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11 变形记(节选)巩固提升案

合集下载

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3单元11变形记(节选)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3单元11变形记(节选)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11变形记(节选)格里高尔静静地死去了。

隐藏在卡夫卡晦涩的描写下面的,是交织着愤恨与失望的被毁坏的纯真,它犹如一朵病态的花,盛开在卡夫卡脆弱而敏感的内心世界里。

卡夫卡有一双孤独的眼眸,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美丽。

异化的不是格里高尔的身体,而是那个黑暗的世界。

变形的不是格里高尔,而是我们的心!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

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

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课内挖掘】1.家总是被人们形容为一个温馨的避风港湾。

然而,当家中有一个无法动弹,完全无能为力,丧失了人的一切自主性的“虫”时,家中其他成员怎么办呢?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也是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卡夫卡伸出无情之手,指出生活幽暗处那个令人惊悸的真相。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作为格里高尔敏感的神经总是有着惊异的发现:公司秘书逃跑,母亲晕倒。

“父亲恶狠狠地捏紧拳头,仿佛要将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似的”,并且“无情地驱赶并发出嘘嘘声”赶他回房间,他被父亲推倒在房内跌得“血流如注”。

他孤独的心多么需要交流与慰藉,哪怕他成了一只甲虫,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和爱心。

可当他走出房门时,却被父亲用苹果轰炸。

妹妹也逐渐由最初的同情而厌恶到憎恨,反复提出要摆脱这个“负担”。

再没有比这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悲惨的情形了。

2.这人变为虫的经历,深刻揭示了社会对异己的排斥和厌恶。

这种存在状态不是某个时代或某个社会带给人的一时的处境,而是人类的一般处境。

卡夫卡采用这种变形、夸张、象征或怪诞的很富于刺激性的外观,就是要引起人们的震惊,让人们品味出作品超乎寻常的意义来。

昆德拉说:“在现代世界,丑陋无处不在,它被习惯地用仁慈遮掩着,但却在所有不幸的时刻突然出现。

”因此,卡夫卡用这种变形的手法把小说变成了一种思想方式,可能更增添了小说的观念容量,更有力地显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隐而不彰的意蕴。

他确实是“本世纪一位不是思想家的思想者”。

[写作运用]适合“人情冷暖”“孤独”“丑陋”等话题。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3单元 11 变形记(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3单元 11 变形记(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11 变形记(节选)本课话题——与命运抗争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他又滑下来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

人是需要睡觉的。

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

比如,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登记取回定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

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

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

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

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

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

不过眼下我还是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点评:格里高尔在床上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处处受气,看别人的脸色;但他并没有向生活低头,还是勤勤恳恳的工作。

他希望还清父母的欠债,他渴望时来运转的那一天,他要与命运抗争。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今年26岁的曹语宸出生在临清市唐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8年前,一场车祸让她永远失去了一条腿。

曹语宸从小就是个非常乖巧懂事的女孩,学习成绩优异,这场飞来横祸也没有拦住她的脚步,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名列前茅,最终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考入了聊城大学传媒学院,大学四年中,她先后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聊城大学英才奖学金等,除了刚入学爸爸给的5 000元钱,她没有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曹语宸的创业是从大一那年的暑假便开始的。

她说,自己从小有当老师的梦想,但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报考师范类学校,于是在暑假回家时,想办一个辅导班,给村里的小孩辅导功课,一个月就能挣1 000多元。

也是机缘巧合,曹语宸认识了婚庆领域的一位老师,邀请她帮自己的婚恋论坛做一个LOGO ,为了不辜负老师的信任,她白天给孩子上课,晚上便冥思苦想,终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她和她的作品一鸣惊人。

《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1(粤教版必修4)

《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1(粤教版必修4)

第11课变形记(节选)【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作者为什么要具体写出墙上挂的画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方面是他确定他变成甲虫不是做梦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写出他内心不知所措的惶恐。

2.格里高尔为什么不辞掉令他厌烦的工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因为他必须替父母还清欠债,照顾好父母和妹妹。

3.从上文可以看出格里高尔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勤奋工作,责任感强,他为还清父债而忍辱负重,又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还清欠债就辞职,争取一身轻松的自由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6题。

