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课件完美版共25页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ppt课件

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沉到 河中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沙子的特点是 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 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 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像这样sù 一再翻转 停止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于是 逆流而上 固然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按照
倒塌
募集 寻找 zhà o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船桨,这里 终于,到底 指划(船) yè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拖着
踪迹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 圮(pǐ)于河,二石 兽并沉焉。
沧州南边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的大门倒 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 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 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以为博才 的心态) • 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 自认为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 自信和沾沾自喜) 4、语言平易,风格简淡 5、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 6、寓意于事,立意高远。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 被) 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动词,是。)
古今异义
干
古 岸 今 不潮湿
古 经历
阅
今 看 古
古 停止已今 已经来自古 事物的道理物理
今 一门学科
是
这
今 表判断的动词
1、被动句
特殊句式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 · · · 为· · · · · · ,表被动,译为“被”) 2、倒装句
《河中石兽》ppt课件(24页)

整体感知:
1、全文按照
顺序,以 为线索, 讲了一个 的故事(人物加事件), 阐述了一个 的道理(原文)? 2、编者将课文分成3段,但按照文章内容及 表达方式来看,你是否同意这样划分?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中心内容,把握课文
所阐述的事理。 2 、抓住神态和语言描写分析人物 形象。
研讨课文,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老河兵:自信,有实际经验,分析问题全面,
理论联系实际。
写法探究
1、层层铺垫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如讲学家的“笑”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自以为懂得 “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老河兵的“笑” (因为他富有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处啮 沙 为 坎穴 ,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纪jǐ昀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 不
能究 物理,
是非 木杮,岂能 为暴涨 沙性松浮,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寻找 经过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人物 僧 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寻找的地 点 结果 依据
《河中石兽》ppt课件(直接用)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 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 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 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 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 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 /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 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 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性的情节,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 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 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观点: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作 业
1、熟读译文和注释。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凡是 丢失 代词,指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应当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 的 水处啮 沙 为 坎穴 ,渐激渐深,至 等到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冲刷 形成 空洞 向后倾倒
译文: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笑着 说:“凡是在河中丢失的石头,应当从 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 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流不能冲走石头, 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的迎水 面冲刷沙子,形成空洞,越冲越深,到 石头一半深的时候,石头必定向后倾倒 在空洞里。
河中石兽 课件(完美版)ppt

练习: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
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
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槁,枯萎)矣。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⑴谓其人曰( 告诉,对……说
)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 快步走
)
2、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 ①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②之: 代词,代禾苗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 之: 代词,代禾苗
老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
河
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 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
兵: 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
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 。
性格: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合作探究一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和“其二” 的具体内容。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
能力拓展:文中说“然则天下之事,但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请结合生活和学习积累,你还能 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进而谈谈学完 本文后的启示。
河中石兽
纪昀
纪昀,有名的 才子,学识渊 博,深受乾隆 帝赏识。他为 人为官刚直不 阿,机智善辩。
探究课文
基础探知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 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只有老河兵 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 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经常发生。古人编辑 的一些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比如“拔苗助长”,那人只知道拔苗助小苗快长, 却不知道违背生长规律。结果闹出了笑话。你能 列举出哪些事例?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作业 1. 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 2.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
课文作个性理解。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某日纪晓岚在翰林院与同仁校理图书,因正值盛夏,天 气炎热,屋内又书籍杂错,密不透风,纪晓岚素来怕热,只 觉汗流浃背。于是脱下衣服,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不料乾隆 帝突然大驾光临,纪晓岚来不及穿衣,又不能光膀迎见,匆 忙之中,只得躲藏在书柜后面。乾隆帝早已看见,因有心要 开纪晓岚的玩笑,故意佯装不知,示意群臣坐下,自己随意 翻书。纪晓岚在书橱后面热的难耐,好不容易听得已无人声, 便探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吗?”一时众人大惊失色, 噤不敢言。纪晓岚发现气氛不对,这才看到乾隆帝仍端坐一 旁,不觉也吃了一惊。乾隆帝总算抓住纪晓岚的把柄,一定 要让他把“老头子”的称呼说清楚,否则,就要以大不敬治 罪。但见纪晓岚早已镇定下来,从容的答道:“万寿无疆之 谓‘老’,万民之首之谓‘头’,昊天之子之谓‘子’。 ‘老头子’之称,实为尊敬之意也。”乾隆帝一听,立即转 怒为喜,连连称善,众人也无不折服。
《河中石兽》 ppt课件

ppt课件
13
课堂测验
ppt课件
14
• 1、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 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 的方法及结果。
• 2、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 理由有什么不同?
• 3、为什么前两种方法是错的, 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ppt课件
15
1、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论是_C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B_____(A、水不
能冲石;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 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ppt课件
41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逆上矣
ppt课件
20
1、僧: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2、讲学家: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 忽略了流水
3、老河兵: ①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 沙、石的特性,准确把握三者 关系,全面分析。
②有理有据,把理论知识和实 践经验结合起来。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ppt课件
8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像这样sù
一再翻转 停止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于是 逆流而上
固然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按照 他,指老河兵。
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
找到 既然这样,那么
只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主观地判断
河中石兽完美版ppt课件

