找到了一把解读的钥匙。
结束分析之前邓老师安排了这样一组精彩提问,真是步步紧逼,妙语连珠,当然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甚至引起了听课教师热烈的掌声,但我认为首先还是邓老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得好,开发学生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很强,才会有如此举重若轻、出奇制胜的效果。
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的几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价值的审美追求,充分体现了邓老师在学生思维品质训练中广度、深度、频率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和良苦用心。
(袁湛江:《新课程中的问题意识与教师角色》,《教学月刊》中学版 20XX年第8A期)[网络评点]1.舞戚卒……去年我听了邓彤先生用一节课上卡夫卡的《变形记》,这堂课并没有指向小说思想和艺术的核心,仅仅抓住卡夫卡的亲情意识指导学生不断地加深认识。
卡夫卡的亲情意识,对这部作品而言,只是有价值的冰山之一角,但是,却异彩分呈,听课专家(黄玉峰、程红兵等)无不赞赏有加。
2.姜广平这可能就是邓彤先生的危险之处,极有可能误导了学生。
《变形记》是一种经典性的现代性文本,它所指向的是人或人类的生存。
符号意义与普泛意义都极有价值,而变形的小说手法,也是这一文本的一大贡献。
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都只是让学生走入小处。
或者说,语文教师往往不大器,总在核桃壳里乱转。
有时候抓了大的,但大而无当;更多的时候,是只抓住了小的。
得罪之处,请原谅。
3.舞戚卒首先,邓彤先生 38岁,典型的新生代教师。
邓彤先生的高度可能是许多新生代教师目前达不到的,至少三卒现在不行。
其次,对文本的学习,课堂上是不可能包罗万象的,如果能就某一个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有更深入地研读和思考,就可以说是一堂好课。
例如, 17000字的《变形记》在四十分钟内能涉及到几个方面?邓彤的精彩之处和过人之处就是敢于在超短的时间内和学生一起共同欣赏这部小说,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第三,语文教师的大气往往就是从小处着眼,窥斑见豹。
很多伟大的作品,教学时间却非常有限,但仅仅欣赏到冰山一角,也可以领略到无限风光。
更何况,有些作品,即便是一生来读,也不能穷尽其精华。
这就不能简单地用大小来云云。
4.荷戟卒同意舞戚兄对邓彤此文的解说,取其一端,正是有限课堂的必然选择。
在这里,“自觉的文学意识”有了局限,也许舞戚兄前面所提的“自觉的理论意识”已经走上前台,对课堂的生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戚兄也不必过于自谦,就理论高度,你或可与邓兄抗衡,就文学修养,剑兄当高过邓兄,某不才,只能惭愧,呵呵。
)5.姜广平说及邓彤,不妨再多说一句。
我对其人没有多少研究,不敢放言。
只是觉得,邓彤似乎是对某些主流是有些妥协的。
主流之为美当然自不必论,但主流之为丑的现象也很多。
如国人的意识形态中的禁区。
姜某胡说八道,三卒原谅。
6.荷戟卒不能以邓彤生于六十年代就认定他与新生代是一条船上的。
姜广平说得好,邓可能对某些状态是有过妥协的。
譬如与邓彤兄与舞戚兄相比,姜广平可能在“自觉的理论意识”上,就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虽然对文字的敏锐与高超的把握能力能够帮助以姜广平为代表的作家型教师在理论写作上“一步到位”,但我以为,这还并不是我们所谓的“自觉的理论意识”,而具备自觉的理论意识,对一个新生代语文教师而言,其重要性可能丝毫不在“自觉的文学意识”之下。
因此,我觉得解剖邓彤兄等人的成功,也许是探索新生代成长的另一条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