4.格里高尔的处境十分艰难,他也想到要人帮忙,但最终却没有叫人,而且“想到这一层,他却禁不住透出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联系上文,把握人物的性格。

参考答案:表现了格里高尔的善良。

在这种艰难的境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更不愿去打扰别人。

5.文中加点的词“沉重”有什么作用?“非常激动”反映了格里高尔怎样的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理解这种重要词语一定不要脱离语境,同时对这种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进行分析把握。

参考答案:“沉重”一词有暗示作用,暗示了社会环境令人郁闷、窒息。

“非常激动”反映了格里高尔对现实的反抗。

6.本段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重点在于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进而分析造成他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案 第三单元第11课变形记节选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案 第三单元第11课变形记节选

第11课变形记(节选)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卡夫卡的名言。

2.读:赏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命运形成的社会原因。

3.写: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现特定情形下的内心世界。

4.练:荒诞变形与写实手法的运用。

一、诵记名言警句卡夫卡的名言1.笔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

2.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3.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

这是生活的真谛。

4.它们(报纸)折断了想象力的翅膀。

这是很自然的。

图画技术越完善,我们的眼睛就越弱。

5.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

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

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

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或花圃里干活了。

6.生活中有种种可能性,而在一切可能性中反映出来的只是自身存在的一种无法逃脱的不可能性。

7.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

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

短篇名作有《变形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战场。

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另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便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2.文体知识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流派,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

高中语文 第11课变形记(节选)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11课变形记(节选)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变形记(节选)同步试题粤教版必修4变形记(节选)卡夫卡“母亲,母亲”格里高尔轻声说并抬起头来看着她。

一瞬间他把秘书主任完全忘却了;可是他的下巴却忍不住咂巴起来,因为他看到了淌出来的咖啡。

母亲见状再次尖叫起来,逃离开桌子,扑进向她迎面奔来的父亲的怀里。

可是格里高尔现在无暇顾及他的父母;秘书主任已经到了楼梯上;下巴搁在栏杆上,他还最后一次回头看了看。

格里高尔急走了几步,想尽快追上他。

秘书主任似乎有所察觉,他一个大步跳下好几级楼梯,转眼不见了。

“嗬!”他一边跑一边叫喊,声音响彻整个楼梯间。

遗憾的是,秘书主任这一逃跑似乎使迄今为止一直比较镇静的父亲也慌乱起来,他非但自己不去追赶秘书主任,或者至少不妨碍格里高尔去追赶,反倒用右手操起秘书主任的手杖——那根此人连同帽子和外套一起落在椅子上的手杖,左手从桌子上抓起一大张报纸,一边跺着脚,一边挥动手杖和报纸,要把格里高尔赶回到他的房间里去。

格里高尔百般请求也无济于事,他的请求没有人懂得,不管他多么谦恭地转动脑袋,父亲只是一个劲地拼命跺脚。

那一边,母亲不顾天气寒冷打开了一扇窗户,身子探在了窗外,她把手伸到窗户外面捂住自己的脸。

胡同和楼梯间之间刮起一阵强劲的穿堂风,窗帘掀起来,桌子上的报纸沙沙响,有几张在地板上翻滚。

父亲无情地驱赶并发出嘘嘘声,简直发了狂。

可是格里高尔还根本没练习过后退,所以他确实退得很慢。

假如格里高尔可以转身的话,他马上就回到他的房间里去了,但是他担心这极费时间的转身会让父亲不耐烦。

父亲手里的手杖随时会照准他的后背或头部发出致命的一击。

然而最终格里高尔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他惊恐地发现倒退起来他连方向也掌握不了。

就这样,他一面始终不安地侧过头去瞅着父亲,一面开始尽量迅速、而其实只是很慢地调转身子。

也许父亲察觉到了他的良好意愿,不但没干扰他,甚至还时不时远远地用手杖尖给他指点旋转动作。

父亲若不发出这种让人无法忍受的嘘嘘声那该有多好!格里高尔让这嘘嘘声搞得心慌意乱。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2第11课变形记节选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2第11课变形记节选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第11课变形记(节选)本课话题——亲情一、从课文中积累格里高尔变形后,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里,好像一切亲情都淡化了。