<http
//>:一个关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的网站,提 供关于河中石兽所涉及的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问题的资料 和讨论。
THANKS
经验丰富的河流管理者,对河 流的习性了如指掌。
02
学者
知识渊博的学者,但对实际操 作不甚了解。
03
村民
对河流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 科学知识。
02
故事情节
发现石兽
石兽外观
描述石兽的外观和特征。
发现地点
明确石兽被发现的地方和背景。
发现过程
详细描述发现石兽的经过和情景。
寻找石兽
寻找队伍
介绍参与寻找石兽的人员和组织 。
寻找方法
描述采用何种方法和技术进行寻找 。
寻找过程
详细记录寻找石兽的经过和遭遇。
找到石兽
01
02
03
发现地点
揭示石兽最终被找到的确 切地点。
发现经过
详细描述找到石兽的情景 和过程。
找到后的反应
描述人们找到石兽后的反 应和情感。
03
分析故事
物理知识应用
01
02
03
知识回顾
物理规律
知识应用
在故事中,通过观察和推理,人们运用了 流体力学和重力的物理原理,来解释石兽 沉入水底的情节。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重要性
0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实践的作用
02
实践可以促进知识的应用和发展,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实践的方法
03
实践需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需要注重数据的采集、分析和
解释,需要注重实践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一个关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的网站,提 供关于河中石兽所涉及的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问题的资料 和讨论。
THANKS
经验丰富的河流管理者,对河 流的习性了如指掌。
02
学者
知识渊博的学者,但对实际操 作不甚了解。
03
村民
对河流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 科学知识。
02
故事情节
发现石兽
石兽外观
描述石兽的外观和特征。
发现地点
明确石兽被发现的地方和背景。
发现过程
详细描述发现石兽的经过和情景。
寻找石兽
寻找队伍
介绍参与寻找石兽的人员和组织 。
寻找方法
描述采用何种方法和技术进行寻找 。
寻找过程
详细记录寻找石兽的经过和遭遇。
找到石兽
01
02
03
发现地点
揭示石兽最终被找到的确 切地点。
发现经过
详细描述找到石兽的情景 和过程。
找到后的反应
描述人们找到石兽后的反 应和情感。
03
分析故事
物理知识应用
01
02
03
知识回顾
物理规律
知识应用
在故事中,通过观察和推理,人们运用了 流体力学和重力的物理原理,来解释石兽 沉入水底的情节。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重要性
0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实践的作用
02
实践可以促进知识的应用和发展,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实践的方法
03
实践需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需要注重数据的采集、分析和
解释,需要注重实践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河中石兽》ppt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河中石兽》主题思想阐释
01
02
03
揭示社会现实
通过河中石兽的故事,表 达对封建社会中权势、迷 信等社会现象的批判。
倡导科学精神
强调实践出真知,对盲目 崇拜、迷信权威等行为进 行讽刺。
弘扬人文精神
关注人的尊严与价值,呼 吁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 科学态度。
故事情节梳理及人物形象塑造
叙事结构
探讨《河中石兽》的叙事结构特点 ,如悬念设置、情节转折等,并分 析其对故事发展的推动作用。
审美价值
从文学、历史、哲学等角度,探讨 《河中石兽》所蕴含的深刻审美价 值。
03
知识点讲解与运用
关键字词句解释及运用举例
关键字词
对课文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详细解 释,如“石兽”、“临”、“阅 ”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 含义。
故事情节梳理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寻 找石兽、打捞石兽、揭示 真相等关键情节。
主要人物形象
分析僧人、讲学家、老河 兵等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 在故事中的作用。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语言、 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塑 造人物形象。
独特艺术手法和审美价值探讨
讽刺与反讽
分析作者如何运用讽刺和反讽手 法,揭示封建社会的荒谬现象。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掌握
词类活用
详细讲解词类活用的现象和规律,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帮助学生 理解古文中的语言现象。
特殊句式
分析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帮助学生掌握古文的 基本语法结构。
04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内容
角色分配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为每个 角色分配特定的台词和动作,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河中石兽课件完美版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河中石兽课件完美版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