二、从生活中积累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遒劲的枝蔓里,写满了思念、宽容、等待,凝聚了过去、现在、未来;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和夏日里瑰丽的诗篇,博大的胸怀里,贮藏着憧憬、思念、眷恋,充满着欢乐、希冀、关爱;亲情是一条金丝带,让心相拥,让爱汇集,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千年万年寻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

三、从名言中积累1.兄爱而友,弟敬而顺。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2.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

——老舍《四世同堂》3.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4.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

——印度《摩奴法典》5.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

——萧伯纳一、作者简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卡夫卡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自1917年开始咯血,至1924年6月病逝,只活了短短41岁。

他的作品被视为继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以来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系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他揭示现实的荒诞、非理性和自我存在的徒然无望、苦痛、孤独感,以及他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激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和在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小说等文学流派。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判决》《饥饿艺术家》。

二、背景回放解剖扭曲的人性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了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三单元第11课+变形记(节选)+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三单元第11课+变形记(节选)+Word版含解析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

这可不是梦。

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

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

画的是一位戴皮帽子围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格里高尔的眼睛接着又朝窗口望去,天空很阴暗——可以听到雨点敲打在窗槛上的声音——他的心情也变得忧郁了。

“要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那该多好。

”他想。

但是完全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

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

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到后来他的腰部感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隐痛,才不得不罢休。

“啊,天哪,”他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

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

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他觉得肚子上有点痒,就慢慢地挪动身子,靠近床头,好让自己头抬起来更容易些;他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着白色的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马上又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使他浑身起了一阵寒颤。

他又滑下来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

人是需要睡觉的。

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

比如,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登记取回定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

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

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

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

高中语文第11课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11课变形记(节选)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4

第11课变形记(节选)1.走近作者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

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

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1924年逝世。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司炉工》《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

还有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

其中《变形记》和《城堡》是其代表作。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与普鲁斯特、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2.相关知识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

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卡夫卡的创作旺盛期正值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潮时期。

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典型之作。

表现主义的创作主张是遵循“表现论”美学原则而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模仿论”原则相对立的。

它反对“复制世界”,即不把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作为真实的依据,而主张凭认真“观察”和重新思考去发现或洞察被习俗观念掩盖着的,而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真实。

1.注音(1)穹.(qiónɡ)顶晦.(huì)气重.(zhònɡ)听攒.(zǎn)钱渺.(miǎo)茫差.(chā)池忿懑..(fèn mèn)(2)槛⎩⎪⎨⎪⎧直栏横槛.(jiàn )门槛.(kǎn ) 扎⎩⎪⎨⎪⎧扎.(zā)腰带扎.(zhā)手挣扎.(zhá) 2.写对字形(1)⎩⎪⎨⎪⎧ru ò(偌)大nuò(诺)言 (2)⎩⎪⎨⎪⎧zh èn (震)耳欲聋zhèn(振)聋发聩 (3)⎩⎪⎨⎪⎧ch è(彻)骨qì(砌)墙qī(沏)茶追本溯源,巧记汉字“讠”,古文字中多写为“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解析:选B。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

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修饰“迁徙盛举”,用“波澜壮阔”正确。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

结合“坚守和执着”“驻地”分析,用“随遇而安”正确。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宵衣旰食:形容政务忙碌。

结合“科学家”“进行探究”分析,用“全力以赴”正确。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修饰“故事”,用“引人入胜”正确。

综合B项正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B.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通过”与“作为”句式杂糅,故排除B项、D项。

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此处用“辨别”更合语境,排除C项。

故选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解析:选C。

A项,“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的说法错误;B项,叙述主体“它们”与上文叙述主体“迁徙的方向感”不吻合;D项,叙述主体“上一代”与上文叙述主体“迁徙的方向感”不吻合。

故选C。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只破靴子[英]高尔斯华绥剧本《顺流而下》巡回演出的第二天中午,演员吉尔勃特·凯斯特从东海岸的海滨寓所走出来。

他刚刚度过六个月的失业生涯,现在在《顺流而下》的最后一幕扮演杜密纳克医生这个角色。

他明白,他的年龄已让他辉煌不再,一周四镑的薪金也不能使他再发财了,但是一想到终于又获得了工作,他的举止神情就轻松活泼起来。

他走到鲜鱼铺的前面,带着淡淡的笑容注视一只大龙虾。

多少年不吃大龙虾了呀!接着,他顺着街道走去,在一家成衣铺前面又停了下来。

映在橱窗上的一个长期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人的英姿,架在柔和的棕色眼睛前面的优美的眼镜,和他在1912年参加《教育西蒙》演出得来的雅致的丝绒帽,却给了他一丝淡淡的美感。

他站在橱窗前面,脱下帽子,露出他头上的新玩意儿:一绺白发。

这是一宗财产呢,还是一生结局的开端呢?他继续向前走去,发觉一张熟悉的面孔从他的身旁掠过,一转身看见一个矮小的衣冠楚楚的人也转过脸来——一张又红、又亮、又圆的脸。

“凯斯特?对了,就是你。

从你离开疗养所以来还没有碰过头呢。

你记得我们演《戈塔·格兰姆伯斯》的时候多有趣呀!我起誓,真的很高兴见到你。

走,我请你吃饭。

”这个人就是布列斯·格里恒,南海岸疗养所娱乐界的阔东家和灵魂。

“好吧!”凯斯特稍稍拉长声调慢吞吞答道。

两个人并排走着。

一个是褴褛得别致,另一个是衣冠楚楚,胖乎乎的一团。

“请坐!堂倌,来一只又好又大的虾,一盘色拉,另外——嗯——一小块牛排加炸得脆酥酥的土豆片,一瓶我喜欢喝的白葡萄酒。

”房间里摆着两张小桌子。

他们两个人占了一张,面对面坐下。

凯斯特突然滔滔不绝地大谈戏剧、音乐和艺术。

那矮小鄙俗的东道主把眼睛睁得滚圆,不时发出惊叹声,这些显然大大地鼓舞了凯斯特。

“哎哟,凯斯特,”格里恒突然叫起来,“你有白头发啦!这是突然有的吗?”“不,是慢慢长出来的。

”“怎么回事呢?”有一句话已经滚到凯斯特的唇边:“你挨挨饿看看。

”可是他回答说:“我也不晓得。

”“我觉得你那绺白发好极了!我常想拥有像你那样的天才,像从前一样过演员的生活一定美极了!”“今晚我来看你的戏。

你在这里总得待上个把星期吧!”美极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凯斯特先生的演技真是尽善尽美了,他……他……得了……的真传!”格里恒坐在那里,嘴唇微微张开,衔着雪茄烟,他那像小圆石般明亮的眼睛盯住桌布外边,接近地板的什么东西。

格里恒的眼皮跳了几下,然后说道:“我说呀,老兄,你手头真的很——很紧吗?我是说,如果我帮得上忙,你就直说吧。

咱们老朋友,你又不是不知道,而且——”又一次,格里恒眼睛睁得滚圆,注视地板上的什么东西,凯斯特的眼光跟着扫了过去。

悬在地板上空的是——他那只破靴子。

因为他跷起腿坐着,这只靴子在离开地面六英寸光景的空中摆动着——破了——两道裂缝横在鞋头和鞋带之间。

对!凯斯特自己明白,那是他靠扮演《傻瓜》一剧中贝蒂·卡斯戴斯得来的一双靴子中的一只,那是在大战就要爆发时的事。

他的视线从那只破靴子移到格里恒身上,看到他头发梳得光光的,带着关注的神情。

凯斯特苦笑了一下说:“不,不要,谢谢。

”格里恒的眼睛又——可是凯斯特已经将他那只脚放下。

格里恒付了账,站起来。

“老兄,对不起,我两点半钟还有约会,见到你真太高兴了,再见!”“再见,”凯斯特说,“谢谢你。

”现在只剩下凯斯特一个人了。

现在他是单独和他的心灵、他的破靴子、他的未来的生活在一起了……侍者轻轻地溜过来,好像就要收拾桌子。

这时两个年轻的女人走了进来,就在他和房门之间的那张桌子的旁边坐下。

他瞧见她们在看他,他的灵敏的耳朵听见她们在絮絮低语:“没问题——是在最后一幕。

你瞧瞧他那绺白头发!”“噢!对了,对了!不就是那一绺白头发——不就是他!”凯斯特挺起腰板,微微一笑,端了一端他的眼镜。

她们居然已经认出剧中的杜密纳克医生就是他。

他挺挺身子站了起来,那两个年轻的女人抬头望望他。

凯斯特神态英俊,带着浅浅的笑容,从她们的身子旁掠过,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他那只破靴子。

(选自《高尔斯华绥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格里恒一见凯斯特,因为记起他们演《戈塔·格兰姆伯斯》的时候有趣的情景,所以就邀请他吃饭,表现了格里恒的热情好客。

B.凯斯特长出白头发,是因为他经常挨饿;他穿着破皮靴,则是出于他演出的角色的需要,这出现在身为演员的他的身上并不奇怪。

C.因为凯斯特跷起腿坐着,那只破靴子在空中摆动着,所以坐在对面的格里恒比较容易看到它,凯斯特看到这种情景后面露窘态。

D.两个年轻的女人走进餐馆后,很快就认出了凯斯特。

为了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自己那只破靴子,凯斯特匆匆起身离开了餐馆。

解析:选C。

A项,从后面的语句“老兄,对不起,我两点半钟还有约会,见到你真太高兴了,再见!”可以看出“表现了格里恒的热情好客”是错误的。

B项,由文中语句“这是一宗财产呢,还是一生结局的开端呢”“凯斯特自己明白,那是他靠扮演《傻瓜》一剧中贝蒂·卡斯戴斯得来的一双靴子中的一只,那是在大战就要爆发时的事”可知白发是因为生活的艰辛,皮靴也不是演出的需要。

D项,“匆匆”离开,文中没有依据。

5.凯斯特从一位著名演员陷入落魄潦倒境地,你认为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答题时尽量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条作答。

重要语句有:“他明白,他的年龄已让他辉煌不再”“一绺白发。

这是一宗财产呢,还是一生结局的开端呢”“那是在大战就要爆发时的事”“他挺挺身子站了起来,那两个年轻的女人抬头望望他。

凯斯特神态英俊,带着浅浅的笑容,从她们的身子旁掠过,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他那只破靴子”。

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①大战所带来的失业。

②凯斯特的自尊性格。

③他的年龄及那缕白发限制了他所表演的角色的范围和收入。

6.小说题为“一只破靴子”,但也有人认为以“一绺白头发”为题好,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对象是文章的标题,要从标题与文章情节、主题、人物、环境的关系方面分析,答题时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

★★答案★★:(观点一)以“一只破靴子”为题好。

①破靴子的出现是小说的高潮部分。

②从格里恒观察到破靴子时前后的态度对比显示人情的冷暖。

③由凯斯特在格里恒和两个年轻女人面前隐藏破靴子的细节可以深入刻画凯斯特的形象。

(观点二)以“一绺白头发”为题好。

①这绺白头发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作者有意凸显这一物象。

②这绺白头发显示了凯斯特的沧桑,与人物的人生遭际关联,使人物形象鲜明。

③两个年轻女子凭着这绺白头发认出只在最后一幕出场的他,揭示人物戏份很轻不受重用的酸涩命运。

三、语用创新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

(可酌情增删词语)①《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小说。

②《变形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

③卡夫卡认为《变形记》的创作动机是要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

(1)《变形记》是(2)卡夫卡是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根据主语的不同,确定句子的主干,然后把这三句话的内容融合到句子中。

注意语句流畅且不要遗漏信息。

★★答案★★:(1)(《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小说。

(2)(卡夫卡是)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小说《变形记》的作者。

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写序号)①卡夫卡的《城堡》与《审判》中的主人公都叫K,不仅名字简化为符号,性格也几乎荡然无存②这个人是一群人的缩影,甚至就是人类社会的缩影③怎样看待现代小说人物个性的消失呢④在无法获准进入城堡和莫名其妙强加的审判面前,人物被一种莫名的体制所驱使,到处碰壁,又甘受摆布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派小说与其说是消灭了人物,不如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答:解析:通读所给语句,确定中心内容应是小说中人物个性的消失,据此确定首句;①是举例;④阐述了没有了性格的人的表现;⑤和②是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